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泗縣:深挖文化底蘊 打造城市品牌
在創建文明城市的過程中,泗縣通過積極抓創作出精品、抓服務惠民生,不斷發揮文化在城市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品位,為文明城市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泗縣段自西向東經泗城橫穿泗縣,其中有水故道28.1公裡,是隋唐大運河現存最完整的一段「活態遺址」。
-
涵江區打造鄭樵故裡文化教育基地 以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現場圖片 圖片來源:莆田廣播電視中心 莆田文明網6月16日訊 (通訊員 李昉 翁麗)「鄭樵文化」為後人留下了一座精神豐碑,我們可以在這裡接受文化的啟迪和薰陶。」
-
句容華陽街道「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秦淮花燈基地坐落於句容華陽街道下甸山芋地,為讓這顆非遺明珠煥發出奪目光彩,讓燈彩文化不斷延伸,今年,華陽街道計劃整合花燈基地,打造山芋地鄉村振興示範點,在改造建設中融入花燈文化,讓文化振興助力鄉村振興。 弘揚非遺文化樹立鄉村振興「新標杆」。
-
【方志四川•鄉村振興】成都地方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研究報告(下)
成都地方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研究報告(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課題組三、成都地方文化助力鄉村振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成都地方文化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要進一步發揮成都地方文化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作用,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堅持辯證科學態度,堅持問題導向,堅定地方文化自信,深入探究地方文化發展規律,因地制宜推動地方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地方文化助力成都鄉村振興接地氣思考,建務實之言,想可用之策。
-
繁榮鄉村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
原標題:繁榮鄉村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
-
安徽泗縣隋唐大運河博物館落成 講述千年運河文化
中新社合肥5月14日電 (張強 楊秋秋)記者14日從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集文物陳列、科普教育、文化宣傳功能為一體的運河主題博物館——泗縣隋唐大運河博物館近日落成開放,向中外遊客講述中國千年古運河的前生今世。
-
運河古鎮的「文化自信」 蘇州聚焦鄉韻傳承歷史激發鄉村振興正能量
文化是鄉村的根與魂,文化自信是助推鄉村振興的原動力。 作為運河吳門第一鎮,近年來,蘇州相城區望亭鎮堅持聚焦鄉韻、古為今用,開工建設總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的京杭運河公園,成立收藏當地文物的望亭地誌博物館, 精心打造令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的《印象望亭》情景劇……一項項舉措堅定著望亭人的文化自信,在「運河古鎮」構畫著鄉村振興的美麗圖景。
-
霞浦松山:「文化集市」助力鄉村振興
7月28日,霞浦縣文旅局召集非遺傳承人在松山街道長沙村開展「鄉村文化集市」活動,助力鄉村振興。在這次助力長沙村「鄉村文化集市」活動中,傳承人蘇敏(剪紙傳承人)、顏勇金(糖塔模具傳承人)、吳孫存(畲族鬥笠傳承人)、雷仁華(畲族手剪傳承人)、王胤祥(陶瓷傳承人),集中展示了非遺傳統製作的技藝,剪紙、糖塔、鬥笠、手剪、陶瓷等。
-
【方志四川•鄉村振興】成都地方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研究報告(中)
成都地方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研究報告(中)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課題組二成都地方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具體路徑(三)以文培元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源泉。成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天府文化深度融入鄉村建設和居民生活及擴大公共文化有效供給等鄉村文化建設中,發揮地方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在推動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形成上的重要作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調查顯示,近年來成都鄉村社會風氣有很大好轉,鄉村文明程度較以前有較大提升。
-
厚植黨建文化 助力改革強軍
近期,該院結合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研究進一步營造濃厚黨建文化氛圍的辦法舉措,堅持思想引領與文化傳承同向發力,黨務工作與業務工作互相促進,廣泛深入開展以「宣揚一批先進典型」「幫帶一批示範科室」「舉辦一個文化論壇」等為主要內容的系列黨建工程,使黨建工作呈現新氣象新作為。
