舉個例子,你的年收入是30萬,今年加了點工資到三十五萬,你想買套房,那個房子要1000萬目前買不起。
你就找了一圈親戚朋友借錢
這個就叫上市路演
親戚們不一定相信你,你告訴他們可以用你的工資卡做抵押,每個月工資卡收入分50%用於給親戚們還債,
這個叫做未來預期股息
親戚們還是不信你,你想想你收入才30萬,就算用一半還債要還80年才還得完,誰相信你能工作那麼久啊。
看到他們不信,你就編了個故事,你說,其實買了這個房子,不僅僅可以住,還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一旦你住好了,能力更強,不僅是30萬元,按照每年15%的增長速度,只要10年左右,就可以增加收入到一百萬每年,還款速度也可以提升到20年之內。
這個叫做預期市盈率
你終於說服了朋友們,一千萬到手,交錢的人每年可以獲得你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這個叫正式ipo上市
上市之後,你並沒有傻的1000萬錢全掏去買一個房子,而是挑了一個500萬房子,首付100萬,你手裡還有900萬。
這個叫流動資金
流動資金你拿去理財,買了一堆銀行理財產品,每年還返還10%,這時你的收入有130萬每年,增長率300%,早就達到了規定的市盈率。
年底你拿出80萬來分紅,借錢買你股份的親戚都樂壞了,覺得你不錯。
還有不少朋友也想轉讓股票。
由於你的年收入達到了130萬,年增長百分之百以上,按照20倍市盈率計算,你的股票可以價值2600萬,原來的股價翻番,買上市的親戚都增值了。
這叫股價拉升
由於你手裡的股權也價值1300萬,你連忙拋出一半股票,成功套現650萬。
這叫減持套現
利用這650萬,你又私下開了另外一家公司,這家公司花200萬買了一套房,500萬再賣給上市公司。
你手裡現金到了950萬,原公司的資產還有400萬不到。
這叫資金轉移
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你宣布了一個不幸的消息,你失業了,今年分紅顆粒無收,每個股東都慌了,股票加速下跌。
這叫破產
由於公司不滿足盈利條件,要進行破產清算,公司還有400萬現金和兩套房子。
這時你的私人公司趁機用一百萬買下了兩套房子。
這叫資產轉移
最後清算,上市公司還剩下500萬現金,你有20%股票,分了100萬,
其他股東分了400萬,他們總共付出1000萬ipo資金,以及你套現的650萬元。
而你還餘下950萬現金兩套房子。
上市監管不足導致資產轉移成迷
由於上市監管不足,我們又引入了國外的所謂分權制度。
上市公司的管理人,不用投入大筆資金,就能擁有巨大的決策權和處置權,用股民和普通投資者看不明白的方式,瘋狂套現,獲取巨額資金,並且還引導股市上漲。
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地方:
上市之前做假報表,利用借貸或關聯單位,製造幾年的高額利潤以及超高收益率,來推高IPO估值,忽悠投資人。
上市之後通過將用不著的過多資金轉為信託理財,或資產變換,收購,併購相關公司,進一步製造消息和假盈利,不分紅或少分紅,反覆抬高股價。
股價抬高之後,公司的原始投資人和股東,提前套現出局,巧立名目,將自已獲取成本很低的股票,高價拋售給不名真相的普通投資者,變現成功。
資產轉移,利用自已控制或關聯的其它公司,炮製虛假資產價值,利用上市公司的資金或股份,收購或換取相應殼公司的資產,當換取成功後殼公司突然沒有利潤,或一文不值,達到資金轉移的目的。
資產轉移,利用大股東的投票權或管理權,將上市公司具有較高價值的資產,低價,或轉贈給自已的關聯公司,或個人,通過轉移上市公司價值資產為自已謀利。
虛假利潤,通過與關聯公司合謀,為了抬高股價,關聯公司有意通過空頭合同,或資金變換為上市公司做出利潤,以及增長數據,當股價上漲之後,相關利潤增長突然消失,讓股民空歡喜一場。
如此諸多幾種,都是在具備了較大的資源優勢和信息差的前提下的各種手法。
所以上市經常被叫做圈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