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無情,善用其能,秦王水淹大梁

2020-12-10 歷史曰日談

小編今天和大家聊一聊秦國統一六國時圍攻魏國都城大梁之戰,那場戰役的交戰雙方是滅掉了韓國和趙國的秦國,以及孤立無援,經歷了無數削弱的,早就快要崩潰的魏國。

秦國自從秦穆公變法以來,發展速度就飛快,他在心裡也一直憋著一股勁,想要讓關內六國好看,最終歷史我們大家都知道,秦國的確是做到了。當時秦國對於魏國幾乎是成包圍之勢,魏國幾乎都成了秦國的國中之國,當時關內四國其實已經慌了,不過沒有時間進行籤訂聯合盟約,所以就一直被各個擊破。

當時的魏國國土面積小,而且士兵戰鬥力還很弱,關鍵是沒有強大的將領,魏國最出名的將領恐怕也就是那個龐涓了,可是現在龐涓已經死了幾百年了......秦國軍隊直接被秦王率領,十數萬軍隊浩浩蕩蕩的殺過來,魏國軍隊連出城都不敢了,直接守城,魏國大梁,那可是一座相當出名的城池。

說起那座城池,可就有很多故事了,其實魏王也不算什麼太慌,畢竟魏國很弱,在之前總是被秦國和齊國欺負,兩國也沒少打到大梁,可是卻始終未能攻破。魏國的國度,那可是很多代君王數次修繕製造而成的,看成是穩如泰山,牆高水深,城門外那是如同毛細血管一樣的水脈絡,非常複雜,也極其方便。要是守城城牆高的話,對於城外的人就很難受了,他們的箭射不到那麼高,無法造成有效供給,而且自己的士兵搭雲梯的時候,會很難受,畢竟那麼長的梯子不好找。

而且就算找到了,往上爬的時間消耗太多,城牆太高,敵人也不是木頭人,他們的攻擊很頻繁,而且當時的秦兵簡直就是活靶子,往上爬對於士兵的毅力也是一個考驗,很多人上去之後幾乎都沒能力再次發起進攻了,所以魏國人守城守的就很舒服。

圍城最怕的是什麼?當然是斷水斷糧了,可大梁就不怕,暗河明河無數,秦國就算是切,也切不斷,水流雜亂,士兵要是死守的話,數萬人也能守好幾年。魏國的政策也就是死守,守到地老天荒,他主要是給關內國家爭取時間,只要秦國給他消耗時間一長,關內幾個國家的援軍就可以來幫忙。想像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按照魏王的想法,這個計劃看起來的確是天衣無縫的,可是秦王也不是傻子,他自然知道不能消耗時間太長,他看到這脈絡分明的水流,一個黑暗的想法出現在他的腦中。水火無情,用好了可以幫忙,但是一旦不小心沒用好...就會導致災禍,所以秦王攔下了河流中的水,水越攢越多,城內的人看著秦軍的動作,都以為秦軍是想斷水源,對他這種做法嗤之以鼻.....

魏國有很多地下暗河,只要外面的水不幹,裡面就可以源源不斷的得到水源,可是他們完全想錯了,秦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切斷水源,而是想用水攻。終於有一天,護城河內積攢夠了足夠的水源,秦王下令開閘放水,漫天的大水淹入了魏國的大梁,因為魏國城旁邊河很多,所以水就越來越多。只接淹了過去,把大梁全部淹入了水中,這水攻也不少見,畢竟當時三家分晉的時候,智伯也用了這個方法,可是現在的魏國不比之前的趙國,他們的凝聚力並沒有那麼強,所以大水一道,直接城破。

當時的趙家心是非常齊的,雖然敵人很多,但是軍民一心,甚至老百姓都自願上各家的房頂,然後用磚瓦投擊外面的敵人,可是趙國雖然也到了千鈞一髮之際,可是百姓卻沒有那麼配合,導致城破.....雄霸中原的強國魏國也被消滅,他同樣沒頂住歷史的巨輪,畢竟秦國當時已經是代表著巔峰實力了,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能力單獨抵抗秦國。拿下了魏國之後,秦國也算是徹底控制了中國當時的中心,下一個目標,他的目的就是南方的楚國了,佔據了大片底盤的秦國並不怕原本的南方霸主楚國,現在楚國也失去了最後可以勉強抵抗秦國的屏障,大片大片的地盤暴露在秦國的屠刀之下。

小編認為,秦軍能水淹大梁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們能非常恰好的就地取材,使用其自己的保護措施,擊敗對方,這也是非常難得的,所以說秦國能一統天下也不是偶然的事。

