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國詩詞大會》激發大家對古詩文教育的思考,來自上海的選手武亦姝、侯尤雯、姜聞頁也「才」驚四座。但也有網友稱,古詩詞大會,就是看誰背得多。
8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多方採訪,試圖還原上海三位古詩文選手成長之路。事實上,她們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靠的不僅僅是從小的背誦和積累,融會貫通以及內心世界的塑造,才是她們「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根本。
武亦姝:喜歡的事情可以做得好
上海復旦附中高一學生武亦姝在第二屆《中國詩詞大會》折桂,其憑藉豐富的詩詞儲備和從容的答題狀態「圈粉」無數。 武亦姝曾說,自己並不喜歡在人前說話,但一說到詩詞,便充滿熱情。
「你能很直接感覺到,她對古詩文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復旦附中語文教師司保峰說。
司保峰長期在學校開設選修課《古詩文鑑賞》,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武亦姝是40位選課同學之一,每次上課都坐在第一排固定位置。每周課後,武亦姝也會主動與其交流,「像問我後面阮籍講不講,嵇康講不講。」
司保峰說,《古詩文鑑賞》的期末作業是一篇論文,武亦姝從多個角度談到了自己眼中的「李煜」及其詩作,文章「頗有新穎及深刻見解」。可見武亦姝在古詩文學習中,不僅僅是記誦,而是有著很多自己的思考。談到最喜歡的古詩詞,武亦姝說有很多,比如《夢天》、《青玉案•三年枕上吳中路》、《紅豆》、《行行重行行》等;喜歡的詩人或是詞人也很多,陸遊是一個,因為他活得非常有風骨,筆下有很多用詞清淺但感人的句子,讓人眼前一亮。
在被問到為什麼報名參加詩詞大會的時候,武亦姝則坦言,以前也會跟著電視節目答題,覺得喜歡的事情可以做得好。
侯尤雯:初中開竅自己找詩文背 侯尤雯是今年中國古詩詞大會衝出百人團年齡最小的選手。澎湃新聞記者 韋毅 圖 「娉娉嫋嫋十三餘」,正值豆蔻年華的侯尤雯,是央視《中國詩詞大會》衝出百人團年齡最小的選手,也是上海參賽10名選手中最小且唯一的初中生。
侯尤雯說,自己並不像外表看起來那麼文靜。她的爺爺侯慶志介紹,侯尤雯的爸爸是意甲球迷,她還沒出生的時候,他爸爸就取好名字:如果是男孩,就叫尤文,是女孩,就取名尤雯。
小時候,侯尤雯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1歲,奶奶開始教侯尤雯認字,晚上睡覺前,一定是爺爺陪著講故事。2歲,在爺爺奶奶的帶動下,侯尤雯慢慢開始背《唐詩三百首》,直到小學五年級。
「小時候很多背過的詩文,真的會忘記的。但是很奇怪,到了五年級,特別是上初中之後,整個人就好像突然開竅了,一下子就能理解。記住很多詩句了。」
侯尤雯和語文老師陶麗萍(左),語文教研組長綦荊。澎湃新聞記者 韋毅 圖
侯尤雯說,五年級的時候,第一次讀《長恨歌》,就覺得很美,而且故事很完整。但是詩文實在太長,讀過也就算了。升入文來中學後,身邊熱愛詩詞的同學陡然增加了 很多。「不知道為什麼,就突然很想把這首詩背下來。」
事實上,在上海中小學教學大綱上,《長恨歌》是高中生的必背詩篇。「我當時就每天背一段每天背一段,整整背了一個星期。」侯尤雯說,現在每次讀到這篇詩文,還是會有不一樣的理解。
說起詩文背誦,侯尤雯也有自己的方法:先理解,再換位思考如果自己是作者會怎麼寫,然接著再背。「當然這個主要是於短一些的詩篇的背誦,特別是自己想一遍怎麼寫之後,分析出差異再背,就很有意思。」
姜聞頁:做數學題累了就背背詩詞
同樣在《中國詩詞大會》嶄露頭角的還有來自上海中學的高二女生薑聞頁。這位詩情橫溢的「小才女」,也是一位獲得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的理科學霸。
「她剛懂事那會兒,我先給她聽故事磁帶,每次聽完後她都能很快複述出來;後來就念一些淺顯易懂的古詩詞給她,她也很快就能背出來。」姜聞頁的媽媽石女士說,女兒對古詩詞是真的喜愛,有時候數學題做累了,就會去背背詩。
姜聞頁表示,真正愛上古詩詞,是六年級的時候。「在課內學習古詩詞,學著學著突然覺得更能理解詩詞背後的含義、體會到朗朗上口的韻味、意境,從此就愛上了古詩詞。」
姜聞頁表示,背誦古詩詞並不困難,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記憶方法,「讀著讀著就自然而然背出來了。中國詩詞有很多押韻、對仗的句子,這些表現方法讓詩歌變得更加有條理,也就方便背誦了。」
在姜聞頁看來,讀古詩詞是一種享受,因此,即便是在學霸如雲的華育中學和上海中學讀書時,她也沒有放棄這樣的愛好。因為成績一直優異,同學們都稱她為「姜神」。
她說,在所有的詩人詞人中,最喜歡的是曹植、王維、蘇軾,而最喜歡的作品莫過於唐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除了讀古詩詞背誦閱讀,姜聞頁還喜歡自己寫詩詞。她說,自己從初中起就喜歡根據自己的想像、情感創作一些詩詞歌賦。最近,她參加的上海市中學生詩歌創作大賽中,她自己創作的《鷓鴣天》也一舉斬獲了這項比賽的上海市二等獎。
姜聞頁在《鷓鴣天》中如是寫道:「眉是斜柳倚闌幹,西風一夜弄春殘。多少玉華著秋水,若個月兒比心寒。遊絲飛,夢魂纏,幾攜舊緒向關山。奈何天涯相望遠,拂窗繞戶落懨懨。」
責任編輯: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