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產14nm,試產7nm!中國晶片巨頭傳來好消息,晶片大佬有望回歸

2020-12-17 數碼小妖精

目前,晶片製造是我國不可忽視的一大短板,阻礙了國產晶片實現自主可控。美國近兩年來,頻頻對中國科技企業出手,令國人警覺;華為晶片被斷供事件發生後,更是令人意識到,補足晶片製造短板的重要性。

由此,作為中國大陸第一晶片代工廠的中芯國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雖然中芯國際的工藝較臺積電、三星這兩大全球晶圓代工佼佼者,還有明顯的差距。

但是,中芯國際近年來不斷追趕,才能在近來屢屢傳來好消息。

在2019年第四季度,中芯國際14nm迎來量產,並不斷提升產能。如今中芯國際的14nm工藝已經再度進化,公司聯繫CEO梁孟松近日表態,14nm工藝良品率已經做到了業界量產水平。

而且,中芯國際的第二代FinFET N+1工藝也傳來好消息,該工藝已經進入了進入小量試產。中芯國際第二代N+1工藝,同7nm製程工藝十分接近,只不過在性能上提升較小,為20%。

不過,中芯國際N+1製程工藝的邏輯面積、功耗等都有明顯降低,分別縮減63%與57%。該工藝將面向低功耗應用領域。

除這兩大好消息外,中芯國際又有一好消息傳來,那便是晶片大佬——蔣尚義有望回歸。

蔣尚義此人大有來頭,在半導體領域有著頗高的地位。蔣尚義曾在臺積電任職十餘年,可以說是與臺積電一起成長起來。作為臺積電核心研發人員之一,主要負責研發工作,臺積電能有如今的成績,自然離不開臺積電的支持。

蔣尚義一度被認為是,臺積電張忠謀的接任者

不過,在2016年蔣尚義入職中芯國際,並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一職,負責中芯國際的公司治理工作。

而在2019年,蔣尚義入職武漢弘芯,擔任執行長等多個職位。然而,武漢弘芯卻因為資金短缺,而陷入停滯,蔣尚義也隨即離職。

據digitimes消息稱,蔣尚義將回歸中芯國際,擔任公司董事會執行董事、副董事長職務。若真如此,有著蔣尚義的助力,那中芯國際的發展將更上一層樓。

蔣尚義擁有豐富的研發、管理經驗,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能帶領中芯國際更快的發展。

如今,中芯國際也正遭受美國制裁,被美國列入了涉軍企業名單,會將被納斯達克指數刪除。這對中芯國際來說,將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希望中芯國際能不懼挑戰,繼續前行。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