相關焦點

  • 秦在滅掉趙國後,兵鋒所指一度強盛的魏國,最終水淹大梁
    第一:秦軍水淹大梁,魏國曾經一度強盛,是戰國時期最先崛起的國家1:秦國大軍,水淹大梁城,魏國滅亡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派遣大將進攻魏國都城大梁。秦國到了大梁之後,發現大梁的地勢非常低洼。所以秦軍就在大梁城北部掘開黃河,企圖水淹大梁城。大梁城的城牆是用夯土製作成的,黃河水浸泡三個月後,土製的城牆全部坍塌了。城牆坍塌之後,秦軍湧入大梁城,活捉了魏王假,魏國就此徹底滅亡。
  • 【八朝古都·魏】水淹大梁:一代強國就此亡
    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43年),信陵君逝世。秦軍沒有了忌憚,立即發兵攻魏。   兵分兩路的秦軍勢不可當,沒有了信陵君的魏軍不堪一擊,魏國一下失去了20多座城池。從此,魏國就處於被秦軍三面包圍之中,在秦軍強大的攻勢面前,魏國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此後,秦軍把注意力集中在趙國,但仍不斷發兵蠶食魏國。
  • 魏王自毀長城,信陵君逝世18年後,秦國水淹大梁,魏國滅亡
    秦王深知信陵君是秦國稱霸的勁敵,搞不好會粉碎秦國的稱霸夢。於是設毒計離間信陵君跟魏王的關係。他派人拿著巨款到魏國行賄,找到晉鄙的門客,讓他們到處散布謠言,詆毀信陵君說:「公子是魏將,諸侯的將軍也都歸附他。天下人只知道有魏公子,不知道有魏王;公子有野心,想要稱王,諸侯也打算立他為魏王。」
  • 《大秦賦》:水淹大梁圍魏救趙,開封城怎這麼可憐,只因位置太好
    《大秦賦》終於拋開了「大情婦」的拖沓節奏,最後的時刻,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大秦終於如猛虎下山般,開始橫掃東方六國。魏國給的篇幅並不長,包括史書上記載也是頗為簡略,但其中的細節表明,這是一場非常慘烈的戰鬥,《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二十二年,王賁攻魏,引河溝灌大梁,大梁城壞,其王請降,盡取其地相比於齊國的不戰而降,魏國可以說是戰鬥到了最後,而且是用最慘烈的抵抗方式,秦軍最終用了水攻才取勝。
  • 魏國被滅,用水攻才是滅絕人性,水淹大梁慘不忍睹
    可是對於魏國來說,用水攻的方式簡直是滅絕了人性,讓生機勃勃,變得生靈塗炭,水淹大梁更是慘不忍睹。    魏國的都城當時所選取的地方在大梁,在戰國後期的時候群英四起,有幾座都城發展極其迅猛。就像周朝所定居的洛陽,以及秦朝所定居的鹹陽,還有魏所定度的大梁以及趙所定都的邯鄲。魏惠王在執政期間,身邊輔佐他的人就是白圭,在他的力薦之下,魏國在當時把都城定在了大梁,並且還治理了河水泛濫帶來的災害,也修建了很多的堤壩。讓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這些利國利民的做法,最後成為了摧毀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竟然被他人所利用。
  • 統一之滅魏:王賁水淹大梁,一場滅絕人性的戰役!
    突然,又一聲巨響傳來,大梁崩了……秦滅六國的戰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如果說最難滅的是趙國、代價最大的是滅楚、最不費力的是滅齊,那造孽最多的就是滅魏了,因為滅魏時用是最讓人恐怖戰術之一——水攻!因此這絕對是最滅絕人性的戰術,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秦國統一六國戰爭中的王賁水淹大梁之戰。建成時的繁榮,到頭來如雞肋在聊滅魏之前我們先來聊一聊魏國的都城大梁,戰國後期華夏的土地上聳立著五座雄城:周都洛陽、秦都鹹陽、齊都臨淄、趙都邯鄲,再有就是這魏都大梁了,要論繁榮程度,大梁絕對能拔得頭籌。
  • 秦王政善用文臣武將,一鼓作氣,拿下六國
    大權獨攬,又招兵買馬集眾多能臣武將後,秦王政開始籌謀統一天下。對於什麼時候發動戰爭,李斯與秦王政的想法一致,而在先攻打哪個國家的問題上意見有所不同,李斯建議先滅韓國。秦王政猶豫了,單單一個韓國不能讓他放在心上,讓他放在心上的是一個人,那就是他崇拜已久的韓非,親王欣賞韓非不代表他的臣子欣賞韓非,相反,李斯對於這位同門師兄弟抱有極大的排斥感,韓非的能力讓他感覺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
  • 安陵君,一個讓秦王點讚卻十分痛恨的人!
