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執行程序中當事人合議以物抵債的適用 - 人民法院報

2020-12-14 人民法院報

    以物抵債是指在民商事案件的執行中,因被執行人不能及時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金錢給付義務,以被執行人所有的財產折價交付給申請執行人抵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結束雙方之間權利義務關係的一種執行措施。我國現行司法解釋規定,雙方當事人經協商達成合議以物抵債,或被執行人的財產無法拍賣時,執行法院可以適用以物抵債。

    司法實踐中,對於被執行人的財產無法拍賣時,執行法院適用強制以物抵債的情形,司法解釋規定較為具體,筆者在此不再贅述。但對於雙方當事人經協商達成執行合議以物抵債,由於這種方式現行司法解釋對其適用的規定較為原則,執行人員的認識和做法各不相同,影響司法公信。筆者試就在民事執行中雙方當事人經協商達成執行合議以物抵債這項執行措施的法律依據、適用條件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民事執行中當事人經協商達成執行合議以物抵債的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民訴法適用意見)第三百零一條規定:「經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同意,可以不經拍賣、變賣,直接將被執行人的財產作價交申請執行人抵償債務,對剩餘債務,被執行人應當繼續清償。」《最高人民法院、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關於依法規範人民法院執行和國土資源房地產管理部門協助執行若干問題的通知》(法發【2004】5號)第二十六條規定:「經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協商同意,可以不經拍賣、變賣,直接裁定將被執行人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及其地上房屋經評估作價後交由申請執行人抵償債務,但應當依法向國土資源和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土地、房屋權屬變更、轉移登記手續。」以上司法解釋是民事執行中當事人經協商達成合議以物抵債的基本法律依據。

    嚴格意義上講,自願以物抵債不是法定的強制執行措施,因為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適用金錢給付的強制執行措施是查詢、凍結、劃撥、扣留、提取、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等。它是一種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的方式,在司法實踐中常以這種方式結束執行程序,其中不存在執行法院的強制問題。

    二、民事執行中當事人達成執行合議以物抵債的適用條件

    執行和解性以物抵債是雙方當事人在自願的基礎上,協商一致所達成的協議,然後被執行人交付財產抵償債務,申請執行人接受財產清償債務,其在適用方面應遵循執行和解的一般原則。

    (一)被執行人確無給付金錢履行義務能力。

    以物抵債適用於金錢給付案件的執行,被執行人有現金或存款時,應直接執行現金或存款,這不僅便於執行目的的實現,也符合生效法律文書規定的要求。對被執行人確無給付金錢履行義務能力的審查是當事人達成執行合議以物抵債適用的前提條件。

    (二)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須自願協商一致。

    根據民訴法適用意見第三百零一條的規定,當事人之間以物抵債須經雙方當事人同意,自願協商一致。可見,當事人自願合議是適用和解性以物抵債的基礎條件。

    (三)以物抵債和解協議必須採取書面形式。

    明確註明用以抵債的財產名稱、數量、成色、價款等財產信息,可以便於財產的交付和辦理過戶登記手續。如被執行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以物抵債協議,申請執行人可以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進行救濟。因此,以物抵債和解協議必須採取書面形式。

    (四)用以抵債的財產須雙方當事人確定合理的抵債價格。

    這裡的抵債價格,實際就是雙方當事人協議變更執行依據所確定的金錢給付執行標的,用物抵償債務的價格,也稱為雙方當事人對抵債物品的折價。在執行和解性以物抵債中,抵債物價格的確定,關係到被執行人金錢債務履行限度和申請執行人債權實現程度,不足以清償的,對剩餘債務,被執行人應當繼續清償。

    (五)以物抵債協議不得違法,損害國家、集體以及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以物抵債協議必須合法,在司法實踐中必須對雙方當事人所達成的以物抵債協議進行嚴格的審查,確保以物抵債協議的合法性,對抵債物上享有所有權、擔保物權、租賃權等合法權益的第三人應予以保護。

    三、對民事執行實踐中當事人達成執行合議以物抵債適用的建議

    民事執行司法實踐中當事人達成執行合議以物抵債,在提高法院執行效率,使申請執行人的債權得以早日實現,節約執行成本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在具體適用中也出現了不容忽視的問題。

