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後夫妻靠賣玩具,年入16億,盲盒的暴利模式你們永遠不懂!

2020-12-07 騰訊網

原創 創領CEO

作者 | 創領CEO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估計你不敢相信,小小盒子裡的玩具,竟然能成為當代年輕人的消費新潮流,更瘋狂的是,這些玩具甚至能讓他們「傾家蕩產」!沒錯,我說的這些玩具就是近幾年湧現的新物種——泡泡瑪特。另外,這個背後靠年輕人養活的玩具公司,已經準備赴港上市了。

痴迷零售的85後創業者

近日,據港交所披露,泡泡瑪特已通過聆訊,同時將在12月下旬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這就意味著6月以來喋喋不休的上市傳言,終將成為現實。

事實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估值高達400億的玩具帝國,一開始只不過是藏身於北京中關村某個角落的一間「雜貨鋪」。

而說到這間「雜貨鋪」,就不得不聊到他的創始人王寧。

王寧是誰?一個沒有顯赫出身,也沒有紮實可靠背景的85後青年,但就是因為他喜歡倒騰的性格,使其成為了母校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最出名的校友。

2008年,才大三的王寧,憑藉著自己的滿腔熱血,毅然在學校周邊盤下了一家店鋪,做起了「格子店」的生意,此刻開始,王寧與零售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所謂的「格子店」,就是指在城市的商業中心地帶,放置標準尺寸的「格子櫃」。只要你每月支付很少的費用,就能租用一間格子櫃,開出一家屬於自己的小店。

這樣的「格子店」,對於很多懷揣創業夢想,剛畢業沒有多少啟動資金的大學生來講,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再加上獨特新穎的商業模式,「格子店」很快成為了學校周邊月銷過萬的小店。

周邊的人看到「格子店」賺了錢,於是紛紛效仿。不出2個月,學校附近就出現了12家同樣的「格子店」。隨著競爭的加劇,王寧的格子店最後也不了了之。

但王寧依舊不願放棄自己的零售夢。在參考了日本知名雜貨商場「LOFT」和香港時尚超市「LOG-ON」,2010年,王寧與自己的妻子楊濤,在北京中關村歐美匯最終創辦了泡泡瑪特(POP MART),主要定位是售賣時尚潮流的雜貨商品。

但是,這樣的雜貨店,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潮玩背後的400億帝國

這個世界最痛苦的事,莫過於你鬥志滿滿的追夢。到頭來,現實卻給你潑了一盆冷水。

創業4年,王寧曾跑遍北京城的商城購物中心,遭受過各種人的白眼,還經歷過招不到員工、店長帶領店員集體離職事件,同時,持續性的店鋪虧損,也導致了合伙人的退出……

2010年到2012年,是泡泡瑪特最為艱難的兩年。每到艱難時刻,王寧就提醒自己的團隊看看旁邊正在蓋的跨四環天橋,安慰大家說天橋蓋好了,就是我們翻身的時候。

但王寧自己也知道,再這樣下去,可能就真的沒有未來了。

事實上,在雜貨零售這個市場上,相比無印良品、名創優品這類知名的雜貨店,初出茅廬的泡泡瑪特,本就沒有任何優勢。再加上自己的戰線拉的過長,沒有自己的特色,消費者根本就記不住泡泡瑪特這個品牌。

但是,哪一個成功的人,不是一路接受失敗的毒打熬過來的呢?

終於,泡泡瑪特的轉機出現了。2014年,王寧先是考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攻讀MBA碩士學位。在此期間,王寧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還拿到了泡泡瑪特的天使投資。

2015年,受到日本IP玩具的Sonny Angel的啟發,王寧徹底頓悟,於是揮手砍掉其他所有的品類,只專注做潮玩這一個品類。

當時王寧聽從網友建議,與Molly娃娃創作人籤訂了獨家授權協議,推出了首個「Molly Zodiac」盲盒系列。更誇張的是,相比火影、海賊王上百上千甚至上萬的手辦,Molly娃娃售價堪比「白菜價」,僅需59元/個。

再加上新穎潮流的盲盒玩法,泡泡瑪特瞬間就成為了年輕人爭相追捧的「玩具」。

大火之後的泡泡瑪特是一路開掛,2017年—2019年,泡泡瑪特擺脫了虧損的泥潭,營收達到了1.58億元、5.14億元和16.83億元,淨利潤分別達到156萬元、9952萬元和4.51億元。3年時間,泡泡瑪特的營收漲了10倍,淨利增加287倍,如今市場估值已達420億!