-
文化自信助力鄉村振興 - 海門市人民政府
文化自信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常樂鎮 發布時間:2019-08-22 字體:[ 大 中 小 ]
-
踐行文化育人 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就是教育的振興,大力提升鄉村特色教育品質,對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著重要意義。新登中學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努力打造新時代鄉村重點中學樣板,推行文化育人,力促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古城新登,鍾靈毓秀,歷史悠久,人才輩出。「一朵蓮花聳碧霄,二水襟帶萬山朝」的佳山秀水和深厚的文化積澱,滋養著酷愛文化藝術的人們。抗戰時期,一場著名的「新登戰役」,讓這座古城為國人所熟知。
-
鄉村振興看楊凌-文化篇|姜嫄村:以傳統文化為鄉村振興「鑄魂」
為鄉村振興「鑄魂」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反哺鄉村振興,傳承鄉村文脈,讓廣大村民在精神上有歸屬感。文化振興成為了鄉村振興的力量「凝聚樞」和發展「風向標」。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進程中,姜嫄村以傳統文化「鑄魂化人」,用「留下鄉愁」重構文化生態,以多元文化構築文化體系,傳承鄉村文脈,讓廣大村民在精神上有了歸屬感,也讓鄉村文化建設更加接地氣、聚人氣。
-
全國民間中醫藥文化網紅臨岐論壇順利召開,創新助力鄉村振興
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探索新模式(二)11月28日,全國民間中醫藥文化網紅臨岐論壇順利召開,此次論壇由龍興超人中醫藥文化平臺和臨岐鎮政府聯合舉辦。「希望藉助臨岐鎮各種具有底蘊和才藝的民間中醫藥達人的力量,通過大家共同努力,未來在全國中醫藥文化傳承人群體中能夠佔有一席之地。」臨岐鎮黨委書記錢江對臨岐鎮民間中醫藥達人的前景充滿信心。
-
鄉賢回村 鄉村變樣 湖北竹溪鄉賢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如今在竹谿縣,潛心「種文化」的鄉賢遠不止李軍一人。羅連筠國畫工作室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韓東,在城關鎮大裕溝村創辦「藝海閣書畫院」,籤約周邊5個鄉鎮10餘所學校,系統開展國畫、烙畫技法教學,並經常組織學生們學習慈孝文化。 竹谿縣文旅局局長喻泉源認為,鄉賢是鄉村文化的一粒種子,其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離不開黨委政府的支持、重文好學的環境、社會大眾的認可。
-
重塑鄉村文化生態助力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構建鄉村文化生態系統,重塑鄉風文明,實現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關係鄉村持續發展繁榮的內生動力和核心保障。《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優質載體。
-
青陽新河鎮:鄉村文化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十裡崗村的鄉村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有皖南土雞原種場、宋名臣滕子京古墓旅遊景點、金雞園生態莊園、子瀧湖生態莊園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有龍船調是以黃梅戲、青陽腔為代表的戲曲式的山民歌,是十裡崗村的優秀傳統文化,也是市級非遺文化,當地部分普通群眾不僅耳熟能詳,甚至還會表演一番,每逢節慶十裡崗村都會進行龍船調表演。
-
新幹金川鎮挖掘鄉賢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金川鎮通過充分挖掘鄉賢文化有效激發鄉賢的認同感、歸屬感,推動他們在情感上更愛村愛家,在行動上更好地投身家鄉建設,助力鄉村振興。該鎮高度重視鄉賢工作,今年4月成立了鄉賢聯誼會,整合空閒場所,依託長港村範家祠堂建立了鎮鄉賢館,投入了6萬餘元用於鄉賢館建設,建立健全了全鎮黨員領導幹部與鄉賢代表交友聯誼工作機制。
-
以鄉村文化振興激發鄉村內生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要求「堅持鄉村全面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鄉村,文化不再是為經濟振興助力的次要方面,而是鄉村振興的初心、靈魂和方向,以鄉村文化振興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鑄魂工程。
-
文化支撐,精準助力鄉村振興
在這樣的現實下,應當以文化振興先行的思路和視角,為鄉村振興提供源動力,鑄造堅穩基石。從客觀上,要注重鄉村文脈傳承,發展多元文化產業;從主觀上,要重建鄉村文化自信,促進村民文化自覺。注重鄉村文脈傳承鄉村文脈就是一種源於鄉村生活、不同於城市文化的另一種文化,它是鄉村居民在長期從事農業生產和生活的過程中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一種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人文氣息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