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曾利嫻,今天帶大家來探討《聊齋志異》的創作方法是什麼?《聊齋志異》的思想內容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聊齋志異》是一部搜抉奇怪、「事涉荒幻」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同時也是蒲松齡「觸時感事」的「孤憤之書」。其創作方法是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結合:神話的現實化和現實的神話化。馳想幻域,映照人間,立足於現實並以表現現實為終極目的。
《聊齋志異》一方面「事或奇於斷髮之鄉」,「怪有過於飛頭之國」;另一方面,時代人物不盡鑿空,「花妖狐魅,皆見人情」,通過神奇荒誕的幻設揭示現實生活的本質,傳達人的生活理想。作者講究立意,注重寓意寄託,或針貶、或讚美、或諷刺、或頌揚,都不脫離現實。諸如冥府、龍宮、天堂、地獄,非常的夢境,傳說的異域,都有其特定的象徵和影射的對象,寓有現實的意義,如抨擊官場、科舉制度的《席方平》、《考弊司》、《夢狼》、《僧術》、《公孫夏》、《於去惡》、《續黃粱》、《羅剎海市》等等,以象徵事物、幻化境界來抨擊封建黑暗政治,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為了表現真善美,作者採用美化、映襯的方法,讓那些鬼狐精靈個個有血有肉,和藹可親,款款多情,體現出現實的人的靈魂、性格、情感和心理,並且賦予她們理想的秉性。如嬰寧、小翠、小謝、晚霞、香玉、葛中、白秋練、小倩等等,把她們美化、詩化,熱烈歌頌了她們的美好品質。
為了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作者十分重視人物和情節的關係,以性格為依據,將人物放在中心位置,作為情節藝術表現的對象,因而作者對情節的安排極其講究,注重提煉和誇張,乃至幻化張揚。如一個白日作夢的情節就刻畫了一個神魂顛倒的窮秀才(《王子安》),一個錐殺三狼的情節就塑造了一個智勇兼備的農家子(《於江》),席方平在陰司所受的酷刑,即陽世人間酷刑的幻化,他的反抗精神和堅強性格也隨之鮮明,情節和人物都被充分典型化了。他如蓮香、白秋練、王桂庵等形象,都是憑藉幻化的情節突出人物性格,使之風帆飽滿,情味十足。作者往往只寫人物若干突出事跡的片斷,顯得自然、簡捷、凝練,如《喬女》、《細侯》等,將全部情節集中在矛盾焦點上,對突現主人公性格,起了很好的作用。
《聊齋志異》是中裡小說史上具有傑出成就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蒲松齡構建了一個瑰麗的藝術世界,通過幻化的形式反映現實的生活,表現了巨大的藝術力量和思想深度。
《聊齋志異》突出的思想內容是歌煩被壓迫者的反抗鬥爭,並把這種鬥爭理想化,使被壓迫者最後取得勝利,作者在現實中的鬱悶、憤激便由此得到渲洩和彌補,如《席方平》。甚或在《義鼠》之類的寓言故事中,也有這種鬥爭精神的體現獷這種徹底的反抗精神是《聊齋志異》思想內容最鮮明的特色。與之同時,作者塑造了一些由於社會黑暗勢力逼迫而憤起反抗、報仇雪恨的勞動人民形象,及一批清官、俠客義士,讚揚了他們勇與惡勢力鬥爭、為民伸冤的精神。
《聊齋志異》另一重要內容是通過愛情故事的描寫,肯定人性人情,歌頌叛逆的青年男女,讚美他們的高尚品質和迫求精神,同時也鞭撻了品德卑下的庸夫。如《鴉頭》、《細侯》等作品,就在情人們離合悲歡的經歷描寫中,抨擊了封建札教的殘酷和婚姻制度的腐朽。而對於青年男女為捍衛自己的純潔愛情而做的抗爭,作品則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讚揚,從中表現了作者對封建倫理道德的蔑視和對美好事物的迫求。
《聊齋志異》對封建社會一切不平等的現象都進行了揭露和抨擊,其中有對清統治者屠殺政策和晚暴刑法的控訴,有對貪官汙吏的鞭撻,甚或有對最高統治者的攻擊。其中對於封建科舉制度的揭露抨擊尤為犀利無情。如《司文郎》、《葉生》、《王子安》等作品,通過士子的實際遭遇和變態心理的表現,控訴了封建科舉制度對人們精神的毒害,揭露了「掄才大典」的種種弊端和骯髒的內幕,從而說明這是一個賢愚顛倒、曲直混淆的社會。
《聊齋志異》還有不少篇幅揭露了封建社會家庭倫理道德的崩潰。不少作品描寫了兄弟之間爭奪財產、悍婦凌辱丈夫、翁姑虐待媳婦、繼母迫害子女、姐妹勾心鬥角等家庭弊端,什麼三綱五常、孝悌禮義,統統在統治階級自身的踐踏下蕩然無存,並且揭示出這些不正常的人倫關係產生的根源就在於封建的私有制以及這種制度必然崩潰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