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大傳》1:史記是怎麼記載老子?老子的職業是什麼?

2020-12-04 尚學庸

今天我們正式和大家開始講述老子的故事。說到歷史人物,那是絕對繞不開《史記》這一史家之絕唱。

《史記》中《老子列傳》的內容短小精悍,記錄了老子的一生,從出生,到工作,到留下《道德經》以及老子的家族子嗣,想知道老子生平的,不可錯過。

老子是哪裡人?是什麼樣的文化基因,影響了老子的世界觀?

老子是做什麼的?為什麼他能有這麼深厚的學問?

老子有流傳後人子孫嗎?他們生活在哪裡?

老子一生至少用過8個不同的名字,這是為什麼?

孔子和老子是什麼關係?

……

相關焦點

  • 《列仙傳》和《神仙傳》對老子的記載
    聖蓮山老子像系統虛構老子神話傳說的兩本著作分別是西漢劉向的《列仙傳》和東晉葛洪的《神仙傳》,前者簡要敘述了七十多位修成正果的仙人,後者在敘事上更加形象生動,並植入一些傳說故事。《列仙傳》將老子是生辰前推治殷商時代,按此紀年老子得有八百多歲,至於這個數字代表了什麼?不得而知,反正是漢人很喜歡「八百歲」這個說法,擅長養生的彭祖也是八百歲,李八伯也是八百歲《神仙傳》中還記載了很多動物也是「壽八百歲」。
  • 《老子》的作者是老子嗎?司馬遷在《史記》中的答案倒是很明確
    司馬遷記載:「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司馬遷明確指出莊子、韓非子之學皆出自老子。先秦諸子中,這兩位算是老子學說最具代表性的「粉絲」了,從中可以看出,秦漢時,老聃就是老子,不但莊子、韓非子受到他的影響,就連聖人孔夫子也虛心地向老子請教過問題,這在《禮記》、《孔子家語》中也有記載,老子早於孔子,是毫無疑問的。司馬遷還在《史記·外戚世家第十九》講:「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黃帝、老子,尊其術。」
  •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裡,孔子說:老子是一條龍,你怎麼看?
    全網追蹤】孔子雖不是老子的學生,但做為後生的孔子還是很尊敬老子的,也尊稱為之「老師」。話說有一次,孔子決定前去拜訪老子,虛心請教道經,於是孔子來到老子的寒舍,二人寒噓一會,老子就向孔子講訴了:「道生一,一生二……」,還有很多他畢生所悟的道的精髓。臨別時,老子告誡孔子,做人要謙虛,不可違背天地萬物之根本。
  • 神仙傳·老子
    老子在周,乃三百餘年,二百年之中,必有厄會非一,是以名稍多耳。欲正定老子本末,故當以史書實錄為主,並老(《太平御覽》六五九,引神仙傳無老字。)仙經秘文,以相參審。其它若俗說,多虛妄。  洪按《西升中胎》及《復命苞》及《珠韜玉機》(明抄本「機」作「機」,《初學記》二三《御覽》三六三,引《神仙傳》作「札」。
  • 老子的三觀是什麼?|楊鵬評點史記人物
    今天我想先介紹一下老子生平,然後分析一下老子的宇宙觀、人生觀和治理觀。主要的內容來自我剛出版的《楊鵬解讀道德經》這本書。《史記》裡記載的老子老子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是文化名人。古代典籍裡面提到老子的不少,例如《莊子》《列子》《孔子家語》和《禮記》。但是第一個給老子做傳記的,是司馬遷寫的《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 透過《史記》看老子?原來是這樣!
    老子在《史記》中的記載見於《老子韓非列傳》,這是一篇關於先秦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老子、莊子、申子(申不害)和韓非子四人的合傳。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於段幹。宗子注,注子宮,宮玄孫假,假仕於漢孝文帝。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昂太傅,因家於齊焉。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
  • 老子為何?傳說何來?精神聖人老子又是怎麼成為老子天下第一的?
    老子1、老子 Lǎozǐ中國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隱退著《老子》一書。通俗的老子老子何人,名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曲仁裡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雖受氣天然,見於李家,猶以李為姓。從伏羲以來,到夏、商、周三代,著名的道家世代都有,何止僅僅是一位老子呢?這都是因為後來的一些學道的人們為了推崇老子而誇大其詞,才編造了那些奇聞異說以聳人聽聞罷了。實事求是地說,老子就是在研究道學上成果最突出的一個人,而絕不是什麼神仙異類。」那麼老子是怎麼成為「天下第一」的老子的呢?
  • 老子:司馬遷《史記》中神一樣的存在
    儒道兩家最大,但孔子以《世家》入傳,名《孔子世家》,老子只能以《列傳》入傳,且與他人合傳,名為《老子韓非列傳》。在史書的記載形式上,孔子相當於王侯,老子相當於名人名將,老子的等級沒有孔子高。而在記錄的文字數量上,老子的篇幅也比孔子短:老子546字,孔子9397字,孔子的字數是老子的17倍還多。
  • 司馬遷記載了三位老子:老聃、老萊子和太史儋,誰是真正的老子?
    先秦諸子百家中,以道家的老子最為神秘。在現存先秦的文獻中,老子並沒有留下什麼確切的事跡。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更是記載了三位老子的候選人,這說明司馬遷也不能夠確定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老子。當然,《莊子》中對老聃的描述也存在疑點,比如《莊子》記載孔子曾見老聃,又記載楊朱曾見老聃,這兩條記載都有問題,又牽涉到了《史記》中另外兩位老子的候選人——老萊子與太史儋。二、老萊子為什麼說《莊子》中記載孔子拜見老聃的事有問題呢?
