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山東人的我,對於自己制至今都沒有去過曲阜,而感到遺憾,曲阜是孔子的老家,,話說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是真的人才輩出。各路的英雄豪傑有不少,雖然那個社會很亂,舉慄子說也就是一個大公司。不管你是在哪個職位上,就看你自己發展成什麼樣了。今天這幾個亂世人物,不能說是亂世中的英雄,更應該說是智者吧他們就是孔子、孟子、老子。
一:春秋末年的時候,孔子的官職是大司寇,孔子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才學讓魯國在和齊國的一次大會上,終於把魯國的名號打的更響亮了,齊國也把之前的國土給退還了回來。除此之外,孔子在國家內政上也很有自己的看法。這讓齊國的一些大臣們很是憂心,萬一以後這魯國在孔子的幫助下月越來越好呢,魯國就過於那強大了,意識齊國的國君想出了離間計這個辦法,就是要魯國的國君和孔子有矛盾。
這魯定公也不是一個歷精圖治的好國君,很是喜歡玩耍,齊國就一下送給魯國很多的美女,還有一些馬。這些都沒有進城,停留在城外,也是魯定公聽說了之後及趕緊的出去了。這下好了。直接不去管理朝政了。孔子以為總有一天魯定公會有奮發圖強的一天,誰知道他一直就這樣。也沒有自己的思想,不是個好郡王,於是孔子就辭職了,是的不幹了,帶著那些弟子們就去開始遊覽各國去了。他認為這樣還能去不同的國家去了解一些不同的風土人情。
二:比孔子還要元老級的老子,老子以前在東周也是有工作的,負責紀事和一些歷史。呆的地方是皇帝們數收藏圖書的地方。後來的老子也辭職去玩耍去了,那麼老子是因為什麼要辭職?據說是因為在周景王死後,在對於心新的王位繼承上有了內部矛盾,底下的王子麼們對於嫡長子當皇帝很不滿意,但是之後作為諸侯,就要去自己的封地了,肯定要順便拿幾件古玩啥的。
皇帝收藏館裡的很多寶貝都被偷走了。還有一些青銅器這些,去了楚國。作為館長的老子也是一個嫌疑對象。這次的很多舉措,讓老子的內心很是悲痛,很失望,於是老子覺得自己還是老老實實的去做學問吧。所以才有了咱們後世的《道德經》。
三如果說孔子和老子都是好好先生的話,自己安靜辭職去遊覽列國,那麼這位孟子不是一個好說話的人,孟子脾氣不好,他是在40多歲的時候才去遊覽列國的,而且每去到一個國家都推行自己的想法:仁政。可是讓君主們接受你的意見也並不是意見容易的事情,每一個君主的心中都有好戰的心思。
孟子可不怕這個,他敢在領導人跟前勇於直言,可以說出自己的見解,像魏惠王,孟子在指責他殺人的時候說:你不應該為了打仗就整日裡開心的不行看看外邊的老百姓生活,吃的什麼?再看看你房間裡那些各種好吃的。連馬匹都養得壯壯的 ,和那些連飯都吃不上的老百姓一對比。如果你再不實行仁政的話,慢慢的就會失去民心。
能在領導人老大跟前這樣直懟的人,也就時脾氣不好的孟子了。看上邊這三個智者,可以詮釋出為什麼在更動蕩的時期才會有這種的人才嗎。越是亂,才是更好的機會和選擇。變化多端的局勢,也給這三個智者提供了好的資源,才能這樣任性的想辭職就辭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