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看《孫子兵法》為何流淚

2021-01-07 大象公會

文/大象公會

誰不會背幾句《孫子兵法》呢?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後人發,先人至」……這些語句和「子曰」一樣讓人耳熟能詳。《孫子兵法》也常出現在《厚黑大全》、《三十六計》旁,以其經典智慧,滋潤、指導著現代中國人。

《孫子兵法》堪稱現代中國人的處世聖經、謀略寶庫。除了軍事、商業、體育等領域,孫子的智慧還也可以運用到「超女」運作、英語教學、海底撈和小學班級管理之中。

《孫子兵法》各行業相關論文(根據中國知網資料庫整理)

2000年,一群高智商的電視工作者還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雜糅,推出名噪一時的電視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當時不少中小學還要求學生回家觀看。

略讓人遺憾的是,該片通篇講述孫臏和龐涓鬥法,孫子卻不幸遺漏,當然,這不重要——人們更在乎影片中的謀略和啟迪。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宣傳海報

軍事專家對《孫子兵法》當然更有熱情——不但金一南、張召忠、戴旭、羅援等「軍事超男」們引用《孫子兵法》如家常便飯,軍方有關部門同樣極為重視相關學術研究,2014年7月召開的「孫子兵法與總體國家安全觀」國際學術研討會,文化部長和國防大學校長、政委悉數出席。

《孫子兵法》在中國有如此高的地位並不奇怪,因為據傳,拿破崙在聖赫倫那島囚禁的最後歲月,看到《孫子兵法》時,曾老淚縱橫道:「如果我早看到它,我怎麼會落到如此下場。」

沒錯,人類唯一能與《孫子兵法》的萬能智慧相媲美的,也許只有《易經》了。

【平凡的前奏】

只是,人們至今仍無法確認孫武是否真的存在。

孫武最早的記載,是戰國後期《韓非子》和《呂氏春秋》,但春秋時期的權威史書《左傳》、《國語》中並沒有孫武出現。唐宋之時,不少人因此懷疑孫武、孫臏實為一人。

1972年4月,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了《孫子兵法》13篇殘文和孫子佚文5篇、《孫臏兵法》16篇的漢簡,證明孫武並非孫臏,且《孫子兵法》漢朝就已存在,但仍沒有辦法確定孫武的真實身份。

明代所繪孫臏畫像。孫臏,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原名不詳,因受過臏刑故稱孫臏

從歷史上看,以武開國的漢、唐兩代,《孫子兵法》並無特殊地位,反而是文弱不振的時代它才有了神聖地位。

甚至西漢人提到《孫子兵法》時,是道德上貶低的。時人總結秦朝敗亡教訓,認為天下可「逆取」,卻必須「順守」:對內要廣施仁義,強化道德觀念,而《孫子兵法》強調「兵以詐立」,顯然與當時主流意識形態不容,故《漢書•刑法志》對孫子大加撻伐,認為他「身誅戮於前而國亡於後」,是「報應之勢,各以類至,其道然矣」。

經歷幾個世紀的黯淡,東漢末年的三國,孫子有了「平反」機會——國家的分裂導致意識形態上的嚴厲管控迅速瓦解,曹操註解《孫子兵法》的《孫子略解》,讓孫子第一次登上了臺面。

曹操注孫子兵法

不過,當另一撥中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群體也開始關注《孫子兵法》時,它的歷史地位才真正大幅提高。

這就是文人群體。

魏晉時期,名士圈子崇尚玄談和論辯,精彩警句迭出的《孫子兵法》充斥著大量概念遊戲和詭辯技巧,因為可提供豐富的新談資,遂大受熱捧。

到了文武並重的唐朝,兵家第一次真正得到官方認可,不過《孫子兵法》的地位倒未因此顯赫,因為當時兵家代表人物並不是孫子,而是姜子牙。公元760年,唐高宗尊姜子牙為武成王,祭奠規格與文宣王孔子相同,並配備了10位著名軍事家一同祭祀,孫子排在右列第3位,只是普通一員。

