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朝古都·魏】水淹大梁:一代強國就此亡

2020-11-21 人民網河南頻道

  長期以來,開封民間一直流傳著「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著幾座城」的傳說。後經考古發掘證實,作為擁有悠久歷史的八朝古都,在開封這座城市的地下,有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城摞城」奇觀。疊壓在今開封城之下最深處也是最早的城池,是戰國時期的魏都大梁城。但在戰國末期,秦國大將王賁進攻魏國,由於大梁城池堅固,久攻不下,王賁便引鴻溝水灌大梁,大水圍城三個月,最終城破,大梁城在滔滔河水中成為廢墟,魏國滅亡。

  魏國衰微 國家命運早已註定

  開封是一座擁有4100多年建城史的古都,歲月的洗禮使這座城市有著非同一般的從容和氣度,有著說不盡的故事。

  大量的考古勘探發掘表明,作為擁有悠久歷史的八朝古都,由於受黃河泛濫的影響,在開封城區地下自上而下依次疊壓著清代開封城、明代開封城、金代汴京城、北宋東京城、唐代汴州城和魏都大梁城6座城址。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堆積像厚重的歷史書頁一樣層層疊加,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城摞城」奇觀。

  「城摞城」奇觀引起了世人的矚目。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裡,最早進入人們眼帘的就是開封的「城摞城」橫截面,厚重的城牆磚上標註著每一層所屬的朝代。而「城摞城」在河南館顯得更加突出。進入河南館「藏寶館」,需要通過一個從地上進入地下的通道,而這個通道的兩壁就是開封「城摞城」從上到下的土層,每個土層都有它所屬朝代的瓷片、磚木,並且標註著它所屬的朝代——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宋東京城,金、元汴京城,同時還有現代的開封城。置身其間,仿佛時光倒流,令人感慨城市的滄桑變遷。

  疊壓在今開封城之下最深處也是最早的城池,是戰國時期的魏都大梁城。據《竹書紀年》等史書記載,戰國時期,雄心勃勃的魏惠王為了避開強秦侵擾,向中原地區發展霸業,於魏惠王六年將國都由安邑遷至開封,興築了大梁城。後經魏襄王等人140年的經營,大梁城發展成為「人民車馬往來,日夜不休」的名都大邑。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國派大將王賁進攻魏國,由於大梁城池堅固,久攻不下,王賁便引鴻溝水灌大梁,大水圍城三個月,最終大梁城破,魏亡。大梁城在滔滔河水中成為廢墟,從此衰落。

  河南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玉潔認為,魏國的滅國是早已註定的,而秦統一東方諸國則是大勢所趨。「秦、趙長平之戰後,秦國已經具有了壓倒六國的優勢,但由於連年戰亂,秦國的損耗也相當大。然而,東方各諸侯國並沒有因此而聯合在一起,反而是相互攻伐。」李玉潔說,如公元前256年,楚國滅掉了魯國;公元前254年,魏滅衛國;次年,燕國進攻趙國,趙國大將廉頗、樂乘大破燕軍,追擊五百餘裡,圍困了燕國都城,迫使燕國割地求和。這些國家的國力在衝突、戰爭中一步步被削弱。

  信陵君竊符救趙後,秦國看到信陵君對諸侯有一定的號召力,並有指揮戰爭的才能,於是使出了反間計,使得魏國免去了信陵君的兵權,信陵君也因此酗酒消沉而死。

  信陵君逝世後,魏國失去最後的頂梁柱,滅亡的結局已經註定。

  王賁攻魏 大梁城危在旦夕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是時,「秦地已並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周,置三川郡。呂不韋為相,封十萬戶,號曰文信侯。招致賓客遊士,欲以並天下,李斯為舍人,蒙驁、王齕、麃公等為將軍」。此時,名義上的周天子已不復存在,秦國的統一已經是大勢所趨。

  秦國在六國中最想消滅的國家是哪個?答案無疑是魏國,因為秦國和魏國可以說有世代的血仇。公元前419年至公元前408年,魏國攻打秦國的河西之地,此時的魏國有吳起、李悝、西門豹等一些名將賢臣。特別是經過吳起改革軍隊,使得「魏武卒」威震中原。

