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之火牛陣

2020-10-03 蔥花秀

這幾天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衝突,讓我們直觀的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尤其是其中無人機的應用,令人印象深刻。原本不可一世的陸地之王坦克,讓無人機輕鬆KO。其實在我國古代,就已經掌握了這種不用人直接參與,就能克敵制勝的方法,今天來說說其中的一個例子——火牛陣。它發生在戰國時期的經典戰役——即墨之戰中。

公元前314年,燕國起了內亂。齊國趁火打劫,借著平定燕國內亂的名義,由大將軍匡章率兵把燕國滅了。但燕國人發起了一個復國運動,找到了以前的太子,立他為國君,這就是燕昭王。各地投降了齊國的將士也紛紛起來反抗,把齊國人轟了出去,歸順了燕昭王。燕昭王回到都城,修繕宗廟,整頓朝政,搜羅人才,操練兵馬,立志要向齊國報仇。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上將軍,統率燕軍,加上秦、趙、韓、魏的友軍,大舉伐齊。

上將軍樂毅身先士卒,帶兵跑在了秦、趙、韓、魏各國兵馬頭裡,到最接近敵人的地方去指揮作戰。四國將士見此,群情振奮,個個拼了命地往前打,在濟西一戰中打敗了齊軍的主力。

四國將士打了幾回勝仗,各自佔領了齊國的幾座城,就心滿意足地駐紮下來,不再接著往下打了。樂毅自己則率燕軍乘勝前進,攻陷齊國都城臨淄。接著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連下七十餘城。除了莒邑(今山東莒縣)、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兩地沒有被攻下之外,其他地方都被樂毅攻沒為燕國的地盤了。

樂毅知道,單靠武力,徵服不了齊國的民心;民心不服,就算把齊國全拿下來,也守不住。好在齊國只剩下兩座城,也不能再成什麼大事了,不如以恩德去打動齊國人。於是他做了幾件討好齊國人的事情,如廢除當時齊王所定的苛刻法令,減輕人民捐稅負擔,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優待地方名流等等。樂毅圍困莒(jǔ)邑和即墨將近三年,可還是沒有打下來,他就下令退兵,把大軍駐紮在離城十多裡遠的地方,並下了一道命令,說:「凡是城裡老百姓出來,可以讓他們隨便來往,不準留難他們。瞧見挨餓的,給他們吃;受凍的,給他們穿。」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了,太子即位,就是燕惠王。這時傳來謠言,說樂毅想在齊國稱王。燕惠王趕忙派騎劫為大將,將樂毅調了回來。這堪稱戰國時期的秦檜和嶽飛的故事啊。只不過,這個謠言不是朝中大臣編的,而是即墨的守城將軍田單。

田單是齊國田氏遠房的貴族,曾在臨淄作過小吏,平庸無聞。齊國都城臨淄被攻陷時,田單也攜家帶口乘車逃到安平(今山東淄博東北)。一路上見到逃難的車輛十分擁擠,常常相互撞翻,他估計燕軍還要來追,就把自己車軸兩端露在車廂外面的部分鋸掉,用鐵皮包起來。果然燕軍追來,齊人又爭相逃命,許多車輛為奪路而撞斷車軸,無法行走,惟有田單的車順利地逃到了即墨。

這時候正趕上即墨守城大將戰死。即墨人得知田單改造車軸、安全撤退的事,認為他足智多謀,加上又是田氏的後代,定能熟悉兵法,於是大伙兒共同推舉田單為將,堅守即墨。田單做了即墨的首領後,與部下同甘共苦,不分日夜地親自巡城,受到全城百姓的信任和擁戴。

