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BEYOND是在1992年初離開香港,前往日本發展的。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做出這個決定的呢?難道真的像有的人說的,他們是在香港混不下去了嗎?
今天我們將一起回顧一下BEYOND在離開香港的前一年,即1991年,他們到底經歷了些什麼事,並由此去了解他們遠走他鄉的真實原因。
BEYOND自1988年通過《大地》在香港成名,雖然不能像偶像明星一樣一飛沖天,但發展速度絕對是BEYOND式的奇蹟。從當年到1990年,每年都有歌曲爆紅並打入「十大勁歌金曲」和「十大中文金曲」。其中《真的愛你》、《無悔這一生》、《灰色軌跡》、《歲月無聲》、《光輝歲月》等,一首接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傳遍了大街小巷,常年佔據著電臺榜單。BEYOND的影響力,很明顯是一年一個臺階,成為了香港最耀眼的一支成功打入主流樂壇的搖滾樂隊。
在影響力持續擴大的同時,BEYOND的眼界與格局也在隨之擴大。黃家駒在1990年不僅遠赴巴布亞紐幾內亞考察,還寫出了致敬曼德拉的《光輝歲月》;年底,熱愛慈善與和平的BEYOND還成為了香港世界宣明會的代言人。另外,1990年BEYOND還推出了像《俾面派對》這種具有強烈批判意識的作品,辛辣地諷刺了香港娛樂圈的浮華風氣。有意思的是,這首批判作品竟也獲得了十大中文金曲獎。
帶著這樣的光芒,BEYOND進入1991年。在這一年內,他們主要做了四件大事:
01自傳電影《莫欺少年窮》
BEYOND四子在1991年主演了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自傳電影《BEYOND日記之莫欺少年窮》,電影由黃百鳴出品,BEYOND四子是主角,還有王菲、萬綺雯、唐寧、程夢兒等。電影講述了四個熱愛音樂的年輕人,組樂隊追逐夢想,但每個人又有各自的夢想和生活軌跡的故事。因為是本色出演,所以他們在裡面的表現還可圈可點,至少沒有尷尬的地方。那時20出頭的王菲在戲中飾演葉世榮的女友,而小唐寧在戲中飾演家駒妹妹。
這部自傳電影,看得出他們還是十分上心的,黃家駒為電影一口氣寫了四首曲子:
一首是小美填詞的主題曲《不再猶豫》,很經典的一首歌,由BEYOND四子演唱,當年打入電臺排行榜冠軍;一首是劉卓輝填詞的插曲《誰伴我闖蕩》,家駒演唱,十分勵志的一首經典;一首是葉世榮填詞的插曲《完全的擁有》,葉世榮演唱,這也是四子時期他唯一主唱的一首歌,是家駒力挺他唱的;最後一首是黃貫中填詞的《明日世界》,黃貫中演唱,是一首重金屬搖滾的歌曲,適合黃貫中。
02震撼心靈的非洲「生命接觸」之行
1991年2月1-8日,作為香港宣明會代言人的BEYOND,在宣明會協助下,前往東非肯亞進行考察。在那片貧窮而飽經戰火摧殘的土地上,他們看到了那些無辜而可憐的孩子們,他們目光中充滿了恐懼和排斥,而自己又無法用語言與他們進行溝通。
這時候,家駒選擇了用音樂作為紐帶,慢慢地走近孩子們,最終與他們心連在了一起。他僅僅向當地嚮導問了關於愛與和平兩個當地語言的詞彙,用幾分鐘時間,就哼出了《AMANI》的副歌,然後與孩子們手拉著手一起唱了起來。
這一段非洲之行,是BEYOND有史以來最撼動心靈的一次異域旅程,他們把這一過程謂之「生命接觸」。「生命接觸」也是當年香港宣明會的主題,後來還成為了他們當年紅館演唱會的名字。這個過程讓這些搖滾赤子的內心得到升華,讓他們更加清楚,音樂的使命是什麼?搖滾的意義是什麼?對他們後來的音樂方向有著重要的影響。
03飽受爭議的《猶豫》專輯
