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一部電影,豆瓣評分9.0,單日票房近4億,被人民日報點讚:
很久沒有 這麼經典的中國電影了
01走私格列寧,題材大膽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市井小人物程勇,經營著一家保健品店鋪,生活艱難,家庭不幸,妻子正在與其協商離婚,並且要帶走唯一的孩子,父親血管瘤病危,雪上加霜,店鋪交租到期被鎖住大門,走投無路,被逼無奈的程勇意外結識了白血病患者呂受益。
呂受益是個白血病患者,已經進入了晚期,生命能否維持下去除了靠化療還需要服用格列寧,國內正版格列寧屬於天價藥,久病多年的他已經沒辦法通過正常渠道購買,只能找到程勇求助帶藥。
在經濟利益促使下,程勇開始了「帶貨」生涯,從一個呂受益到無數個白血病人,從一層口罩到三層口罩下的蒼白臉色,從簡單的代理賺錢到鋌而走險為這個團體補貼奉獻,程勇和所有人的生命都在發生改變。
這部電影到底經典在哪兒?首先當然是大膽取材,白血病,格列寧,走私,這些話題放在一起多少有點兒禁忌的意思,但是這部電影中很真實的打開了白血病人艱難求藥的現實,國內一瓶藥三萬七,印度冒牌兩千塊,藥效一樣,但是卻是20倍價格差,很多人卻因為無法支付這昂貴的醫藥費,後期耗幹家財只能等死。
電影中的阿婆求警察放棄追查印度格列寧「我病了三年,四萬塊錢一瓶的正版藥,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
說出了很多患者的心聲和無奈。
什麼是假藥?什麼又是真藥呢?
在程勇走私下,越來越多的印度格列寧湧入市場,資本的利益受到威脅,製造商報警,同時暴利帶來了新的市場競爭,德國格列寧新牌子出現,假藥出現害死人的情況,法律出擊。
面對患者,保持沉默的醫生和面對走私調查禁品的警察,他們都站到了病人對面嗎?
假藥環節印證了開頭程勇在諮詢醫生的時候,醫生所說的顧慮:
「違禁藥,私自服用,醫生會拒絕治療,出了問題誰負責?」
醫者仁心,本應該為患者救死扶傷,但是醫生也很無奈,天價藥的現狀不是他們能改變的,低價印度格列寧也不是他們可以隨意提倡的,市場假冒偽劣的問題帶來了更多的思考,所以縱使很多人明白療效並沒有太大不同,也只能保持沉默。
走私,畢竟是在違法犯罪的邊緣試探,縱使程勇一行人在道義上是在救人,但是不能改變這件事情本身的性質,影片最後,警察出擊,逮捕程勇,法始終大於情,執法者站在了法律一邊。
結局雖然看似不留情面,但是結果卻改變了所有白血病人的求藥途徑,在現實生活中,程勇的原型陸勇所經歷的格列寧事件,使得天價藥現狀呈現到大家眼前,格列寧出現了小幅度降價,政府出臺了抗癌進口藥物零關稅,格列寧也被多個省份列入大病醫保目錄。
02人性轉變的複雜
人性這個話題,在電影中帶著神秘的色彩,就像生活的輾轉起伏。
程勇是個複雜的人,他的轉變帶動著劇情地發展,牽動著萬千病友心。
家庭不幸,瀕臨破產,程勇一開始並沒有什麼大義凜然的覺悟,帶藥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掙錢,拿到總代理權,走私低價藥販賣給病人,銷量多掙得多,掙到一定的錢後,他開始害怕,害怕犯法被抓,悄悄諮詢警察判刑的時限。
程勇自私嗎?其實他自私,作為一個小人物,愛財,惜命,這是每個人人性裡展露的自私,所以在面對張騙子的威脅和恐嚇後,他退出了,拿著賺來的錢開了新的廠,開始了新生活。
但是人性的複雜,就在程勇這個人有著普通人都有的小心思,但是他又比大多數人勇敢、善良。
在親眼目睹呂受益割腕,忍受不了化療的痛苦和經濟得不到支撐後選擇死亡,他醒悟了,開始明白很多人需要藥,而這些藥能不能弄得到需要一個靠譜的人,張騙子不靠譜,能掌握的人只有他。
他重新去印度找藥,送走孩子帶著破釜沉舟的決心踏回原路,他開始為了救人的目的而奔波,為了維持500的藥費自己拿出補貼,直到最後被抓,他能夠堅韌的說出:
我犯了法,該怎麼判,我都沒話說,但是,看著這些病人,我心裡難過,他們吃不起進口的天價藥,他們只能等死,甚至自殺,不過,我相信今後會越來越好的,希望這一天能早一點兒到。
他也能夠對自己的孩子驕傲地說:他爸爸不是壞人!
電影除去程勇,其他的角色也都有自己的複雜轉變。
一出場的呂受益,看起來病弱但是眼睛裡卻有光,對生的渴望,他會討好程勇讓他幫忙帶藥,在拿到藥之後他會笑,他是真心感謝敬佩程勇的,所以會帶程勇回家,給他看自己的孩子,講自己的未來,打趣說以前只想看孩子長大,現在有藥了可以當爺爺抱孫子了。
所以在得知程勇放棄帶藥後,所有人都走了,他抱著最後的掙扎試探性發問,得到肯定答案後撕心裂肺地哭,沒有希望了,最後才會走上割腕的路。
黃毛的角色是這部劇讓人印象深刻,他比其他人更慘,4萬的藥買不起,5千的藥也要靠搶,年紀輕輕因為有病從家裡跑出來在屠宰場謀生,他看起來叛逆、社會,但事實上他心思敏感,在見到程勇的第一面,直言不諱:「你是為了錢。」
黃毛是個清醒人,病痛和過早的社會毒打讓他擰的清現實和感性,所以在打工還債後,他要離開被挽留下來,只能小聲嘀咕「謝謝」,在程勇重操舊業後,問他:「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他說:「是,以前是!」
他總認為死是遲早得事,在呂受益的葬禮上,躲在樓梯道一邊吃橘子一邊哭,明明已經剃好頭,鼓勇氣準備回家了,最後卻為了幫程勇躲避警察失事。
電影在人物的塑造上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堂劉牧師,有著唯唯諾諾的性格卻為了揭穿德國假藥打架,正義凜然的警察在黃毛死後落寞無言,騙子張長林在鋃鐺入獄後閉口不談程勇,所有人,看起來好好壞壞,但是又總是有一些小舉動戳中心窩。
平凡,是這部電影的標籤,也是這些電影主角的人生,更是真實陸勇的寫照,但是他們又很偉大,為了活著而戰鬥。
電影中張長林曾經告訴程勇,說:窮病,沒得治。
但是直至電影結尾,每個人都各有理解,窮,本身不是病,但是有病了,窮就顯得可怕。
如果不是窮,誰會追求盜版藥?
道義上來講走私有罪,但程勇沒有錯,就如同黃毛死了,他問的那句話:他們只是想活著,有錯嗎?
#我不是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