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內陸大省的開放朋友圈

2021-01-09 央廣網

新華社鄭州12月29日電 題:一個內陸大省的開放朋友圈

新華社記者王丁、李鈞德、劉懷丕

「應大家要求,再放一組荷蘭鮮花的圖片,我親自拍攝的!」

39歲的郭黎民,是鄭州一家「貨代」公司負責人,一有稀罕國外貨運來,他愛在微信朋友圈曬圖。他的拍攝對象豐富多姿,稍微一翻他的朋友圈,除了荷蘭鮮花,還有智利車釐子、挪威三文魚、馬來西亞燕窩、加拿大藍莓、澳大利亞奶山羊……

全球好物匯中原,郭黎民是見證者。抓住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即便地處我國內陸腹地的河南,近年來也逐漸發展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樞紐通道,與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河南是一個縮影,彰顯出我國推動貿易自由化的堅定決心和主動向世界開放的寬廣胸襟。

澳大利亞CW大藥房鄭州線下店的員工在整理商品價籤(11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購物車裡的世界 運貨單上的中國

在鄭州中大門國際購物公園裡,每天下午3點多,澳大利亞CW大藥房(Chemist Warehouse)鄭州線下店迎來銷售高峰。在抖音上刷到CW大藥房後,24歲的華小涵專程來掃貨,購物籃裡放滿了化妝品。

CW大藥房是澳大利亞本土最大的連鎖藥房,主營護膚品、保健品、奶粉等。在鄭州的線下店,貨架上擺滿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種商品,與澳大利亞門店的品質完全相同。

「開業兩個月,客流量超乎預期,不少貨品常常是一上架,就被搶購一空。」澳大利亞CW大藥房國內線下運營商馬藝濤說,琳琅滿目的國外商品滿足了消費者的不同偏好,每天的人流量、交易量是國外同等規模的店無法相比的。

得益於我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全世界的優質商品源源流入,河南等內地的老百姓走在街頭巷尾也可買到進口商品。吃新鮮智利車釐子,喝白俄羅斯牛奶,品德國啤酒,賞荷蘭鬱金香,用澳大利亞保健品……這已成為不少鄭州市民的日常消費。

當前是智利車釐子熱銷季,河南市場表現出強勁的消費能力。「每天要進兩次貨,每次貨值達十幾萬元。」李國偉是鄭州世紀聯華的車釐子採購員,他為4個門店供貨。

「智利車釐子已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甚至小縣城下沉,中國的市場容量還在增長,價格主要取決於市場需求。」上海歐恆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仙華承接智利車釐子包機業務,今年約有40架包機在鄭州機場落地分撥,每架包機載貨約80噸。

中國人購物車裡裝滿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世界各地的運貨單上往往都填有送往中國的產品。

在智利,距首都聖地牙哥50公裡的納提瓦車釐子種植園,種植面積達30公頃,車釐子年產量150噸到200噸,其中95%出口到中國。

「我從業初期就趕上車釐子生意繁榮,主要是中國市場帶動的,中國市場一直在擴大,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我們也在不斷調整品種。」納提瓦車釐子種植園出口負責人巴勃羅·莫拉雷斯說。

在荷蘭,有百年歷史的荷蘭老牌花卉經銷商西爾豐達公司,現今向鄭州等多個中國城市出口荷蘭鮮花。目前,該公司每周向鄭州空運兩批鮮花,每批重量為0.5噸至1噸。

「中國人口眾多,鮮花的消費量非常大,非常看好中國市場的潛力。」西爾豐達公司總裁格特-揚·舍內維爾德說,一直希望能通過更多口岸向中國出口鮮花,期待在未來幾年出口量能有所增長,甚至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澳大利亞CW大藥房中國相關負責人弗迪·本說,線下實體店在鄭州落地,受到鄭州人的喜愛和追捧,公司在中國電商平臺上也已連續幾年創下不凡的銷售業績,中國消費市場潛力很大,前景看好。

烘焙師在鄭州一家蛋糕店內製作車釐子蛋糕(12月6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地球村變小 朋友圈擴大

冬寒凜冽,鄭州雙橋花卉市場內,鮮花奼紫嫣紅,溫暖如春。

小馬進口鮮花店店員臧晶晶,與同事一起拆開空運來的荷蘭鬱金香,一束束放入早已備好的水籃中養起來。小的時候,河南市場上沒有賣,這位鄭州姑娘從來沒見過真正的荷蘭鬱金香。如今,她頭天在網絡上下單,隔天就能收到貨。

