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
農村老話說的:「五年六月七日八時」,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關於年齡階段的俗語老話俗語頗多,對於每個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描述,像什麼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呢就不能留坐了,這個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老話,要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應該做一些什麼,不應該做些什麼,都有很細微的描述,年老之後,身體狀況是每況愈下,對待老人更是要細緻入微的照顧,而這句關於年月、日、時的描述猛一聽起來,確實是很迷茫,不知道這是對於哪一方面的描述,其實也是對於年齡某一個階段的描述,也是人體的一種自然變化。
五年六月七日八時,說的是人到五十之後,哪是一年一個變化,衰老就會變快,這也是過去壽命很短的一種真實寫照,現在則跟過去大不一樣,現在貌似40-50才算的上是中年人,現代人到50正值壯年根本到不了遲暮的階段,自然也不是退休的年齡,這也是過去對於年齡的說法,那麼六月,指的則是人到六十之後,哪是一個月一個變化,每個月都會有不一樣的展現,也是身體衰老的一個過渡期,是變化很快的。
七日:人到七十之後,變化則是更大,每天都會因為天氣、溫度和一些其他的現象發生變化,衰老和變化是按照天來計算的,按照過去的老話講:人到七十古來稀,七十也是要服老的一個年級,五十知天命,六十是花甲之年,按照民間的天幹地支算法已然是一個輪迴,也是要到了服老的年級,而七十之後則更是需要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有結合自己的年齡去考量。
八日:這個比七月描述更為嚴重,按照老話講的人到八十之後,衰老和變化是每個時辰都不一樣,雖然這些老話帶有很大的誇張性和一些誇大的比喻,但其實還是有幾分道理存在的,人到老年之後,變化確實很快,不止是衰老,有時候老人的性情也會有所變化,所以在民間也有說法叫做老比小,意思就是老人到老了之後,有時候性情會變得很像小孩子,而且還是變化很快,一會一個模樣,很難讓人捉摸,其實這些都是年老之後的一種正常的變現。
這些農村的老話俗語,雖然都是帶有一定的誇張言語,但也是一些經驗的累積,也是很多農村老人的口頭語,對待每個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會有很多種的說法和諺語,你的農村老家關於年齡,都有什麼俗語和老話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