田單一方面加強城防的守備,一方面派人到燕國去偵察敵方的情況。他聽說燕昭王死了,兒子惠王登位,惠王原來就與樂毅有矛盾,互相很不信任。於是,他便使用反間計,派間諜去燕國造謠說:「齊王已經死了,齊國的城池未被燕國大軍攻下的,只不過兩座而已。樂毅現在以伐齊為名,其實是想聯合齊國的殘兵敗將在那裡稱王,只是齊國人民不肯歸順他,所以他並不急於攻下即墨,為的是等待時機成熟。現在齊國人擔心的是燕國改派別的大將來,那即墨城馬上可就要完蛋了。」燕惠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信以為真,果然另派騎劫去代替樂毅。樂毅被革職以後,懼怕遭燕惠王殺害,回家鄉趙國去了。騎劫本是個無能之輩,他一上任,頓時使燕軍的軍心動搖了。

騎劫當了大將,接收了樂毅的軍隊。他有他自己的一套辦法,把樂毅的命令全改了。燕軍都有點不服氣,可是大夥敢怒不敢言。騎劫下令圍攻即墨。守城的將軍田單dān,早已將決戰的步驟部署好了。

田單利用反間計去掉了樂毅之後,進一步做鼓舞士氣的工作。他用迷信的形式,在軍隊裡挑選了一個機靈的士兵,讓他假裝「神師」。以後每逢下令,田單總是非常恭敬地將這位「神師」請出來,說是出於天神的教導。齊軍士兵聽說有天兵天神下凡助陣,都非常高興;相反燕軍聽到這個消息,真以為齊軍有天兵天神幫助,卻非常害怕。

田單又叫幾個心腹扮作老百姓到城外去議論。有人說:「以前樂毅將軍太好了,抓了俘虜還好好款待他們,城裡人當然不怕了。要是燕國人把俘虜的鼻子都削去,齊國人哪裡還敢打仗?」又有人說:「我們祖宗的墳都在城外,要是燕人刨起墳來,那可怎麼辦呢?」

騎劫聽到這些話,果然真的把齊國俘虜的鼻子都削了去,又把即墨人城外的祖墳掘壞,並引火焚毀。城上齊國守軍見城外火光沖天,腥臭之氣燻天,個個咬牙切齒,痛心疾首,憤恨燕軍的暴行。

即墨的士兵和群眾紛紛向田單請求,一定要與燕國人拼個你死我活。田單挑選了五千名壯丁、一千頭牛,先訓練起來,叫老頭兒和婦女們在城頭上值班。他又搜集了好些金子,打發幾個人裝作即墨的富豪,偷偷地給騎劫送去,說:「城裡的糧食已經完了,不出三天就得投降。貴國大軍進城的時候,請求將軍保全我們一家老小。」騎劫見財喜出望外,連聲允諾,一心只等齊軍投降,而放鬆了戒備。

田單認為,反擊燕軍的條件已經成熟。但是,即墨兵力有限,出擊圍城的大批燕軍,必須設計一個好的作戰方案。於是,田單把那一千頭牛打扮起來。牛身上披著一件大褂子,上面畫著大紅大綠、稀奇古怪的花樣;牛犄角上捆著兩把鋒利的尖刀;牛尾巴上繫著一捆浸透了油的麻和葦子。那五千名壯士則組成一支「敢死隊」,他們都打上五彩的花臉,拿著大刀闊斧,跟在牛隊後面。

到了半夜,燕軍皆已昏然入睡,田單命令拆開幾十處城牆,將牛隊趕到城外,牛尾巴點上火。牛尾巴一燒著,這一千頭牛可就犯了牛性子,一直向燕國的兵營狂衝過去。五千名「敢死隊」緊跟著衝殺上去。城裡的老百姓狠命地敲著銅盆、銅壺,隨著跟到城外來吶喊。霎時間震天動地的喊殺聲夾著鼓聲、銅器聲,驚醒了燕國人的睡夢。士兵們手忙腳亂,慌裡慌張地找不著傢伙。只見一大群兇猛的怪獸,頭著利刃,後面裹挾著一團烈火,風馳電掣般地衝來。別說是一千對牛犄角上的刀扎傷了多少人,那五千名「敢死隊」砍死了多少人,就是燕國軍隊自己連闖帶踩地一亂,也就夠受的了。大將騎劫乘著車,打算殺出一條血路,正巧碰上了田單。這個自以為比樂毅高明得多的大將,交戰未及數合,便被田單給殺了。