唐肅宗上元元年武廟祭祀排位示意圖

【武舉制的扶持】

唐朝對兵家的推崇只具有象徵意義,對其學說並不熱衷,直到北宋時期,由於在與遼和西夏的戰爭中屢嘗敗績,文人階層普遍開始關注軍事,兵書開始受官方重視。宋神宗命專人校訂七部兵書,以官方名義頒行,統稱為《武經七書》,《孫子兵法》位於七書之首。沒有兵書傳世的姜子牙自然風光不再。

成為經書,最重視的肯定是文人儒士。當時,文人談兵蔚然成風,但苦於無機會實操,遂多把功夫花在對《孫子兵法》的繁瑣考證和註解上。

不過,宋人好談兵,只是不斷抬高和神化了《武經七書》的地位,軍事理論和實戰水平卻止步不前。

但他們也不是沒有創新和發揚,由於對「九宮八卦陣」為代表的古兵書陣法的興趣,他們在《周易》中四象八卦之說的基礎上,演繹出了大批怪力亂神的陣圖和奇門遁甲術,不少陣圖都冠以孫子之名。

四象八卦圖

靖康之難前夕,禁軍老兵郭京用貓和老鼠在金鑾殿上演示八卦陣,當場贏得了宋欽宗和百官的信任,與金軍對陣時,他祭出「六甲正兵」、「六丁力士」、「北鬥神兵」出戰,結果被不識此陣的金軍殺得大敗。

如果僅是文人一時偏好,兵法、謀略的地位或許會在風氣過後回落。然而,宋朝人在制度層面為《孫子兵法》的崇高地位上了保險——武舉制。

中國的武舉制度始自唐朝武則天,當時的考試內容尚且實用,主要是騎射、舉重等,出現兵法考核,也只是臨時科目。

北宋時,重心開始向《武經七書》偏移——不熟讀兵法,軍事技能再硬也休想中舉。朝廷的軍事學校——武學也以教兵法為主。

兵法的地位隨著宋軍的失敗水漲船高。最初,武舉考試還先測試步射,再問兵法,但南宋高宗時期,考試只以兵法水平定成績,結果,武舉的應考者中相當比例是沒考上功名的儒生。

這種武舉制度在明清兩朝沒有太大改觀。清嘉慶年間,武舉考試甚至廢除了關於兵法理論的問答,只需默寫《武經七書》中的一小段,沒有錯誤即為合格。

武舉考試和武學教育,讓《孫子兵法》逐漸上升到地位不可撼動的絕對真理。譬如著有中國少有的實用型軍事著作《紀效新書》 的抗倭名將戚繼光,雖然對《孫子兵法》中「兵聞拙速」、「高陵勿向」、「圍師必闕」等原則明確提出了相反看法,卻仍認為孫子絕對正確,只是要有條件地加以理解。

與戚繼光同時代的名將俞大猷倒是勇敢地認為,《孫子兵法》中有些說法是「誤天下後世徒讀其書之人,殺天下後世千萬萬人之命」。

《紀效新書》,明戚繼光撰

【神話的動搖】

對《孫子兵法》最嚴厲的質疑,出現在鴉片戰爭之後——不談謀略、根本不存在兵法這一概念的西方強國,輕而易舉就擊敗了熟讀《孫子兵法》的清軍將領。

屢戰屢敗,促使清帝國模仿西方,變革軍事體制。但在「中體西用」的指導下,中國軍隊的基本軍事理念仍逃不出《孫子兵法》的窠臼,技戰術素養提升極為緩慢。

《孫子兵法》這才開始遭遇信任危機。陳昌龍編輯的《中國兵略指掌》就說到「孫子論兵多玄空微妙」,洋務派的代表人物張之洞雖沒有直接點《孫子兵法》的名,但批評《孫子兵法》的衍生著作「《太白陰經》、《虎鈐經》之屬,詭誕不經」,稱讚《克虜伯炮說》、《防海新論》等西方兵書「皆極有用」。

不過,滿清王朝土崩瓦解,又讓《孫子兵法》交上了好運——民族國家構建是新生的中華民國頗為重要的任務,在中國社會有極高認同的《孫子兵法》是重建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符號。

首先是袁世凱以北洋政府陸海軍大元帥的名義出版了蔣方震、劉邦驥合著的《孫子淺說》,並要求將《孫子兵法》「尊為兵經,列為官學,布告海內,使莘莘學子家喻戶誦」。

同為軍人出身、接受過日本系統軍事教育的蔣介石,對孫子也推崇備至。不但指定《孫子》、《吳子》、《六韜》為軍事學校專習必修之課,更認為《孫子兵法》中「所講的東西,有很多就是現在外國人最新最進步的戰術原則」。

