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將故事:薛仁貴投軍失敗,不是人帥就是名怪,最後成功靠令牌

2020-12-14 老樂說歷史

一年三百六十五,老樂閒聊話今古,跟大家聊聊薛家將的故事,薛禮作為大唐鼎盛時期的名將,憑藉著卓越的功勳,成為了後世藝人或小說創作者們非常喜歡的「素材」,圍繞著薛仁貴的各種傳說故事,逐漸形成了一套小說體系,進而他被封為平遼王,兒子薛丁山成為兩遼王,兒媳樊梨花更是千古傳頌的巾幗英雄,到了孫子輩薛剛,更是為李顯登基,逼退武則天立下頭號功勞。然而從真實的歷史角度講,除了薛仁貴確有其人之外,他後代兒孫的身份和故事,都是虛構出來的,包括薛仁貴自身在小說裡的故事,都添加進了大量的誇張和想像元素。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薛仁貴一生爵位最高做到了平陽郡公,根本不可能被封為異姓王,這一切充其量算是民間的一種美好願望而已。甚至為了突出他的與眾不同和主角光環,還設計出了薛仁貴沒等從軍報國,就已經在唐太宗心中高人一等了。

這一切源自唐太宗做了一個夢,夢中被敵人追殺,一個白袍小將及時出現,手拿方天畫戟殺散敵人,救下了李世民一命。雖然是個夢,但李世民醒來後對白袍小將的形象樣貌記憶深刻,正好有趕上大唐要東徵,所以在唐太宗心中,東徵的成敗,就靠這位白袍小將了,因此白袍小將被唐天子金口玉言稱為「應夢賢臣」,而這位應夢賢臣正是薛仁貴。像這種荒誕不經的傳說故事,只能是民間對於薛仁貴不凡地位的一種想像。甚至說即使在唐朝有類似的情況,也只能是皇帝為了鼓舞士氣,給軍士的一種心理暗示,畢竟有了這樣的賢臣吉兆,就會讓大家相信戰爭會取勝,這樣才能讓唐軍在作戰時有更大的信心和士氣,進而真的有助於贏得戰爭。但不管怎麼解釋,實際上是不可能,然而,薛家將的系列故事,就是從這個「應夢賢臣」開始的。因為唐太宗下旨,讓各地在大軍出徵前,找到這位應夢賢臣。

既然是「應夢賢臣」,那就只有唐太宗才知道,薛仁貴是不可能進入唐太宗夢裡的,他也就不知道自己是皇帝等待的重要人物。然而,身為男子漢大丈夫,又有一身好武藝,在國家用人之際,投軍效勞是正常的,於是他便來到了家鄉的徵兵答應。在那裡負責的是薛家將故事中的第一個反派,張世貴。張世貴一看薛仁貴的樣貌打扮,再結合唐太宗根據夢中的記憶,分發給群臣的畫像,一下子就確定了,這人就是皇帝要找的應夢賢臣。但張世貴既然是反派,就要有反派的陰險人品,他認為,如果自己找到了薛仁貴,並且帶到皇帝面前的話,雖然能得到賞賜,可是以後的軍功就沒自己什麼事兒了,所以堅決不能讓薛仁貴出頭。張世貴這種心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嫉賢妒能,埋沒人才,於是為了實現他的目的,他拒絕薛仁貴的參軍請求,理由是薛仁貴長得帥,膚白貌美,還願意穿一身白衣服,這不成了「孝服」了嗎?大軍出徵前戴孝,不吉利,直接將薛仁貴亂棍打出了自己的大營。

頭一回聽說過,人長得帥還有問題,薛仁貴沒辦法,只能回家換了一身黑衣服再來,張世貴一看拿衣服說事兒不行了,就問起了薛仁貴的名字,薛仁貴如實稟報後,張世貴又借題發揮了。他說自己的名字裡帶個「貴」,薛仁貴也有個「貴」,如果以後在自己帳下當兵,那麼不是冒犯了領導嗎?衝這名字,也不能用,有給薛仁貴攆走了。所以說,薛仁貴前兩次投軍失敗,不是因為長得帥,就是因為名字怪,這也讓他很受傷,有些灰心了。其實說到這裡,已經可以看出這些故事不過是民間傳說的隨便解釋,從歷史的角度上看,並不嚴謹,因為古人穿衣服在顏色方面,是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的,不像今天一樣,大家喜歡穿什麼顏色就穿什麼,在唐朝基本上可以理解為,普通百姓穿白,達官顯貴穿黑,所以前去報名當兵的,都是普通百姓,都得穿白衣服,更何況,唐朝戴孝未必穿白,以這個為理由拒絕薛仁貴是不可能的。當然了,民間市井文學,經常以顏色做文章,這些細節沒必要較真。