  但此時,魏國的國力已經非常衰弱了。早在周赧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93年),魏國經過伊闕之戰後,精銳軍隊便已經損失殆盡。當時,秦國為打開東進中原通道,由大將白起率秦軍在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鎮)殲滅韓國、魏國、東周聯軍的作戰。戰爭中,白起針對韓、魏兩軍互相觀望、不願先出擊的弱點,以少量兵力鉗制聯軍的主力韓軍,以主力猛攻較弱的魏軍。魏軍無備,倉促應戰,迅即慘敗。韓軍被震懾,且翼側暴露,遭秦軍夾擊,潰敗而逃。白起乘勝揮師追擊,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攻佔伊闕,奪取魏城數座及韓國安邑以東大部分地區。戰敗之後,魏、韓兩國割地求和。魏國割讓河東之地400裡,韓國割讓武遂之地200裡。

  公元前274年,秦國再次起兵攻魏。秦軍勢如破竹,一直攻至魏都大梁城下,斬殺魏軍4萬餘人,並佔領魏國4座城池。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43年),信陵君逝世。秦軍沒有了忌憚,立即發兵攻魏。

  兵分兩路的秦軍勢不可當,沒有了信陵君的魏軍不堪一擊,魏國一下失去了20多座城池。從此,魏國就處於被秦軍三面包圍之中,在秦軍強大的攻勢面前,魏國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此後,秦軍把注意力集中在趙國,但仍不斷發兵蠶食魏國。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楊端和等將領再次率軍攻擊魏國,攻佔了許多城池,秦國疆界直達魏都大梁城下。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王政派王翦之子王賁率領秦軍十萬,進攻楚國的北部地區,佔領楚國城池十餘座以震懾楚軍,然後集中兵力北上,於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突然襲擊魏國。王賁率領十萬秦軍,一路摧古拉朽,很快就打到了魏國都城大梁。

  在秦軍的圍困下,大梁已然是座孤城。而其他諸侯也不會前來救援:韓、趙、燕已經相繼被滅,趙、燕兩國的殘餘勢力分別龜縮在代地和遼東,自顧不暇;楚國也在苦苦應對秦國大軍的逼迫;齊國一直奉行中立政策,享受太平日子,更不會插手此事。所以,魏國被滅是水到渠成的結局。

  引水灌城 大梁城破魏王出降

  已經成為孤城的大梁,一時間卻讓秦軍沒了主意。這座城市卻有著悠久而光榮的抗敵史,齊軍、秦軍無數次攻到城下卻再也進展不得。

  這要歸功於魏惠王當年營建大梁時的苦心。此時,魏武卒雖然已威風不再,但是魏軍堅守城池,秦軍攻城多日都不能攻克,還傷亡慘重。大梁城不但城大牆深,周圍還有縱橫交錯的水網,既可以補給大動脈,又可以有效阻擋敵人的攻勢。這一防禦體系讓每一支攻打過大梁的軍隊很是頭疼。

  大梁的城池修得異常堅固,而且城內糧草充足,足以維持相當長一段時間。因此,秦軍無論是強攻還是圍困,都無法攻下固若金湯的大梁城。王賁經過分析後認為,大梁城雖然異常堅固,糧草也十分充足,但有一個先天不足,那就是地形不利。

  王賁見秦軍久攻不下,觀大梁城地勢較低,又因黃河、鴻溝離此不遠,遂令秦軍開渠,引黃河水入鴻溝,再掘鴻溝,水灌大梁城。最要命的是,當時的城牆不是石頭或者磚砌的,而是夯土修建的。

  在此之前,魏、韓等國圍攻晉陽城採用的就是引水灌城的方式。採用此方式攻城,要具備一定的地理條件:不但城池周邊有較大水源,而且被攻擊城池的地勢比水源低。當時,大梁城周圍遍布河網,溝渠縱橫交錯。在和平時期,大梁城周邊的河網既有利於航運,又可促進農業發展。但是,事情總有兩面性,在城防戰中,它的劣勢就顯現了出來,並被對手利用,結果便出現了水淹大梁的局面。

  在一個疆域廣闊、實力雄厚的大帝國中,大梁城這樣的建都方案是科學的、可行的。因為帝國的防禦力量都在邊境或交通要道上,這實際上等於把整個帝國看成是一個大都城:在邊界或交通要道等重要位置建立戰略要塞,這些要塞就是城防工程,敵人若長驅直入攻取國都,就會陷入重重包圍之中。在國家強盛的時候,這種建都思路是非常先進的,比如:魏國早期很強大,大梁城經濟繁榮,而防禦弱點無人重視。而當其衰弱之後,其優勢就變為劣勢了。