抗戰爆發後,《孫子兵法》又派上了新用場——鼓舞民心士氣。有一本叫《以孫子兵法證明日本必敗》的奇書,因為論證了「在《孫子兵法》中找不出日軍勝利的條件」,在國民黨高層大受歡迎,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陳誠還親自為該書題寫序言。

奇書《以孫子兵法證明日本必敗》

國民黨的《孫子兵法》熱迅速激發了中共的興趣。

【中共的認可】

中共很快發現《孫子兵法》作為統戰工具的價值——國民黨將領們實在太愛孫子了。

1938年,為向國民黨將領宣傳運動戰思想和軍事辯證法,毛澤東指示郭化若在《八路軍軍政雜誌》上發表《孫子兵法之初步研究》,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分析孫子兵法,將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巧妙地裹在孫子的外衣中,在國民黨軍官內贏得了不錯的反響。

毛澤東對《孫子兵法》的運用並不限於軍事,除了《論持久戰》和《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在他的哲學著作《辯證唯物論講授提綱》中,也引用了《孫子•謀攻篇》的原文。

毛對《孫子兵法》還有創造性繼承:「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被毛澤東數次誤引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後者成為很多人的口頭禪。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毛澤東題

中共對《孫子兵法》的態度改變了不少人的學術觀點。1930年,受過系統西方哲學教育的馮友蘭在撰寫《中國哲學史》初稿時本來拒絕收入孫子,並對日本學者高瀨武次郎在《支那哲學史》中高抬孫子含譏帶諷。

但二十多年後思想已經轉變過來的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新編》中不但把孫子請了回來,還寫下了大篇空泛的溢美之詞。

政治和學術的合力,在普通人的頭腦中再造了《孫子兵法》的神話。翻閱毛澤東軍事思想相關研究論文,基本都會提到其對《孫子兵法》的「批判繼承」。

毛澤東和孫子的諸多相似之處——擅長辯證法、強調鬥爭哲學、喜歡思考宏觀戰略問題,但對具體戰術語則焉不詳,這讓兩個相距兩千多年的人緊緊綁在一起,孫子不但成為中國傳統軍事思想的神聖符號,更是毛澤東的一個化身。

不過,在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副部長毛新宇看來,孫子還是不能和「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毛澤東相提並論。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毛澤東的軍事思想遠遠要比咱們幾千年前的《孫子兵法》總結的理論水平高出很多。」

作為研究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權威學者,毛少將能否在爺爺的基礎上發展出一套新的孫子兵法,值得廣大軍迷期待。

