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自家門前「三分地」,咱們有一套!

2021-01-19 i泉港

「門前三包」,是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重要抓手,關乎群眾的切身利益。今年來,泉港區城市管理局以「為民、靠民、惠民」為理念,紮實推進「門前三包」工作,引導群眾養成文明衛生習慣,管好自家門前的「三分地」。

在山腰街道金山街,執法人員正沿著街道兩旁的道路進行巡查。

莊美揚是一家商戶的負責人,自從籤訂了「門前三包」責任書,明確沿街商戶對門前車位、門前環境衛生等負有規範管理職責等「三包」任務以來,他每天都要對店面周邊的環境進行清掃和整理。

商戶 莊美揚:「實現了門前三包,我們每天早上都會對門前的這些範圍進行打掃,這樣整個店面的形象會好很多,提升了我們的衛生環境,人家客人也會比較喜歡過來。」

而當巡查到一家餐飲店時,執法人員發現,商戶門口車輛未按統一朝向進行停放、餐具等擺放不規範,當即對商戶進行勸導和整改。

泉港區城市管理局監督考核股股長 劉榮顓:「我們沿著金山街走過來,大部門店鋪、商家都比較能落實門前三包的責任,像剛才梅蘭酒店,餐飲碗筷堆放不規範,我們也及時糾正了,他們等一下也會及時進行整改,整體來說還是很好的。」

後廚助理 莊育敏:「自己把店面掃得乾乾淨淨,別家也把店面掃得乾乾淨淨,客人來了也歡喜,我們自己開門做生意,客人來了也高興。」街道敞亮了,開門做生意的商戶精神頭更足了。今年來,區城市管理局結合創建省級文明城區和國家衛生城市這一契機,著力推進「門前三包」,經過前期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摸排,目前,全區約20000多家個體經營戶和企事業單位,均須按時、按標完成「三包」任務。泉港區城市管理局監督考核股股長 劉榮顓:「落實門前三包責任,一個是有效提高了城市主次幹道的環境,另外也可以推動商戶的經營環境,來推動大家都會感覺這家店會比較乾淨整潔點,會來這家店消費,來推動商家的經營。」