  • 辨析道家老子與孔子的對話,糾正《老子列傳》的一處錯誤記載
    《史記》對先秦歷史的記載多有簡略、失實之處,下面來分析一下老子與孔子之間發生的歷史事件。《老子列傳》記載: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朽矣,獨其言在耳。我今天拜見老子,他像龍一樣啊!」)後世學者認為,司馬遷可能糅合了歷史傳說與《莊子》的記載。然而漢武帝時期的歷史背景,使得司馬遷製造了老子的身世之謎,《老子列傳》則多含混不清之處。這裡的「孔子適周」與老孔師徒之間的對話發生地是存在問題的。
  • 寫《道德經》的老子,為什麼叫「老子」?難不成是「老子天下第一...
    當然,這與司馬遷的記載相悖。太史公的《史記》裡,是這麼寫的:「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但這個說法,有很多存疑之處。首先,如果老子姓李,為什麼叫老子而不叫李子?其次,周王室有大量王族處於失業狀態,守藏室不僅是國家圖書館,而且是國家文物館,而且是中央文獻博物館。
  • 老子天下第一?老子願意?道家始祖「老子」之名,到底作何解釋
    當然,這與司馬遷的記載相悖。太史公的《史記》裡,是這麼寫的:「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但這個說法,有很多存疑之處。首先,如果老子姓李,為什麼叫老子而不叫李子?其次,周王室有大量王族處於失業狀態,守藏室不僅是國家圖書館,而且是國家文物館,而且是中央文獻博物館。
  • 戴建業:《老子》的作者之謎——老子、老聃、李耳究竟是幾個人?
    《老子》真的是為了抵幾餐飯錢而隨手而就的文章嗎?《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他對周的統治階層的腐敗、愚蠢和荒淫日漸厭惡,且見周王朝式微,大權旁落諸侯,便辭掉藏書史官之職,決心離開周都城。老子路過函谷關時,關令尹喜盛情款待了他。
  • 老子到底去了哪裡?有人說秦國,有人說天竺,其實老子回到了故鄉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魏國正在老子故鄉附近,雖然《史記》中的這個記載在時間上有很大的差距(因為老子與孔子是同一時代的人,比孔子年紀更大,孔子生於公元551年,而魏國成立於公元403年,老子的兒子怎麼也不可能在魏國當將軍),但是這說明司馬遷認為,老子的後代活躍於其家鄉附近。這條記載從側面證明了老子回到了故鄉。
  • 「老子」到底是誰
    「老子」和道家思想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巨大,但對於「老子」其人,歷來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老子」到底是個什麼人呢?這些內容來自於《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這幾乎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關於「老子」的最完整的記錄了。其實這些記載還是非常簡略的:「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 老子是伯陽父
    以下是求證老子的資料:         1、中華書局59年版《史記卷63.老子韓非列傳》: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句下(正義)朱韜玉札及神仙傳云: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一名重耳,外字聃」。(索引)按:許慎雲(聃,耳曼也),故名耳,字聃。有本字伯陽,非正也。
  • 老子出關
    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因而人稱老聃,曾做過周王室管理藏書的史官,後來隱居不仕,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後「莫知其所終」。歷代畫家以此為題材,有多幅名畫傳世。老子有兩道長長的白眉毛,宛若兩道白色瀑布,順著陡峭的臉頰,誇張地飄落;而那長長的白鬍鬚,被風往前吹著,好像探路的觸角,指向了西方。 歷代繪製的《老子出關圖》,基本上都是這個形象。
  • 老子的老家在哪裡?(八卦史記83)
    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老子的《道德經》。 英雄也問出處,老子的老家在哪裡?我們今天看到的《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裡寫得明白——「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 但是,司馬遷說得就一定對嗎?
  • 雙城博弈:老子故裡之爭
    今本《史記》遭受質疑   馬敘倫是原高教部部長,著有 《老子校詁》,內錄有《老子姓氏名字鄉裡仕宦生卒考》一文。文章從《史記》體例、老姓來源以及漢唐史籍中關於老子籍貫的不同說法等方面考證,認為今本《史記·老子傳》中「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不是司馬遷原文,而是後人增改的。馬敘倫先生認為「老子宋之相人,非陳之相人」。
  • 揭開「老子」的 身世之謎
    然而令人困惑不解的是,「老子」在古籍文獻的記載中卻撲朔迷離,可謂是既不見首,亦不見尾,真的是比神龍還神秘。因此,歷來學術界就一直存在著質疑的聲音:「老子」到底是誰?歷史上到底是否真的存在「老子」這個人?他到底姓什麼?他的身世究竟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