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主動去找姜子牙,還是姜子牙主動來投?哪個可能性大些?

2020-09-26 知常容

姜子牙,因為《封神演義》這本書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姜子牙還有一重身份,很多人不知道,姜子牙是「武成王」,一代武聖,不過後來被朱元璋廢掉了。現在大家知道的武聖是關羽。為什麼會被取消呢?詳細看《》。

但現在有一個問題,周文王是怎麼見到姜子牙,到底是周文王主動去找,還是姜子牙主動來投奔呢?你覺得哪種可能性比較大?

渭水河邊說,主動尋找

周文王是怎麼遇到姜子牙的,按照 《封神演義》24回的說法是周文王主動遇到姜子牙,而且這種說法已經成了通俗的認知。

這一種說法也出現在《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中。

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

裡面的情節與《封神演義》中差不多,周文王先是佔卜,佔得「所獲非龍非,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然後就遇到了。

這種說法成了後世關於周文王與姜子牙相遇的主流說法。

南朝梁沈約撰的《宋書》延用這種說法。

周文獵渭濱,遂載呂望歸。——《宋書·志·卷二十二》

唐代魏徵主編的《隋書》也延用這種說法。

呂望漁釣之夫,為周之尚父——《隋書·帝紀·卷二》

那麼周文王一定是在渭水河邊遇到姜子牙?這裡還是要打一個大大問號。

司馬遷的《史記》在記載這段話的時候,用了一個句子:以漁釣奸周西伯。如果真的是周文王佔卜得到,然後主動尋得。為什麼司馬遷在這裡用了一個字:「奸」。一個「奸」字讓前後的句子呈現矛盾。奸顯然是刻意為之。

如果是姜子牙刻意為之,周文王怎麼會佔卜卜得這個「所獲非龍非,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一卦呢?難道姜子牙有神仙之能?神仙之能只是《封神演義》中的說法。歷史上的姜子牙自然沒有這種能力。

作為曠世大家的司馬遷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嗎?

自然不可能,那是否也在暗示周文王渭水河邊遇到姜子牙是值得推敲的?

投奔說

司馬遷在《史記·齊太公世家》還記載另一種說法:投奔說。

周西伯拘羑裡,散宜生、閎夭素知而招呂尚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中記載相同的說法。

當時婁敬以布衣之身得到虞將軍的推薦見到劉邦。很多將領希望定都洛陽,但是婁敬勸劉邦定都長安。在交談中說了這麼一句話。

呂望、伯夷自海濱來歸之。

這裡說姜子牙和伯夷兩個人是從東海之濱跑過來的。伯夷是孤竹國的王子,因為不願意當這個國王,所以跑到西周來。

姜子牙與伯夷有一次交集,那是在武王伐紂的時候。

伯夷認為武王不應該去伐商,並且說了很重的話。

父死不葬,爰及幹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史記·伯夷列傳》

武王手下見還沒有出去作戰,就遇到這麼不吉利的話,要殺掉這個傢伙,但是姜子牙說了一句話救了他。

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史記·伯夷列傳》

這句話怎麼看都透露著一種非比尋常的關係。一般陣前如此說不吉利的話肯定死罪,而且伯夷是鐵了心的反對,這樣的逆臣應該是斬首,為什麼還要扶呢?

孤竹國在唐秦之地,自然是東海之濱。姜子牙,司馬遷也明確地說他是東海上人。所以這裡有一個疑點。

其次婁敬是齊人,姜子牙是齊國第一任國君。從傳統的思維方式來看,會對姜子牙進行適當的吹捧,雖然姜齊已經被田齊取代,但姜子牙畢竟是齊國的奠基者。

這樣看來周文王在渭水河邊通過佔卜的方式遇到姜子牙的確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或許是司馬遷文中用「奸」這字的真正用意吧。

這一種投奔說,在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也引用了。

皇甫士安云:欲隱東海之濱,聞文王善養老,故入釣於周。——《水經注.卷五》

在文章中說姜子牙老了,但沒有遇到明君,聽到西周善養老,所以過來。這個與伯夷投奔西周的說法是一模一樣。

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史記·伯夷列傳》

結語:

從可信的程度上看,婁敬的說法應該更可信一樣。但為什麼後世都延續周文王在渭水河邊遇到姜子牙呢?這個或許與姜子牙在後世的地位決定的。

姜子牙被後世稱為兵家鼻祖、武聖,唐肅宗封姜子牙為武成王,宋真宗又給姜子牙加封。武廟就是武成王廟的縮寫。正如關羽被封聖一樣,很多事跡就會往關羽身上堆。姜子牙肯定也不例外。相比投奔說,周文王真在渭水河邊遇到姜子牙更能突顯姜子牙的身份。

也有學者認為姜子牙沒有通過釣魚的方式遇到周文王。姜子牙就是姜氏部落的首領,在西周早期姜姓和姬姓是輪流執政。他們還舉了一個最重要的證據。

姬姓的始祖的母親就是姜源,帝嚳元妃,因為遇到一隻巨人的腳印,最終生下周的始祖棄。

姜源的姜與姜子牙的姜同源。

關於這種說法,知常容也不知道可不可信,大家自己品評!

相關焦點

  • 周文王主動去找姜子牙,還是姜子牙主動來投?哪個可能性大些?
    但現在有一個問題,周文王是怎麼見到姜子牙,到底是周文王主動去找,還是姜子牙主動來投奔呢?你覺得哪種可能性比較大? 渭水河邊說,主動尋找 周文王是怎麼遇到姜子牙的,按照 《封神演義》24回的說法是周文王主動遇到姜子牙,而且這種說法已經成了通俗的認知。
  • 姜子牙與周文王的卦術相比,誰更勝一籌?
    周文王是後天八卦的創始人,卦術舉世無雙,而姜子牙是他的軍師,是他拉車八百步請來的高人,算無遺漏。那麼兩人對決,誰更勝一籌呢?在《封神演義》中,兩人唯一一次較量,就是關於武吉的。有天在渭水旁看見了一個用直鉤釣魚的姜子牙。這一幕讓武吉大小不已,著實好好嘲笑了一番。可是姜子牙卻不惱,微微一笑,轉眼就開始「詛咒」武吉,說他今日進城有血光之災。武吉怒氣衝衝走了。不曾想,在城門口,武吉將挑柴的扁擔換了下肩膀,卻不曾想把一個守城門的小兵打死了。殺了人,就是死罪。武吉想到家裡的母親今後將無人照顧,於是嚎啕大哭,引來了周文王。
  • 七十歲的姜子牙懷才不遇,只能暗中守株待兔策劃與周文王的相遇
    本著關愛百姓的想法,文王主動與老人親切地攀談,就國家面臨的一些問題諮詢他的意見,沒想到這個老人語出驚人,讓周文王頗受啟發,周文王很高興,便將此人請回王宮之中,封他為「太公望」,做專門管理軍事的大臣。此人就是我們的主人公姜子牙,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個歇後語的出處也就是來源於此。
  • 周文王背姜子牙走了八百多步,姜子牙因此保佑周朝強盛了八百年
    中國被世界譽為「四大古國之一」,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中國擁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這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當中,出了無數人才,經歷了太多風霜,才能讓華夏文明得以完整。不管是馬革裹屍的慘烈戰爭,還是能夠打動世人的悽凜故事,又或是民間盛傳的奇聞趣事,都是刻畫著華夏長圖的一絲一毫。
  • 姜子牙與周文王佔卦之術的傳說
    姜子牙,也叫姜尚 ,他的祖上是做官的,曾經輔佐過夏禹治理水土立過大功,舜、禹時被封在呂地,所以又稱呂尚。到了姜子牙的時候,家境已經衰落,姜子牙少時就喜歡天文地理、軍事謀略,可是他一直是懷才不遇。有個傳說,周文王時期,有一個年輕人叫武吉,每日靠打柴為生養活體弱多病的母親,這一日,他挑著柴去集上賣,忽見一匹受驚的馬衝了過來,這時旁邊一人慌忙躲閃,不小心就撞到他的扁擔上,說也巧當場死了。這時在一旁的姜子牙看得清清楚楚,拉過那年輕人走到一僻靜之處,說道:「你快回家,按我說的做,不然你會被判償命的。」
  • 周文王背姜子牙走了800步,姜子牙:我將保周朝江山800年!
