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五年六月七日八時」,啥意思?問問家裡的老人就知道答案!

2020-12-11 珊珊開心

俗語「五年六月七日八時」,老祖宗的話啥意思?言語間透出心酸!

中國的俗語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這些俗語是以前農村的長者根據生平經驗加上古人的智慧所流傳下來的語言,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這就叫做「俗語」。這些俗語包含的內容很廣泛,其中涉及到預測天氣、做人道理等等,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這句俗語是「五年六月七日八時」,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問問家裡的老人就知道答案!

大家看到「五年六月七日八時」這句俗語時,可能會「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這些數字具體代表啥意思,但是如若老人一聽這句俗語後,就會聽懂其中的意思,然後長長的嘆上一口氣。這句俗語裡面的「五」「六」「七」「八」分別指的是人的年齡,也就是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和八十歲,而剩餘的年、月、日、時在依次的減少。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人上了一定的年齡之後,身體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到了五十歲是一年一個樣,到了六十歲是一個月一個樣,到了七十歲是一天一個樣,那麼到了80歲就心酸了一個小時一個樣。看完這句俗語的解釋後是否有種很心酸的感覺,感嘆生命的可畏,感嘆時間不饒人,因此老人們在看到這句俗語的時候會長長的嘆上一口氣,歲月是真的不饒人。

在眾多的俗語中描寫關於人們年齡的俗語遠不止一個,比如「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和」人逢七十古來稀」等,這些都是描寫人們年齡的俗語。人到了50歲的年齡後,身體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比如常年在外打工的朋友再次回到家裡看到自己的爸媽就會感覺蒼老了許多,50歲過後頭髮也在慢慢的變白,俗話說「百行孝為先」,作為兒女的一定要在父母老之前,好好的孝敬父母,畢竟歲月不饒人。

語裡面的「六月」指的是過了六十歲後,身體是一個月一個樣,衰老的速度更快,可能上次見到的時候還很有精神,但是下次再見到時頭髮可能都白了很多,一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是對於上了歲數的人來說,一個月真的會衰老很多。「七日」指的是人過了70歲後,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這個時候人們最忌諱的就是73歲的年齡了。

因為在農村流傳著一句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因此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73和84是非常忌諱的,「八時」的意思是人上了80歲的年紀後,生命可謂是按小時在計算,不少的老人們有時候晚上還吃了晚飯,睡到半夜就駕鶴西歸了,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這也是很長有的事情。這句俗語和「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有著相同的意思,雖然說法不同,但是意思是非常相像的。

