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話的意思您真的弄懂了嗎?

2020-12-14 弘毅國學文化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過,學而之人就是做學問,做學問不是學習知識,而是隨時隨地反省和實踐做人做事。

為什麼論語開篇把這三句話放在一起,因為這三句話都是有關聯的,具體原因會在文章後面說到。現在先來討論後兩句話。

正如一般的解釋:「有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卻不生氣,不也是一位有修養的君子嗎?「

街上隨便找個小孩估計都能這麼解釋給你聽,用趙麗蓉小品中的話說,這就像那二鍋頭兌的那個白開水。朋友從遠方來,不亦下飯店乎,錢包不亦空乎,不亦借錢乎。別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氣,我是個憨憨。反正現在一般人的常態,四顧忙生活,低頭玩手機,誰又能真正關心誰呢。

說句笑話,現今對你研究最多的恐怕就是銷售人員了,你包包裡面的元寶散發著誘人的光芒,他的目光被緊緊吸引著,這時候仿佛牛頓說的萬有引力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金光和目光緊緊的交匯在一起不可分離,如此纏綿悱惻。但是本著敬業的精神,他還要發揮一心多用的本領,嘴上像高鐵般疾馳出著各種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心裡像心理學家一樣對你進行著各種性格刻畫,最終還會如科學家一樣,動用電腦、伺服器這種高科技產品進行大數據分析。一聲嘆息,這樣的生活真是悲夫,朋友漸漸遠去,人生已經麻木。

看看自己眼前的人生,再品味一下這樣的解釋,這樣的老師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心裡產生了糾結和抗拒,不時會產生放下書本的衝動。然而聖賢之師說話水平就這麼普通嗎?深刻了解人情世故的孔子,似乎在我們心目中一直都是刻板的形象。為了一探究竟,這時要引用南師對這兩句話的解釋:

第二點接著下來,是說做學問的人要準備一件事,就我個人研究,有個體會——真正為學問而學問,「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該做的就做,不該做的殺頭也不幹,所謂「仁之所至,義所當然」的事,犧牲自己也做,為世為人就做了,為別的不來。因此為學問而學問,就準備著一生寂寞。我們看歷史——即看孔子就知道。孔子一生是很寂寞的,現在到處給他吃冷豬頭,當年連一個「便當」也吃不到。

孔子的學問,是五百年以後,到漢武帝的時候才興起來,才大大的抬頭。董仲舒弘揚孔學,司馬遷撰《史記》,非常讚揚孔子,這個時間隔得有多遠!這五百年來是非常寂寞的,這樣就懂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了。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就是說做學問的人,乃至一輩子沒有人了解,也「不慍。」

——南懷瑾《論語別裁》

從這裡看到,孔子說的朋友就是知己,周公集中國文化之大成,孔子承前啟後發揚光大,一生為了文化事業呼號奔走,在當時不被看好,不被理解,一生寂寞,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消極避世,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論語開篇的三句話,就是孔子一生精神的寫照,正所謂微言大義,不理解那層深刻的含義,永遠讀不懂經典,也無法與聖人對話,更無法從聖人的教誨中受益。

自古聖賢皆寂寞,人生難得一知己。管仲嘆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管仲臨終告卻告訴齊桓公,不要讓鮑叔牙接替他的職位當宰相。恰恰是因為他太了解他的朋友了,鮑叔牙的第一個毛病就是太清了,不能包容壞的一面。如把政權交給他,反而害了鮑叔牙。能這麼了解朋友,能為朋友考慮到這種程度,這樣的知己,真的是太難找了。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鍾子期不在,伯牙仰天嘆:「知己不在,我鼓琴為誰?」琴擊祭臺,琴破弦絕。

