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部報告奇襲棉市:執牛耳or攪局者

2020-12-18 網易財經

(原標題:美農報告奇襲棉市:執牛耳or攪局者)

「美棉選擇在鄭棉已連創本年度高點的大牛市行情中發力,耐人尋味啊!」作為棉花期貨市場的老手,李浩(化名)敏感地發現,近期內外棉的行情不簡單。

今年國內棉花期貨市場的大級別牛市行情,確實讓空頭們心服口服,不過7月13日美國農業部(USDA)發布全球棉花供需預測月報前後,一直「高冷」的美棉卻高調配合鄭棉漲勢,成為壓垮不少空頭的最後一根稻草。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棉花確實一直在漲,但美棉始終沒有發力,而等到7月初有套利空間之後,USDA數據卻極度利多,進口棉花成本因此被大幅抬升。

回顧歷史,新興市場國家在USDA報告上的吃虧已不鮮見,那這次的棉市異動,是陰謀還是陽謀?被一紙報告牽著鼻子走的現狀還會持續多久?

美棉突襲:壓垮空頭的最後一根稻草

「想不到鄭棉這波行情走得這麼猛,7月12日盤中碰到漲停板又回落之後,我就反手做空,卻立馬又被洗出來。」談及這波鄭棉行情,李浩心情有些複雜,既有服氣,又有不甘,還有惋惜——「畢竟這種大級別的牛市行情,多少年才能碰到一次。」

時間回到6月,當時鄭棉已經經過一個多月的整理,又準備開始上攻,當時,李浩就躍躍欲試了。「考慮到4月已經漲得很兇了,6月中旬那時,我覺得應該起不來,就想著逢高做空。」

於是那一個月內,李浩先後在鄭棉主力合約的13000元/噸、14500元/噸、15100元/噸附近開空單,但結果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他眼睜睜地看著棉花期價升破16000元/噸。

失意的可能不只是李浩。棉花大鱷林廣茂曾對棉價作出這一預言:「未來一年大漲大跌,小漲小跌,不漲陰跌。」至少目前來看,結果並不如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獵棉者所言。

當時,圈中的一則段子很好地描述了棉市空頭的境遇:棉花就像一個小孩,他先扇你一耳光,你本想一記重拳過去,他哇了一聲,你心軟過去一看,卻又挨了他一腿。

其實,讓李浩等空頭心有不甘的,還不僅是對牛市的錯誤估計,而是原本「高冷」的美國洲際交易所(ICE)棉花期價的「突然配合」。

7月12日,USDA發布了全球棉花供需預測月報,下調了2015/2016和2016/2017年度的全球棉花產量,顯著調增了消費量,因此這兩個年度的全球棉花庫存均下調。2016/2017年度的全球期初庫存下調了39.4萬噸,主要是中國2015/2016年度的消費量上調了32.7萬噸,近期企業對國儲棉的強勁需求顯示紡紗廠的消費量要高於之前的估計。2016/2017年度的中國消費量也同樣上調。

在報告的意外刺激之下,ICE棉花期貨「撒歡兒」式上漲。7月12日,ICE期棉盤中突破70美分/磅,13日更是封上漲停。如果加上此前2個交易日的「預熱」,美棉主力合約在6個交易日內大漲了14.58%。

「近期內外盤關聯度非常高,投資者需同時關注內外盤走勢。」銀河期貨紡織事業部研究員劉倩楠指出,由於6月底USDA大幅上調美棉種植面積,對於USDA7月報,市場抱有美棉上調產量的預期,結果USDA月報如期上調產量之後還大幅下調巴基斯坦棉花和印度棉花產量以及上調中國消費量,結果全球期末庫存超預期減少,引起ICE期棉價格大幅拉漲。而中國儲備棉的高價成交和印度棉花價格的節節上漲也助推了ICE期棉的漲勢。

中信期貨研究員王燕也表示,外盤方面,7月中旬以來,美棉上漲的動力主要來自於印度方面。2015/2016年度印度國內棉花減產疊加出口強勁,其國內棉花缺口在下半年度顯現。5月下旬以來,印度國內棉花價格持續上漲,其國內紡織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加大棉花進口量,對美棉價格形成支撐。「綜合來看,美棉和鄭棉價格走勢相關度極高,相關係數0.9,國內外棉花價格相互影響。」