田單整頓好隊伍,立即展開反攻。整個齊國轟動起來,各地燕軍聽說田單反擊大敗燕軍,主將陣亡,紛紛退卻。那些已投降燕國的將士一聽到田單打了大勝仗,都準備迎接田單。田單的軍隊打到哪裡,哪裡的老百姓就起來響應,田單的兵力越來越強大。不到幾個月工夫,被燕、秦、趙、韓、魏佔領的幾十座城,一座一座地全被收復回來。由于田單恢復了父母之邦,為國家立了大功,將士和百姓們都要擁立他為齊王。田單說:「太子法章就住在莒邑,我們早有聯絡,我哪兒能自立為王呢?」田單把太子法章接來臨淄,擇了個好日子,祭祀太廟,太子正式做了齊國國君,他就是齊襄王。

齊襄王對田單說:「齊國已經亡國了,全靠叔父力挽狂瀾於既倒,重新建立起來,這個功勞實在太大了,叫我怎麼來報答您呢?我封叔父為安平君,請叔父萬萬不要推辭。」田單謝了恩,請齊襄王繼續發憤圖強,以防備燕國再來報復。但是齊國經過幾年的戰爭,到底力量有所削弱,再也沒有力量與諸侯一爭天下了。

相關焦點

  • 淺析:即墨之戰中使用火牛陣的必然性與偶然性
    主要事件:即墨之戰中的火牛陣事件時間:公元前279年事件地點:即墨,今山東平度主要人物:田單事件主角:一千頭牛《資治通鑑》中是這樣描述這一事件的:田單乃收城中,得牛千餘,為絳繒衣,畫以五採龍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其尾,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隨其後。
  • 田單的「火牛陣」
    太史公在《史記》裡記載了齊國的田單利用火牛陣,大破燕國軍隊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代的齊國,齊湣王時期,就是喜歡單獨演奏吹竽,使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逃跑離開的齊湣王。田單是齊國田氏宗族的遠支親屬。楚國的大將淖齒(淖齒奉楚頃襄王之命率軍救齊,被齊湣王任命為齊國丞相。後來殺了齊湣王,欲與燕國共分齊地。)在莒城殺了齊湣王后,就矢志堅守,抵抗燕軍,幾年了也沒攻下。
  • 田單的火牛陣很厲害嗎? 燕軍是如何破解此陣的?
    田單向燕軍詐降,使之麻痺,又於夜間用牛千餘頭,牛角上縛上兵刃,尾上縛葦灌油,以火點燃,猛衝燕軍,並以五千勇士隨後衝殺,大敗燕軍,殺死騎劫。田單乘勝連克七十餘城。但是火牛陣的真實性令人懷疑,國共內戰時,國共雙方都曾試過火牛陣,但效果都是失敗收場,被火驚嚇的牛群非但不會衝向敵營,反而在原地亂撞,造成極大傷亡。
  • 細讀《資治通鑑》:田單的火牛陣破燕復國
    (田單破燕)果然,田單有眼光,他選擇的反擊入手點很準,一招反間計,田單聞之,乃縱反間於燕,宣言曰:「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樂毅與燕新王有隙,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 以待其事。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之來,即墨殘矣。」
  • 春秋戰國時期田單的火牛陣真的有這麼厲害嗎?其實中看不中用
    火牛陣真的很厲害嗎?這可不一定,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在《武經總要》中,不僅文字記錄了火牛陣,而且還繪製了一幅圖片。在文字記載中,有一句話很關鍵,就是:「其牛震駭前奔,敵軍必亂,可以趁之」。意思就是說,火牛在驚嚇中,向敵人衝去,一定會打亂他們的陣式,這樣就可以趁機進攻。