    首先,對抵債價格的確定,很大程度上不能體現抵債物的實際價值。易造成雙方當事人惡意串通,將被執行人唯一財產故意降低或抬高抵債價格,達到規避法律,逃避執行的目的。而執行法院對抵債物價格確定的審查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同時,有的執行人員未嚴格區分抵債物的性質,一律作出以物抵債的裁定,侵害了國家、集體和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其次,民事執行中當事人達成以物抵債的執行和解協議雖然嚴格意義上屬執行和解,但是也有別於金錢給付為執行標的的執行和解。因此,民事執行中當事人達成以物抵債執行和解協議後,被執行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以物抵債執行和解協議,以物抵債是動產的,動產未交付,不產生物權變動的效果,則申請執行人可以向執行法院申請恢復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進行救濟。而以物抵債的是不動產或特殊動產(車輛、船舶、航空器等),且法院已裁定作價交付抵償債務,被執行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以物抵債協議交付不動產及辦理權屬轉移登記手續的,對申請執行人的救濟不足。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於抵債物的價格確定,除財產價值較低或價格依照通常方法容易確定的外,應當經過資產評估機構估價。

    一般情況下,被執行人希望抵債物抵價越高越好,可以清償更多債務,申請執行人希望抵價越低越好,這樣可以避免在抵債過程中的債權損失。尤其在多個債權人時,被執行人的財產抵債過低,導致清償債務能力減弱,無疑會損害其他債權人的利益。通過法定評估機構確定的抵債價格,更容易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以物抵債執行和解協議,同時可以避免當事人惡意串通,防止損害第三人的利益的發生。在實踐中,通過資產評估機構估價確定抵債價格,公正性強,也便於操作。

    (二)當事人自願達成執行合議以物抵債的,法院不宜作出以物抵債裁定。

    當事人經協商一致自願以物抵債是一種執行和解的方式,不是法定的強制執行措施。既然是當事人之間自行達成和解以物抵債,雙方當事人自行交付抵債財產及辦理權屬轉移登記即可,並不產生法院的強制執行問題,法院無需向當事人製作以物抵債裁定書,另外,若抵債財產屬於被執行人與第三人共有,法院應抵債當事人的請求作出以物抵債裁定,則會侵害共有人的所有權。

    (三)如果被執行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以物抵債協議,申請人應申請恢復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當事人自願以物抵債是當事人雙方協議變更執行依據所確定的執行標的的行為,一旦被執行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抵債協議,則該抵債協議自動失效,恢復原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權利義務。因此,申請執行人申請恢復執行時,不能將以物抵債協議作為執行依據,將抵債物強制交付給申請執行人抵償債務,更不能以法院作出的以物抵債裁定書作為申請恢復執行的執行根據。只能以原生效法律文書為執行依據申請恢復執行,將被執行人的財產依法扣押、查封,並拍賣、變賣或強制以物抵債清償債務。