美棉這一「援兵」的奇襲,使得原本有所回調的鄭棉再度昂首向上,也像最後一根稻草一般,徹底打垮了圍追堵截的空頭們。

USDA:一份報告引發的「口水官司」

USDA報告的「變臉史」上,經常伴隨著中國人的吃虧。此次USDA報告出爐之後,市場上頻頻出現質疑之聲。

「中國棉花一直在漲這沒錯,但美棉始終沒有發力,而等到7月初有套利空間之後,USDA數據卻極度利多,進口棉花成本被大幅抬升。」卓創資訊農產品(000061,股吧)分析師張彥傑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與此前的案例相似,USDA的報告經常是讓買家吃虧。

另有業內人士分析,此次資金趁USDA報告出臺時機熱炒ICE期棉,屬於徹頭徹尾的「陰謀」,是一場針對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紡織企業利潤的「巧取豪奪」。首先,這有利於2016/2017年度美棉高價籤約出口。2016/2017年度美棉是全球棉花流通中的「主角」,製造棉花供應危機,可以讓包括中國在內的棉花買家心甘情願高價籤約。其次,蠶食主要棉花出口競爭對手印度的國際市場份額。第三,打壓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競爭力。ICE期棉選擇在鄭棉已經連創本年度高點的行情中發力,通過相互呼應,助推鄭棉的漲勢,從而加劇整個產業鏈「腸梗阻」問題。

其中是否有「陰謀」的成分,或許尚難確認,但不少美國以外的資本市場和實體企業玩家都因缺乏定價權而吃虧,這卻是事實。「大豆風波」就是悲情的一幕。2001年至2004年,中國在三年內遭遇了兩次「大豆風波」。第一次是在2001年下半年至2002年初。2000年,由於利潤可觀,國內油脂加工企業大批進入大豆市場,可隨著加工規模的擴大,國內市場供應過剩。同時,美國、南美大豆豐收,對大豆市場形成利空壓力。就在此時,美國基金又以瘟疫為題材,在CBOT大盤上大肆炒作,外盤大豆期貨價格順勢下滑。進口大豆到我國口岸的價格最低跌至約175美元/噸,而前期很多國內企業在約225美元/噸籤約,因無法避險而瀕臨破產。

第二次風波發生在2004年。2003/2004年度,USDA的一份關於該年度美國大豆減產的報告,助推CBOT大豆價格高歌猛進,中國大豆壓榨企業不得不在高價位籤訂大量進口合同。可是一個月後,USDA就「糾正」了原先的觀點,國際金融炒家旋即開始狂拋大豆,大豆價格暴跌。有數據稱,此次風波導致中國70%壓榨企業停產,保守估計損失40億元。

2010年,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直言「中國在國際貿易體系的定價權幾乎全面崩潰」,「中國當前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大宗商品定價權的缺失」。

陰謀?陽謀?

USDA報告的「魔力」從何而來?對此,中糧期貨(博客,微博)研究員孟金輝表示,USDA報告在農產品市場尤其是期貨市場中,可謂全球影響力最大、最權威的報告。它的影響力源自於兩方面:首先,歷史上,美國是大豆、玉米、棉花等大宗農產品的最大出口國,這幫助美國成為全球大宗農產品定價中心。而全球機構套保和基金投資等,都會依據其報告進行期貨交易。

其次,ABCD等全球最大糧商,把「期貨盤面+升貼水」的定價模式推廣至全球農產品貿易中,這更加鞏固了美國的各大期貨交易所的全球定價中心地位,也就更加確定了USDA報告對農產品價格尤其是期貨價格的巨大影響力。

反思最近這一次的USDA報告和國內棉市動向,劉倩楠坦言,由於目前國內儲備棉的輪出底價參考COTLOOK棉花現貨價格指數,而USDA的報告對國際棉花價格走勢影響非常大,而且國際棉花價格走勢對國內棉花整體漲跌氛圍上影響也較大,所以業內人士分析棉價時必須關注USDA的報告。而美國農業部為了保護自己棉農的利益,會在調整供需平衡時儘量向著有利於美棉價格方面調整。但是,國際上沒有其他的更加權威的報告,國內急需一套權威部門發布,儘量真實、客觀的報告。

