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人的思想就比較保守、傳統,這麼多年過去了,絕大多數國人還是習慣將工資存放在銀行裡。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銀行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就算破產了,也會按照國家規定給予儲戶賠償,還有一個是因為將錢存在銀行裡,可以拿到一部分利息,可以「錢生錢」。
最近經常有人問筆者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一個家庭擁有20萬存款算正常水平嗎?要想知道一個家庭有20萬存款算不算正常水平,從央行公布的數據中就能夠有所了解了。
據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末,本外幣存款餘額是207.59萬億元,同比增長了9.7%。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是202.26萬億元,同比增長了9.9%。
人民幣存款餘額達202.26萬億元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裡面除了含有住戶部門存款之外,還含有其他方面的存款。所以,通過這一則數據我們並不能計算出我國人均存款是多少,要想計算出人均存款是多少,要看住戶部門存款餘額才行。
據央行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住戶部門存款餘額大約是82.14萬億元,按照14億人去計算,人均存款大約是5.8萬元。
很多人可能看到5.8萬這個數字的時候,會「嗤之以鼻」,會覺得這個數字很少。那麼,這個數字真的很少嗎?接下來筆者列舉幾組數據作為對比,你就能看出這個數字究竟少不少了。
據《希財網》數據顯示,1978年,我國人均存款大約才只有21.9元。而5.8萬元,是41多年前的2600多倍。
另外,大家存起來的錢基本上都是工資,所以要想判斷這個錢是多還是少,看一下工資就知道了。5月15號,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去年平均工資數據。根據數據顯示,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是90501元(按照12個月計算,一個月大約是7541元);城鎮地區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是53604元(按照12個月計算,一個月大約是4467元)。
一個月能夠存入7541元或者4467元,基本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有很多人每個月都要還房貸和車貸等貸款,還要加上各種家庭開銷,其實每個月真的能夠存進銀行的錢並不多。所以,5.8萬元並不是一個小數字。
如果我們以一家三口人去計算,那也就意味著一個家庭存款要達到17.4萬存款才算「正常」。如果以這個數字來看的話,一個家庭有20萬存款算是達到「平均標準」了。
不過,這裡筆者說的都是平均數字,所以大家也不用過分解讀,畢竟平均數其實沒有什麼實質的參考意義。如果你和馬雲財富值平均下來,你也有上千萬財富呢?但是這些錢是你的嗎?
你家存款是多少呢?達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