  於是,王賁下令,一部分軍隊圍困大梁,另一部分去掘開鴻溝等河流的大堤。王賁的決堤令下達後,幾萬秦軍士兵立即不分晝夜地挖掘河堤。很快,大堤被掘開,河水替代了秦軍的千軍萬馬,從三面湧入大梁城。

  當時正是大梁的春汛時節,時常下雨,因此水勢越發浩大。大梁數百裡範圍內成為水上澤國,無數人葬身水底。最糟糕的是,經過三個月的浸泡,大梁城土質的城牆已經漸漸鬆軟出現坍塌。無奈之下,魏王假召開最後一次御前會議,決定開城投降。不久,大梁城上豎起白旗。水勢退去後,魏王假攜王室成員出城投降,存續了179年的魏國徹底滅亡。司馬遷在《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中寫道:「三年,秦灌大梁,虜王假,遂滅魏以為郡縣。」此戰秦軍雖然是一路凱歌,可是大梁城能在滔天洪水中矗立三個月,也足以說明魏國軍隊和百姓有著頑強的抵抗精神。

  魏國滅亡後,還發生了一件歷史上的著名事件。公元前225年,秦國滅掉魏國之後,秦王政希望感謝安陵君(魏國的屬國安陵國的國君),就用十倍於安陵國的土地(大約五百裡)與安陵君交換,可安陵君卻表示拒絕,安陵君的理由是:安陵國是魏國國君所冊封的,我願意終身守護它,不敢交換。秦王知道後有些不高興,於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經過一番唇槍舌劍的較量,最終使秦王折服。這就是流傳千古的「唐雎不辱使命」,被記載在《戰國策·魏策》中。

  魏國滅亡後,秦軍揮師向東,佔領了魏國全部的土地,秦國在這裡設置了碭郡。

(責編:王佩、宋芳鑫)