相關焦點

  • 一則好消息,國產半導體傳來「捷報」,一則壞消息,7nm晶片難產
    一則好消息,國產半導體傳來「捷報」,一則壞消息,7nm晶片難產!眾所周知,在今年的五月份,美國商務部再次「制裁」華為,想要通過限制華為晶片供應鏈,讓華為無「芯」可用!而這一次美國對於華為的封鎖,已經深入到了「代工層面」,華為雖然能研發晶片,但卻不能製造晶片,國內有兩大晶片製造巨頭,一個是臺積電,不僅能實現7nm晶片的量產,而且已經著手於5nm晶片的工藝製程,另一個則是中芯國際,擁有14nm晶片的量產能力,目前還在攻關7nm晶片。
  • 中國第二大晶片代工巨頭誕生!將進入7nm時代:實力卻被低估了
    【1月14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只要一提到晶片代工巨頭,大家最為熟悉或許還是臺積電,畢竟臺積電無論是在技術實力,還是在晶片代工市場份額方面,都位居全球榜首,就連全球實力最強悍的光刻機巨頭荷蘭ASML,也都是在得到臺積電晶片研發工程師助力下,才成功研發出了EUV光刻機設備,將老牌光刻機巨頭日本佳能
  • 全球五大晶片代工巨頭誕生!國產芯成「一枝獨秀」:中芯國際排名墊底
    眾所周知,自從華為、中興事件爆發以後,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的發展也是空前的火熱,阿里巴巴、格力、聞泰科技等眾多國產巨頭也是紛紛加入到了「自研晶片」隊伍之中,但我們都知道,在整個晶片產業鏈流程中共有設計、製造、封測三個主要的流程,其中晶片製造更是成為了整個晶片產業鏈中,對於資金、技術等門檻最高的一個領域
  • 連續17年全球第一,這家中國晶片巨頭,造出10億顆7nm晶片
    除了營收成績亮眼外,據臺媒報導,臺積電已經累計造出超10億顆7nm晶片,並獲得「IEEE企業創新獎」的肯定。眾所周知,7nm工藝是業內最先進的工藝之一,目前只有三星、臺積電可以量產,而相較於三星,臺積電又具有領先優勢,早在2018年4月就實現量產,又憑藉著先進的工藝,包攬全球近90%的7nm晶片。
  • CEO提辭呈,5nm晶片怎麼辦?
    文|金衛中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再次爆出人事紛爭,臺積電前COO、技術大神蔣尚義又重新回到中芯國際任職,董事會剛討論通過,但中芯國際的老臣、聯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7nm明年可以實現量產、5nm技術有序開展,這是一個好消息,但是人事紛爭讓中芯國際進入不確定性。
  • 事關3nm晶片,臺積電傳來新消息!俄媒:美或高興不起來了
    但在後期,由於缺少競爭對手,再加上英特爾選擇了錯誤的路徑,導致其至今無法量產7nm等晶片。目前,全球晶片製造技術最先進的企業是臺積電,隨後是三星,儘管這兩家企業都能夠量產7nm、5nm等製程的晶片,但臺積電最先量產,僅7nm晶片,臺積電已量產超10億顆。
  • 實現7nm製程工藝為什麼這麼困難?
    目前僅剩下的7nm工藝也只有臺積電能夠在現階段實現量產。今天與非網小編就來與大家探討一些關於7nm工藝製程的問題。 也許有的看官還雲裡霧裡,等會兒,先告訴我這個XX nm到底是啥意思?別急,下面就來說了。 XX nm製造工藝是什麼概念?晶片的製造工藝常常用90nm、65nm、40nm、28nm、22nm、14nm來表示。
  • 能為華為代工晶片了嗎?沒想到還憋了個大招
    中芯國際,目前是我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水準最高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根據 IC Insights 公布的純晶圓代工行業全球市場銷售額排名,中芯國際位居全球第四位,在中國大陸企業中排名第一。
  • 臺積電傳出兩個好消息,美國只能接受現實
    前段時間,臺積電無比自豪地宣布了一個消息:截至到今年7月份,已生產出了10億顆完好無損的7nm晶片!此外,臺積電還將在今年下半年實現6nm以及5nm晶片的量產,並於明年正式試產3nm晶片!毫無疑問,這個消息完美地證明了臺積電的技術實力,它世界第一晶片代工廠的地位也是名副其實。
  • 礦機裡所說的7nm晶片是什麼 | 金色百科
    最近,在一些礦機產品的新聞裡總是能看到7nm這個詞語,7nm究竟代表著什麼,它是一種技術還是一種標準?對於礦機來說意味著什麼?7nm,也就是7納米,它是一個長度單位。在集成電路領域完整的叫法應該是7nm製程工藝,或者7nm工藝。