不過,孟金輝則指出,不能據此認為USDA存在所謂操縱價格行為。據他介紹,USDA月度報告是基於各種調研(CROP TOUR是最為中國人熟知的之一)和美國各大企業上報給USDA數據整理加工發布的。雖然因其數據偶有不準,會導致後期價格劇烈波動,但事實上USDA數據是全球發布的,全球大型貿易商、加工商、基金及各種投資者都在參考和依據其做出自己的獨立判斷。「近幾年,中國的私募基金大佬們,不僅在LME是決定全球金屬價格走勢的重要參與者;而且美國的CME交易所的大豆、玉米、小麥,ICE的原糖、棉花、咖啡等品種中,中國資金都是很重要的市場參與者。這些基金中都有專門的團隊負責USDA各種報告的預判和解讀。」

南華期貨分析師傅小燕提醒,作為權威發布農產品供需數據的機構,USDA報告當然對市場有一定影響力,但市場也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尤其是當報告與自身思維邏輯相反時,更要充分驗證。

不論如何,全球市場被一份報告「牽著鼻子走」的困境可能將逐步改變。王燕指出,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於2015年12月31日發布的《農業部關於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指出,鞏固和提升現有監測統計渠道,健全基點縣和樣本名錄,完善村縣數據採集體系,開展對歷史數據的清洗和校準,系統梳理農產品生產、消費、庫存、貿易、價格、成本收益「六大核心數據」,建立重要農產品供需平衡表制度。

另有業內人士建議,要利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這一過程中尤其要利用好期貨這一天然的避險工具。為此,首先要完善農產品期貨市場品種結構;其次,需要強化期貨市場參與主體的培育,繼續優化投資者結構,為中國市場建立可靠的供應關係,獲取更多的國際定價權。