相關焦點

  • 開封是幾朝古都 開封八朝古都是哪八朝 開封古都的遺蹟有哪些
    開封是幾朝古都?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開封,開封是河南的一個地級市,但是卻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很多人都知道開封是八朝古都,那麼開封八朝古都是哪八朝?而且開封的遺蹟是非常多的,開封古都的遺蹟有哪些?一、開封是幾朝古都開封是幾朝古都?河南開封擁有超過4100多年的歷史,是八朝古都,也是一個很有文化內涵的城市,下面就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一下吧。開封市位於河南省東部,毗鄰省會鄭州西部,東部商丘市,許昌市、周口市以南,黃河與新鄉市北部。
  • 中國的古都,您能想到哪些? 開封:八朝古都在此
    原創 看鑑君 看鑑說起中國的古都,您能想到哪些呢?洛陽、西安、北京、南京、杭州……開封人民保管坐不住:我們開封可是亮瞎眼的古都!還是八朝!沒錯,開封是貨真價實的古都,但,它可能也是存在感最低、最落寞的「古都」。在中國歷史上,開封曾有過很多名字:東京、汴京、汴州、汴梁、大梁、陳留、浚儀……但其實,它最初的名字幾乎就是「開封」:早在公元前8世紀,鄭莊公便為它命名「啟封」,意思是「啟拓封疆」。
  • 開封被稱為八朝古都,是哪八個朝代?
    開封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至今擁有4000多年的建城歷史,古稱老丘、大梁、陳留、汴州、汴梁、東京等。夏朝,戰國魏,五代之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朝等八朝先後建都於開封,這也是開封被稱為八朝古都的原因。今天就來談談八朝古都開封和八朝的舊事。
  • 統一之滅魏:王賁水淹大梁,一場滅絕人性的戰役!
    一個魏國小卒登上了大梁城牆,遙望那早已一片荒蕪的梁囿,他不禁發出一聲哀嘆。回憶三個月前,恐懼還是那樣真實,當聽到那一聲巨響,看著洶湧的大河水朝大梁奔來,他仿佛看到了世界末日。但那些都過去了,決口後大魏堅持了三個月了,還是很有希望把那虎狼般的秦軍趕回去的,他暗自打氣道。
  • 魏國被滅,用水攻才是滅絕人性,水淹大梁慘不忍睹
    可是對於魏國來說,用水攻的方式簡直是滅絕了人性,讓生機勃勃,變得生靈塗炭,水淹大梁更是慘不忍睹。就像周朝所定居的洛陽,以及秦朝所定居的鹹陽,還有魏所定度的大梁以及趙所定都的邯鄲。魏惠王在執政期間,身邊輔佐他的人就是白圭,在他的力薦之下,魏國在當時把都城定在了大梁,並且還治理了河水泛濫帶來的災害,也修建了很多的堤壩。讓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這些利國利民的做法,最後成為了摧毀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竟然被他人所利用。
  • 中國第一個被稱為「北京」的城市,曾做過八朝古都,今卻淪為四線
    中國最早被叫做「北京」的城市是一座有著4000年歷史的八朝古都,這座城市就是位於河南的開封,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後,他最理想的京師是開封,計劃時機合適後遷都開封,於是暫時將開封改名為北京
  • 秦國滅魏:成也人才,亡也人才!
    公元前225年,秦國大將王賁率軍徵伐魏國,引汴河的水灌淹魏國都城大梁。三月,大梁城垣塌毀,魏王魏假投降,為秦軍殺死。魏國滅亡。魏國即便把都城從安邑遷到大梁,仍然逃不過被水淹滅國的命運。不過,話說回來,王賁引汴河之水灌淹大梁,只是足球場上的臨門一腳,頂多算是導致魏國滅亡的直接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那麼,導致魏國滅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是人才!魏國的人才流失與人才凋零,才是魏國最終走向滅亡的主要原因。
  • 蘇州是八朝古都?
    姑蘇城向來給人以秀美的印象,但是,要讓你去感受蘇州還有作為古都的「霸氣」,不知道你會作何感想。蘇州曾經是古都,還是「八朝古都」,這是真的嗎?如果算上歷史上的邦國和封地的都城,那麼蘇州確實曾是「八度」古都了;當然叫「八朝」古都似乎有點牽強,因為對「朝」的稱呼,史學界還是有比較明確的界定的。無論如何,蘇州作為古城在歷史長河中曾經的「霸氣」地位,還是值得探究一番的。
  • 八朝古都,曾是世界第一大城市,有座皇家寺院,北宋京城最大寺院
    開封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地級市,素有八朝古都之稱,有4100多年的建城史,唯一的國家5A景點是清明上河園。開封還有不錯的4A景點,像龍亭公園,鐵塔公園,大相國寺,翰園碑林,包公祠,開封府等。圖中是大相國寺山門。
  • 八朝古都博物館中有八千年歷史煙雲
    歷八朝滄桑文物是歷史的信物,博物館珍藏著城市的記憶。走在開封市博物館,首先回望的是八千年前的開封。開封地處黃河衝積平原,早在上古時期,這裡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水系發達,非常適宜農業發展。考古發掘表明,早在7000-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已出現居民點,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存在此地均有發現。