    (作者單位:重慶市南川區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關於民事訴訟法新舊銜接適用的幾個疑難問題 - 人民法院報
    其三,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中的有些規定,在《決定》施行前一些司法解釋已經作出明確規定,程序上採取「從新」的做法實際上與原有規定的精神是一致的。如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六條及第七十九條關於鑑定程序和專家輔助人的規定,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法釋〔2011〕33號)中已有大致相同的規定。
  •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案件,在組織各方當事人舉證質證時,合議...
    2.在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中,人民法院組織各方當事人就其中一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進行舉證質證,並非開庭審理程序,由合議庭一名審判員進行,而合議庭其他成員未參加的,並不違反法定程序。二審中,南婁公司直至庭審結束後才提交相關證據。二審法院未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第一百零二條規定對南婁公司進行處理,而是直接採納了該證據,對南婁公司故意延期舉證避而不談,明顯袒護南婁公司。二審法院在恢復庭審調查過程中,僅在辦公室安排一名書記員記錄,合議庭成員均未出庭,且未通知海發公司進行質證,在遺漏海發公司情況下直接缺席判決,程序嚴重違法。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提前解除拘留,應報經院長批准,並作出提前解除拘留決定書,交負責看管的公安機關執行。  118.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一百零二條規定的罰款、拘留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併適用。  119.對同一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罰款、拘留不得連續適用。但發生了新的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人民法院可以重新予以罰款、拘留。
  • 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操作規程...
    標的額在人民幣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簡單金錢給付類案件,當事人雙方約定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的,可以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當事人沒有約定的,基層人民法院可以運用案件受理費減免、快速執行等激勵機制,引導當事人選擇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當事人約定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原則上不得反悔。中級人民法院不得適用小額訴訟程序。
  • 民事執行程序期限總覽表(2019)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申請訴前財產保全,在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三十日內依法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訴前財產保全措施自動轉為訴訟或仲裁中的保全措施;進入執行程序後,保全措施自動轉為執行中的查封、扣押、凍結措施,期限連續計算。
  • ...最高人民法院舉行《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
    《民訴法司法解釋》對人民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的相關問題作了全面系統、明確具體的規定,是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來條文最多、篇幅最長的司法解釋,是內容最為豐富、十分重要的司法解釋,也是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來參加起草部門最多、參加起草人員最多的司法解釋,是人民法院審判和執行工作中適用最為廣泛的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大舉措。
  • 乾貨丨民事執行程序期限總覽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財產保全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規定》《執行案件期限規定
  • 執行程序中如何適用財產保全措施
    所謂與本案有關的財物,是指被保全的財物應是本案的訴訟標的物或者雖不是雙方當事人爭議的財物,但與本案的標的物有牽連的其他財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規定》第14條規定:「人民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時,保全的範圍應限於當事人爭執的財產,或者被告的財產,對案外人的財產不得採取保全措施。
  • 以物抵債的性質認定和實務處理
    就目前的規定而言,以物抵債並不是現行法律規定的正式用語。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以物抵債若干法律適用問題的審理紀要指出,「以物抵債」是指債務人與債權人約定以債務人或經第三人同意的第三人所有的財產折價歸債權人所有,用以清償債務的行為。
  • 山東高院執行疑難法律問題解答(二)
    答:當事人、利害關係人對執行裁定結果沒有異議,而對裁定中認定的事實有異議,且該事實認定對當事人、利害關係人的實體及程序性權利有重大影響,當事人、利害關係人提起執行異議及複議,請求對執行裁定認定的事實予以糾正的,應當準許。7、當事人申請執行迴轉,是否應適用民事訴訟法關於申請執行時效的規定?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問答口徑(二)
    為進一步加強試點工作指導,統一政策口徑,最高人民法院針對前一階段試點工作出現的共性問題,研究編寫了《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問答口徑(二)》(以下簡稱《問答口徑二》),現印發給你們,供各試點法院參照執行。
  • 最高人民法院啟動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 印發改革試點...
    文件規定,合理擴大簡易程序適用範圍,將需要公告送達的簡單民事案件納入適用範圍。進一步明確簡易程序庭審和文書簡化規則,優化庭審程序和審理方式,推行要素式裁判文書,對事實清楚、爭議不大的案件可以適當簡化說理。四是擴大獨任制適用。文件規定,在一審程序中,基層法院可以採取獨任制審理部分民事案件。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負責人就《執行案件移送
    執行案件移送破產審查(以下簡稱執轉破)是人民法院司法工作機制的創新。在2015年2月4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中正式確立了執轉破規則,從制度上打通了執行不能案件通過法院移送進入破產程序的通道。
  • 《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實施辦法》的理解與適用
    為了進一步從制度上挖掘潛力、提升效能、激發活力,按照重大改革先行先試的原則,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授權決定》,允許試點法院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部分規定,並要求最高人民法院牽頭研究制定試點實施辦法,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 以房抵債協議+網籤備案,到底能不能排除法院強制執行?
    因而,當事人在籤訂房屋買賣協議之後,為保障物權的實現,應及時辦理不動產物權變更登記或預告登記。4. 若案外人確有排除強制執行的權利的,應由該案外人對法院的執行行為提出執行異議,被執行人並非提出異議的適格主體。案外人應當在執行程序終結前提出執行異議。執行異議被駁回的,可向上一級法院申請複議,也可向執行法院提起執行異議之訴。
  • 最高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複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變賣或者以物抵債措施違法,侵害其對執行標的的優先購買權的;(四)認為人民法院要求協助執行的事項超出其協助範圍或者違反法律規定的;(五)認為其他合法權益受到人民法院違法執行行為侵害的。第六條 當事人、利害關係人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提出異議的,應當在執行程序終結之前提出,但對終結執行措施提出異議的除外。案外人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提出異議的,應當在異議指向的執行標的執行終結之前提出;執行標的由當事人受讓的,應當在執行程序終結之前提出。
  • 民事執行異議制度中自由裁量權的制衡
    5、沒有統一的執行聽證制度和適用的執行證據規則  對於執行中當事人提供的,或者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各類證據,是人民法院作出各類執行裁決的事實依據,是否需要通過聽證程序進行質證和認證?舉證責任的分配與分擔如何界定?  此外,有關執行異議書、聽證傳票(通知)、裁定等法律文書的送達,異議在審查、複議期間的執行等許多具體問題都沒有作規定。
  • 執行異議之訴案件的程序應對
    2007年修正後的《民事訴訟法》明確了執行異議之訴這一實體性執行救濟制度,近些年該類型案件成為了民事審判中的疑點、難點和焦點。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專門就案外人異議之訴制度作了專章規定,對執行異議之訴的相關內容進行了統一規定,解決了司法實踐中的部分難題。
  • 【官方發布】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正確理解和適用參與分配製度...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正確理解和適用參與分配製度的指導意見 為正確理解和適用參與分配製度,統一辦案尺度,提高執行質量與效率,依法保護執行當事人及申請參與分配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解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
  •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正確理解和適用參與分配製度的指導意見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正確理解和適用參與分配製度的指導意見 為正確理解和適用參與分配製度,統一辦案尺度,提高執行質量與效率,依法保護執行當事人及申請參與分配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解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