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嚴重饑荒。一個叫黔敖的富人在路邊準備了飯食,供路過飢餓的人來吃。有個餓得肚子如一張紙的人腳步拖拉,兩眼昏昏無神地走來。黔敖左手端著食物,右手端著湯,說道:「喂!來吃吧!」那個饑民抬起頭看著趾高氣揚的黔敖,覺得很是屈辱,沒有接受施捨,默默地走開了。不久,這個人餓死在野外。
這是不食」嗟來之食」的故事梗概。
歷朝歷代,人們對這個氣節沖天的人讚賞有加。不過,我倒覺得,這個人的氣節是可嘉,但處事方式似乎吃少了核桃,大腦工作效率低下,結局過於悲慘。其實,發散思維一下,他還有許多條康莊大道可走的。
譬如說,他可以先忍一忍屈辱,接過救命的飯菜狼吞虎咽了,之後,把碗「啪」地一聲砸在地上,當著許多人的面,厲聲指責黔敖不尊重受施者,缺乏教養!指責一個人缺乏教養,火藥味很濃的。如果圍觀者眾,那就最好不過了。這般直擊式反羞辱,比之嗟來之食,有過之而無不及,保證挺酷的。
這種反擊方式解恨是特別解恨,但以惡制惡,技術含量不高,莽漢都能操作的。
受施者也可以使用另一種反擊方式,那就是先接了救命的飯菜吃了,事後到處煽陰風點鬼火,造謠說施捨者愛逛窯子愛勾引良家婦女什麼的。把施捨者描繪成一頭西門慶式的威風凜凜的大色狼。色狼是最毀人的一種社會標誌,誰都不想佩戴的,包括流氓。毫不吝嗇地把這個光榮的標誌贈與黔敖,黔敖吃不了兜著走。
這種延緩式反擊方式雖然有較高的技術含量,但過於陰毒,選擇時宜三思而後行,因為弄不好也會傷著自己,別人會認為你人品流膿。
還有一種應對方式可供選擇,那就是向當代職業乞丐學習,降低尊嚴敏感度,不以嗟來之食為嗟來之食,今天吃了明天再來,明天吃了後天再來,天天來犒勞肚皮。在餓殍遍野的情形之下,把自己肥成一個相撲運動員,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豈不快哉?
如果嫌這種方式太嬉皮士了,可以鄭重其事地給施捨者打一個欠條,發誓事後百倍奉還。這樣,吃起嗟來之食來,屈辱感也會蕩然無存的。至於事後能不能百倍奉還,就看你的誠信指數了。不過,最好兌現,那很快意很增添尊嚴感的。
最解恨的辦法,當是韓信一樣,事後把官做得天大,將黔敖囊括到自己的麾下。這時,他就是你碗裡的菜,你想怎麼嚼就怎麼嚼。就是你不嚼他,他也會不由自主地常常向你敬獻馬屁的。你如果能學宰相肚裡撐船,把他囊括至麾下後不但不羞辱他,還厚待他,那他會對你感恩戴德萬分,對當年製造嗟來之食事件腸子都悔青的。這於你來說,太受用了。不過,此時你很可能達到了不計前仇的境界,當年的嗟來之食早已是浮雲。
文/曾德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