還是繼續說回小說裡的薛仁貴,他在投軍失敗後,只能無奈地回家,誰知道在某一天,他突然看到了一隻猛虎追著一個老將軍跑,本著救人要緊的唯一想法,神勇的薛仁貴二話不說,上去就打死了老虎。由此證明了薛仁貴的超凡實力,更重要的是,薛仁貴救下的老將軍並非普通人,而是大名鼎鼎的程咬金,程咬金正在外辦事,也沒顧得上多問,只是覺得這小夥子如此神勇,不參軍可惜了,便直接拿出了自己的令牌,作為專門的舉薦信物,讓他去張世貴那裡報名,其實老程的目的很簡單,認為自己的推薦的人,可以得到張世貴的另眼相看,優待照顧而已,至於應夢賢臣的事兒,程咬金根本沒多想。就這樣,薛仁貴拿著程咬金的令牌第三次投軍,張世貴一看,沒辦法了,這才勉強收下了他,但是,為了防止薛仁貴殺敵立功,展示實力,他只將薛仁貴任命為火頭軍,就是給軍營的將士們做飯的「炊事兵」。至於薛仁貴如何嶄露頭角,建功立業等內容,這都是後話,篇幅有限,恕老樂在本文不多說了。

以上內容,就是薛仁貴投軍的故事,前兩次失敗的原因在於張世貴的藉口,要麼說他人帥,要麼就是名字怪,最後靠著程咬金給的令牌才成功。其實這樣一個故事,老樂在也算是一邊講述,一邊找出了一些與正史不一樣的明顯細節,換句話說,跟真實的歷史可以說是大不一樣,但為什麼這些故事可以長期地在民間流傳,並且喜聞樂見呢?也許這個故事正印證了那句話吧——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相關焦點

