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8 1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東漢末年內外徵戰連年不斷,中原地區的民戶十去其九,人人期盼的太平盛世不知何日重現。普通百姓承受著天災人禍的折磨,但又無力改變現狀,只得把希望寄托在神仙庇佑,祈求來世能獲得平安幸福。這使得各類宗教思想有了生發的良好土壤,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道教與佛教。
傳說張道陵曾在青城山結廬修行
道教就是在這個時期由一種思想逐漸變成了體系完備的宗教,最著名的除了張角創立的「太平道」,還有主要於四川及漢水上遊一帶活動的張道陵創立的「五鬥米道」。兩派初創時傳播方式類似,都是通過醫術救治百姓來吸納信眾,其中五鬥米道因入教需繳納五鬥米而得名,此教派在中國影響深遠,後來發展形成的道教正一派也源出於此,張道陵也因創立之功被教眾尊稱為天師,後世著名的「張天師」指的便是他。
龍虎山 張天師雕像
龍虎山正一觀
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眾說紛紜,但漢末、三國至魏晉時期佛教逐漸開始本土化並廣為流傳是可以確定的,這一時期的佛教結合中國原有的神仙思想、方技相術在施恩救困的同時,其經義思想也在中華大地上傳播開來,當時人稱之為「浮屠道」。
不論是道教還是佛教,為了能將自身教義發揚光大,都逐漸將目光從普通民眾轉向了當時的知識精英,這些飽讀儒家詩書的士人在接受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後,不可避免地將原有的儒家思想與這些新的觀念互相映證以求真解,可以說追求自然本源、生命意義的魏晉玄學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此,而這些邏輯嚴密、思辨遠奧的玄學思考為中國的哲學思想史書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西王母畫像磚拓片
關鍵詞 >> 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宗教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