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白酒,一哥的位置肯定屬於茅臺。不管是請客送禮,還是過節送老丈人,茅臺絕對都是最有面子的。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喝醬香酒,茅臺的需求量也在逐漸變大,供需矛盾越來越嚴重,茅臺價格炒得也越來越高,但是你知道嗎,古代只有窮人才會喝茅臺!
關於茅臺的起源有幾個說法,其中一個: 公元前135年,漢武帝令唐蒙出使南源越,唐蒙飲到南越國(今茅臺鎮所在的仁懷縣一帶)所產的構醬酒後,將此酒帶回長安,受到漢武帝的稱讚,並留了「唐蒙飲構醬而使夜郎」的傳說。茅臺的歷史淵源這麼久,從古至今都在積攢粉絲,那古代的粉絲都是怎麼評價的呢?
清朝的一部詩歌集《清詩鐸》,有關於白酒的描述,「白酒價賤買論鬥」。價格太便宜了,都是一鬥一鬥,隨便秤。換句話說,只要你足夠窮,你只能喝點茅臺,才能勉強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
早在9000多年前遠古時代,就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酒——山楂果酒。不過最出圈的果酒是葡萄酒,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就帶回了葡萄品種和釀酒技術。只是葡萄酒那時屬於「酒中高富帥」,平民是絕無口福的。此外,古人還偏好青梅、楊梅、桑葚、柑橘等果酒。
青梅酒曾是三國流行酒。據《三國志》記載:建安5年,劉備「學圃於許田,以為韜晦之計」,曹操以青梅煮酒相邀劉備共論天下英雄,青梅酒及其「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由此見於史書。
柑橘酒曾被蘇東坡稱為大宋三絕之一。蘇東坡被貶到廣東的時候,除了嗑荔枝外,對廣東的荔枝酒也是讚不絕口。桑葚酒則深受乾隆寵幸。
黃酒,其風光的歷史絕對不亞於現在的白酒。其實歷史上黃酒統治中國版圖的時間遠長於白酒。直到清朝中葉,中國人飲酒的主流都還是黃酒,白酒的普及程度完全無法和黃酒相提並論。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大冷天的,白居易還特地約劉十九過來烤火,喝新釀造的黃酒。明清小說中的主角大咖也紛紛為黃酒帶貨,特別是《紅樓夢》絕對是人手一壺的。而白酒則視為底層人為求刺激而喝的酒,「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就是赤裸裸的嫌棄。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