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一言不合就辭官,退休後竟然靠這個繼續奢侈生活

2020-12-20 歷史的光束

古代官員一言不合就辭官,退休後竟然可以靠這個繼續奢侈生活!

文/歷史的光束

其實在古代很多學子一輩子止步於秀才,所以哪怕是中個舉人,鄉裡都是敲鑼歡慶的。當了舉人老爺就離做官不遠了,所以中舉是許多學子的夢想。然而當久了舉人,享受著遠鄉近鄰的恭維,往往還沒做官,就已經享受到做官的滋味了。最後做了宮,自然而然的耍起官威。

話說這官員在為官期間,不免是有些斂財手段的。即便不是你主動,也有的是人奉上錢財寶物,這官做的真是越來越滋潤。辭官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辭官。做一個載入青史的清官這種事,還是交給海瑞吧。有錢才有權,有權又有錢,官威凜凜,美妾相伴,小日子不要太滋潤哦。

在古代,官員想要離開官場通常有幾個常見原因,一個是家裡長輩死了要回家丁憂守孝,另一個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時常被政敵打壓,還有一種特殊的則是常被高級官員作為政治手段,以辭官告老威脅皇帝。總之有真辭官的也有假辭官的,屁大點小官辭了也就辭了,多的是人想上位。

那些在朝為官多年的,比如閣老丞相。常常因為與皇帝政見相左,一言不合就用告老還鄉威脅皇帝。這類人其實辭官身後退路也是很多條的,除了自己培養出來的門生都在朝堂上扎穩腳跟,收斂的財物可供普通一家好幾輩滋潤的生活。總之呢,皇帝不聽話?那本官溜了溜了。當然也有官不大的回鄉後也過得滋潤的,畢竟官場浸淫多年,積攢許多家業,生活不愁。一些文人官員退休後沒有收入也會給人寫字作畫,賺點小錢錢也是不在話下的。

不過文人離職官員中還是出現一個奇葩,他就是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做官做的不開心,辭職回家寫文章作詩,什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但是一家老小要吃飯啊,他文章寫的很豁達,但是生活艱辛啊。他還不接受好友接濟,好友給他送來糧食,還要被言辭臭罵,最後還是家裡的老母親偷偷收下。他的一個好友深夜找他談心還會自帶酒水,想來是陶淵明家的情況他習以為常了。

其實呢退休只要自己站隊的官員不倒臺,退休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依舊有人上門孝敬的。有憂患意識的官員就會早早的囤積土地,廣納房屋。朝廷發的那點小俸祿,真的糊不起口。

