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席記者 劉永生
中藥炮製就是加工中藥的方法
「如法炮製」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仿照成法,炮製藥物,泛指照現成的方法辦事。很明顯,這個成語來源於中醫,後來人們用的是比喻義。
「炮製」的「炮」的讀音是「páo」,這也很特別,它只在這個詞中讀「páo」。
所謂炮製,就是用烘、炒、洗、泡、漂、蒸、煮等方法加工中草藥。目的是消除或減低藥物的毒性,加強療效,便於製劑和貯藏,使藥物純淨。
炮製技術是我國特有的文化遺產
北京同仁堂有一副名聯:「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這副對聯歷300年而不倒,歷代同仁堂人恪守這一傳統古訓,它講的是藥物炮製中的嚴謹精神。
中藥炮製是祖國醫藥學寶庫獨特的製藥技術,是我國特有的傳統文化遺產,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藥炮製後,可以減低毒性,增強藥效,中藥炮製方法,也是一門大學問。
如法炮製,「如」的是什麼「法」
所謂如法炮製,「如」的是什麼「法」,這很關鍵。同樣一種藥物,在中醫手中加工過,再按中醫辨證用藥的方法去治病,這才叫中藥,否則就不能稱為中藥。
比如,黃連、麻黃是兩種傳統中藥,其中的黃連素、麻黃素儘管都是從中藥中提取的,但它們是建立在現代醫學的基礎上在實驗室發現後使用的,不是按照中醫理論去發現、認識、使用的,所以,黃連素、麻黃素是西藥。
通俗地說,按照中醫的規矩、規律去使用的藥物,才能叫中藥,否則就不是中藥。
炮製目的是減毒增效
藥物炮製最初目的是為了有利於貯藏、運輸、配方、製劑與服用(矯味)。實踐與研究證實,炮製還能改變藥性,增強效果,減少毒副作用。
中藥炮製是根據中醫藥學理論,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獨特中藥加工技術。詳細舉例如下:
● 去除含毒性成分的部位 如蘄蛇,去除頭部後入藥,因為其頭部毒腺含有大量出血性毒素、少量神經性毒素,內服後可引起內臟廣泛性出血而致死。去頭是為了消除毒性。又如斑蝥,淨制去頭足翅,之後有害元素鉛含量降低。
● 水處理除去毒性成分 如礦物類藥物,芒硝、硃砂、雄黃、硇砂等,經不同的水處理方法後,除去部分有毒成分,使毒性降低或減少對人體健康的損害。
● 科學掌握炮製減毒方法 有許多藥物炮製是為了減少毒性及副作用。如巴豆壓去油取霜,醋煮甘遂、大戟,酒炒常山,甘草、黑豆煮川草烏等,均能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
● 改變藥物的性能,擴大應用範圍 炮製能改變藥性。如生地黃性涼,能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用酒製成熟地黃後性溫,具有滋養陰血、填補腎精的功效。如用酒炒黃芩,鹽水炒黃柏,可減少其苦寒傷胃之弊,增強入肺、入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