老祖宗通過這句俗語也是告訴咱們,平時要多加的孝敬父母,時光飛逝歲月如梭,父母辛苦把我們拉扯大,我們大了他們卻老了,作為子女的一定要多多的孝敬父母,千萬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五年六月七日八時」,知道啥意思?
    在農村,一些老年人拉呱,經常說起一句老話,叫做:「五年六月七日八時」。好多年輕人一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啥意思。但老人們都懂,聽後會附和地點點頭,或若有所思,沉默了。前些日子又見有人問起這個問題,阿兮今天就來說說這句農村老話,給沒聽說過的城裡人和農村年輕一代知道。其實「五年六月七日八時」,這裡面的數字五六七八,代指的是年齡段,也就是我們平日說的50/60/70/80歲,換另一句農村老話,您可能恍然大悟:「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
  • 在農村,俗語「五年六月七日八時」,什麼意思,揭示了什麼道理?
    今日我們講述的是農村的冷知識:在農村,俗語「五年六月七日八時」,什麼意思,揭示了什麼道理?生活在農村,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如今已經到了年尾,也到了傳統的「臘八節」,敢問在外的遊子們,還有多少沒有回家吃口母親熬製的「臘八粥」呢?
  • 農村老話:「五年六月七日八時」,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農說是年紀
    農村老話說的:「五年六月七日八時」,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在農村關於年齡階段的俗語老話俗語頗多,對於每個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描述,像什麼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呢就不能留坐了,這個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老話,要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應該做一些什麼,不應該做些什麼,都有很細微的描述,年老之後,身體狀況是每況愈下,對待老人更是要細緻入微的照顧,而這句關於年月、日、時的描述猛一聽起來,確實是很迷茫,不知道這是對於哪一方面的描述
  • 老話「五年六月七日八時,六十六要吃娃兒一刀肉」,說得有道理嗎
    在農村,人們吃完晚飯都喜歡聚在一起聊聊天,難免也會聊到一兩句俗語,如果一個人知道的俗語特別多,那他絕對會成為這些人當中的焦點。昨天自己吃完晚飯去廣場上遛彎的時候,就聽到幾個老人在討論著俗語,因為自己本身就對這個很感興趣,於是便跟這幾個老人聊了起來。
  • 俗語:五年六月七日八時,老祖宗說的啥?中年人不妨看看
    俗語:五年六月七日八時,老祖宗說的啥?中年人不妨看看都說我們國家有著十分廣博精深、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文化,會這麼說可是有著一定的事實證據的。就拿傳統文化組成中的一部分-俗語來說,不花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根本不可能了解到它們的精深奧妙之處,這還只是說了解,不能說掌握。要追究俗語具體從什麼時候興起,那還真不知道該從什麼什麼說起來呢!
  •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啥意思,農村老人害怕啥?
    在農村,有「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的俗語,雖然,在現實生活中,逐漸的被人遺忘,但是,卻也凸顯著舊社會,人們年齡不同所面對的生態的差異!源遠流長,在農村,關於年齡,村裡很多老人,格外在意七十三以及八十四這兩年,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啥意思呢?農村老人究竟害怕什麼呢?
  • 在農村,「閏月衣,閏月穿,閏月老人活一千」,什麼意思?
    在農村俗語有很多,有些記錄了一年四季節氣的變遷;有些記錄了人們為人處世的規則;而有些又記錄了農田管理的基本要領!農村的俗語大都寥寥幾字,卻能反映出大學問,這或許就是農村的傳統文化吧!在農村,經常能聽到老人講「五年六月七日八時」,小編很是不懂,以為這不就是時間日期的羅列嗎?其實,在我查閱資源時我徹底的錯了,這句話有很深的含義!一、五年,其實指的是人過五十,身體逐漸走下坡路,一年不比一年!
  • 六月初六到,農村俗語「六月六,家家曬紅綠」是啥意思?
    摘要:六月初六到,農村俗語「六月六,家家曬紅綠」是啥意思?文/農夫也瘋狂昨日小暑(7月7日),在你家鄉的天氣如何呢?因為受到今年第一個登陸颱風——木恩的影響,在南方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降溫和強降雨天氣。而今天雨水也依然沒有停歇的意思,天氣預報說今天可能還會有特大暴雨。遇到強降雨天氣,村裡的老人們沒事就聚在一起聊天。有些老人說今天的雨水這麼大,看來今年不能「曬紅綠」了,並且後面的雨水可能比較多。突然才想起,原來今天是六月初六,而以前有著「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的習俗,這俗語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 俗語「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啥意思?老祖宗的忌諱有何依據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就是農村俗語就是「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啥意思?
  • 俗語「五月不吃馬,六月不吃羊,打死不吃騾」啥意思有何講究?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俗語「五月不吃馬,六月不吃羊,打死不吃騾」啥意思有何講究?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很多農村附近也通上了火車。還有些發達的地區也通上了高鐵。以前,打工的農戶們想要回家並不容易,而如今,火車的速度也提速了。如果趁節假日還是有機會回家看看!這不,馬上又要過年了,在外的遊子也在陸續走上返家的旅程。在此,提醒農民工朋友們在路上注意安全,保護好自己的錢包,不要和別人爭吵!