    姜子牙在歷史上,是一個具有大智慧的人,其經典故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雖然在當時,普通人很不理解,殊不知,姜子牙卻是在等一位千古明君的到來,之後,便有了「文王拉車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的歷史故事。周文王背姜子牙走了800步,姜子牙:我將保周朝江山800年!大家也都知道幾個周代的人物,比如說妲己,商紂王等,圍繞他們也發生了很多故事。
  •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說姜子牙遇到周文王時,並非是一個年邁老翁?
    周文王從羑裡生還回來後,更加放開了眼光,畢竟周與商相比,還是相對落後的,所以,尋找人才,一定要到更加先進的地方去,而不是眼光只放在自己的身邊尋找,按照如今的話說,這就叫人才引進,可見引進人才是上千年來,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
  • 姜子牙直鉤釣魚邂逅周文王,無異於守株待兔?其實他是這樣想的!
    而姜子牙正好是文王要尋找的那位大賢人。 姜子牙帶著師命下山,身懷社稷之才,他的來頭也是要為滅商扶周作出一番大貢獻的。原本上直鉤釣魚就已經是很稀奇的一件事了,結果此時的姜子牙居然直鉤還能釣上來一條大魚來,你說這麼不是奇上加奇的事情嗎? 就此,周文王更加斷定此人必定不凡,於是,他們二人一番談論,姜子牙天地陰陽五行、星辰鬥轉、治國韜略……無不參透和看明。
  • 姜子牙六十歲為夢想,直鉤釣魚,滅紂封神之後他去了哪裡
    然而在這個時候,在西邊的姬氏家族,也就是周文王的帶領下,西方的經濟體,慢慢的興盛起來。這個姜子牙也是很有心機的一個人,為了得到周文王的賞識,經常跑到周文王狩獵的地方釣魚,也就有了後來的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故事。姜子牙的釣魚方式很獨特,魚鉤沉入水中,懸在離水面三尺高的地方,而且溝上也沒有魚餌。
  • 周文王背了姜子牙808步,姜子牙便保周朝808年?故事真相在這裡
    周文王便是那非魚之物了。中國的歷史也像一本典籍,記載了許許多多的故事,有些故事或者平凡,或者充滿著傳奇色彩,不得不讓後人們感嘆古人的智慧。想必大家都看過封神演義吧,那也就記得那個在江邊釣魚的姜子牙了吧。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下姜子牙與周朝的故事。
  • 周文王巧遇姜子牙,背他800多步,姜子牙便庇佑周朝八百多年
    不論是軍事,文化;還是刺繡,種植都是整個世界上的強國,也因此被譽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斷斷續續的湧現出了很多知名的歷史英雄。關於《封神演義》這部傳奇,大家應該都看過吧。在這部作品中,整個事件的發生背景就是周朝時期。在這部影視中,很多的角色都備受人們的喜愛。當然,人們也對這個遙遠的年代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 周文王因為一件器物對姜子牙心存戒備
    這個太師就是中國歷史上被說的神乎其神的姜子牙在中國著名的古典小說《封神榜》中,姜子牙精通法術,高瞻遠矚,輔佐周文王治理國家,並保周武王一統天下。姜子牙在歷史上卻有其人,他憑藉淵博的學識得到周文王賞識,被周文王拜為太師輔佐王權,但周文王眼中的這個大紅人怎麼會得罪周文王呢?原來周文王不悅是因為他在姜子牙府上見到了一件酒器。
  • 姜子牙為什麼會被周文王所重用
    姜子牙為什麼會被周文王所重用,到了周武王時代也依然被重用。#姜子牙# 姜子牙的先祖曾經被舜帝和大禹所封,封在呂地,這就是姜子牙姓呂的原因。 姜子牙學過天文地理,軍事謀略,也擅長治國安邦,雖然直到七十歲還沒有謀到一份事業,但是能力是真實有的。