泉港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 莊凱麗 肖偉川

總監製 | 泉港區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管好自家門前「三分地」,這份榮譽你有功!
    管好自家門前「三分地」,這份榮譽你有功!10月13日,記者走訪縣城發現,沿路步道乾淨靚麗,路邊車輛統一停放,整條街看起來整潔有序;商戶自覺遵守「門前三包」規定,規範經營,及時清掃店鋪前的垃圾,共同維護縣城文明秩序,鞏固創文成果。
  • 管不好門前「一畝三分地」 合肥24家商戶收罰單
    中安在線訊 據江淮晨報報導,沿街商鋪佔道堆放售賣商品、店門前車輛亂停亂放影響通行、門頭裝修施工不設置圍擋……這些在城市街頭屢見不鮮的問題看似很小,卻對城市環境和形象造成了很大影響。近期,針對轄區部分商戶管不好門前「一畝三分地」的現象,合肥市包河區城管部門啟動集中執法行動,向違規商家「開罰」,24家商戶收到了罰單。
  • 【戰「疫」故事】守好咱們的「一畝三分地」
    「幹工作有什麼累的。不累!」曹軍哈哈的笑了,仿佛在說著一件開心的事,連周圍的群眾都被帶樂了。疫情當前,口罩遮面,給人以十足的距離感,但聽著他們的笑聲,看到他們眼中投射出的堅定目光,不禁讓人更有種親切感和安全感。警察本就是如此,嚴肅認真、親民暖心。
  • 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抱團實現頂層設計
    原標題: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人民論壇)     一個人玩魔方,世界紀錄是7秒左右。倘若都只管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都只掃自己的「門前雪」,就難有整體和全局的勝利,說不定還互相掣肘,甚至產生內耗。   賈誼在《過秦論》裡說,六國「會盟而謀弱秦」,「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最後卻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惜乎六國,縱有吳起、孫臏、樂毅、廉頗等軍師名將,也只能功虧一簣。可見,各有懷抱,貌合神離,幹不成大事。   要幹大事,少不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
    倘若都只管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都只掃自己的「門前雪」,就難有整體和全局的勝利,說不定還互相掣肘,甚至產生內耗。   賈誼在《過秦論》裡說,六國「會盟而謀弱秦」,「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最後卻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惜乎六國,縱有吳起、孫臏、樂毅、廉頗等軍師名將,也只能功虧一簣。可見,各有懷抱,貌合神離,幹不成大事。   要幹大事,少不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 流水、大氣無邊界 管好「一畝三分地」
    行政區劃有邊界,流水、大氣無邊界。記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反映水質汙染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區域治理問題,比如上遊的入境水質不好,下遊只能依樣「畫葫蘆」。水汙染治理必須先管好自己的「責任田」。只有守護好「一畝三分地」,流域共治才可能出現。正如採訪中一座涉事城市的一名主要領導反思的那樣,水汙染除去考核標準、區域治理等體制難題,更有不容迴避的主觀原因。
  • 農民在農村靠種植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一輩子能夠掙夠十八萬嗎?
    農民在農村靠種植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一輩子能夠掙夠十八萬嗎?以前我看過一篇文章,說一個老農民一輩子的勞動力價值是五十萬左右,那是指的以前,現在的一個農村勞動力價值估計要在七十萬左右。也就是說,一個農民,一輩子操勞,掙到的錢可能就有七十萬左右,但到手的現金卻不一定有那麼多,因為一家人要吃喝拉撒睡啊,都要花錢。回到話題,一個農民僅靠種一畝三分地,一輩子能掙夠十八萬嗎?我看很玄乎,可以通過簡單的乘除法計算出來。
  • 種好一畝三分地
    種好一畝三分地 2013-03-18 16:44:56   來源:銅都晨刊
  • 周衛星: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穩健  「從開業到現在,我們的業務開展一直很穩定,客戶資源也比較豐富,最重要的是我們有一支穩健的團隊在經營。」說這話的,是林昇投資擔保公司總經理周衛星。  他的話不是自誇。據了解,自從2009年組建新的林昇投資擔保公司以來,他們的職工穩定性、業務穩定性都是較高的。30多個人的精兵強將,都來自銀行和擔保公司的管理人員,業務素質在同業中都是數得著的。
  • 南昌:臨街單位商家 管好你家門前「一畝三分地」(圖)
    辦法要求南昌城區臨街單位、商家做到不亂塗寫、亂張貼;不亂晾曬、亂吊掛物品;做到門前清潔,每天清掃,每周大掃除;對他人在自家門前責任範圍破壞市政、市容、綠化及園林設施或佔道經營等行為,及時進行制止並舉報。市創建辦、市文明辦將把門前管理責任制納入全市綜合目標考核內容中(對各區、各部門的年度目標管理考核)。
  • 農村俗語「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世」,說的是哪三樹?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俗語說「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世」,一聽這家興旺、富裕三代人,有點太誇張了,不過有幾種樹確實在農村的口碑不錯,種上之後寓意很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三種樹。石榴樹農村種石榴樹的很多,大家偏愛石榴樹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人家寓意好,石榴多子寓意多子多福,就單憑這點,大家在門前種石榴樹的理由就足夠充分了,而且石榴開花很漂亮,種下可以當觀賞樹。第二點原因是石榴也是一種很好吃的水果,酸酸甜甜,維生素C的含量比蘋果都要高,像這種營養好吃又好看的吉祥樹,誰家能不喜歡種。
  • 知名網站應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而更不可忽視的是,這種信息在網絡上的無門檻傳播,它必定會給那些尚無判斷力且又對新事物有強烈好奇的青少年帶來精神上的毒害,其惡劣後果,往小處說是會影響這些青少年以後的人生發展,而往大處說,則是可能影響國家的整體安全,削弱我國後繼發展的戰鬥力和生命力。
  • 濟南歷下區部署城市管理工作:杜絕推諉扯皮 管好轄區一畝三分地
    濟南市歷下區政府迅速行動,第一時間入駐「掌上問政」天下泉城新聞客戶端平臺,並發布《濟南歷下區部署城市管理工作:杜絕推諉扯皮 管好轄區一畝三分地 》稿件。 5月8日上午,歷下區一季度城市管理綜合考評工作點評會議召開,歷下區區委副書記、區長謝兆村出席會議並講話,副區長石永先主持會議。
  • 成本為王,為什麼規模化的果園,幹不過普通農民的一畝三分地?
    成本為王,為什麼規模化的果園,幹不過普通農民的一畝三分地?上一期我們在文章中講了規模化果園的劣勢。那規模化果園的劣勢對應的肯定是農民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優勢。今天筆者在這裡就跟我們農民介紹一下自己種植果園的優勢。
  • 俗語「寧讓門前有橫路,莫讓豎路對著宅」,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俗語「寧讓門前有橫路,莫讓豎路對著宅」,啥意思?有什麼講究?中國有著幾千年的農耕文化,自古以來在農村人們都是靠傳統的農耕生活,這讓農村在某些方面傳承著獨特的風俗,就拿在農村建房子來說,不少的人們都有一套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他們認為房子的位置、朝向、與周邊環境的結合等等,都是有其比較嚴格的遵循,因為這關係到主人家的家庭運勢,因此人們在準備蓋房子之前,前期的工作是少不了的。
  • 要掃好自家門前雪,更要加強聯防聯控
    (原標題:要掃好自家門前雪,更要加強聯防聯控) 隨著京津冀推進一體化
  • 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公開信裡李鐵柱已經透露了答案,三線城市的城市管理「目光、視野、水平」並不比我們高明多少,只不過他「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會「整天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轉悠」。這是自謙,也是其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之關鍵:經常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主動找問題,自然看到問題一眼就能發現;發現了問題就竭力去解決,自然能讓違章建築、佔道經營不再猖獗。
  • 敢於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
    馬碧  習近平總書記在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強調,要「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2月28日《人民日報》)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的今天,沒有誰能在一個自我封閉的空間裡發展。
  • 「一畝三分地」結出「增收果」
    海倫市長慶村的趙勤精心照料著自家的蒲公英田。記者劉心楊攝   以往,村民是不了解「庭院經濟」這個詞兒的。在村民口中,無論自家的小園兒多大,都習慣叫它「一畝三分地」。
  • 誰賣了我家的「一畝三分地」?
    為了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趙菊一跑就是十幾年。  「畢節市的相關部門都去過了,可這塊地至今沒有要回來,反而是眼看著這塊地被鎮政府一小塊一小塊賣光了。」  「我就是要學秋菊打官司,實在不行我就去省裡,我要幫著家裡討回公道!」  「這是我家的地,憑啥說佔就佔,說徵就徵?」  ……  6月20日,貴州省畢節市大銀鎮羊橋村的趙菊向記者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