相關焦點

  • 拿破崙看了《孫子兵法》後,為何會流淚呢?
    《孫子兵法》是我國一部神奇的兵書,現世2000多年來一直備受世人的追捧。據說在拿破崙看完《孫子兵法》後,淚流滿面。那麼,拿破崙為何會流淚,《孫子兵法》到底有何魔力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拿破崙淚流滿面《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孫子兵法》不僅在我國備受追捧,是歷代歷代將領只必備的兵書,而且在被翻譯成外文後,備受外國人的追捧。
  • 為何拿破崙看到《孫子兵法》會流淚?《孫子兵法》到底有何魔力?
    為何拿破崙看到《孫子兵法》會流淚?《孫子兵法》到底有何魔力?文/春秋歷史會眾所周知,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5千多年歷史傳承的古老民族,是世界上 許多國家和民族都無法比擬的。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我國的這段歷史, 也能看作是一部戰爭史。
  • 軍事天才拿破崙,為何看到《孫子兵法》會流淚?它到底有何魔力?
    因為戰爭的到來,也出現了很多關於戰爭的兵法,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軍事天才拿破崙,為何看到《孫子兵法》會流淚?它到底有何魔力?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孫子兵法》,他是我國古典軍事文化著作,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且在國際上也享有特別高的盛譽。此兵書一共有6000字左右,一共13篇,且出自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之手。
  • 揭秘:歷史上拿破崙看了《孫子兵法》為何流淚?
    據傳,拿破崙在聖赫倫那島囚禁的最後歲月,看到《孫子兵法》時,曾老淚縱橫道:「如果我早看到它,我怎麼會落到如此下場。」
  • 揭秘《孫子兵法》為何火爆西方 是思想激發器
    格裡菲斯翻譯的、亞馬遜網站暢銷的《孫子兵法》。  亞馬遜作為美國最知名的網上圖書銷售商,其暢銷書排行榜可以算是美國圖書文化流行的風向標。而就在這個榜單中,一部來自中國的《孫子兵法》卻常年位居科學類暢銷書排行榜的前幾位。無論是西方軍界還是民間,對《孫子兵法》都傾注了相當的熱情。
  • 《孫子兵法》與現代管理學理論的驚人相似
    《孫子兵法》之我見作為孫家老祖宗寫的東西,我從小就非常重視。君不見孩提時,曾拿著本《孫子兵法》想要參透奧秘,奈何裡面一個個的字都認得,拼成一段話就不認得了,所以心中一直抱有遺憾,人生不完整!隨著年紀增長,見識的增長,我發現再回過頭看這些經典,竟然能夠比較好的進行理解了,當然,仔細想想,這裡面也多虧了「學哥十書」。因為讀過這些書,學習過裡面的方法論,以至於再讀《孫子兵法》不至於那麼難了。
  • 孫子兵法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
    孫子的軍事思想經過了幾千年的沉澱,早已不是僅僅流傳於中國,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孫子就傳向了全世界,因為孫子兵法是面對戰爭的一部兵法書,而戰爭這種形式是全世界所有人共同的「愛好」,孫子兵法之中對於戰爭的精妙分析使得孫子的思想漂流過海很早就在全世界範圍內所流傳。
  • 拿破崙竟敗在它手!與《孫子兵法》齊名,究竟何方神聖?
    他為後人記住,是因為他的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參加反對拿破崙的戰爭、參與普魯士軍事改革、寫作《戰爭論》。尤其是最後一件事奠定了他在西方軍事界的崇高地位。拿破崙戰敗後,克勞塞維茨於1818年調任柏林軍官學校校長,開始了他一生最後的12年,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12年。
  • 軍事天才拿破崙難道讀過《孫子兵法》?
    拿破崙同時代的著名軍事家約米尼將軍後來在敘述這經段歷史時,曾用讚賞的口吻寫道:「拿破崙從自己第一次指揮的最初幾天起,就顯示了驚人的勇敢和不顧個人危險的特點。在遭受沿海巡邏的英國艦艇的不停炮擊下,他率領司令部越過了一條最危險的道路,即阿爾卑斯山沿海山脈的有名『天險』.而且是越過的。」
  • 孫子兵法全球行:中國兵法專家劉慶談孫子西行之路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題:中國兵法專家劉慶談孫子西行之路  記者 韓勝寶  在記者即將赴歐洲採訪前夕,專訪了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與戰略研究部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副秘書長劉慶。他總結說,《孫子兵法》西行以翻譯成法文版為轉換期,以英國軍事學家利德爾·哈特第一個對西方現代軍事理論進行反思為轉變期,以原子彈爆炸為轉折期。  劉慶說,《孫子兵法》作為軍事文化經典文本轉換,從法文版開始,法國傳教士阿米奧通過滿文、漢文相對照,翻譯成法文,這是東西方兵家文化首次在語言體系上的一大轉換,從此,《孫子兵法》走上了西行之路,引發了西方學術界對中國古代兵學長久不衰的特別關注。