盲盒的暴利模式你永遠不懂!

也許很多人會問:市面上有著名創優品19.9元的親民手辦,按理來講,這樣的價格應該更受歡迎。但為什麼就只有泡泡瑪特火了呢?

一方面,離不開泡泡瑪特的盲盒模式。

路過商場內的泡泡瑪特門店,你經常會看到年輕女孩們站在機器面前,不斷搖晃著一個又一個盲盒,臉上滿是期待的表情。不用懷疑了,她正是在抽取「隱藏款」。

一般來講,單價59元的手辦,一盒裡面有12個,那一套下來就高達708元。但就算這麼貴,很多人依舊會不惜千金,買下好幾套。他們最終的目的,無非就是追求裡面的「隱藏款」。

就好比你平時打遊戲,為了精神上的愉悅,好幾天宅家不出門,為的就是打通關。又比如小時候5毛錢抽獎,不惜把生活費搭上,也要抽到最後的那個終極玩具。同理,為了獲得一個隱藏款,年輕人同樣也會因為它而瘋狂。

按照目前「隱藏款」1/144的概率,也就是說,平均得買12個盲盒,花費8500元,才可能出一個隱藏款。

再按照市面價來算,一個普通的手辦成本價最多也就20塊左右,而泡泡瑪特一個盲盒售價59元,也就是說,泡泡瑪特的毛利率高達64%。

所以,憑藉強大的盲盒營銷邏輯,加上高毛利的產品,泡泡瑪特一路拔高就在情理之中了。

另一方面,就是泡泡瑪特的IP化。

眾所周知,品牌往往是最掙錢的。像我們熟知的耐克、阿迪達斯,華為、蘋果,哪一個不都是因為品牌溢價而帶來高回報呢?

所以,泡泡瑪特能火也離不開它的品牌IP化。目前泡泡瑪特已擁有了Molly、PUCKY、LABUBU、Dimoo等85個IP,其中自有IP有12個,獨家IP也多達22個,僅憑molly這個元老級IP,在2019年收益就高達4.56億元。

另外,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泡泡瑪特在國內33個一二線城市設有114家零售店,並在57座城市設有825間機器人商店。2019年,天貓旗艦店更是貢獻了2.51億元的收入。

足以可見,泡泡瑪特已經成功在眾多用戶心目中,打造成了一個優質的潮玩手辦形象。

創始人王寧曾坦言:「也許再給我們五年時間,大家回過頭看泡泡瑪特,會覺得我們是國內最像迪士尼的一家企業。」

那5年之後,依靠盲盒翻身的泡泡瑪特,又是否能如王寧所言,成為下一個迪士尼呢?