  • 常德會戰,藐視日軍「火牛陣」
    所以,這火牛陣基本上沒起到什麼作用。 緊跟在火牛陣後面的,是日軍的波狀部隊。這個波隊共有400人以上,組成塔式的6個波,列成一、二、三陣式。在波隊衝鋒的同時,日軍又用迫擊炮封鎖退路,使他們不僅沒有撤退的可能,而且後方的增援兵力也送不上來。這次敵人是拿出了勢在必得的架勢,做最兇猛的一次攻擊。 看到這情景,殷惠仁排長也熱血沸騰,豁出來幹了。
  • 和商人結下梁子、土生土長的牛車,為何與戰爭中的「火牛陣」有關
    軍隊作戰中的「雙刃劍」為何會說「牛車」和「火牛陣」有關?這是因為兩者都提到了「牛」,前者是把「牛」作為農耕生產和日常生活,而後者是運用到軍隊戰爭中,把「牛」作為進攻武器,以提高自身戰鬥力的案例,而「火牛陣」就是由「牛」演變過來的。之所以在戰爭中用到「牛」當武器就有大門道,因為牛一旦負傷被激怒,就會狂奔不止,大家都看過鬥牛吧。
  • 田單大擺火牛陣,看罷《武經總要》才知道,這陣法就是銀樣鑞槍頭
    火牛陣真的很厲害嗎?這可不一定,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然而,後世的史料或文學作品,卻將火牛陣描述的神乎其神,簡直就成了克敵制勝的不二法寶,幾乎任何場合都能使用。所以這就帶來一定的誤導作用,使得後人在實踐的時候,往往會適得其反。因此,這裡就不得不提一本書——《武經總要》。
  • 田單火牛陣真那麼神奇?其實後人傳習的是,孤城絕地反擊的英雄氣
    田單策劃火牛陣即墨有個萬花山,相傳就是埋葬犧牲火牛的山嶺。當然,也有人懷疑火牛陣的真實性,根據是現代戰爭中,有人曾經嘗試運用過火牛陣,但結果卻是失敗收場,被火驚嚇的牛群非但不會衝向敵營,反而在原地亂撞,造成自己人的極大傷亡。
  • 【中國歷史】24、《火牛陣》
    第二十四集:火牛陣田單知道時機成熟,就集合了一千多頭牛,將它們披上五彩怪異的布,把利刃綁在牛角上,用浸過油的草束系在牛尾巴上。在一個安靜的夜晚,突然發動攻擊。
  • 田單用火牛陣破燕軍,韓復渠為啥讓敵人白吃
    而除了馬以外,也有用牛衝陣的,在一些歷史記錄或者一些小說畫本中,還有用火牛破敵的,對於用動物衝陣的戰術,歷來褒貶不一,有人認為用動物衝陣有奇效,還有人認為就是添亂甚至會反受其害。所以本文就來談談火牛陣,說說這種戰術到底有沒有用。在中國,動物衝陣記載比較明確的是,田單用火牛陣大破燕軍的戰例。田單是怎麼做的呢?
  • 田單到漢尼拔都用火牛陣殺四方,韓復渠:為何我只能請敵人吃燒烤
    而除了馬以外,也有用牛衝陣的,在一些歷史記錄或者一些小說畫本中,還有用火牛破敵的,對於用動物衝陣的戰術,歷來褒貶不一,有人認為用動物衝陣有奇效,還有人認為就是添亂甚至會反受其害。所以本文就來談談火牛陣,說說這種戰術到底有沒有用。
  • 田單到漢尼拔都用火牛陣殺四方,韓復渠:為何我只能請敵人吃燒烤
    而除了馬以外,也有用牛衝陣的,在一些歷史記錄或者一些小說畫本中,還有用火牛破敵的,對於用動物衝陣的戰術,歷來褒貶不一,有人認為用動物衝陣有奇效,還有人認為就是添亂甚至會反受其害。所以本文就來談談火牛陣,說說這種戰術到底有沒有用。
  • 毛澤東主席的三種學習方法,還曾經指導林彪使用正確的火牛陣
    早在1915 年,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求學期間,毛澤東談到讀書治學問題,認為「為學之道,先博而後約,先中而後西,先普通而後專門。」做學問,首先要立足於中國,能夠將國學常識羅於胸中,其次將西方先進思想吸納入懷,這樣才能夠將二者很好結合,進而融會貫通以達到為我所用的目的。