  • 中芯國際14nm工藝,最大的意義不在華為手機晶片,而在AloT晶片
    事實上,對於中芯國際而言,先不管能不能幫華為生產手機晶片,14nm工藝也解決不了華為的問題,在我看來,中芯國際的14nm晶片工藝,最大的意義在於AloT晶片,國內的AloT晶片廠商們,不用再找國外企業代工了。
  • 中興華為被斷供之後,中國晶片產業喜迎百花齊放,美企卻擔心斷供
    在2019年中旬,身為我國通信巨頭的華為,同樣也被美國列入了實體清單,好在華為早就開始著手與晶片自主研發,使得美國的陰謀沒有得逞。所以在華為被斷供晶片一事發生之後,也對我國各行各業敲響了警鐘,晶片自主研發變得迫在眉睫。
  • 華為海思年內將量產驅動晶片,有望打破美韓壟斷
    來源:金十數據據快科技網站11月30日最新報導,我國科技企業華為旗下知名晶片設計公司海思傳來好消息,該司自主研發的OLED驅動晶片,流片流程已經順利完成,預計年內就會實現量產,並將次晶片用於華為旗下的手機及企業大屏產品中。
  • 中國內地傳來好消息,響徹美國晶片行業,小「臺積電」或將出世
    在中國自研晶片的這段時間,遇到了很多來自國外和國內的困難,國外技術和設備的封鎖,讓我們在晶片領域的研發進度大打折扣,特別是製作晶片最重要的光刻機,目前中國制掌握了低端光刻機的製作方法,在工藝上至少還落後美國10年左右,5nm級別的晶片也是完全造不出來。
  • 中芯國際14nm良品率達到標準後,對我國晶片產業有什麼影響?
    目前市面上掌握14nm技術的企業並不多,除了臺積電之外這項技術都在外國人的手裡。中芯國際掌握14nm技術並實現量產的企業,為國內的半導體行業發展打入了一劑強心針。14nm晶片技術的市場地位目前市場上28nm晶片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大部分企業都具備相應的加工能力,因此這部分晶片的產能已經過剩。能夠掌握10nm以下晶片的製程技術的企業較為稀缺,只有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這幾家實力大公司可以實現。
  • 中科院攻克晶片技術,2nm晶片突破瓶頸,榮獲全球第一!
    在原本就薄弱的領域也是一步一步的建立起了我們自己的技術堡壘,在全球市場中逐步的站穩了腳跟,而晶片也就其中的一個典型的例子。相信提及國產晶片,絕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民營企業華為所產的海思,但實際上除了民營企業之外,國家科研院所也早就走上了自研的道路,儘管任重道遠,但是終究是沒讓人們失望。近日中科院傳出好消息,新型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成為2nm製程工藝的候選技術。
  • 下定決心自研晶片,中國晶片巨頭順勢崛起,造出22nm頂級晶片
    似乎有人認為設計晶片就是紙上談兵,但可以明確知道的是,沒有設計好的晶片,就沒有後續的任何晶片生產環節。某些層面來看,晶片設計至關重要。而國產晶片設計企業已經將把納米製程提升到了5nm,7nm級別。這類的晶片已經是世界頂尖了,但是這家中國巨頭順勢崛起,造出22nm頂級晶片。
  • 全球晶片製造份額再集中!中國成功拿下全球第一:那美國排名呢?
    【10月29日訊】導語:隨著國內科技企業相繼遭受到晶片、作業系統等核心軟硬體產品斷供後,也是讓國產芯、國產作業系統成為了最近幾年最為火熱的產業投資,但我們都知道在晶片產業中,一共分為三個重要環節,分別是晶片設計、晶片製造以及晶片封測,其中我們國內晶片設計、晶片封測水平都可以達到世界頂尖5nm工藝水準,唯獨晶片製造只能夠保持在14nm
  • 中國晶片製造處於什麼水平?十幾年前為什麼不發展晶片?
    中國在晶片製造領域真的不是這兩三年才落後的,只是這兩三年才把這個話題炒熱的。更進一步,這幾年中國其實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全方位追趕,晶片設計甚至能數一數二。那麼難道以前中國就要崩潰了,發展就停滯了?這裡我還是先陳述一個事實,真正卡住中國脖子的是7nm以下的製程,截止到目前全世界7nm製程的晶片不超過10種,他們分別是:第一個問世量產的7nm晶片是蘋果公司Apple A12 Bionic,用於2018年末推出的iPhone XS和iPhone XR智慧型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