相關焦點

  • 古代官員動不動辭官告老,他們靠啥生活?古人有個特質我們丟失了
    「文官告老還鄉,武將解甲歸田」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官員們退休的常態,而實際上在古代,官員退休都被稱作是「致仕」。一般的致仕年齡大多是70歲左右,若是有身有病痛則可以提前致仕。也是非常人性化的了。
  • 古代官員老了後辭官歸隱有「退休金」嗎?生活貧困還是富裕?
    現在的我們經常說養老金,退休金,那古代也有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代的官員在老了後有沒有退休金?他們是靠什麼生活的?古代官員退休的「規定」時間竟然是七十歲都說古代人平均壽命比較短,那古代官員的法定退休年齡是多少歲呢?
  • 古代官員沒有退休金,辭官回鄉後靠什麼生存?網友看後怒罵
    古代官員沒有退休金,辭官回鄉後靠什麼生存?網友看後怒罵皇上雖然是普天之下最為尊貴的人,可是他們的生活當中也並不是隨心所欲的,朝廷上面很多人牽制著他的決定。很多時候都是大臣想主意,給皇帝上只是為了通知,為了讓他採納自己的意見。
  • 古代官員動不動就辭官回鄉,靠什麼生活?
    別看明清兩季官員的俸祿低,但是要當官的仍然是趨之若鶩,因為工資雖少,但是政策好,外快多,所以一般官員都不會主動辭官。 但是官員們還不得不面對被動離開工作崗位,那就是父母不在了,要守孝三年。
  • 古代官員動不動辭官回鄉,到底靠什麼生活?
    辭官不受賞,翻謫夜郎天。 現代人早年的重要目標,就是努力學習,將來找到優異的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古人的思想其實與現代人的思想沒什麼大的區別,他們畢生的心願是在年少時多學習知識,成為有思想和學識的人,考取功名,入仕途,取得政治成就。然而,雖然大部分人對功名嚮往,但不少官員卻常常有辭官回家,歸隱田園的想法冒出。古代為何那麼多官員動不動就想辭官呢?
  • 古代官員沒有退休工資,辭官回鄉後怎麼來錢?看完你就明白了
    古代官員沒有退休工資,辭官回鄉後怎麼來錢?但是也有一些比較清廉的官員,他們一生為官,都沒有什麼錢。那這樣的古代官員沒有退休工資,辭官回鄉後怎麼來錢?小編就領你們來看一下,看完你就明白了。唐代的時候規定,在別的地方做官,等不幹了要回家的時候,是不允許坐車的。唐德宗的時候,太子的一個賓客老了要返鄉回家,皇上為了表示尊重,親自派車把人給送了回去。
  • 古代官員動不動辭官歸鄉,靠什麼維持生活?
    因為無論是自己還是家人,亦或是昨天的帳單、明天的消費,種種的一切都要靠著工資來支付。因此人們不敢輕易辭職,辭職容易,但再找到比較合適的工作就難了。但古時候的官員,每個人都能夠隨意辭官,工作不順心一下子就辭官了。
  • 古代官員動不動就辭官歸鄉,又沒有俸祿,靠什麼生活?
    在我國古代,士農工商,可見官員的地位在古代是非常高的。對於很多寒門子弟來說,當官入仕是他們的夢想,這就意味著他們可以擺脫之前的生活和地位,進入上層階級。既然有想當官的,那麼就有在官場多年,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的爭鬥,想要辭官歸鄉的人。而在古代,一般官員想要辭職回家的原因有二:其一,就是懷才不遇,在朝廷中,自己的才華不被賞識,自己的抱負得不到施展。這個原因會讓很多人鬱郁不得志,最終離朝廷而去,回家過那種閒雲野鶴的日子。其二,就是因為家中父母年老,需要回家盡孝。在古代,孝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儒家思想的影響,對父母孝是很重要的事情。
  • 古代官員動不動辭官回鄉,靠什麼生活?古人的一個特質我們丟失了
    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會看到朝廷一些官員因為不滿皇帝的在政治上的安排,又勸阻無效,或者自己與皇帝的理念實在無法統一的時候就會選擇辭官,告老還鄉回老家種田養老去,當然也有不少的官員也會因為自己年紀過大選擇辭官回家養老,不再過問朝中事物。
  • 古代以「情懷」上位的官員,動不動就辭職歸鄉,他們靠什麼生活?
    ,可以說幾乎沒有什麼養老條件保障的古代,這些辭官歸鄉的官員們,對於此後生活上的收入來源,他們又以怎樣的方式來打法餘生所需的生活物資開銷呢? 辭官歸隱:某些朝代,部分人可繼續領取俸祿至少一半維持生活 確切來說,在中國古代,官員們並不是人人都會辭官歸隱。就連古代可以查找得到的官員「退休」說法,實際,也只是限於字面上,能夠履行到實際生活的可執行度並不高。
  • 古代官員動不動就辭官回鄉,靠什麼生活?