荷蘭與河南相距上萬公裡。這麼遠的距離,運輸嬌嫩的鮮花很不容易。

「24個小時內,從荷蘭地頭收割的鬱金香鮮切花,就能送到臧晶晶手中,離不開河南空中絲綢之路的開通。」鬱金香進口商北京東方卉達國際科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孝臣說,從2017年起在鄭州進口荷蘭鮮花,每年貨運量以20%多的速度增長。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河南發揮區位交通優勢,「無中生有」打造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改變了內陸地區與世界交往的時空觀念。生長在地球另一端,智利車釐子經過30多個小時的運輸,就能從南美的地頭送上鄭州人的餐桌。

「鄭州機場航空網絡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航班密集度能滿足生鮮商品的時效需求。」河南省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衛東說,鄭州機場還推行7×24小時的便捷通關,只要貨物一到,海關可隨時檢驗放行。

陸上「鋼鐵駝隊」也很繁忙,中歐班列(鄭州)當前保持著每周去程14班回程10班的開行密度。「從漢堡到鄭州,只需12天,可提供門到門、一單制、全程冷鏈等服務,快捷方便。」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文明說,班列在境外的集貨網絡已覆蓋亞歐大陸30多個國家的130個城市。

在鄭州經開區的中歐班列(鄭州)線下體驗商城裡,白俄羅斯的牛肉、德國的奶粉、波蘭的酸奶、西班牙的咖啡、法國的化妝品……各種進口商品琳琅滿目,不少市民開車前來選購。

「高頻率的中歐班列和完備的國際陸港,既給內地老百姓帶來了豐富的進口商品,也把河南生產的輪胎、窗簾等產品賣到了國外,讓中國與亞歐大陸其他國家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鄭州車務段圃田站站長楊華說。

地球村變小,還與創新有關。「海淘」在過去需約兩周才能收到貨,河南首創跨境電商保稅備貨的1210模式,把收貨時間縮減到了兩三天。澳大利亞CW大藥房中國首家線下實體店之所以在鄭州落地,就是基於1210創新出的線下自提模式。

「顧客下單後不到三分鐘,海關就能完成清關,即可提走商品,非常方便。」弗迪·本說,中國擴大開放的很多制度與技術創新,讓跨國企業更容易在中國落地,相信會有越來越多企業來中國發展。

今年夏天,50多噸河南生產的蓮花味精從周口中心港碼頭起航,經由上海港轉運到非洲奈及利亞。目前,河南正實施千億水運復興工程,計劃投資1790億元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4億噸,已經復航周口港、漯河港等港口。

「復興內河航運,實現通江達海,將為全省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提供堅實支撐,推動河南無縫銜接『海上絲綢之路』。」河南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唐彥民說。

鄭州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河南外貿進出口總值3667.2億元,居中部地區第一,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值增長7.7%。

小馬進口鮮花店店員臧晶晶(左)在鄭州雙橋花卉市場整理荷蘭進口鬱金香(11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人文交流多起來,內陸顯露國際範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青銅器及陶器、安陽殷墟出土的「婦好」方斝、永城芒碭山出土的金鏤玉衣及車馬器……今年4月,持續半年時間的「華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寶展」在盧森堡國家歷史與藝術博物館結束。145件(組)精美的青銅器、陶瓷器、玉器等文物,展現了華夏文明的發展風採,贏得歐洲參觀者讚嘆。

「這批文物是搭乘盧貨航專業貨機飛赴歐洲的,成為鄭盧『空中絲路』上獨具歷史魅力的『珍寶乘客』。」河南民航發展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明超說,從物暢其流到民心相通,以「空中絲路」為紐帶,河南與盧森堡的互信友好關係得到了鞏固。

自2014年河南民航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收購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空公司35%股權以來,經貿往來帶動人文交流,河南與盧森堡的交流合作更加緊密。

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空公司副總裁維格·卡特萊珀頻繁出差鄭州,已成為不少鄭州人的「老朋友」。「我去過中國很多次,有時候一個月到鄭州兩三次。」維格·卡特萊珀說,「空中絲綢之路」的搭建讓盧森堡和盧貨航都受益良多,「一帶一路」倡議有助於加強文化和商業聯繫,並促進國與國之間交流。

河南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尤其是加快絲綢之路建設,搭起了全省與外界民心相通的橋梁,推動了中原地區融入全球人文交流大格局。

中歐班列(鄭州)曾把「歐洲戲」送到國內。兩年前,法國駐華大使館委託中歐班列(鄭州)運輸了第十二屆中法文化藝術節重點戲劇項目《吝嗇鬼》《2666》的布景和道具。這批布景和道具共裝了5個貨櫃,戲劇先後在上海、北京等地演出。

「法國方面專門來信致謝,中歐班列為中法人文交流做出了貢獻。」趙文明說。

如今的河南,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朋友圈」遍布五洲四海。越來越多外國人來河南經商旅遊,河南的城市因此變得越來越國際化,河南人也變得越來越「洋氣」。