1991年9月5日,BEYOND發行了他們的粵語專輯《猶豫》。這是一張特別的專輯,而特別之處倒不是說這張專輯多牛逼。
首先這是BEYOND在新藝寶最後一張專輯,之後他們就轉投華納唱片了。其次,這張唱片推出後被批判過於商業化,但這不是他們的本意,因為他們本意是想做一張與非洲之行相關的概念專輯,但遭到新藝寶高層否決。
《猶豫》更像一張流行精選輯,主要收錄了之前為一些電影創作的歌曲,如《不再猶豫》、《我早應該習慣》、《誰伴我闖蕩》、《完全地擁有》等,另外加入了《AMANI》,還有值得一提的,是一首由黃貫中創作的《系要聽ROCK'N ROLL》。
這首《系要聽ROCK'N ROLL》是重搖滾風格,表達的正是黃貫中在被公司否決他們的概念唱片樣板後心中的憤怒。
04激動人心的紅磡演唱會
1991年9月19-23日,BEYOND首登紅館,一連五晚,舉辦了他們出道以來最大型的「Beyond Live 1991 生命接觸演唱會」,加上11月24日,在馬來西亞舉辦一場,一共六場。這註定是一場載入華語音樂史冊的音樂盛宴。
BEYOND由此成為首支登上紅館舞臺舉辦演唱會的搖滾樂隊(溫拿不算搖滾樂隊)。單憑這一點,就完全可以證明,BEYOND的聲勢的確是一年盛過一年。這場演唱會就代表了他們在香港的巔峰狀況,濃縮了他們音樂上的那一段光輝歲月。
這場演唱會上,他們演唱了BEYOND四子生涯中大部分的經典曲目,舞臺上無數的經典瞬間,成為所有BEYOND樂迷永不磨滅的記憶。當然,基本上大家也都是通過視頻畫面了解的,那時的BEYOND,在內地還知之甚少。
通過這場紅磡演唱會,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並沒有在香港混不下去,他們是香港風頭最勁、作品最受歡迎的樂隊,只要他們願意迎合娛樂圈規則,他們完全可以在香港大紅大紫,享受和那些偶像巨星一樣的風光。
但是他們不願意,搖滾有搖滾的精神,這是與流行偶像歌手永遠不一樣的地方。為了出頭,這三年多來,他們確實妥協過,但他們不想一直這樣妥協了,他們受夠了,想要遠離香港娛樂圈這種虛偽做作的「俾面派對」,不想在商業操控下成為一支受眾無數的流行樂隊。即使那樣輕易能取得商業上的更大成功。他們只想自由自在地做自己的音樂,真實地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憤怒、批判和關愛、憐憫,還有內心對自由與理想、和平與愛的追求。
正是通過這次演唱會,他們在後臺見到了一個人,那就是日本Amuse經紀公司的老闆。對方驚嘆於他們在舞臺的表現,驚嘆於香港竟然有這樣一支厲害的樂隊,於是誠意邀請他們去日本發展。他告訴BEYOND,日本是注重原創的音樂市場,能給你們更自由更廣闊的創作空間。
這話正中BEYOND軟肋,經過權衡思考,他們最終接過了對方遞來的橄欖枝。年底正式籤約,1992年初,家駒率BEYOND東渡日本,開啟全新的音樂之旅。
「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黃家駒這震耳發聵的一句話,才是他們遠走他鄉的真正理由。從1988到1991,BEYOND在香港的飛速發展肉眼可見,若不是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衝突,誰會放下辛苦打拼的一切,去異國他鄉重新起步?
如果從後面發生的意外來考慮,赴日發展固然是一個遺憾;但從音樂來看,衝出香港走向亞洲,也是一支優秀樂隊的必然發展之路。如果沒有意外的發生,BEYOND無疑會是中國最接近於「華語Beatles」這一地位的唯一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