本文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責任編輯:任萬順_NF5229

相關焦點

  • 美國農業部:4月小麥播種意向預測報告
    美國農業部全國農業統計局(NASS)3月29日發布的播種意向預測報告顯示,2019/20年度所有小麥播種面積預期為4580萬英畝,比2018年減少4%,是1919年有紀錄以來的最低水平。冬小麥播種面積預期為3150萬英畝,是1909年以來的次低水平,當時冬小麥播種面積為2920萬英畝。
  • 美國50大州,誰才是NCAA籃球的執牛耳者?
    美國50大州,誰才是NCAA籃球的執牛耳者?
  • 執牛耳者「說」未來
    八個維度 記錄中國科技創新的高光時刻 值此階段性突破的重要時期,上海將推出大型科創先鋒訪談節目《未來說:執牛耳者》,展示上海創新策源力驅動下取得的重大成果。 從「科學之巔」「大國重器」「醫學探索」「極限挑戰」「上海品牌」「關照未來」「海運崛起」「基因溯源」八個維度,解讀各重點科研領域16組共18位科研領軍人物的家國情懷和奮鬥精神,塑造「前沿、執著、勇於創新、愛國奉獻」的「科創先鋒」形象,記錄中國科技創新的高光時刻和「大國重器,執牛耳者」的風採。
  • 當然 「 執牛耳 」 !
    以「連接數字商業,贏在數字營銷」為核心使命,著力構建專屬於數字營銷領域的商業信息服務平臺,推動數字商業領域「執牛耳者」營銷世界。成立5年來,執牛耳傳媒以更懂營銷的數字商業內容價值取勝,連接更優質的數字營銷服務。北京奧維互娛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奧維雲網、創維、康佳、TCL參與投資的OTT大數據公司。
  • 張文宏亮相《未來說:執牛耳者》,奏響上海科技節華彩篇章
    上海科技節期間,9集大型科技訪談節目《未來說:執牛耳者》第四季將於8月22日至8月30日每晚8點在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連續播出,17位上海科技界的「執牛耳者」們將一一走進晚間黃金時間的上海螢屏,與廣大觀眾共同分享最前沿的先鋒科研成果,講述熱愛與堅守的科學探索故事,展現上海科學家們果敢勇毅
  • 【漢字故事】耳:「執牛耳者」為什麼是權威的意思?
    01 「執牛耳」為什麼表示第一名? 我們現在形容一個人是某方面的權威或者冠軍,我們會稱他們為「執牛耳者」。就是表示拿著牛耳朵的人。那為什麼拿著牛耳朵會表示權威或者冠軍呢? 大家應該聽過一個詞叫「歃血為盟」。
  • 美國農業部確認美國首例感染新冠病毒野生動物:水貂
    來源:海外網原標題:美國發現首隻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 系野生水貂路透社資料圖海外網12月15日電 美國農業部當地時間14日表示,他們確認了美國首例感染新冠病毒的野生動物綜合路透社及《國會山報》報導,美國農業部發出的一份通知指出,一隻「自由放養的野生水貂」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它在猶他州的一個水貂養殖場附近被捕獲,當地居民中報告了新冠肺炎病例。據悉,美國農業部的官員一直在有確診病例的養殖場附近進行檢測,以確定病毒是否會擴散到附近的野生動物。
  • 《未來說:執牛耳者》將開播 譜寫創新華章
    值此階段性突破的重要時期,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上海廣播電視臺推出大型科創先鋒訪談節目《未來說:執牛耳者》,展示上海創新策源力驅動下取得的重大成果。該節目從「科學之巔」、「大國重器」、「醫學探索」、「極限挑戰」、「上海品牌」、「關照未來」、「海運崛起」、「基因溯源」等八個維度,解讀各重點科研領域16組共18位科研領軍人物的家國情懷和奮鬥精神,塑造「前沿、執著、勇於創新、愛國奉獻」的科創先鋒形象,記錄中國科技創新的高光時刻和「大國重器,執牛耳者」的風採。
  • 大型科學先鋒電視訪談欄目《執牛耳者》將與市民見面
    在視聽版塊,將推出大型科學先鋒電視訪談欄目《執牛耳者》。在上海中心舉辦《執牛耳者》欄目和落地展覽的啟動儀式,通過展示科技領軍人物的科研歷程和奮鬥精神,繪製出「前沿、執著、勇於創新、愛國奉獻」的「科創先鋒」群像。之後,「執牛耳者—科創先鋒展」將在上海科技館展出,讓市民可以近距離接觸科技創新成果,深度感受到科學精神。  在青少年版塊,將舉辦上海市青少年科技節和「科學之夜」。
  • 張文宏等大咖集中亮相,《未來說:執牛耳者》第四季播出
    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上海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的9集大型科技訪談節目《未來說:執牛耳者》第四季,近日在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每晚連續播出。據介紹,《未來說:執牛耳者》第四季重點聚焦上海科創領域的領跑者和開拓者,講述他們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驗,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在醫療救治、檢測技術、藥物篩選、疫苗研發等領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重大突破。17位上海科技界的「執牛耳者」,一一走進上海螢屏,與觀眾分享前沿科研成果,講述科學探索故事。
  • 美國農業部加利福尼亞的布蘭瑞克
    美國農業部USDA)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沃爾夫斯基爾實驗果園,根據谷歌地圖數據位於北緯38.5度、東經121.76度、海撥15米左右;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與聖地牙哥,根據谷歌地圖數據位於北緯33度、東經117度左右,海撥120~200米;西班牙加泰隆尼亞,根據谷歌地圖數據位於北緯41.5度、東經1.5度左右,海撥600米左右;以上三地「布倫瑞克」的栽培數據與國內栽培的有一定差別