知音自古難覓,生活中能互相了解的朋友也不多見,別人不了解你,不用怨天尤人,正如《論語》中仁的精神,多關愛他人,反過來到時候自然有別人來關愛你。

相關焦點

  • 《每日一論語》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本期鋒華傳統文化《每日一論語》為您講解的是《學而》的第二句: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從字面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有朋友從遠方來看望我,不是一件很讓人高興的事情嗎?宋人歐陽修在《朋黨論》中寫道: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君子和志同道合的人當朋友,小人跟有共同利益的人當朋友,不管是嶽飛這樣的忠臣良將,還是秦檜這樣的奸佞小人都有自己的朋黨、朋友。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有朋自遠方來
  • 你真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意思嗎?你的理解真錯了!
    《論語》開篇第一則,從小很多人就張口就來,上過學的基本都背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上了初中和高中,老師有時候還拿「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告訴同學們複習的重要性。等上大學的工作後,朋友相聚經常會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一句。但實際上,我們在理解上,已經偏離了孔子的本意。
  • 有朋自遠方來是什麼意思?絕非你所想
    《論語》中有一句話,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六七歲的小孩,在啟蒙認字之初,幾乎都背過孔子這句千古名言,即便沒有,上學後,在老師凌厲的眼神督導下,也肯定爛熟於胸。那麼,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020年9月18日,四川省成都第二強制隔離戒毒所(下稱省成都二戒所)迎來一行遠方的客人文字:辦公室圖片:政治處原標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讀《論語》找到創業路上真正的朋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原文: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劉成庚解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這句話的關鍵是要分清什麼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相同頻率的人才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那麼,創業當老闆的路上哪些朋友是同頻率的呢?這個搞清楚了,遠方來了朋友你才會很高興;分不清楚的話,來了幾個拆你臺又添亂的「朋友」,你能高興得起來嗎?
  • 上合青島峰會一幅篆書寫好客山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這是一幅大篆書法: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字體圓潤、凝重、雄強,情緒飽滿,很多記者拿出手機、相機將這幅作品「定格」。&nbsp&nbsp&nbsp&nbsp上合青島峰會新聞中心景觀展示組組長崔群告訴記者,青島根植齊魯大地,久沐孔孟之風,崇德尚禮、以禮立身等優秀文化世代傳承,在新聞中心整體景觀設計過程中,「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幅篆書早早就被確定安排在大廳入口處的顯眼位置,而且整體面積是新聞中心所有室內景觀中最大的。
  • 「有朋自遠方來」,指的是朋友麼?原來是我們理解得太簡單
    在我們的初中課本上,就有好幾篇課文是論語的選段。其中最著名的一段,莫過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用這句話歡迎遠道而來的朋友,可是,這裡的「朋」真的指的是朋友麼?《史記·孔子世家》中有這麼一段,講的是魯定公五年,有個叫陽虎的人在魯國作亂,滿朝文武,都不守正道, 於是孔子不入仕途,退隱家中刪定詩書禮樂。眾多的學子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從遠方而來,皆師從孔子而學習。其原文是這麼寫的:定公五年,魯自大夫以下,皆譖離於正道。故孔子不仕。
  • 好客山東的一張賽車名片 「有朋自遠方來賽車」才是真的不亦樂乎
    當天除了氣溫特別熱情之外,在有朋自遠方來車隊的專屬P房你也能體驗到每個參與者身上滿滿的熱情,閃亮登場的全新賽車、慷慨激昂的各路老闆、躍躍欲試的媒體嘉賓和風風火火的車隊技師。在有朋自遠方來賽車品牌升級發布會暨AMG GT3 EVO新車發布會之後,「有朋自遠方來車隊」也正式更名為「有朋自遠方來賽車」。
  • 滾瓜爛熟的「有朋自遠方來」,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含義(二)
    在上一篇文章(即學而篇一)中我們討論的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而我們今天要提到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其姊妹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手寫字就文字的考證來說,楊逢彬先生更贊同一種觀點:「有朋」的「有」古本或許寫做「友」。這一點,編者認為可取。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舒城縣女幹部來我區交流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舒城縣女幹部來我區交流 2020-11-07 2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下一句才是經典,講透矛盾怨恨的根源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話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描述的是與朋友之間相聚時歡樂的場景;但是它的下半句往往很少有人知道。其實下半句所揭示的道理才是打在了「痛處」,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一切矛盾的根源。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那麼這下半句是什麼意思呢?
  • 半部論語治天下:「有朋自遠方來」是說朋友嗎?別想得太簡單
    這本書從古至今歷經數千年依舊被世人傳頌閱讀,可見其魅力之巨,影響之大。如果讓大家說出其中最熟悉的一句,估計不少朋友會想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的確,這是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後來更是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接人待客的行為準則,不過大家有沒有想一想這裡的「朋」真的是指朋友嗎?會不會有別的意思?畢竟古人的漢語表述方式和今天已經大相逕庭。
  • 有朋自遠方來 同舟共濟話發展
    2018/6/11 8:03:25   來源:青島財經網-青島財經日報       「有朋自遠方來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霍雨浩見到這兩位深表痛苦:真是陰魂不散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對於遠道而來的朋友們,我想大家都會有種故人相見的高興~當然啦 也有些朋友只是名義上的朋友,在交情上完全算不上,甚至還會有一點「避之不及」——在霍雨浩和冬兒去了星鬥大森林獵殺魂獸的日子裡,唐門迎來了幾位日月帝國的客人拜訪。
  • [浦東]園西小學: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記園西小學新德校區...
    [浦東]園西小學: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記園西小學新德校區接待加拿大教育代表團來訪活動時間:2018/3/20 16:38:13 來源:上海市浦東新區園西小學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 有朋自遠方來,不……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時」的意思是,按一定的時間。「習」,是複習、演習、練習。「說」雖然寫出來是「說話」的「說」字,但是讀做yue,四聲。
  • 帶你走進孔廟,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提起孔子,大家也許和我一樣,首先想到的一句話可能是有朋在遠方來不亦樂乎,儒家文化,遍布全國每個角落,這次去拜訪的朋友就在孔廟附近,藉此可以去孔遊覽一下,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孔廟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廟修建於孔子去世第二年,在孔子故居,建了三間廟堂,用來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
  • 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且不亦忙乎
    心如經常在電話或微信裡講她有眼袋,且眼皮下垂。每次小九都會問,想怎樣?中年婦女老娘們!她偶會冒出金點子,整整行不?想試試效果呢,幫我問問!小九沒等她講完,就開始罵道,長那麼醜,想那麼美,思想糾結,心不擰巴吧?!平安健康是眼下最大的福氣。不要有整整的想法了。微信那邊已經開始咆哮的歇斯底裡,總之是各種跌啦挖苦的酸發洩。
  • 有朋自遠方來,樂乎?人不知而慍,君子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年少時以為:非也!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相信這句出自孔夫子的《論語.學而篇》在整個華夏,幾乎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