  • 薛仁貴故事:託梁換柱顯龍力,戟挑三英抖神威,寧收兄弟不要美女
    薛家將故事:薛仁貴投軍失敗,不是人帥就是名怪,最後成功靠令牌),這裡就不多說了,眼下想從他被神話的開端說起可本事大了,飯量自然也就大了,一般人都養不起薛仁貴,他自己有沒有什麼家產和事業,再有夫人柳氏要養,薛仁貴的日子越來越難,想要投軍,還被張世貴嫉賢妒能,遭到拒絕,薛仁貴實在是沒臉回家,只能漫無目的地四處尋覓一個可以打工的地方,當時的他要求不高,能給自己吃飽就行,可就他這飯量,讓他吃飽的成本比給好幾個人發工錢都多。
  • 薛家將四大帥,紅袍帥殺綠袍帥,白袍帥殺紅袍帥,黑袍因白袍而死
    在《說唐》系列小說中,薛仁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是因為他長得帥,武功高,人品方面又比羅成有點更多;另一個方面在於,薛仁貴是前承隋唐時代的老一輩英雄,秦瓊、尉遲恭等人,後啟薛丁山、樊梨花等超一流新秀的紐帶式人物,成為了《薛家將》一書的開篇書膽,因此《薛家將》或者《說唐後傳》算是集結了這一系列中
  • 薛家將五強敵:一位生擒尉遲恭,一位只怕薛仁貴,三位打傷薛仁貴
    《薛家將》是傳統評書,分為《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薛剛反唐》,說的是老少三輩薛家將。在薛家將中,有五大強敵,一位只怕薛禮薛仁貴,一位生擒馬三保、尉遲恭,三位打傷禮薛禮薛仁貴,有一位讓薛禮薛仁貴送了命。
  • 薛家將故事:第一巾幗棋盤山揚眉,擒羅通,拿丁山,靠程咬金解圍
    一年三百六十五,老樂閒聊話今古,今天跟大夥聊聊薛家將的一些故事,對於薛家將,大家除了知道薛氏一門有薛仁貴、薛丁山、薛剛和薛葵等數代英豪外,薛家將裡的巾幗英雄也是很出色的,雖然沒有楊門女將那麼多人,但是一個樊梨花,在民間的知名度,也絲毫不亞於穆桂英,而且薛家將也不止樊梨花一個女將,其中還包括薛仁貴的女兒
  • 你知道嗎,薛仁貴的崛起,薛家的盛興全因一個女人
    大唐盛世,貞觀之治我們記住了唐太宗李世民,為這盛世有著許多人付出了代價。在小說中我們聽過薛家將是如何的厲害。薛家將的盛興是由薛仁貴,而來薛仁貴名禮,字仁貴,是唐朝初年的名將。有著不凡的武藝。當丈夫抱怨不得志時,柳銀環勸說著丈夫,不是有本事,就一定能夠有好運,你還要有好的機會,在太平盛世需要的肯定是文臣,只有在亂世武將,才有機會得到發展。在妻子的勸說下,薛仁貴參軍了,徵戰數十年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等。才有了後面的三箭定天山,這神話般的戰役。這就是薛家榮耀的開始。
  • 薛家滿門忠良,薛仁貴之後更有薛丁山,為何到了第三代就反唐?
    就在這危難之際,李世民夢見了應夢賢臣薛仁貴。薛仁貴師承李靖門下,天生神力,從小家境貧寒。文武雙全,是個不可多得的帥才,在演義中薛仁貴投軍到建功可謂是經歷了不少的磨練,先是被張士貴阻難入軍,後好不容易進入軍營加入火頭軍,而後張士貴撒謊稱其是皇帝的應夢反臣,搞得薛仁貴是改名躲藏,深怕觸犯龍顏惹來殺身之禍。而自己拼命得來的戰功都記在了張士貴的女婿何宗憲的身上。
  • 薛仁貴家族有多龐大?40多位子孫後代為高官,輔佐20多位皇帝
    這時就要提到一個軍官世家,那就是薛仁貴的本族。薛仁貴自幼習武,計謀也非尋常人可以相比,所以在成年之後就選擇了投軍報國,熱血男兒馳騁沙場不僅僅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為人們的安定所努力,還是為了自己拼一個好的前程。
  • 薛家將三硬敵:一位打殘薛仁貴,一位重傷薛丁山,一位薛剛不敢打
    我們說的薛家將三硬敵,指的是評書《薛家將》中的三位猛將,這三位與三代薛家將交戰,薛家將都吃了大虧。一位兩次磕飛薛禮戟,打殘薛禮薛仁貴,一位重傷薛丁山,一位連傷薛家三將,薛剛不敢打。楊凡。評書《薛家將》中的西涼最猛將,在《薛丁山徵西》中,楊凡打得薛家將無還手之力。楊凡手中一條金針蛤蟆槊,力大無窮,號稱「神力大將」。《薛丁山徵西》有兩個版本,其中一個版本說,楊凡與薛家將交戰,連斬薛仁貴手下五將,一個回合殺了秦懷玉。薛禮薛仁貴親自上陣,用戟砸楊凡,楊凡往上一磕,薛禮手中的戟就飛了,薛仁貴落馬吐血,殘了。
  • 薛家將之,薛仁貴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李道宗要害他
    今天我們接著講薛家將的故事,上一篇咱們講到薛仁貴拿著程咬金的令牌前去投軍,張士貴讓薛仁貴你隱姓埋名,說最好是別露面。我把你放到先鋒營月字號第八彭,當個鍘草餵馬的火頭兵,活又不累又不出頭露面。等以後有了機會,你多立點功勞。皇上一高興,把那道密旨一撤銷你就沒事了。那這種人多簡單。這個假話說的跟真的一樣,薛仁貴就堅信不疑,還拿他當了救命的恩公。管他叫張總結。您放心你有為難之事只管說。
  • 薛家將其實就一個薛仁貴撐著,他兒孫都平平淡淡,跟嶽家將差不多
    評書《薛家將》是根據清朝如蓮居士著《說唐薛家府傳》改編的,包括《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薛剛反唐》,講的是薛仁貴祖孫三代的故事。評書裡的薛家將連男帶女有幾十位,但歷史上沒那麼多,整個薛家將就一個薛仁貴撐著,他兒子孫子都不行,跟嶽家將差不多。
  • 真實薛家將:就薛仁貴沒的說,其他都沒評書裡神,一位武則天器重
