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作為《雍正王朝》的主題,貫穿整部電視劇。太子胤礽生母為康熙的原配,子以母貴,是其他皇子所不能比擬的,但因康熙的過於溺愛,導致胤礽行為乖張。從一開始所有人都齊集金鑾殿,為了江南賑災焦頭爛額之時,胤礽卻與庶母鄭春華巫山雲雨,可見,這副德行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身不正,不足以服」,弟弟們也看輕這位太子,在康熙徵詢解決方案之時,常常因胤礽答不出來,而心中竊喜。畢竟,康熙英明聖武,培養出來的兒子們,也都精明能幹。時間一久,不爭氣的胤礽難免成為眾矢之的,遭到兄弟們的擠兌,都對太子之位產生覬覦之心。
八阿哥黨
於是,形成了「大阿哥」黨、「八阿哥」黨,與太子明爭暗鬥的局面。四阿哥胤禛與老十三胤祥,開始是沒有另起爐灶,表面上屬於太子一黨。有了太子挑頭,胤禛避免了「大阿哥」黨、「八阿哥」黨的主要打擊。
當年劉邦極其看不起讀書人,最極端的一次,拿著儒生的帽子當夜壺,還一副「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的論調。但陸賈對劉邦說,皇上可以馬上得天下,但可以馬上治天下嗎?潛臺詞是說,徵服天下要靠武力,治理天下得靠文治。此時,大清已經入關數十年,也早過去了大規模金戈鐵馬的時代,到了康熙執政,其又是個非常重視文治的明君,對於漢文化有著很深的認識。
而三阿哥胤祉,無論出身,還是籠絡人心手段,都不及這些兄弟,其另闢蹊徑,選擇了主持編修書籍,主動迎合康熙。不要小看了編修書籍,必然需要聚集一大幫讀書人。掌握了讀書人,也就很容易掌握輿論的導向,而輿論的導向,非常有利於助推胤祉奪嫡。
胤祉修書
此外,能在胤祉門下編修書籍的讀書人,必然是當世有學問之人,與胤祉便有了一定的隸屬關係。一旦走上科舉之路,入朝為官,那還不算「三阿哥黨」嗎?如果說,大阿哥黨、八阿哥、太子擁有的是現在,那麼,三阿哥擁有的是未來。
不僅如此,主動迎合的三阿哥,還受到康熙的青睞。追繳戶部欠款上,十阿哥借錢是為了搭戲棚,討康熙的歡心,康熙讓其償還;而三阿哥借錢是為了修書,康熙卻拿出私房錢,為其補了窟窿。
時移世易,康熙攜眾皇子熱河狩獵之時,撞破了太子胤礽與鄭春華的姦情。而「八阿哥」黨也沒閒著,偽造太子手諭,將太子門人凌普的2000兵馬,擅自調至調兵熱河。一時間,熱河行宮風聲鶴唳。所幸,經過康熙的居中調度,風波得以暫時平息。
看到太子的嫌疑一時間不能洗脫,存在被廢黜的可能,居長的大阿哥胤禔,看到了成為儲君的曙光,其代康熙問話之時,處處進逼太子,企圖坐實胤礽謀反之事。一旁的胤祉,胤祉並不是太子一黨,戲中的胤禛、胤祥與太子,更為關係密切,其實在看不慣大阿哥的所作所為,才幫著太子說話。
康熙居中調度
眼見胤禔迫不及待跳出來,康熙將此前發生的一幕,還原給其他阿哥。原來,發生凌普兵馬進駐熱河之後,大阿哥胤禔第一個站出來,恬不知恥地說,為了顧及康熙,賢君的名聲,可以由其代勞,殺掉太子胤礽。在重視家庭和諧的康熙面前,說出此等大逆不道的話,真是利令智昏,被康熙痛斥為蠢豬。
胤祉在這個夜晚的心情,是跌宕起伏。從結果論,可以說是胤祉超乎想像。這是為何?老大被痛斥,老二謀反,都有重大汙點。而胤祉在繼承順序上,年齡佔優勢,加之,受到康熙的青睞,更加增添了砝碼。
當康熙詢問眾位阿哥,如何處置大阿哥時,其他阿哥不敢插嘴。在胤祉看來,是個表現的機會了,認為康熙才能處理,其他阿哥不敢妄言。說到這裡,康熙是滿意的,不枉此前的一番說教。但這個意外之喜,實在來的有點突然,有點猛烈,使得胤祉無法抑制心中之喜。
胤祉
胤祉雖說不敢妄言處置大阿哥,卻在這時打出了,「大阿哥魘鎮太子」這張牌,實則是要將大阿哥置於死地,永無翻身之日。胤祉此舉被康熙痛斥為,「讀書讀到狗肚子了」。一時間,看似無奪嫡之心的胤祉,真面目也昭然若揭。
太子的人選,康熙最終沒有選擇,「印象分」大減的胤祉。「一招冒進,滿盤皆輸」,在雍正繼位後,胤祉只能夾著尾巴做人,遣散了讀書人,這一「未來」的政治資本;即便是發生科考舞弊後,面對李紱的求助,胤祉也只能將其引至李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