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是一種特殊的飲品,泡過的茶葉雖很少入口(做藥與做菜除外)但其湯卻入口,所以人們在選購茶葉時常常會擔心,會不會農殘超標啊?為什么喝到嘴裡食道感覺不舒服啊?......
為此,很多人和很多商家在選購或銷售茶葉的時候,提出了「無公害茶葉」、「綠色茶葉」、「生態茶」等名字或標準。那麼,這三者有啥區別呢?哪種更好一些呢?
其實把茶當做農產品,就能理解了。
1、無公害茶葉
概念理念上,可以基本等同於無公害蔬菜。換句話說,就是可以施化肥打農藥,但是進入市場銷售環節時一些指標不能超標。
無公害茶葉的衛生指標
項 目指標mg/kg
鉛(Pb計) ≤5
銅(以Cu計) ≤60
六六六(BHC) ≤0.2
滴滴涕(DDT) ≤0.2
三氯殺蟎醇(dicofol) ≤0.1
氰戊菊酯(fenvalerate) ≤0.1
聯苯菊酯(biphenthrin) ≤5
氯氰菊酯(cypermethrin) ≤0.5
溴氰菊酯(deltamethrin) ≤5
甲胺磷(methamidophos) ≤0.1
乙醯甲胺磷(acephate) ≤0.1
樂果(dimethoate) ≤1
敵敵畏(dichlorovos) ≤0.1
殺螟硫磷(fenltrothion) ≤0.5
喹硫磷(quintozene) ≤0.2
2、綠色茶葉
概念理念上,可以基本等同於綠色蔬菜。換句話說,就是對農產品本身要求更高一些。
3、生態茶
概念理念上,可以基本等同於生態蔬菜。換句話說,就是除了對進入市場的農產品本身有要求,對產地也有要求。我沒找到關於生態茶的標準,但是國家對於生態茶園有要求。
其他標準不再贅述了,大家可以自行去了解。
現在大家基本上對「無公害」、「綠色」、「生態茶」有一個基本了解了吧。
現實中選購茶葉時,很多500以下的茶葉基本上屬於無公害系列,200以下的茶葉就不用說了,基本農殘及化學劑超標的,所以建議大家買茶時一定要對茶山環境有一個基礎了解。
寧願花1000元買非核心產區的生態茶,也不買名茶的低端茶。何況好茶基本上一泡(約3~5克散茶)可以泡10泡左右的,一天最多2泡茶足以。
一斤茶500克,每天都喝茶的話,也可以喝:500/(5*2)=50天。現實中普通人每周約3~5天飲茶,平均飲茶4*2*5=40克/周,按照這樣算的,1000元一斤的芽葉茶也可以喝500/(40*4)=3.125,也足夠喝三個月啦!
所以,買茶時不要再圖便宜去買便宜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