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少為人知的一首詩,卻最值得我們銘記在心!

2020-12-18 慶餘說詩詞

《贈劉景文》是蘇軾寫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此詩主要通過景物的描寫,來鼓勵朋友困難只是短暫的,只要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就一定會渡過難關,切莫意志消沉,託物言志,對後世影響深遠,值得我們銘記在心。

全詩如下: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詩的大概意思是:荷葉的殘敗,已經無法像雨傘一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只剩下殘枝還在霜寒中堅持挺拔。你必須記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正是在秋末冬初時候,那橙黃橘綠的時節啊!

蘇軾的這首詩,主要描寫的是初冬時分的景色,為了突出它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色,蘇軾用「荷盡」、「菊殘」,這兩種在夏天和秋天獨佔鰲頭的花,寫它們的殘敗,來襯託橙橘的歲寒之心。

無論是深秋,還說初冬,景色多有一種衰敗的氣象。蘇軾在這裡卻一反常情,寫出了冬景裡碩果纍纍、成熟豐收的一面,給人一種生機勃勃之感。而蘇軾這樣寫,用來比喻人雖然青春已逝,但照樣是可以收穫的黃金年代,以此來勉勵他的好友,要珍惜此時的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堅持不懈,一定不要意志消沉。

荷與菊是歷代詩人爭相吟詠的對象,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傳世詩篇。譬如楊萬裡《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杜甫《絕句漫興九首》中的「點溪荷葉疊清錢」等等。但「橙橘」自古以來便象徵著許多美德,屈原曾寫《橘頌》讚美它「獨立不遷」、「精色內白」、「秉德無私」、「行比伯夷」。

蘇軾的這首詩主要宗旨便是表達此意,含蓄地讚揚了好友劉景文的品格和秉性,並且勉勵他珍惜美好時光。表達上,此詩融寫景、詠物、贊人與一體,可見蘇軾的絕妙之處。

對於詩中的結尾兩句「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宋人胡仔曾把它和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的「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兩句相提並論,說兩者「意思頗同而詞殊,皆曲盡其妙」。

