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深圳「715」新政出臺已經過了一個月。一起來回顧一下重點:
政策出臺後,便有不少專家認為,深圳「新八條」短期內會壓抑購房需求,成交量下降,長期來看還是要解決土地供應問題。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一個月來,深圳的樓市經歷了哪些變化,背後原因又是為哪般。
新房成交量變化不大,二手房放盤量先降後升
房掌柜梳理了新政出臺前後一個月的新房網籤量,發現新政出臺前後,深圳每天的新房網籤量基本都維持在100-200套之間,從每日成交的維度看不出太大變化。
(備註:房掌柜統計自深圳房地產信息平臺,7月21-22日由於網站未更新沒有數據)
按照月度來分析,新政前一個月(6.15-7.14)深圳新房網籤量為4690套,新政出臺後一個月(7.15-8.14)深圳新房網籤量5118套,環比上漲9.13%。
具體到各物業類型,住宅的成交量起伏波動比較大,最低點為7月28日的59套,最高點為8月2日的194套,新政後的波動大於新政前,但8月14日的一手住宅日成交量已恢復到新政前的水平,且略微高於此前。公寓跟辦公樓的日成交量則較為穩定,基本處於50套以下。
二手房方面,對比一下新政後一個月的放盤量,房掌柜發現新政出臺後一個星期的放盤量下降最為明顯,一個月後放盤量回升至新政前的水平,甚至坪山、光明、鹽田的二手房放盤量還高於新政出臺前。
究其原因,房掌柜認為新政的出臺主要是起到抑制需求端的作用,而深圳的供給端經歷了長時間的短缺,因而需求旺盛。雖然抑制了部分需求,但是供給量跟擁有購房資格的剛需量比起來,仍然是供不應求,因而呈現出新政後一兩周成交量、放盤量下跌,一個月後回升的現象。
新房推盤量增多,「絕版」商務公寓頻頻「刷臉」
在「715」新政出臺後的一個月內,深圳共有8個樓盤開盤。7月15日,今日香沙御景園開盤,主推戶型建面80-218㎡住宅,備案均價37000元/㎡。
7月16日,前海嘉裡中心開盤,推售建面58-120㎡商務公寓,共264套,備案均價約97600元/㎡。
7月19日,寶安仁恆芯夢公園開盤,推出建面30-39㎡小戶型商務公寓,共1142套,備案均價46000元/㎡。
7月23日,光明網紅盤勤誠達正大城開盤,推售二期住宅,建面涵蓋68-144㎡,共1156套,備案均價52000元/㎡。
7月22日,中城宴華府開盤,主推戶型122-144㎡住宅,備案均價77000元/㎡,共154套。
8月12日,遠洋濱海大廈開盤,主推33-77㎡商務公寓,備案均價84000元/㎡,共130套。
8月13日,佳兆業通達匯軒開盤,主推57-84㎡住宅,備案均價6萬/㎡,共131套。
8月16日,華強城開盤推售72-129㎡住宅,備案均價4.77萬/㎡,共556套。
有意思的是,相比6月的「獨苗」1個,新政後的8個可是大批量增長,而且其中就有3個是商務公寓。
這與深圳7月底宣布停止審批商務公寓有關。7月31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發布《關於停止審批商務公寓的通知》,提出停止審批商務公寓用地,並鼓勵已批商務公寓項目轉為可售型人才房,適當提高居住用地比例。
現有的商務公寓存貨被不少人解讀為即將絕版,因而開發商趁勢加快商務公寓的宣傳、推廣節奏。
圖源:網絡
網紅盤熱度不減,積分搖號或成樓市導向
新政後開盤的8個樓盤中,開盤售罄的僅有寶安的華強城,開盤約4小時,556套住宅全部售罄,而且開創了深圳新盤積分搖號的先河。
華強城真不愧是「剛需收割機」,正式獲得備案之前關於項目「喝茶費、內定」等謠言滿天飛,華強城一次又一次地闢謠。
圖源:華強城市花園
經過兩次闢謠後,華強城終於在8月1日公布一期住宅銷售方案,確定了公證搖號+積分資格審核的銷售方式。最終5178位幸運兒成功凍結資金認籌,積分入圍最低62.4,最高109.5。
8月16日,華強城線下開盤選房,每組2分鐘選房時間,最終在叫到580號時556套房源全部被選完,24個號棄選。
部分銷控表(非最終版),圖源:家在深圳
以前在深圳買房靠運氣,從華強城開始,買房要資格。正如深圳住建局房地產處呂增學所說,「當前深圳部分熱點樓盤社會關注度高,容易引起購房者搶購,不利於穩定市場預期,也容易引發炒作。」
上一次引起萬人哄搶的是光明網紅盤金融街華發融御華府,8997位購房者搶394套房,由於認籌人數眾多且社會關注度太高,最後由光明住建局出面要求項目公證搖號確定選房順序,開盤即售罄。
積分搖號可以避免出現類似於金融街的現象出現,而且按照積分高低確定選房的資格,照顧了需求最為急迫的剛需人群,不失為規範樓市交易的好方法,也許將來會成為常態。
新政後深圳市場的變化說明了:被抑制的剛需終有一天要釋放。也許3年後,今天被壓抑的需求集中爆發,到那時積分搖號+限價等措施能起到有效作用嗎?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