    在古代,所謂以辭官為要挾表達政治的行徑,從士大夫的內在精神世界來看,是表達君臣失和的輿論籌碼,從更現實的政治博弈來看,也是考驗帝王的承受力。辭官回鄉,靠什麼生活?在古代能當官的,通常都不是一般人 。很多都是類似袁紹這種「四世三公」的士族子弟,家裡有錢有地位有聲望。說實話,那時候的官位,就是他們自家碗裡的飯,嫌不好吃,就不吃。對他們來說,想做官是很容易的。
  • 古代官員動不動辭官回鄉,靠啥生活?古人有一特質我們丟失了
    古代官員動不動辭官回鄉,靠啥生活?古人有一特質我們丟失了。本期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下這個話題。一、敢不敢炒老闆?對於這句話,相信很多年輕人都非常的敏感,因為我們在現代生活中工作很不容易。所以古代辭官其實比我們想的要更加艱難,因為不僅僅要有勇氣與老闆決裂,而且還要放棄所有的榮華富貴。那麼古人是如何做到的?二、小農經濟的特色其實要理解補人的這一衝動,要首先從他們的生活開支上來理解。每一位官員的背後肯定有一個家庭,妻子,孩子,甚至還有爹娘。
  • 古代官員辭官回鄉後,依靠什麼生活?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實際上,古代讀書人進入仕途並不容易,要經過層層考試和篩選方能如願。已經進入仕途的人都會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沒有人會隨隨便便離任或辭官。況且,在古代,上級也不允許官員隨隨便便辭官,哪怕被貶,被發配到蠻荒之地,也不能說走就走。要想辭官,必須給出正當理由。
  • 古代官員的退休年齡竟然是這個數字
    小時候看古裝電視劇,朝廷的官員很多都是白髮蒼蒼、老態龍鐘的老齡人。那時候的我,天真的認為,古代官員是終身制的,他們可以做官直到老死,沒有退休這一說法。長大後,了解歷史多了,看史書也多了,才驚覺,原來古人和我們一樣也是有退休的。
  • 古代也有退休養老?說說唐朝官員退休後的福利待遇
    我國的養老金平均水平為每個月2300多元,從平均水平上看,退休養老金還是不低的,每個月能拿到兩千多,退休後算是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這也得益於我國如今的發展和富強。 那麼「退休」這個詞,也並不是只有現代才有,其實在古代也早有「退休」一說。不過在最之前不叫退休,叫「致仕」,也有的稱為「致事」、「致政」、「乞骸骨」,但一般多稱呼「致仕」。
  • 古代官員退休後,為何一定要回故鄉?留在京城養老不好嗎
    對於告老還鄉,我們非常的了解,尤其是古裝劇中,我們時不時都會聽到這個詞。說來也奇怪,歷朝歷代都有告老還鄉的說法。幾乎所有的官員等到退休以後,都會回到自己的家鄉。不管是哪個朝代,告老還鄉的不曾發生改變。那麼,古代官員退休之後,為什麼非要回到故鄉養老?而不是留在京城生活呢?
  • 古代的官員動不動就「辭官回鄉」,他們靠何來生活?
    官員辭官歸鄉後,收入來源,主要兩方面,一是家產,有的出生大戶,本就吃喝不愁,有平民舉仕的,當官後都會置辦田產居所;二是靠「稿費」,官員都有學識,能書能畫,在當地寫個賦,撰個碑,作個畫,楷個字什麼的,都能獲得酬金。
  • 古代官員一不開心就辭官回鄉,靠啥生活?古人這一特質我們丟失了
    也就是說,古代的官員的收入實在是非常可觀,那麼他們為什麼要放棄這麼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呢?其實,就是因為他們的收入多,而開支又少,所以他們手上很容易留下一些閒錢,就算一時辭職回家,短期生活完全是不成問題的,而現代人很少能做到這一點。
  • 古代做官的官員可以退休嗎?退休以後怎麼生活?
    前言:人的年紀大了,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與年輕時相差甚遠,對於生活和工作都會造成一定的不方便,所以這時候就有了退休一說,退休之後領一份養老金或者退休金安享晚年,這是現代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古代,入仕途做官是一份當時最好的職業了,官員老了之後可以退休嗎?退休之後官員是怎麼生活的呢?
  • 古代的官員動不動就上書辭官,靠什麼生活?真相揭露,不是人
    古代的官員動不動就上書辭官,靠什麼生活?真相揭露,不是人文/眺望歷史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古代的讀書人十幾年苦讀,參加層層考試,最後好不容易才考取功名,坐上了官,家裡人就指望著他能光宗耀祖。但是有的人在做了官以後,就想著要辭官。為什麼他們要放棄這樣難得的機會,讓十幾年的辛苦都成了流水。有的是因為厭倦了官場,有的人是覺得太受束縛,還是想去過自由自在的生活,有的人是要為去世的長輩守孝。但是大家就會好奇,辭了官以後,一大家子人怎麼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