  • 飛碟汽車十年芳華:從「攪局者」到「引領者」
    這篇報導中對於飛碟汽車「攪局者」的行業定位,似乎讓姜衛東至今都沒有釋懷。在他的眼裡,「攪局者」不就是給飛碟汽車潑冷水嗎?  其實,《中國汽車報》在當時的文章後面還配發了一則《歡迎「攪局」》的評論。這可以解讀為兩點:第一,行業對於新進入者,始終保持一種包容的態度;第二,「攪局者」並不是「破壞者」,只有時間才可以證明,「攪局者」將給行業帶來怎樣的顛覆。
  • 張文宏等17位科技大咖走進《未來說:執牛耳者》分享先鋒科研成果
    上海科技節期間,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上海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融媒體中心精心製作的9集大型科技訪談節目《未來說:執牛耳者》第四季,將於2020年8月22日—8月30日每晚20:00在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連續播出,並在看看新聞APP上同步推送。
  • ...美國農業部(USDA)將於3月8日(周五美國時間中午)發布3月份供需...
    【USDA報告前瞻:2018/19年度美國大豆期末庫存預計下調】美國農業部(USDA)將於3月8日(周五美國時間中午)發布3月份供需報告。華爾街日報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分析師平均預計2018/19年度美國大豆期末庫存為8.98億蒲式耳,預測範圍在8.52億到9.4億蒲式耳。
  • 執牛耳者—2020上海科創先鋒展啟動!
    這幾天,小科每晚都在「追星」,追的是在抗擊疫情進程中值得尊敬的科技之星,追的是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勇於擔當、創新突破的執牛耳者!2020上海科技節期間,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上海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精心打造的9集大型科技訪談節目《未來說:執牛耳者》第四季,每晚20:00正在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連續播出中,17位上海科技界的「執牛耳者」一一入鏡晚間黃金時段的上海螢屏,與廣大觀眾分享最前沿的先鋒科研成果,講述熱愛與堅守的科學探索故事,展現上海科學家們果敢勇毅、衝鋒陷陣、奉獻求索的科研精神
  • ...最值得尊重的人——18位科學家領銜新一季《未來說:執牛耳者》
    創新開拓 向科創中心進軍科創先鋒 與祖國同行5月25日起每周六、周日晚20:10鎖定上視新聞綜合頻道《未來說:執牛耳者》第三季再度來襲譜寫創新華章!今天(5月23日)上午,上海科技節重點活動之一的「執牛耳者——上海科創先鋒展」在上海中心大廈126層阻尼廳開幕,在充滿力與美的「上海慧眼」旁,葉叔華、戴勊戎、丁奎嶺等9位滬上傑出科學家,述說對中國科技發展的感悟和對科創中心建設的期許。展覽將《未來說:執牛耳者》第三季節目中受訪科學家們的科研成果和具有紀念意義的珍貴展品逐一展出,此後,這一展覽還將在上海科技館等科普場館進行巡展。
  • 執牛耳者|中微半導體公司董事長尹志堯暢談細"治"入微
    執牛耳者|中微半導體公司董事長尹志堯暢談細"治"入微 2020-08-30 23: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記錄科技工作者的高光時刻 《未來說:執牛耳者》5月25日起播出
    東方網記者解敏5月23日報導:八集系列訪談節目《未來說:執牛耳者》將於5月25日起,每周六、周日晚20:10在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播出。新一季的《未來說:執牛耳者》,著重展示上海創新策源力驅動下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北鬥、墨子、超強超短雷射、65米射電望遠鏡天馬、人工智慧晶片、重型燃氣輪機……節目主題從「科學之巔」「大國重器」「醫學探索」「極限挑戰」「上海品牌」「關照未來」「海運崛起」「基因溯源」八個維度,解讀各重點科研領域16組共18位科研領軍人物的家國情懷和奮鬥精神,記錄中國科技創新的高光時刻和「大國重器,執牛耳者」的風採。
  • 視頻|執牛耳者|科技啟航:林忠欽、譚家華啟發人生新航向
    看看新聞報導 重點聚焦上海科創領域的領跑者和開拓者們,面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驗,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在醫療救治、檢測技術、藥物篩選、疫苗研發等領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重大突破的9集大型科技訪談節目《未來說:執牛耳者
  • 【美國發現首隻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 系野生水貂】美國農業部當地...
    2020-12-15 09:11:56來源:FX168 【美國發現首隻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系野生水貂】美國農業部當地時間14日表示,他們確認了美國首例感染新冠病毒的野生動物,即一隻野生水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