  • 老人常說的俗語:「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是個什麼意思?
    在以前的農村,可是沒有現在的天氣預報,那時候大家都是靠老祖宗傳下來的一些關於天氣俗來描述當時的天氣的,而更加神奇的是這些農民能夠依靠俗語就能判斷出未來幾天的天氣是如何,其實農村俗語對於農民來說的話,幫助是非常的大,只不過現在已經不能靠一些俗語來描述了,現在已經有了更加科學的方式,那就是天氣預報
  • 明日中伏,立秋將至,俗語「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什麼意思?
    導讀:立秋將至,「立秋不立秋,6月二十頭」啥意思?6月立秋有啥說法?大家有沒有感覺到,這幾天的天氣是越來越熱了?進入大暑節氣後,天氣和小暑節氣的涼爽明顯發生了改變,筆者這幾天接連收到高溫預警消息。老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意思是說一年中最熱的中伏就要來了。而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緊隨其後就是立秋了。那俗語「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是啥意思?今年六月立秋有啥說法嗎?在古代一直把「四立」當作是四季的分界點,認為立秋到了,秋天也就到了。在農村現在還有不少人是這樣認為的,到了立秋以後酷熱天就要結束了,而涼爽的天氣就要來了。
  • 俗語:「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祖先說的是啥意思?有何講究?
    俗語:「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祖先說的是啥意思?有何講究? 本文由【歷史課代表淼淼】獨家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允許,禁止抄襲轉發,侵權必究。本文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 在農村,老人常說「雞過6,狗過8,家裡必定有事發」這話啥意思
    其實無非也就是一些家長裡短,其餘的就是聊一些俗語,農村的俗語也是一種文化,可以說這種文化傳承了幾千年,很有歷史文化的底蘊。就在今天早上,我路過村口的時候,就聽見村裡的二大爺和其他的老人聚在一起聊些什麼,我靠近一聽他們在聊一些俗語,尤其是一句「雞過6,狗過8,家裡必定有事發」,聽到這句俗語的時候,也是比較懵懂,這句話啥意思呢?
  • 農村俗語:「桃三杏四梨五年,無空莫種白果園」,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桃三杏四梨五年,無空莫種白果園」,啥意思?雖然說農村人的卻沒有讀太多書,但是在農村地區,完全不缺乏「文化」的氣息,畢竟有涵蓋了不同類型的俗語提供給他們學習。這些俗語能夠從古代一直流傳下來,直到現在都還被農村人掛在嘴邊,就可以知道,他們的道理在如今還相當適用。在繁多的俗語當中,其中包括有跟農耕有關係的,也包括一些對人們生活的提示,更有提醒人們在生活時候需要注意的細節。
  • 農村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農村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至今還記得生活在農村時的場景,春夏秋冬都可以看見不同的景色,但是農村的生活比不上城市的悠閒,舒適,所以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了城市,家裡面的房子也開始變得破爛不堪,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在逢年過節或者重大的節日,都會回到家裡看一看家裡面的老人。
  • 俗語「有福之人生六月,無福之人生臘月」,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當然有的人捨不得花錢請人算八字,於是搜集一些關於和生辰有關的俗語來做參考標準。而這些俗語裡面,有的其實有一定的依據只是被人「打扮」出了神秘色彩,而有的則徹底是無稽之談。那麼,農村老人常說的這句話:「有福之人生六月,無福之人生臘月」,屬於哪一類?
  • 農村俗語:「露水妻,舊蓑衣;喝酒的朋友,五年的雞」是啥意思?
    前幾天上網,我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露水妻,舊蓑衣;喝酒的朋友,五年的雞」。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我感到很新鮮,但卻沒有弄懂它的意思。無奈之下,我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說:這句俗語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從字面意義上分析,應該是「不靠譜」三個字。
  • 農村俗語「六月羊滿肥腸,冬月羊跑斷腸」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包羅萬象,都是老一輩的生活歷練,有的詼諧有趣,有的含沙射影,換句話說,用俗語罵人都不帶一個髒字,有些俗語看似這個,實際卻另有所指,比如俗語『六月羊滿肥腸,臘月羊跑斷腸』,啥意思呢?這句俗語單叢字面理解就是六月的羊,由於水草充足,羊吃的飽喝的足,所以羊身體健壯,腦滿腸肥,而到了臘月,百草凋零,想要吃飽肚子,就得到處跑著找,累斷它腸子也不一定能吃飽。這肯定是一個放養的長期觀察到的,其實,這句俗語是說人的命運與生辰八字的密切關係。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到了,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這周的星期日就要迎來24節氣的冬至了。冬至節氣到了,就要開始數九了。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冬至又稱之為「冬節」、「亞歲」、「小年」,在古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民間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作為24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古人也發現了這天的天氣情況,還可以預測後面的天氣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