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天剛亮,薛小紅就起了床。寒冬臘月天,木工活不多,正是製作嗩吶的好時節。
薛小紅(左)和二叔吹著自己製作的嗩吶,鄉音悠悠飄蕩
薛小紅是陝西省子長市瓦窯堡鎮張家溝村人,木工活做得漂亮,更是方圓數百裡知名的嗩吶製作藝人,一直用傳統技術進行手工製作。
記者來到薛小紅家中的時候,他正在加工嗩吶零部件。屋子裡擺滿了大大小小的嗩吶。金黃色的芯子、套筒、喇叭被油亮的嗩吶杆連接在一起,散發著濃濃的黃土氣息,是地地道道的「特產」。
「這些芯子、杆子、銅管、喇叭筒都是我製作的。用銅片卷打、焊接芯子;用上好的柏木製作杆子,打磨、鑽孔,定氣盤;還要用精銅製作筒套和喇叭口,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馬虎。」一談到製作嗩吶,薛小紅就說個不停,「一把嗩吶要達到音色的純正和音準的精確,大小調試少則幾十次、多則上百次,吹一回,調一次,全靠經驗把握。不同種類的嗩吶,音色不同,要求、製作也有一定差別。」
「薛小紅製作的嗩吶屬於陝北大嗩吶,杆長碗大,音色明亮,低音渾厚,高音挺拔,透著一股子陽剛之氣。」陝北有名的嗩吶手薛光華這樣評價。
記者沒有想到的是,製作嗩吶這麼複雜的手藝,竟是薛小紅自己摸索出來的。「嗩吶一響,新媳婦上炕。農村過事情全靠嗩吶烘場子。吹得好能讓人臉熱心狂。我就想這好東西我能不能造出來?」
薛小紅借了把嗩吶,就仿照著鼓搗起來。不出半月,一把嗩吶擺在他二叔面前。這個當地有名氣的嗩吶手一試吹,驚喜地說:「還行。」就這樣,薛小紅製作的嗩吶,他二叔理所當然地成了第一個試吹、調音人。
製作、聽取意見、揣摩改進……幾年下來,薛小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了有名的嗩吶製作藝人。
「做了八年,有兩千多把了,榆林、山西不少人在我這裡定做。我製作的嗩吶都吹到北京、深圳,還有俄羅斯呢。」薛小紅自豪地說,「能把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做好,傳下去,也算沒白活。」
近年來,薛小紅已向陝西延安、榆林,山西臨汾、呂梁等地30多人傳授了嗩吶製作技術。
目測矯正芯子
擴杆子內膛
薛小紅通過直播推銷嗩吶
銅焊芯子
打磨杆子外形
鑽孔
打磨芯子組件
校試調音
薛小紅(左)和二叔吹著自己製作的嗩吶,鄉音悠悠飄蕩
來源:延安日報
編輯:孫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