  • 「離間計」「激將法」「火牛陣」的玩法
    田單並沒有還手,只是兩眼淚汪汪地望著那位將軍,激動地說:「我也是父母生養的,也是血肉之軀,難道我的心裡就好受嗎?但是,為了徹底打垮敵人,我們現在必須忍一忍,再忍一忍!」於是,一場驚天動地的火牛陣,就在不知不覺中準備就緒了。田單把這些牛編成隊列,每頭牛後面跟著五名健壯的士兵,共五千多人。田單一聲令下,士兵們放火點著了牛尾上的草束,被火灼燒的牛群,拼命地向城外衝去。霎時間,一千多頭火牛以排山倒海之勢衝向燕軍。而此時,燕軍將士還沉浸在必勝的喜悅中,猝不及防的燕軍,頓時亂作一團。大火的噼剝聲、刀槍的撞擊聲、人的呼救聲、牛叫聲混在一起。
  • 唐代最牛外交官王玄策橫掃古印度:火牛陣碾壓萬象軍,一人滅一國
    在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有一位空前絕後的唐代外交官,他在作為外交使團正使出使古印度時,居然能夠憑一己之力,創下了一人滅一國(中印度)、橫掃古印度全境的奇蹟。這位外交官就是唐代的王玄策。五、王玄策巧施火牛陣碾壓阿羅順的幾萬戰象軍,滅掉中印度,橫掃古印度阿羅順聽說王玄策只帶了8000多人來攻打國都茶餺和羅城,絲毫不以為懼,因為他手上有20000戰象軍和10000騎兵。
  • 日本人的火牛陣戰法:一次攻取小田原城,一次大敗朝鮮精銳騎兵!
    「火牛陣」屢次在日本封建戰爭史上的出現,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火牛陣是中國戰國時代齊將田單大破燕軍,收復失地,以奇襲獲勝的光輝戰例。在日本的戰國時代(1467-1568年),大名北條早雲也利用這種戰術攻城略地。日本戰國初期,佔據伊豆半島的大名一北條早雲覬覦富庶的關東地區,有問鼎日本四島之野心。
  • 林彪仿效古人用「火牛陣」攻城失敗,毛主席一語點破:操作不當
    9月10日,紅四軍擔任了攻城主力,林彪受領任務後,雙眉緊縮,不言不語,苦苦思索破城之策。長沙城外地勢平坦,守敵在延城牆數十裡的防線上,修建了三道防禦工事。第一道是巨型鹿砦,第二道是密布的竹釘,第三道是高壓電網,工事內還有大量的碉堡群,據險頑抗。紅軍缺少攻城重武器。
  • 田單的「火牛陣」比赤壁之戰還精彩萬分,竟讓齊國起死回生!
    但在齊國危亡之際,他堅守即墨,以「火牛陣」擊破燕軍,收復七十餘城,因功被任為相國,並得到「安平君」的封號,成為危難之中力挽狂瀾的歷史人物。思維超前   脫穎而出公元前284年,燕國名將樂毅率大軍長驅直入進攻齊國的時候,田單跑到安平。他令本族的人將車軸頭截短,並包上鐵皮。
  • 無冕中將鄒衍,放牛娃大擺火牛陣,後出任瀋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這位開國少將名叫鄒衍,被譽為無冕中將,也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放牛娃,曾在參加農民赤衛隊時大擺「火牛陣」,後出任瀋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鄒衍出生於1915年,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人。由於家中貧困,鄒衍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送進當地的地主家放牛。在此期間,鄒衍接觸到了共產主義思想,並受其影響,在13歲時加入了當地的秘密農民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