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熱詞創造者、為愛好斥巨資、消費主力軍、上午入職下午辭職……這是網上給95後貼的標籤。
給了這麼多的標籤,你真的了解你身邊的95後嗎?
- JIMU -
一、
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這一屆正在飛速成長的年輕人是Z世代。
當80後、90後們天天把中年危機掛在嘴邊時,接近全球人口1/4的Z世代已經悄悄崛起為全球最大消費主力軍。
Z世代,也就是指1995年到2010年階段出生的人群,也是和網際網路、平板、智慧型手機這些高科技產品一起成長起來的網際網路「原住民」。
《Z世代社交報告》數據顯示,80%的用戶每天上網3小時,40%的用戶每天上網超6小時,人均每月使用20個APP,網際網路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
由於他們多為獨生子女,升學的壓力和社交的渴望促使他們到網絡世界結交更多志趣相投的年輕人,追求更多元的在線體驗和娛樂化的在線表達方式。
在這種環境下,95後們被貼上了很多標籤,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消費模式。
二、
願意嘗試新鮮事物是這屆年輕人給人們的普遍印象,這一點在他們的消費觀念上有直觀的體現。
相比電視節目更愛短視頻,相比自己做飯更愛點外賣。為了「獨而不孤」,帶動寵物經濟,願意為了二次元、偶像氪金卻買不起視頻網站會員。
在《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裡,手辦、潮鞋、電競、cosplay和攝影是熱度最高也「最燒錢」的五大愛好,都說80後存錢、90後花錢,95後找花唄。
都說「攝影窮三代,單反毀一生」,周杰倫的新歌《說好不哭》除了在朋友圈刷屏外,MV也帶火了哈蘇相機,不知道又有多少ilun們會為愛「剁手」。
畢竟在為自己的愛好花錢這件事上,崇奉「悅己至上」的他們從不手軟。當然,對於逐漸實現經濟獨立的她們而言,怎麼掙錢也是問題。
有人大學期間就開始創業,有人嘗試做美妝、美食up主向著行業KOL努力,也有人用大學每月存的生活費進行理財擁有自己的小金庫。
三、
為了支撐自己日常開支,不同於走「儲蓄消費」路線的父輩,不少95後選擇「超前消費」。
他們熟練使用信用卡、花唄,每月收入透支、沒有結餘的比例達到15%,不只是「月光族」,更有不少是「月負族」。
一些剛畢業的95後求職不問工資也不基於自身能力,只關注自我實現和興趣,一方面導致離職率高,另一方面也讓他們的收入狀況不佳。
剛畢業收入不佳、大城市高消費、為愛好「剁手」,不想做卡奴的他們選擇另謀出路。
身邊不少有穩定工作的朋友在北京的高房價高消費下,陸續做了斜槓青年,白天是CBD的精緻白領,晚上回家還得寫稿到深夜。
「為了追星,我也得好好賺錢。」剛畢業的學妹第一桶金獻給了五月天的演唱會,95後的她努力工作是為了離偶像再近一點。
不同年齡段對錢的認識不同,95後也會成長為社會的中堅力量,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或許到那時候他們的消費模式也會有所變化。
- JIM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