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沒有退休工資,辭官回鄉後怎麼來錢?看完你就明白了
在這長達幾千多年的古舊社會中,經歷了好多的朝代,從秦始皇開始,一直到溥儀,堅持的都是中央集權,地方的官員們都要聽皇上的話,稍微有一些對皇上不尊重,可能就會有丟命的危險,除去這些人,剩下的人就是比較聽話的了,讓幹什麼就幹什麼。而且在每一個朝代裡面的風氣是都不一樣的,有的朝代裡面的官員總是貪汙腐敗,家裡的錢都快比皇上的錢都要多了。但是也有一些比較清廉的官員,他們一生為官,都沒有什麼錢。那這樣的古代官員沒有退休工資,辭官回鄉後怎麼來錢?小編就領你們來看一下,看完你就明白了。
唐代的時候規定,在別的地方做官,等不幹了要回家的時候,是不允許坐車的。唐德宗的時候,太子的一個賓客老了要返鄉回家,皇上為了表示尊重,親自派車把人給送了回去。還有一次是在唐文宗的時候,有一個四品官員要回家養老,因為家實在是太遠了,而且還很窮,就和皇帝說了一下這個情況,皇上就給了他一張回家的車券,允許他坐車。在這以後,只要是家中比較窮,家還遠,就可以去申請坐車。還有一方面,就是在當時的時候當官的基本上都是有錢人,窮人連飯都吃不起,就更別說做官了,因此就有一個說法就是:只要有錢就可以做官。據說在明朝的時候,對官員都是免稅的,這就導致他們在故鄉的家人濫用權力。因此,才會有了那一個規定。
不過,雖然古代的時候不管他們回家,但是還是對個別退休的官員有一些優待的。比如那些祖祖代代都為國家做過貢獻的人,那麼等他們不幹了之後就可以領到一塊地,這個地並不是給他們種的,如果要是種的話,那對他們還是很不公平的,這是給他們用來租的。他們可以把這塊地租給老百姓,從而收他們的租子,以作為他們的收入。一般官員都是按照這個來進行。然而有些官員他們就開始肆意的收著百姓的錢,壓榨他們,從而獲得一些額外的錢,原本這個意思是挺好的,但是對一些人來說就變成了他們壓榨別人的工具,真的是太過分了。
不僅是這樣,古代官員辭官之後,還有會有家鄉的商人的「孝敬」可以作為一個經濟來源。畢竟雖然自己辭官了,但是朝中還是有人的。所以他們辭官之後一般都不會擔心經濟來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