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廈門晚報訊 (文/圖 記者 蘇奇)「您的房子現在打算出售嗎?」「有棟房子稀缺、地段佳、戶型好,您有興趣嗎?」……很多市民都可能接到過此類房產中介的騷擾電話,市民汪女士就被這種電話騷擾了4年。
近日,汪女士致電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反映,4年前,她丈夫在一家房產中介登記了房子信息,結果,這4年來,他們便被騷擾電話糾纏上了,像夢魘一樣,平均每周都會接到三四個自稱是該中介員工打來的電話,上午8點多到晚上8點多都有,中午一點多,有時也會接到「午覺兇鈴」,甚至連周末也不能倖免。
煩惱
留電話探房價,從此騷擾不斷
2007年,正是房價水漲船高的年頭,家住國貿附近的汪女士和丈夫王先生蠢蠢欲動:自家房子地段那麼好,到底是個什麼價位呢?一天,王先生路過附近的一家房產中介,表明意向後,他隨手留下了自己的電話。「其實我們根本不想賣房,所以也就沒有在意。」汪女士說。
幾天後,對方的電話便打來了,詢問他們是否有賣房意向,王先生說沒有,過了幾天,對方再次打電話來詢問。當時,他們也沒太在意。
連續幾周都是這種情況,汪女士覺得不對勁了,「打幾次無所謂,說明他們負責任,這可以理解。」她說,「但是,我們拒絕了好多次,他們還打,這就變成騷擾了。」
事情遠未結束,電話還一直打個不停。「剛開始,他們還是問我的房子賣不賣,到後來,他們問我想不想買房。」汪女士說,有一次,她實在難以忍受了,便質問對方:「我明明已經取消了買賣,怎麼還一直給我打電話?」可對方稱這是公司規定,舊信息都不刪,哪怕房東不買也不賣,信息也不能刪,每個新員工都要把這些電話打一遍。汪女士要求對方把自己的信息刪掉,對方便支支吾吾起來。
「房產中介的人員變化快,電話就一直打,這給我們造成了很大困擾,搞得我都有點神經衰弱了。」汪女士說。
沒有登記,也莫名其妙遭騷擾
像汪女士這種情況不在少數。
市民張女士向記者訴苦,她和先生也被房產中介電話害苦了。「我先生開公司,社交面很廣,他的電話號碼幾乎成了公共號碼。」她說,晚上,一家人正享受甜蜜時光時,會經常被中介電話破壞氣氛,一家人很是煩惱。
令張女士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她自己也經常遭到中介騷擾,「我除了上班就是在家,圈子很小,接觸的人很少,根本想不通,自己的電話怎麼會洩露出去?」她懷疑是物業洩露的,「我只在物業登過記」。
李小姐和林小姐也有類似的遭遇,「平時登記都會比較小心,但莫名其妙就遭到中介的騷擾」。
在記者採訪的近十位市民當中,接到過中介電話的多數是「有房一族」,部分是在中介登過記,有些則是莫名其妙被騷擾。
【調查】
新員工沒有資源
只能去找登記過的客戶
客戶信息真的刪不了嗎?
工作人員稱,客戶登記電話號碼後,電話便存在公司的系統中了,每月都會有記錄,公司員工都能看到。他們沒有權限刪除,必須找公司總部,通過總部技術部門進行刪除操作。
不過,他說,即便客戶已經回絕, 但依然不能刪,「說不定過段時間他們又有需要呢?」還有,那些沒有客戶資源的新員工,只能去找已登記在案的老客戶。
應汪女士要求,記者向其總部要求刪除其信息,對方同意找技術部門處理。
客戶信息若進「公盤」
公司員工人人可見
那名工作人員還說,即使刪除信息,也不能完全保證客戶不再接到中介電話,「不排除客戶信息通過其他渠道洩露出去的可能」。
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中介在獲取客戶信息後,會將其通過「房友軟體」錄入到系統中,分為公盤和私盤,倘若信息被放進了公盤,便呈「裸奔」狀,公司員工人人都可見,汪女士的電話估計不幸被放進了公盤。
記者還通過知情人士了解到,房產中介的信息渠道可謂「無孔不入」,除了客戶登記的以外,網絡發布的買賣房信息,報紙登的房產廣告都是信息獲取途徑。這些都還是正規的,有些在客戶諮詢時,未經對方許可便悄悄記下對方號碼,有些甚至會在向物業了解房源時隨手順走業主信息。
【內幕】
電話量是硬指標,「寧可錯殺」
房產中介為何對打電話如此執著呢?
在房產中介幹了3年多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上月,號稱廈門規模最大的一家房產中介因一口氣關閉了20多家門店,在業界引發震動。「限購令」延續的寒風,讓房產中介瑟瑟發抖。
王先生說,看到很多城市房價鬆動,市民們觀望心態更加強烈了,他曾就職的那家中介公司月成交量少得可憐。「據我所知,廈門很多房產中介都是虧本經營,有些苦苦支撐等待希望,但想熬過年關都不容易。」這種局面更導致了競爭白熱化,房產中介為爭奪客戶打架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那些登記在案的客戶資源更加不會放過」。
王先生還說,電話是一種營銷方式,房產中介對業務員電話量是有硬性要求的,特別是新員工,必須通過電話進行鍛鍊。不同公司具體要求不一樣,一般每天指標為幾十個電話,「比如說,要求20個,如果達不到,少一個電話就要扣錢,一般一個電話幾塊錢。」有些中介實行底薪制,達不到電話量的要從底薪中扣,非底薪制的則記帳,再從獎金中扣除。「這種方式雖然是大海撈針,但中介為尋找潛在客戶,『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
【聲音】
這不是「白色恐怖」嗎
「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聽到這話,記者毛骨悚然,這不是「白色恐怖」嗎?
記者就此諮詢信海律師事務所的林律師。林律師說,在居民明確回絕並要求中介停止電話騷擾的情況下,若對方依然如故,居民有權通過法律途徑起訴對方侵權,要求對方停止侵權行為並道歉,構成嚴重損失者還可要求相應賠償。
對於這種營銷方式,很多市民感到氣憤,市民張女士說:「有一次,我把一個房產中介業務員狠狠訓斥了一頓,我說,我也是做服務行業的,首要宗旨應該是考慮顧客需求啊!你們應該在顧客表明了自己的意圖後及時記錄,把那些沒有需要的顧客信息刪除,而不是不斷騷擾別人。要是別人以後有需要,自然會去找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