    公元前225年,在秦王嬴政的指揮下,大將軍將王賁率領秦軍開始對魏國進攻,王賁經過多次調研,決定水淹大梁城,於是挖掘壕溝,引導汴河的水,灌入魏國都城大梁,大梁城牆經過大水浸泡,譁譁譁的垮塌了,魏王魏假只能投降,魏國就此滅亡。
  • 秦國大將王賁水灌大梁城,消滅魏國
    魏文侯死後,其子魏武侯繼位。魏武侯聽信王錯的讒言,解除了吳起的西河守職務,使魏國的智能之士寒心而紛紛離去,魏國在對秦戰爭中屢屢失利。魏武侯死後魏惠王繼位。魏惠王即位後遷都大梁,興修水利而開鑿鴻溝,開創選拔「武卒」的制度,禮賢下士,令惠施制定法令,在魏國再度實行社會改革,魏國國勢曾一度復強。
  • 王翦之子王賁:水淹大梁蕩平燕國,功績與父比肩,急流勇退得善終
    早年他跟隨父親南徵北戰,積累了不少戰爭經驗,待到羽翼豐滿之時,他早已成長為一個能獨當一面的將才。水淹大梁公元前225年,原本正在隨父親攻打燕國的王賁,突然接到了朝廷的命令,要求他去攻打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
  • 王賁上書秦王施用水攻大梁,秦王派人去鹹陽,勘測一番才能定下來
    早在秦國率兵攻打魏國前,信陵君在世時,就忠告過魏安王:「決榮水灌大梁,大梁必亡!」不料,這一計真的讓王賁從大梁所處的地勢上看了出來。事不宜遲,王賁立即上書奏請秦王贏政,請求批准他施用水攻。接到王賁上書後,秦王贏政為之震動,因為事關重大,遂召來王綰、尉繚、李斯、鄭國等近臣商議。
  • 王賁掘黃河倒灌大梁,殺敵十餘萬,白起:這早就是我玩剩下的了
    但王賁卻接著大雨,想到了水淹大梁這個辦法,逼得魏王主動投降,真是有如羚羊掛角,讓人無跡可尋。就憑這一戰,王賁其實就可以位列戰國頂級名將之林。但在大家歌頌和讚嘆這一戰的時候,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實早在近六十年之前,秦國另一位頂級名將白起,就已經使用過水淹之法,並且直接打斷了南天霸主楚國的脊梁。
  • 秦王嬴政親政後歷年重大事件一覽,6張圖助你了解秦國統一史
    秦王嬴政親政開始至一統天下期間重大事件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親政,同年,平定嫪毐的叛亂。同年,秦王嬴政與李斯定下攻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方針。 公元前236年,趙國和燕國大戰,秦朝利用此機會攻打趙國。同年,鄭國渠建設完成。 公元前235年,秦同魏國一起攻打楚國。 公元前234年,秦王嬴政第二次伐趙,秦將桓齮又率軍進攻平陽,趙軍大敗,被斬10萬人,趙將扈被殺。
  • 古戰場風雲:秦滅魏之戰,王賁領十萬秦軍水淹魏都大梁城
    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二十一年,秦王嬴政派王翦之子王賁率領秦軍十萬,進攻楚國的北部地區,佔領楚國城池十餘座以震懾楚軍。然後集中兵力回軍北上,於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突然襲擊魏國,包圍了魏國都城「大梁城」。
  • 父子皆為名將,曾幫助秦王攻滅五國,為避猜忌最終選擇了功成身退
    名將王翦公元前225年,王賁率領大軍進攻魏國,由於魏軍固守都城大梁,秦軍一時受阻。王賁採用白起「水淹楚國鄢城」的方法引來黃河之水灌淹大梁城,很快大梁城牆就因泡水而坍塌,魏王假不得不出城投降,王賁殺掉魏王,魏國滅亡。公元前224年,在李信率二十萬大軍被楚國名將項燕殺得大敗以後,秦王不得不重新請出老將王翦,並給他派出了當初承諾的六十萬兵馬。
  • 秦軍王賁水淹魏國,魏國滅
    之後,王賁制定的決水工程分作三個部分:其一,要將原來的進水山口拓寬,使灌田水量變成足夠大甚至儘可能大足以淹沒大梁城的水量;其二,要將河水進入山口的引溝拓寬,儘可能使河水暢通無阻地進入拓寬了的澗口;其三,要將鴻溝至大梁的溝段清淤開挖,以防水流進入大梁之前無效漫溢。這三處,最難的是最後一處。因為,清淤鴻溝靠近大梁,只能在夜間進行,還不能舉火照明。
  • 曹操水淹下邳,呂布被擒,作者沒寫明白「水攻」的厲害之處在這裡
    曹操擒獲呂布時,用了一招「水淹下邳」,「水攻」看似古代戰場上常用的招數,可是其厲害之處卻沒幾個人能真正感受的到。水淹之法究竟有多厲害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曹操率軍對下邳城攻了近兩個多月,卻依然毫無進展,此時謀士郭嘉與荀彧二人提出了「水淹之策」,掘開沂水和泗水,用引水淹城的辦法來挫敗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