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說法,猶太人善於做生意是基於他們的民族性,和他們的宗教信仰相關。事實上,猶太教經典是舊約,這是基督徒也會閱讀的宗教書籍,並沒特意勸說猶太人應該做生意。猶太人做生意的傳統和宗教的鼓舞無關,恰恰和它的禁止有關。猶太人由於特殊的歷史際遇,早早突破禁忌,走上經商的道路。
據歷史學家考證,猶太人是禁止高利貸的,這一點和基督教相似。早期所謂高利貸,基本等同於禁止利息。這種禁令是對商業的極大打擊。在其他民族(腓尼基人、埃及人、巴比倫人)商業繁榮的時候,猶太人由於嚴厲的禁商主義,導致民族並不昌盛。
早期的猶太國家滅亡之後,這個民族四散漂零,在歐洲流離寄居。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後,猶太人更是備受歧視和驅趕。歐洲封建主們先禁止猶太人擁有土地,同時手工業行會抵制猶太人進入。擺在猶太人面前基本只有一條路可走——經商。
每日與金錢打交道,借債、還債、放貸是最基本的事務。如何突破宗教限制?篤信聖經的猶太人拾起舊約裡的那句話,作為自己的護身符:借給外邦人可以獲利,只是借給你弟兄不可取利。早期猶太人的做法是:與弟兄(猶太人)的金錢來往,不可以放貸取利;與外邦人(猶太人以外的其他民族)做生意,可以放貸取利。
《聖經》裡這句語焉不詳的話,給篤信宗教的猶太人放了一條生路。猶太人作為篤信聖經舊約的民族,也只能違反傳統,從事被當時社會厭棄且視為罪惡的高利貸。「猶太人並非因為放貸才遭受人們憎恨,而是因為遭受憎恨才走上放貸之路」。
事實上,在古代社會,敢於突破宗教在利息方面的禁忌,通常都能獲得很高的商業成就。比如說義大利的美第奇家族。
美第奇家族是現代銀行業鼻祖。它的發跡起點不是戰功世勳,而是點點滴滴的資本積累,再加點小聰明。美第奇家族原本是佛羅倫斯的羊毛紡織品商人,家族發跡的的第一代人物是喬萬尼·美第奇。當時義大利熱那亞、佛羅倫斯和威尼斯控制來自東方的絲綢和香料進口。跨國貿易需要大量周轉資金,匯兌、抵押、結算、貸款變得不可避免。當時銀行不被允許放貸,他們只是按照不同比例收取貨幣。喬萬尼在羅馬銀行學習一段時間後,返回佛羅倫斯開張營業。他窺破了利息禁令的漏洞,採用當時最流行的貨幣匯兌來收取利息。以此為起點,美第奇家族在文藝復興之前,就建立起龐大的商業帝國。
整體而言,猶太人在中世紀後期的成就,遠遠不能和義大利人相比。到了近代,猶太人則被英國人和荷蘭人遠遠耍在身後。猶太人「擅長」並非出於天賦,而是歷史際遇。一旦這種際遇消失,其他民族迎頭趕上,光環也就消失。到今天這個時代,猶太人的商業天賦已經並不出眾。無論是中國人、韓國人還是日本人,這些民族的商業天賦並不人比猶太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