Jason是外國遊客對開封三輪車夫許世傑的暱稱,在知名旅遊指南《孤獨星球之中國》中,被寫入開封這座城市的重點推薦內容。許世傑今年52歲,這個看上去粗糙淳樸的中原男子,張口卻是純正流利的英語。

在開封蹬三輪18年,許世傑既熟悉開封的交通線路,又了解當地歷史掌故和城市服務設施。外國遊客在開封,需要了解古都風土人情、找賓館、訂車票、買藥等等,都愛找他。這些年,許世傑攢下了厚厚6大本日記,記下的外國遊客有700多名。

「沒有你精彩的講解,旅遊不會這麼美好。你不但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一對澳大利亞夫婦留言說。(參與記者尹南、林立平)

7月31日拍攝的周口中心港碼頭(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工人在周口中心港碼頭搬運貨櫃(7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工作人員為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空公司貨機卸貨(11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在開封府景區前,三輪車夫許世傑(左)用英語為英國遊客講解開封府的歷史(2018年4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相關焦點

  • 中國唯一一個雙重內陸省,自己是內陸省,鄰居也是內陸省,是他!
    除了沿邊沿海省份外,我國還有青海、四川、貴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陝西、山西、寧夏、重慶、北京這麼幾個內陸省市。那麼你知道嗎,在這些內陸省市中,有一個省比較特殊,因為他是雙重內陸省,這就湖北省。
  • 綿陽:一個內陸城市的「開放姿態」
    透過科博會,我們看到中國科技城的「朋友圈」越來越大,綿陽加快由「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走向世界、融入全球。  搶抓機遇、敢於創新的綿陽,在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進程中,著力建設對外開放大通道、搭建開放合作大平臺、營造創新創業大環境、開展精準專業大招商,讓開放合作的動能更加強勁、氛圍更加濃厚,建設西部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步伐更加鏗鏘有力。
  • 中國「最委屈」的省,曾經是一個沿海省份,但如今卻是內陸省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我國領土面積並不是這樣的,它比現在大得多,現在有內陸性,其實古代是海濱城,但是在明清時期,由於政府的愚昧無能,外敵的入侵,中國失去了許多領土,久而久之,成為現在的領土面積。在此過程中,吉林省由沿海省轉變為內陸省的代表,吉林是中國東北三省中的一個省,自古以來這裡就是非常重要的地區,佔據中國多個領域的資源,對中國經濟、政治和軍事等領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 金文勝:以「滿弓」之勢開闢內陸開放新空間
    ,共建區域合作新平臺」為主題的長三角內陸開放聯動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浙閩贛皖十二城市(金華市、衢州市、麗水市,南平市、寧德市,上饒市、鷹潭市、景德鎮市、撫州市,池州市、安慶市、黃山市)相關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商未來。
  • 雙重內陸省湖北,與其他省之間最多相隔兩個省
    首先說的是,湖北省是我國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省(省級行政區)。雙重內陸省是從雙重內陸國引申出來的地理概念。所謂雙重內陸國,是指該內陸國的所有鄰國也都是內陸國。這樣的國家有兩個:歐洲的列支敦斯登和亞洲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列支敦斯登的鄰國瑞士與奧地利都是內陸國,烏茲別克斯坦的鄰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土庫曼斯坦全部都是內陸國。
  • 2018「貴洽會」走進珠三角 釋放內陸開放投資紅利
    中新網廣州8月9日電 (記者 劉鵬)9日,2018「貴洽會」走進珠三角產業扶貧招商座談會在廣州舉行,宣傳推介了貴州獲批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後新一輪的發展契機,誠邀珠三角地區各界客商共享內陸開放發展紅利,共謀發展商機,共助脫貧攻堅
  • 國內「變化最大」的省份,原本是一個沿海省份,後決定變內陸省
    如果沒有幾百年前這種現象,沿海城市的經濟發展可能會比較方便一些,所以,那時許多朝代都是由一些內陸城市決定的,但近幾年與沿海地區經濟發展不同,與內陸地區經濟發展差距較大,正因為如此,我們今天要同大家談談這方面的問題,接著我們一起聊吧。
  • 首屆開放論壇今開幕 建內陸開放特區成熱點
    開放論壇每年舉行一次      今年以來,我市開展的「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大討論高潮迭起,精彩紛呈。開放論壇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建設內陸開放特區成熱點      據了解,今年的論壇活動將圍繞「內陸開放型經濟、城鄉統籌及農村改革、西部城市經濟發展」3個專題進行,每個專題將有6名政府官員、專家和知名企業家作專題演講。
  • 邁出建設開放強省的堅實步伐