  • 《孫子兵法》為何火爆西方(3)
    探因美國軍校為何選擇格裡菲斯版《孫子兵法》現在亞馬遜網站上暢銷的,不是翟林奈翻譯的《孫子兵法》,而是出自一位美國退役軍官薩繆爾·格裡菲斯之手。格裡菲斯曾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名準將。二戰前曾到中國學習過漢語,併到美國駐南京大使館擔任語言教官。
  • 孫子兵法:不經戰鬥就徵服人民的軍隊
    《孫子兵法》是一本東方戰爭書籍,鼓勵使用大腦;《戰爭論》是一本西方書籍,強調拳頭的使用。兩者都很好。《孫子兵法》是2000多年前的戰爭藝術,當然,這是適合當時軍事需要的。《孫子兵法》的核心概念是上兵伐謀。說白了,就是能打就不打。
  • 美國大兵吐槽《孫子兵法》遭圍攻,《孫子兵法》到底多受歡迎?
    《孫子兵法》這部中華文化經典就屬於這一性質。在當今世界,孫子的名字赫然位於西方所推崇的亞歷山大、凱撒、漢尼拔·巴卡、拿破崙、蘇沃洛夫、克勞塞維茨等之前,這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所作的特殊貢獻。《孫子兵法》在歪果仁眼裡不再是單純的兵書,而是能攻克生活、工作所有難題的萬能神功!
  • 《孫子兵法》:知道這七點,不戰便知勝負!
    這是江湖說書的第一期兵法說書。接下來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的古籍說書。簡介:中國歷史上的兵書眾多,其中《孫子兵法》、《孫臏兵法》以及《鬼谷子》屬於精華系列。其中《孫子兵法》屬於老大地位。《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武,原祖上是舜帝之後建立的陳國。
  • 《孫子兵法》悟十篇(一):道天地將法
    「學哥十書」:《孫子兵法》、《金字塔原理》、《思考快與慢》、《影響力》、《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優勢談判》、《贏》、《九型人格》、《三體》、《曉說》。——————————————————————                    《孫子兵法》之我見作為孫家老祖宗寫的東西,我從小就非常重視。
  • 孫子兵法全球行:《孫子》兵書之首地位不容動搖
    圖為外文版《孫子兵法》與中文版《戰爭論》 韓勝寶攝  中新網蘇州5月9日電(記者 韓勝寶)愷撒大帝、 弗拉維烏斯、色諾芬、韋格蒂烏斯、克勞塞維茨、約米尼、拿破崙……歐洲不缺軍事理論巨匠、兵學泰鬥和兵法大師。
  • 孫子兵法在商戰的應用 孫子兵法和創業謀略教程
    馬雲曾在一個央視專訪中提到,他認真研讀《孫子兵法》,有時候一章一節會翻來覆去看一年; 馬雲創辦的「湖畔大學」所倡導的辦學理念,就是《孫子兵法》的「道天地將法」; 馬雲參加杭州師範大學阿里巴巴商學院畢業禮大秀書法,題字是:《孫子兵法》的「智信仁勇嚴」…… 馬雲在2017年3
  • 《孫子兵法》到底牛在哪,它比西方《戰爭論》至少早兩千年
    《孫子兵法》到底牛在哪,它比西方《戰爭論》至少早兩千年嗨,大家好,我是嚴格。小編在前段時間寫了很多有關《孫子兵法》的文章,當然閱讀量不是很理想,也許是因為現在處於和平時代,因此大家對兵法都不太感興趣。《孫子兵法》給人的感覺就有點手段、有點計策而已,其實完全不是這樣,《孫子兵法》絕對是內心的解放思想的革命思想,在西方國家,西方的戰略文化一直都不太發達,他們古時候的將軍學什麼呢,學的是歷史,他們拿史書當做兵書,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根本就沒有什麼戰略的純理論。古希臘時期、羅馬時期、中世紀都沒有戰略理論,一直到19世紀才有了職業軍隊,有了拿破崙式的戰略。
  • 《孫子兵法》的孫子到底是誰?這部兵學聖典真的並非原創?
    我國的兵學聖典《孫子兵法》是咱們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如今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因為其實在博大精深,邏輯嚴密,充滿了睿智的戰略思想,所以一直被奉為兵家經典,雖已誕生2500年歷史,但歷代皆有研究。唐朝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北宋時期《孫子兵法》在被作為官書頒行的《武經七書》中排名首位,拿破崙在滑鐵盧戰敗後看到《孫子兵法》也是後悔沒有早些拜讀。
  • 孫子兵法:兵學聖典,百世之師
    曹操說: 「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子所著深矣。」孫中山說:「就中國歷史來考究,二千多年的兵法,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書,便成立為中國的軍事哲學。」滑鐵盧戰役之後,拿破崙偶然間看到了一本書。等他如痴如狂地把書讀完,這才拍案叫絕,繼而扼腕嘆息說: 「假如我在二十年前看到此書,歷史將會是另一個結局。」三位名人所說的兵書就是《孫子兵法》,這足以說明《孫子兵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