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晶片製造是我國不可忽視的一大短板,阻礙了國產晶片實現自主可控。美國近兩年來,頻頻對中國科技企業出手,令國人警覺;華為晶片被斷供事件發生後,更是令人意識到,補足晶片製造短板的重要性。
由此,作為中國大陸第一晶片代工廠的中芯國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雖然中芯國際的工藝較臺積電、三星這兩大全球晶圓代工佼佼者,還有明顯的差距。
但是,中芯國際近年來不斷追趕,才能在近來屢屢傳來好消息。
在2019年第四季度,中芯國際14nm迎來量產,並不斷提升產能。如今中芯國際的14nm工藝已經再度進化,公司聯繫CEO梁孟松近日表態,14nm工藝良品率已經做到了業界量產水平。
而且,中芯國際的第二代FinFET N+1工藝也傳來好消息,該工藝已經進入了進入小量試產。中芯國際第二代N+1工藝,同7nm製程工藝十分接近,只不過在性能上提升較小,為20%。
不過,中芯國際N+1製程工藝的邏輯面積、功耗等都有明顯降低,分別縮減63%與57%。該工藝將面向低功耗應用領域。
除這兩大好消息外,中芯國際又有一好消息傳來,那便是晶片大佬——蔣尚義有望回歸。
蔣尚義此人大有來頭,在半導體領域有著頗高的地位。蔣尚義曾在臺積電任職十餘年,可以說是與臺積電一起成長起來。作為臺積電核心研發人員之一,主要負責研發工作,臺積電能有如今的成績,自然離不開臺積電的支持。
蔣尚義一度被認為是,臺積電張忠謀的接任者。
不過,在2016年蔣尚義入職中芯國際,並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一職,負責中芯國際的公司治理工作。
而在2019年,蔣尚義入職武漢弘芯,擔任執行長等多個職位。然而,武漢弘芯卻因為資金短缺,而陷入停滯,蔣尚義也隨即離職。
據digitimes消息稱,蔣尚義將回歸中芯國際,擔任公司董事會執行董事、副董事長職務。若真如此,有著蔣尚義的助力,那中芯國際的發展將更上一層樓。
蔣尚義擁有豐富的研發、管理經驗,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能帶領中芯國際更快的發展。
如今,中芯國際也正遭受美國制裁,被美國列入了涉軍企業名單,會將被納斯達克指數刪除。這對中芯國際來說,將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希望中芯國際能不懼挑戰,繼續前行。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