    薛家將指的是評書中以薛仁貴為首的祖孫三代將領,表現薛家將的評書有《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薛剛反唐》,這三部書演義的薛仁貴祖孫三代的故事。在評書中,除了薛仁貴是真實歷史人物,其他薛家將都是杜撰的。那麼,真實的薛家將都有誰呢?比較著名的有以下幾位。
  • 薛家將故事:西涼第一將,計殺門神三虎子,五刀對五箭,力挫薛禮
    今天跟各位聊聊薛家將中的一個重要人物,他是薛丁山徵西系列中的頭號反派,西涼第一將,大帥蘇海蘇寶童。可以說,蘇海是隋唐英雄故事,以秦瓊羅成等人為核心,轉換到薛家將的關鍵人物,儘管薛仁貴徵東時,秦瓊等瓦崗老將已經淡出,但作用還很明顯,一個薛禮薛仁貴還不足以稱得上薛家將,直到薛丁山揚名,才有這樣一個世代簪纓的概念。當然,有一點需要說明,歷史上真正的蘇烈是大唐名將,跟小說中完全不一樣。
  • 一代忠良世家的榮辱興衰,一個王朝的風雨飄搖,《薛家將》
    一代忠良世家的榮辱興衰,一個王朝的風雨飄搖,《薛家將》小編的初中和高中時,是在外地的一個縣城讀完的,由於父母常年不在家中。到目前為止,我聽過的唯一一部完整的評書就是單田芳先生的《薛家將》。相信大家對薛家將不是這麼了解,但是提到一個人大家可能就明白了,這個人就是薛家將的第一個任務——薛仁貴。
  •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三箭定天山,他就是「戰神」薛仁貴
    在古代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厲害人物,即使時間已經過去上千年,今天依舊有很多人記得他們的傳奇故事,比如在唐朝時期,有一個讓人家喻戶曉的大將薛仁貴,時至今日,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心中銘記。究竟是什麼樣的厲害角色,能夠在上千年後,人們依舊念念不忘呢?
  • 評書「三大家將」故事簡介
    評書作為經典的曲藝藝術,有許多故事被評書藝術家表演的繪聲繪色。評書類型主要是鬼神類、袍帶類、公案類、演義類等,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演義類的三大經典評書。一:薛家將薛家將我們都知道是唐朝的故事,主要是講薛仁貴跨海徵東一十八年唄封為平遼王,後來薛仁貴徵西薛丁山掛二路帥,薛丁山誤傷薛仁貴,薛仁貴慘死白虎廟,薛丁山三請樊梨花打破蘇寶同。後來班師回朝封薛丁山為兩遼王樊梨花為威寧侯,後來薛丁山三子薛剛踢死太子驚崩聖駕,薛家滿門抄斬,唯有樊梨花、薛剛、薛強、薛嬌死中得活。後來薛剛反武興唐,薛門得以平反。
  • 傳說薛仁貴四代元帥,薛家到底有多牛?
    大唐名將薛仁貴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清代有通俗小說《薛仁貴徵東》,有以薛仁貴之子為原型的小說《薛丁山徵西》,還有以薛仁貴之孫為原型的小說《薛剛反唐》等,現代更有很多關於薛仁貴及其子孫的影視劇。   那麼,歷史上的薛仁貴和薛家子孫真有這麼厲害嗎?
  • 略論薛仁貴其人其事
    薛仁貴(614-683年),絳州龍門(現在的山西河津)人,是初唐一員名將。他的一生東徵西討,為唐帝國的統一與安定立下了汗馬功勞,功勳卓著,史書中對其事跡均有記載。民間有關薛仁貴和薛家的故事也很多,其中以舊小說《薛仁貴徵東》及有關薛家將的戲曲流傳最廣。
  • 他是薛仁貴之後,拳打丞相,腳踢太子,氣死皇上!
    許多評書和小說中都提到過薛仁貴,他為大唐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有萬夫不當之勇,單騎射,通曉兵法,為人友善,是大唐難得的一員虎將。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於 貞觀末年投軍,徵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 突厥 ,功勳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幹戈"、" 三箭定天山 "、"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
  • 唐朝名將薛仁貴一生為國,他的子孫卻起兵造反,原因讓人大吃一驚
    唐朝名將薛仁貴一生為國,他的子孫卻起兵造反,原因讓人大吃一驚相信不少人都看過《薛仁貴與王寶釧》吧,在電視劇中,相信大多數人都有被薛仁貴的精神所折服。其中影視劇對薛仁貴的介紹還是比較淺的,他的一生是非常傳奇的。
  • 薛家將:評書與歷史,兼悼單田芳先生
    大家也許對《白眉大俠》、《隋唐演義》、《童林傳》記憶更多,但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卻是比較偏門的一部《薛家將》。至今記得那個陰雨的下午,在單老沙啞的聲音裡,薛平「一刀削三首」,白文豹的馬頭、錘頭,以及人頭同時落下的恐怖情形,當時害怕至極,再也不敢往下聽了。顧名思義,薛家將說的是一家幾代的故事,從始祖薛仁貴,兒子薛丁山,一直講到孫子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