    2020年,「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響全球經濟正常運行的大環境下,河南開放逆勢交出亮眼成績單,也為我省「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建設「開放強省」打下良好基礎,邁出堅實步伐。  ——全省對外貿易持續創新高,預計全年全省進出口總值有望突破6500億元、增速達15%左右,在全國位次進一步前移,實現逆勢增長。
  • 探索破局之謎 重慶:從內陸山城到開放高地
    海洋是開放之夢啟航的地方。     內陸城市想要開放,必須「向東」;重慶要開放,必須「向東」,跨越這2000公裡,千百年來,亙古不變。     一周前,伴隨清脆的汽笛,一列滿載電子產品的專列從重慶出發,疾速前行。列車向西,經西安、蘭州,到阿拉山口,走出了國境,入哈薩克斯坦,轉俄羅斯,最後到達德國杜伊斯堡。
  • 重慶兩江新區將成中國內陸開放「引擎」
    中國內陸唯一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重慶兩江新區,被寫入中國「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分析人士認為,這標誌著中國改革開放路徑開始轉向西部和內陸地區。  中國「十二五」期間將致力於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構建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到2015年,中國消費佔世界的比重預計將超過14%,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中國內陸市場孕育巨大開發前景。
  • 內陸開放 重慶通江達海擁抱世界
    這些小辣椒跨千裡來到重慶,不僅要漂洋過海、翻山越嶺,還要依託各類開放元素疊加發力,其背後,是重慶積極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在西部帶頭開放、帶動開放的努力與收穫。「辣椒」有了物流新通道綜合立體物流體系推動內陸國際樞紐建設印度辣椒以前來重慶,道阻且長。
  • 如何深化內陸開放 「引進來」和「走出去」協調發展?
    就開放而言,首先,建議進一步發揮好重慶已經構建形成的大平臺建設成果。我市擁有西部領先甚至放在全國看也比較不錯的開放平臺載體,如進出口貿易值排名全國第6位的西永綜保區、第13位的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其政策疊加功能優勢明顯。
  • 中國內陸第一個經濟特區,面積比一個省還大
    事實上這個經濟特區面積達到了16.2萬平方千米,比不少省的面積還要大上不少,是目前我國內陸的第一個經濟特區。也許會有不少讀者想問,為什麼要在這裡設置一個經濟特區。其實這裡的鄰國眾多,西邊是阿富汗,巴基斯坦,還有塔吉克斯坦,離得近得還有吉爾吉斯斯坦,印度等,所以說這裡的可發展潛力以及戰略地位是不可忽視的。
  • 中國內陸開放「新高地」貴州:出臺辦法測評產業招商綜合成效
    作為中國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貴州正成為海內外投資熱土,以「1+8」國家級開放創新平臺為重點,積極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貴州全省引進省外重點產業項目5210個,合同投資額7523億元(人民幣,下同),新增重點產業項目到位資金5000億元。
  • 重慶兩江:「中國第三區」發動內陸開放新引擎
    中新社重慶10月16日電 題:重慶兩江:「中國第三區」發動內陸開放新引擎  中新社記者 郭虹  2010年6月18日,兩江新區落子重慶。這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後,國務院批准的中國第三個也是內陸唯一的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這片挾長江和嘉陵江東去的1200平方公裡土地,承載了中國探索發展轉型新路的重大戰略決策任務。
  • 「陸海新通道」與中國內陸開放之變
    這一年,黨中央、國務院啟動了影響深遠的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的背景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沿海地區得益於毗鄰海洋的優勢,便於發展海外貿易,得益於優先開發開放,便於承接歐美、日韓、港澳臺的產業轉移,使其經濟發展勢頭強勁,與地處內陸的西部地區相比,其領先優勢拉大到一個不容忽視的地步。
  • 吉林,日本海畔的內陸省
    一個多世紀前,吉林成為 「枕著沙灘聽海聲」的內陸省份。曾經的沿海大省吉林淪為內陸省。隨時間的變遷東印度公司從一個商業貿易企業變成印度的實際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權力為止,它還獲得了助理政府和軍事作用。
  • 改革開放40年 四川人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改革大潮以磅礴之勢席捲全國,社會主義中國走上了開放的道路。華夏大地風雲巨變,千裡江山彩圖新繪,改革開放碩果纍纍,歷史成就舉世矚目。四川對外交流新篇章四川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故鄉,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 兩條鐵軌繪就的西部內陸開放「路線圖」
    中國開始將開放通道建設的視野放在了鐵路上,西經絲綢之路直達歐洲的「渝新歐」大通道就此誕生,它首次將中國西部內陸與歐洲的時空距離,從40多天縮短至12天左右。「無論何時,始發現場都比過年還熱鬧。」團結村站的另外一處,在工作人員的指揮調度下,整齊排列著的深藍色貨櫃正被吊車一個個裝入列車的車皮,但它們的目的地不是歐洲,而是位於中國南部的廣西。數年的發展讓單純的陸路運輸漸漸難以滿足西部企業向海外拓展業務的需求,因此繼中歐班列之後,重慶又在內陸率先打通更快捷的陸海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