相關焦點

  • 85後夫妻靠賣玩具年入16億,盲盒的暴利模式你們永遠不懂
    估計你不敢相信,小小盒子裡的玩具,竟然能成為當代年輕人的消費新潮流,更瘋狂的是,這些玩具甚至能讓他們「傾家蕩產」!沒錯,我說的這些玩具就是近幾年湧現的新物種——泡泡瑪特。另外,這個背後靠年輕人養活的玩具公司,已經準備赴港上市了。痴迷零售的85後創業者近日,據港交所披露,泡泡瑪特已通過聆訊,同時將在12月下旬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 中國85後夫妻,靠賣玩具年入16億「盲盒」的暴利模式你們根本不懂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近日,據港交所披露,泡泡瑪特在12月下旬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了,泡泡瑪特是一對85後夫妻創辦了的,主要售賣時尚潮流的雜貨商品,只不過據說年收入16億,我的天啊,這咋感覺錢都不是錢了。
  • 33歲,年入16億,賣盲盒發家的夫妻店
    不知什麼時候,盲盒開始風靡大街小巷,路邊的店鋪、自動售賣機,都可以看見泡泡瑪特盲盒的身影。 這家靠盲盒起家的公司,即將迎來上市。 據媒體報導,內地潮玩公司泡泡瑪特擬籌集超過5億美元。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創始人火了
    導讀:「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在95後00後年輕人中流行開來。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依據公開信息,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股,上市首日開盤漲幅100.26%,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在95後00後年輕人中流行開來。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縱觀潮流玩具的發展歷史和泡泡瑪特自身的成長可以發現,這家公司的核心能力並非是創造了molly等一眾潮玩IP,而是做到了能讓潮玩這種文化成為一種大眾娛樂的消費品。85後創業賣盲盒,1年淨利潤4.5億王寧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瑪特還是一家夫妻店。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 85後...
    縱觀潮流玩具的發展歷史和泡泡瑪特自身的成長可以發現,這家公司的核心能力並非是創造了molly等一眾潮玩IP,而是做到了能讓潮玩這種文化成為一種大眾娛樂的消費品。  85後創業賣盲盒,1年淨利潤4.5億
  • 今天,這個85後創業者靠賣盲盒身價超500億
    「現在給你們兩個選擇,要麼十年後跟我一起上電視,要麼十年後在電視前看我們上電視。」據悉,這是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當初給初創團隊小夥伴放出的豪言壯語。如今,這個「大孩子們」的娛樂王國成功叩開了港股的大門。2020年12月11日,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股。上市當天,泡泡瑪特開盤價77.1港元,較發行價上漲100.26%,市值達1065億港元。
  • 北大85後夫妻靠賣玩具起家,公司值1000億,身價一夜上漲500億
    但是真正能夠成功的人卻少之又少,不過有一對85後的夫妻在北大畢業之後白手起家,從賣玩具開始到現在公司的市值價值1000億,兩位的身價在一夜之間就上漲了500億。這位創業者名叫王寧,他是一位非常有野心也非常有自信的人,他就是現在風靡全國的玩具泡泡瑪特的創始人。
  • 年入16億的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會是長久熱門的生意嗎?
    「60歲的玩具迷,買盲盒花了70萬」、「夫妻二人4個月花20萬買盲盒」……曾經類似的新聞層出不窮,讓盲盒成為當紅炸子雞。而在不少潮玩玩家沉溺於開盲盒無法自拔後,也催生了新的暴富神話。盲盒熱潮的主要催生者——泡泡瑪特正式提交招股書,擬登陸紐交所。上市,很顯然是一個積極信號。
  • 千億市值全靠「賭」,打感情牌賣玩具,這是家中年人看不懂的公司
    的確,年輕人看不懂為什麼大A股會靠一瓶茅臺酒支撐;當然,對於年輕人的新玩具,滿頭白髮的季總估計也看不懂。前日,賣盲盒玩偶的泡泡瑪特於港股上市,首日漲幅最高達到100%。對於盲盒,不喜歡的人覺得是「智商稅」,但熱愛者一年能砸進去幾十萬,一個小小的塑料玩偶為什麼會有如此魔力?
