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全家就是你家」,那麼「7-Eleven就是你二姨家」,兩家便利店都開到了身邊,你該怎麼選擇?
今年3月,全家便利店北京公司負責人吳海斌出席中國特許加盟展時透露,全家便利店今年正式放開加盟,在北京地區將快速發展。
這一舉措表明,北京原本百花齊放的便利店市場又迎來了「新兵」……
全家終於來北京搶7-Eleven的市場了
2014年,深耕上海多年的全家便利店北上來到了首都北京。彼時的7-Eleven已經在北京開了100多家店。
儘管與7-Eleven相比,全家在北京的布局稍顯滯後,但全家並沒有急於求成,在進入北京市場後緩慢布局,月均不足一家的開店速度也讓人看的很「心急」。2015年,中國全家本部長朱宏濤在中國便利店大會上曾表示,「全家對於北京市場不著急」。
如果說,三年前謹慎進京的全家是「小試牛刀」,那麼今年開放加盟模式之後,全家就真的要「大刀闊斧」的大幹一場了。
北京的便利店市場曾經一直是7-Eleven的品牌知名度最高,全時的店面布局最廣。全家作為深耕南方市場成熟的便利店品牌,此次進京面臨的困難不可小覷。
首先是7-Eleven,同樣作為與日本有頗深淵源的便利店品牌,在品牌基因和知名度上都不相上下。如果說對於中國市場而言,這兩家誰更有發言權,我們無法評判。但就北京市場而言,7-Eleven有著先入為主的優勢,且已經在北京各大核心區域布局,這對於全家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另外是全時,在中國城市的便利店繁榮版圖上,北京算得上後起之秀。而在北京的便利店大混戰中,全時同樣如此。據商業見地了解,這家誕生於2011年的中資便利店品牌,如今在北京已經擁有300多家門店,遠超於7-Eleven 219家的門店數量。在北京市場生根發芽的它經過多年的積累,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固有特色。
商業見地查閱全家以及7-Eleven的官網發現,在門店布局方面,全家和7-Eleven並不相同,7-Eleven佔據的是北京的核心地段核心商圈的位置,而全家更偏向「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將門店布局在大興、豐臺等地。
北京全家便利負責加盟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全家便利在北京的門店分布於首都機場、北京南站以及東西城區等成熟商圈,加盟放開之後,也會考慮例如豐臺、大興等次發達地區的學校、醫院、社區等。或許全家是為了避免與7-Eleven的直接競爭,而選擇7-Eleven相對較弱的區域優先發展。
全家沒有機會了嗎?
儘管7-Eleven和全時在北京已經紮根多年,但並不意味著全家就沒有機會了。
2016年11月,貝恩公司和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的《2016年中國購物者報告》的研究成果表明,2016年,在中國,線上零售繼續著長達十多年的繁榮,並逐漸蠶食線下零售。大多數線下零售渠道幾乎沒有實現任何增長,甚至呈現負增長,但便利店業態卻一枝獨秀,保持增長。
另外,尼爾森在2016年8月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賣場超市購物者趨勢報告》中,有一組數據也值得關注,便利店的滲透率從2015年的32%上升至38%,增長速度超過賣場/超市的滲透率回升速度。
由於投資成本低,門店成熟周期短,更貼近購物者等特點,便利店逐漸成為表現低迷的零售市場上新興的增長動力。便利店這種具有「生活氣息」的迷你集中型超市正在蓬勃且有秩序的發展。
中國廣闊的疆域範圍內,由於氣候因素,24小時便利店的模式發展較為成熟的地區要數江浙滬以及珠三角區域。而北京雖然作為中國的經濟重心之一,便利店市場並未呈現井噴之勢,主動開拓北京市場的便利店品牌並不多,更多的是服務社區百姓為主的社區超市。比起南方兩步一家便利店,甚至兩家便利店肩並肩的情況在北京並不常見。
資深零售媒體人、靈獸傳媒創始人陳嶽峰告訴筆者,儘管7-Eleven很早之前就在北京開放了加盟,其實也並沒有見到太多加盟店。而且北京的便利店市場遠遠沒有到一家獨大的地步。
也就是說,北京的便利店市場並沒有飽和,對於全家而言,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正如陳嶽峰所說,北京適合不適合大規模發展便利店,截至今天仍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北京的便利店市場,既無領軍品牌,亦無特別出色之處。對於全家而言,是好事同時也是壞事。全家固有的模式很可能在北京市場不適用,它需要摸索一條新的發展之路。
資本介入,便利店市場亟待形成規模
北京的便利店目前完成從導入到成長的階段,整體業態還沒有形成規模,由於受氣候影響,冬季會面臨客源不足,門店營收不高,利潤欠缺等問題,所以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進入到相對完善,比較理想的狀態。
北京便利店市場2016年在資本的介入下開始有了一個小爆發。一個是去哪兒創始人莊辰超創立的斑馬資本投資的「便利蜂」便利店品牌,號稱一年內開上百家便利店;另一個是以便利店B2B業務起家的中商惠民,收購愛鮮蜂之後加速在北京市場開設便利店;甚至是零售巨頭王府井也與便利店品牌「愛便利」合作,共同在北京地區發展「社區便利店」項目。
一直在「夾縫」中生存的便利店業態,隨著消費升級,終于堅持到了曙光來臨,但整個市場還不容樂觀。陳嶽峰說,「便利店目前處在風口,是資本的風口中。但便利店在中國的發展,我個人認為並不樂觀。當然南方一些城市除外。便利店是一個將面臨著社區生鮮業態、社區超市業態、快餐店和夫妻老婆店全面擠壓競爭的一個業態,在很多地方,將很難迎來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春天」。
對於全家和7-Eleven而言,目前二者的關係雖然存在競爭,但是並未有太大衝突。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表示,全家和7-Eleven的共同目的是儘快儘早地培養消費者對便利店購買習慣,二者應藉助以往在其他區域的優勢,共同將便利店市場做大,而非直面競爭。
朱丹蓬同時表示,在中國消費升級以及新生代成為主流消費群體的大背景下,全家有針對性的在北京開放加盟對於整個行業無疑是一個重磅炸彈,尤其對於7-Eleven的影響非常大。全家開放加盟後,在門店擴張、網點布局、品牌拉升方面會有比較大的進步,也逼迫7-Eleven做進一步調整。隨著全家開放加盟之後,對於北京整個零售行業起著變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