  • 魏王自毀長城,信陵君逝世18年後,秦國水淹大梁,魏國滅亡
    他派人拿著巨款到魏國行賄,找到晉鄙的門客,讓他們到處散布謠言,詆毀信陵君說:「公子是魏將,諸侯的將軍也都歸附他。天下人只知道有魏公子,不知道有魏王;公子有野心,想要稱王,諸侯也打算立他為魏王。」秦王還幾次派人假意祝賀公子,煞有介事地問他是否已經做了魏王。
  • 河南省開封市,原名啟封,八朝古都,看看它自古以來的魅力
    開封,古稱大梁、陳留、東京、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總面積6266平方公裡,總人口454萬。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被譽為八朝古都。
  • 中國此城被譽為八朝古都,曾是世界第一大城市,如今淪為四線小市
    中國歷史悠久,有許多的歷史名城,其建城史動不動就是上千年,以有著六朝古都美譽的南京來說,其建城史有2600多年,如今的南京依然是新一線城市,風採依舊。可是有一個擁有4000多年建城史,被譽為八朝古都的城市如今卻默默無聞,淪為了四線小城市,甚至已經很多人都遺忘了它,殊不知在歷史上它曾是世界第一大城市。這個淪落的八朝古都就是開封市,在歷史常開封的名稱有許多個,基本上每次朝代更迭開封都會改名,它先後被叫為老丘、大梁、陳留、汴州、東京、汴梁等。
  • 水火無情,善用其能,秦王水淹大梁
    小編今天和大家聊一聊秦國統一六國時圍攻魏國都城大梁之戰,那場戰役的交戰雙方是滅掉了韓國和趙國的秦國,以及孤立無援,經歷了無數削弱的,早就快要崩潰的魏國。當然是斷水斷糧了,可大梁就不怕,暗河明河無數,秦國就算是切,也切不斷,水流雜亂,士兵要是死守的話,數萬人也能守好幾年。魏國的政策也就是死守,守到地老天荒,他主要是給關內國家爭取時間,只要秦國給他消耗時間一長,關內幾個國家的援軍就可以來幫忙。
  • 八朝古都的河南開封,歷史名人輩出,這3位均有詩句流傳千古
    河南,中州之地,有些數不盡的名人軼事,這裡是古代首都的重要聚集區,開封是八朝古都,孕育了市井繁華的宋朝,也培養了聰明睿智的開封人,這裡是宋朝最繁華的地方。開封市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五大古都之一、著名的八朝古都。這樣一個城市,沉睡著很多有貢獻的歷史名人。
  • 《大秦賦》:水淹大梁圍魏救趙,開封城怎這麼可憐,只因位置太好
    魏國給的篇幅並不長,包括史書上記載也是頗為簡略,但其中的細節表明,這是一場非常慘烈的戰鬥,《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二十二年,王賁攻魏,引河溝灌大梁,大梁城壞,其王請降,盡取其地相比於齊國的不戰而降,魏國可以說是戰鬥到了最後,而且是用最慘烈的抵抗方式,秦軍最終用了水攻才取勝。
  • 秦在滅掉趙國後,兵鋒所指一度強盛的魏國,最終水淹大梁
    第一:秦軍水淹大梁,魏國曾經一度強盛,是戰國時期最先崛起的國家1:秦國大軍,水淹大梁城,魏國滅亡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派遣大將進攻魏國都城大梁。秦國到了大梁之後,發現大梁的地勢非常低洼。所以秦軍就在大梁城北部掘開黃河,企圖水淹大梁城。大梁城的城牆是用夯土製作成的,黃河水浸泡三個月後,土製的城牆全部坍塌了。城牆坍塌之後,秦軍湧入大梁城,活捉了魏王假,魏國就此徹底滅亡。
  • 河南開封,八朝古都,這裡曾是皇帝的居所
    而河南的開封市更有八朝古都的稱號,就連《清明上河圖》都要用5.287米的長度才能重現這歷史悠久的開封。千年時光一眨眼就過去了,如今的開封已不見曾經那汴京城的盛世,但依然保留著很多歷史古蹟,供世人來此參觀旅遊,追尋歷史的痕跡。禹王臺公園。梁園的一個比較小眾的景點,這是西漢梁孝王擴建梁園時,為紀念大禹治水的偉世之功,便在此建立了禹王臺。
  • 西安其實至多只能算是八朝古都
    眾所周知,中國有七大古都,西安是其中之一,號稱十三朝古都,自稱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還有東漢,把董卓挾持漢獻帝去西安的那一段也算上,其實當時西安只能算是漢末軍閥的一個割據窩點,東漢的正都還是在洛陽,還有西晉,當年西晉是從曹魏手裡謀朝篡位而來的政權,西晉開國皇帝也是在洛陽登基,西晉末年,永嘉之禍,五胡紛擾亂華,匈奴攻破洛陽,晉軍在長安擁立新王,311-316年短短五年,長安再破,這麼短時間其實也不能算是正都,像後面這幾個前趙,後秦這樣不入流的好多國人都不熟悉的小型割據國家,其實並不能列入古都評定標準中
  • 一票之差落選中國首都,曾經的八朝古都,沒落成如今的三四線城市
    「龍亭百尺流雲,風雨皇都亂曹,鳳閣蕭蕭留下漢武,陳橋搖蕩著包圍著黃袍,孫德振的《秋登龍亭》描繪了現在開封的龍亭,八朝古都開封,這是夏季商業周以來已經出現的古老城市,現在變成了三四線城市。開封建城距今有二千七百年以上的歷史,夏商周開封地區已經出現了人員活動的跡象,最早的創立於春秋時代,戰國時代作為魏國的首都,五代十國時代作為北方政權的中心,貫穿南北,成為世界上引以為豪的國際第一大都市,有「八荒爭湊,萬國鹹通」之美譽,開封是六個古都之一,作為世界經濟的中心,歷時500年,開封是第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色彩和權力色彩濃厚是理所當然的,開封地位於中原,是歷史上重要的戰爭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