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體化妝師,在一般人眼中或許是敬而遠之的行業。宋嘉玟卻在中學念書時期便對這份工作產生興趣,進而決心投身殯葬業,成為遺體化妝師,盡心為逝者化最安詳的妝。
宋嘉玟在十五六歲在念中學的時候,觀賞到一部關於一部遺體化妝師的影片,從中了解幫逝者淨身、化妝過程,以及化妝師親身分享心得與經驗,令她留下深刻印象,吸引她對這個截然不同的職業領域的「響往」。
當時,宋嘉玟的哥哥任職殯葬業的產品銷售,因哥哥緣故,宋嘉玟就讀中學時期也兼職殯葬方面的行銷,逐步接觸業界真實情況。
畢業之後,宋嘉玟曾經做過會計工作,最後決定實現當年的志願,朝特殊的遺體化妝師職業發展。
面對遺體沒心理障礙,透過雙手讓逝者安息
接受了培訓及技術掌握,宋嘉玟這一年來已經能夠獨立完成遺體淨身和化妝任務。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對於自己的工作選擇,她沒有心理障礙,不覺得有什麼可恐懼的。
「能夠透過我的雙手讓逝者安息、家屬滿意,這份工作就有意義了。」
宋嘉玟記得第一次為一位病逝的長者化妝。一位同事帶領她來到往生者旁邊,當覆蓋遺體的白布掀起,往生者的眼睛沒有合上,不偏不倚地望著宋嘉玟。
「同事以為我會害怕,但我心裡沒有壓力。」
宋嘉玟確實膽量大,不怕與遺體獨處,無懼旁人目光,反倒要在這行繼續做下去。
慶幸獲父母支持
受到傳統思想影響,人們對涉及殯葬職業難免籠罩著一層陰影,認為這是一種忌諱,宋嘉玟慶幸獲得父母親支持,朋友雖感好奇,但不會有所排斥。
「念書兼職做殯葬產品行銷,母親是不贊同,因為當時我還在讀書,確定要做遺體化妝師後,父母親沒有太大意見,覺得這是份偉大、神聖的工作。」
宋嘉玟說,告訴父母親有關本身的職業抉擇前,她先進行了「研究」,清楚明白工作內容、要求等問題,然後才坦然跟父母親提及。
24小時待命 半夜也出動
遺體化妝師是24小時待命,可說沒有休假日,不論是跟朋友喝茶聊天,抑或做運動,宋嘉玟必須確保手機處於良好通訊狀況,更要及時聽得見響起的手機來電鈴聲。
「有時半夜都得出動,總之是隨傳隨到,父母親是比較擔心我半夜要駕車出門的安全。」
化妝基則講求自然安詳
遺體化妝另一項挑戰,是往生者各有逝世原因,有者老死、有的發生意外、有的自殺身亡,為遺體化妝的基本原則講求自然、安詳,讓往生者以最完美的妝、有尊嚴的離開,也成為家屬的安慰和寄託。
每次替遺體化妝,宋嘉玟有個習慣,就是與遺體說說話,像是:「安心,一路好走」、「不要牽掛」,藉由為逝者最後一程的服務,造福另一個世界的靈魂。
感慨生命脆弱 走出憂鬱症
遇到處於年幼或壯年就離世的人,宋嘉玟禁不住感慨生命脆弱,人生無常,令她珍惜和尊重生命,把握活在當下。
宋嘉玟坦言,念中學時,她一度出現輕微憂鬱症情況,只想躲起來,不要跟任何人談話,大部分時間心情都很低落,興趣缺缺也失去動力。
她說,接觸殯葬產品兼職行銷,直至踏進遺體化妝師工作,增加了與外界溝通機會,面對死亡,使她進一步體悟生命深層意義,思緒得以重新獲得整理,憂鬱的症狀逐步釋放、緩解。
「除了死亡,沒有過不去的坎,困難都可以解決,無需走上絕路。」
宋嘉玟表示,一些人會對遺體化妝師另眼相看,或是認為這份職業薪酬高,對她而言,這些並非關鍵,也不會在意他人異樣眼光而放棄自己堅持的工作。
文章來源:馬來西亞星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