縱觀蘇軾的這首詩,可見蘇軾的廣闊胸襟,和對於處於窘境中的友人的勉勵和支持。其表達意思之深遠,即便是在今天也值得銘記在心。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蘇軾最值得讀的一首詩,字字珠璣!
    其中第一集的主題名「雪泥鴻爪」,就是出自於蘇軾的一首詩《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中蘇軾感悟的人生哲理,值得我們一讀再讀。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詩的前四句,蘇軾把人生經歷,作了一個深刻的比喻。在蘇軾眼裡,一個人所有的經歷,都如同天上飛翔的鴻雁。
  • 蘇軾最冷門的一首詩,開頭名流千古,全詞卻鮮有人知!
    蘇軾最冷門的一首詩,開頭名流千古,全詞卻鮮有人知!宋朝是一個文化很繁榮的朝代,出了很多的大詩人,其中就包括蘇軾,他是宋朝文化繁榮的代表也是最高成就著,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創作了許多的千古名詩,也改革了詞體,讓詞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而在他眾多的詩詞,有一首詩很冷門的詩,這首詩開頭一句可謂名流千古,但全詞卻幾乎鮮有人知,這首詩正是《西江月》。
  • 蘇軾很冷門的一首詩,卻寫出了除夕最重要的習俗,值得一讀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守歲》,更是一首關於除夕且蘊含積極奮發意味的經典詩作。《守歲》是北宋詩人蘇軾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顧名思義,這首詩不僅與除夕有關,還寫出了除夕最重要的習俗「守歲」。早在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中便有除夕之夜,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為「守歲」的記載。
  • 讀一首詩,知一份情,懂一個人|李白|蘇軾|杜甫|李清照_網易訂閱
    我們常說,字如其人,其實詩詞也是如此。  讀懂一首詩或者詞,便讀懂了其中的情,也便讀懂了一個人。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宋·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江水悠悠不斷,相思綿綿不絕。這世間最痛並快樂的事情,莫過於相思。  白居易說: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蘇軾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唐伯虎說: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 蘇軾的這首詩流傳了上千年,開篇便是至理名言,值得一讀!
    這句詩出自於蘇軾的七言絕句《春宵》,是蘇軾一首流傳了上千年的名篇。或許是這句詩太有名,反而很多人就只知這一句,而不知全文。並且很多人也只記住了它狹義上用來說明洞房花燭寶貴的意思,而忽略了它廣義上是指光陰的短暫和寶貴。那麼蘇軾在詩中是怎樣具體表達光陰的短暫和寶貴的呢?
  • 蘇軾最有智慧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越早知道越早受益!
    它是感動天地的情懷,「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也是勇往直前的力量,「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亦是傳承古今的歌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但凡是流傳於世的詩歌作品,你都可以從中尋到不一樣的魅力。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題西林壁》,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最經典的詩作之一。
  • 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一首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蘇軾和弟弟蘇轍的深厚的情感一直是被人們所津津樂道,他的很多作品都表達了自己對於弟弟的愛,例如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且這首詞描寫的很是深刻,也非常的感人,蘇軾把自己對於弟弟的那一份懷念,描繪的淋漓盡致,讀來更是令人肝腸寸斷。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是開頭14個字,便值得一讀再讀!
    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成就。蘇軾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並以詩中飽含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獨具風格。所以蘇軾詩中極其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如他的經典詩作《和子由澠池懷舊》。
  • 蘇軾富有理趣的一首詩,開篇就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值得一讀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蘇軾的一首詩《和子由澠池懷舊》,共同感受一下古典詩歌裡獨特的哲理性藝術審美價值。公元1061年,也就是嘉祐六年,蘇軾赴鳳翔籤判任,路過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他的弟弟蘇轍寫了一首詩《懷澠池寄子瞻兄》寄給蘇軾,以表達懷舊和依依惜別的難捨之情。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便是根據蘇轍的原詩所作的一首和詩。
  • 蘇軾寫了一首詩,為何被後人挑出毛病?網友說,吹毛求疵
    蘇軾在政治上屢次遭遇不測,幸虧他為人非常豁達,才不至於沉底沉淪。他雖然以詞被後人稱頌,實際上,他自己卻認為自己是詩人。蘇軾開始寫詞的時候已經36歲,而且他寫的詞很多不符合音律。南宋才女李清照在論述東坡詞的時候,認為他的詞就是加了標點符號的詩。實際上,對於蘇軾來說,他的詞確實稱得上詩餘,和他寫的詩數量比較,詞確實有些少。
  • 蘇軾平生最得意的一首詩, 冠絕古今!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是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寓居定惠院時初看海棠花所作。《王直方詩話》中曾記載,蘇軾自己特別衷愛這首詩,每每寫以贈人。後世之人,不免有所想,蘇軾一生詩詞無數,為什麼說這首詩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一首詩呢?
  • 蘇軾最經典的16首詩,一首一個名句,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劉克莊評價他的詩:有汗漫者,有典麗者,有麗縟者,有簡淡者翕張開闔,千變萬化。隱娘要推薦蘇軾的16首最經典的詩作,每一首都值得我們背下來。這是一首寫景詩,也是一首哲理詩。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只是因為「身在此山中」,全詩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 蘇軾最具諷刺意味的一首詩,並且所諷刺的還是王安石,很值得一讀
    當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時,他還寫下一首詩來諷刺王安石,所以蘇軾的詩中,也足以看出蘇軾對於王安石的變法,他是極力反對。那蘇軾所寫的詩便是他非常著名的《花影》,可能有的朋友對於蘇軾這首詩,會覺得有些陌生,其實這也是一首難得的千古佳作,而且通篇描寫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悽美,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非常值得一讀。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其中一句的意思我們誤會了千年!
    《蝶戀花·春景》是蘇軾諸多經典詩詞中的一首,為描寫清新婉麗春景的千古佳作。全詞表達了蘇軾對春光易逝的嘆息,以及他自己多情卻遭到無情對待的傷感。其中「天涯何處無芳草」一句最為人們所熟悉,並且後世常引用為指男女之間沒有必要死守一方,可以愛的人或值得愛的人很多。但在這首詞中的意思還是值得尋味一番。
  • 白居易的一首惜花詩,短短二十八字,便引起後人爭相模仿!
    宋代詩人蘇軾《海棠》中「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這兩首惜花詩,歷來為人所稱道。少為人知的是,它們都模仿了白居易《惜牡丹花》中的構思。《惜牡丹花》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一經面世,便引起了後人爭相模仿。主要原因,便在於它獨特的構思。
  • 蘇軾二十五歲寫的一首詩,完美總結了人生
    如果說他哪一首詩才能概括他的一生?我想,可能要數《和子由澠池懷舊》。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蘇軾父子三人進京趕考,路經澠池,寄宿奉賢僧舍,夜裡三人詩興大發,拿起筆,相繼在僧舍牆壁上題詩留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蘇軾赴陝西鳳翔做官,再一次經過澠池。
  • 李清照最不出名的一首詩,收錄於《永樂大典》,通篇白話少有人知
    初唐時期的詩歌多數都以山水為最,出現了謝靈運等人成為山水詩歌集大成者。同時初唐四傑的橫空出世也為我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仿古體詩,同時也在詞基礎上做了極大的改變。在我們記憶中最深刻的可能就是駱賓王的《詠鵝》「曲項向天歌」也成為了兒童必背的詩歌之一。再到盛唐時期李白帶領了詩歌的走向,他的詩歌不拘一格瀟灑飄逸令人驚嘆。
  • 蘇軾最「土」的一首詩,卻藏著溫暖的人生哲學,失意時就想想它
    我們熟知蘇軾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詩人,他的詩詞流傳千百前,每一首詩都值得世人誦讀。但是你知道嗎?蘇軾不僅僅是個詩人,他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從東坡肉的由來可以看出,蘇軾為人十分和善,豁達樂觀,因此,他的詩詞中也盡顯他為人處世的達觀與哲學。蘇軾有一首詩,可以說是他最「土」的一首,打眼一看格律不通,語言平平,但是細細品味,你會發現其中蘊含著非常溫暖的人生哲學。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詩,你可以不會背,但意思你得知道!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可以說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直到今天我們依然熱衷於蘇軾的文學作品。因為蘇軾的文學作品中飽含了太多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它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反思的。
  • 蘇軾在兒子滿月時寫下一首詩,罵遍滿朝權貴,沒文化還聽不出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為人家長的夙願。可蘇軾卻說:我只但願自己的兒子將來愚笨魯鈍。看到這裡,大家肯定很驚訝不解:蘇軾是犯傻了嗎?哪裡會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反倒是希望他愚笨的呢?別急,且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