  • 周文王背了姜子牙800步,結果周朝天下800年,如何得來?
    但是在到了姜子牙這一代的時候,家族早就走向了沒落,為了維持生計,姜子牙也是在社會的最底層經過艱難打磨的,可是姜子牙雖然人窮可是志卻不窮,他對於學識十分的注重,什麼天文地理,兵法謀略還有治國安邦等知識,他都學得十分透徹。在古代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科學技術這一說法,因此對於很多無法解釋的現象,人們都會用封建的思想來進行解釋,並且上到君王,下到乞丐都深信不疑。
  • 助周文王開創周朝的姜子牙,輔佐四代帝王,蹉跎大半生奮鬥餘生
    首先我們先來簡述一下姜子牙的身份背景,姜子牙的祖上據傳參與了大禹治水,因為在治理洪水當中有功勞所以被封了官,所以姜氏家族是一個遠古的大家族,只不過姜氏的祖宗基業並沒有能夠傳承太久,而傳承到姜子牙這裡,已經可以說是十分的窮困潦倒了,所以姜子牙的成長旅程,和遠古大族的豪奢壓根就沒有一點關係,姜子牙年輕的時候什麼都幹過,自己做過生意,還賣過肉,但是這一切所得到的回報只夠餬口
  • 歷史上的姜子牙與商周鼎革(上):姜子牙的前半生,並非顛沛流離
    》正在上映中,這部電影講的主要是姜子牙封神大戰之後的故事,可以算是《封神榜》的續集。當然,不管是《姜子牙》還是《封神榜》,都是離現實歷史有較大差距的神魔文學。那麼,姜子牙在歷史上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物呢?  姜子牙是商末周初真實存在的人物,不過「姜子牙」這個名字是後人的稱呼,在周朝一般稱呼他為呂尚或者呂望。在戰國秦漢文獻中,流傳不少關於呂尚早年的故事。
  • 姜子牙身世之謎,甘肅古墓揭開端倪:姜子牙身份來頭不小!
    是原始天尊的徒弟,看著非常大有來頭。,姜子牙70歲的時候在河邊釣魚,周文王主動尋找這個頭髮雪白的老頭。過彼此的交流之後,周文王發現了這個老頭非常有學識,而且對天下的局勢也是極其的清晰,便拜他為師,請他輔佐自己,當時的其他歷史書籍記載當中的太公望也就是姜子牙其實他就是一個屠夫。而且他還是一個上門女婿。在他的幫助下,周王朝平定天下妻子蓬頭垢面來找他,姜子牙也不拒絕,只是潑了一盆水在地上對老婆說,覆水難收。
  • 姜子牙活了多大?夏商周斷代工程揭開端倪,大約是周文王兩倍
    總之,根據史書記載,基本可以將姜子牙遇見周文王時的年齡,定位在七十餘歲。不過,古人所說的「七十」,可能主要是指姜子牙當時年齡大,表示「至大無極」的神秘數字,未必就一定是七十歲,因此可以下浮10歲—20歲左右。而且,即便如今還有很多人長相顯老,而上古普通人家未必知道自己出生時間,因此可能就會「以貌觀歲」。
  • 姜子牙其人其事
    周文王歸途中,在一河邊,見姜太公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覺得好奇就主動跟他交談。 原來,在隱居中生活的姜子牙也是在靜待一個機會,在求賢若渴的周文王的請求下,80多歲的姜子牙願意出山幫助周文王。姜太公釣魚姜子牙受文王禮遇後,作為周文王的老師,盡心盡力地輔佐周文王,並教導周文王、周武王勵精圖治、修行品德。
  • 姜子牙在渭水河邊真正等的人是誰?誰讓姜子牙走上了人生巔峰?
    姜子牙是個有雄才大略的人,他胸懷濟世之志,想施展自己的抱負,可是一直懷才不遇,大半生在窮困潦倒中度過。他曾經在朝歌宰過牛,又在孟津賣過面,歲月蹉跎,轉眼已到了垂生暮年,兩鬢白髮蒼蒼,他聽說當朝賢主周文王的聖名後,便來到渭水河畔,假借垂釣之名來觀望時局,希望能得到周文王的常識,使自己的才華得以施展。時間一年一年過去了,他的頭髮由花白變成了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