  • 靠賣盲盒一年收入16億 泡泡瑪特的潮玩生意到底能火多久?
    80後、90後的記憶裡都有一袋小浣熊乾脆麵和一堆水滸卡。換卡集卡摸卡是當時的社交風潮,不少小夥伴整箱整箱買乾脆麵,「氪金」開卡。如今一元一袋的小浣熊變成了59元一個的盲盒。Z世代們拆盲盒抽Molly的樣子,像極了當年大家在學校裡開乾脆麵集水滸卡。
  • 盲盒是啥?為何半年營收1.6億?盲盒裡隱藏款售價竟然高達3000元?
    在介紹盲盒在中國興起之前,筆者先聊聊收藏品玩具手辦。根據諮詢公司NPD集團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13國藝術家玩具等收藏品玩具類別增長達到26%,佔玩具業整體銷售額的11%……在盲盒玩具的推動下,收藏品一直是玩具行業增長的領頭羊。全球收藏品的市場份額增長了14%,達到了39億美元。
  • 33歲創始人身價超400億!成年人的玩具到底有多賺錢?
    泡泡瑪特靠何支撐,業績、概念、盲盒或是IP?下面我們來揭秘一下盲盒背後的暴利生意經。壹今日,潮玩文化第一股正式誕生!12月11日,國內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掛牌上市(09992.HK)。2010年11月,在北京中關村歐美匯購物中心的一個小角落,泡泡瑪特的第一家店落成。可以說,王寧當時做的是一個讓人直呼「看不懂」的生意,屢屢受挫。泡泡瑪特最初幾年銷量平平,潮流玩具、文具、創意家居,泡泡瑪特都有賣,但缺乏特色和方向。
  • 又一暴利行業誕生?一年收入高達16億,全是95後的「智商稅」
    大傢伙兒都知道,現在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以及後續5G網絡的全面覆蓋,電商行業顯然成為了當前最賺錢的門路,特別是目前大火的直播帶貨,而現在而是又一暴利行業誕生,一年收入可以高達將近16億左右,而有1對85後的夫妻,就是靠做這一行發家致富了,所以這個產業到底是什麼呢?
  • 靠賣玩具年入16億?85後夫妻創業,從0到百億隻用了三年!
    你能相信,小小盒子裡的玩具,竟然能成為當代年輕人的消費新潮流,更瘋狂的是,這些玩具甚至能讓他們「傾家蕩產」!是的,我說的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物種:泡泡瑪特。此外,這個受年輕人養活的玩具公司,已經準備在香港上市了。遊戲背後的400億帝國。
  • 一家賣盲盒的公司,憑什麼值1000億?
    盲盒的坑,往往是在不經意間陷入。學醫女生晴兒最近曬了自己收藏的盲盒娃娃,入坑一年,她和朋友兩人一起收集了28個盲盒,花費大概1600元。同樣是在校生的兔牙,入坑時間更短,但買盲盒已經花費6000多元,改造盲盒娃娃還花費了4000多元。
  • 「我玩盲盒5年,10平的家,堆了三十萬元的泡泡瑪特玩具」
    「今天還是沒有上新啊~」 小七是個95後女孩,玩盲盒已經有5年了,是第一批泡泡瑪特的玩家和買手。泡泡瑪特,是一家2010年成立的潮流玩具(藝術玩具)公司,虧損7年推出「盲盒」後才轉虧為盈,並在三年內年淨利潤突破4個億,因其消費人群多為年輕人,所以有人稱其為「割年輕人韭菜」。
  • 太暴利!泡泡瑪特市值70億美元,買盲盒花錢上萬稀鬆平常,有人砸的錢...
    在盲盒愛好者的圈子裡,花錢上萬的人大把存在,有人剛入坑3天,就花了3000塊,有人計算後才發現,砸在盲盒上的錢已足夠買一輛中等價位的汽車。年輕人們幾乎已不再需要解釋什麼是盲盒了。它的魅力之一在於,你只知道可能拿到哪個系列的潮流玩具,卻並不確定。依靠讓人瘋狂剁手的盲盒,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泡泡瑪特」)不僅擺脫了虧損,還開始一路大賺,即將上市。
  • 單賣玩具,淨利潤4.5億,三年增長287倍,泡泡瑪特憑什麼?
    高維君說:中國的玩具產業,一直處於產業鏈的底端,幹著最苦最累的活,掙著最少的錢。然而,有這麼一家玩具公司,最近幾年發展非常迅猛,2019年收入16億元,淨利潤4.5億,其出色的盈利能力簡直讓人刮目相看。這家公司就是泡泡瑪特。
  • 受95後追捧,這家85後「夫妻店」要上市了!去年淨賺4.5億,營收2年翻...
    如今隨著炒鞋的熱度稍減,盲盒又在年輕人中流行開來。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蕾 攝和扭蛋機、水滸英雄卡等80後們熟悉的初代盲盒玩法不同,主打盲盒玩偶的泡泡瑪特(POP MART)等吸引的新一代玩家更加捨得「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