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是實體零售唯一出路麼?有商家率先轉型交易額恢復八九成

2020-12-16 騰訊網

國家統計局快速調查結果顯示,截至4月9日,限額以上單位批發和零售業企業開工率超過95%,住宿和餐飲業企業開工率超過85%,分別比2月底大幅提升20多個和50多個百分點。

隨著復工復市的推進,零售業已逐步回歸正軌,但短期內的消費仍未回暖。今年3月份,商品零售24618億元,同比下降12.0%;餐飲收入1832億元,下降46.8%。1-3月份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中,超市零售額同比增長1.9%,百貨店、專業店和專賣店分別下降34.9%、24.7%和28.7%。

後疫情時代,如何轉型成為實體零售共同思考的話題。南都記者近日對話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K11高級副總裁鄒鬱、微信支付零售行業運營總監白振傑三位零售大咖,針對線下門店、百貨商場、中小商家的數位化轉型展開了討論。

線下門店開展社群營銷

2月份,名創優品全國門店暫停營業二分之一,銷售額同比下滑95%。但3月中旬以來,除湖北外的名創優品門店復工營業數量達到90%以上,銷售額逐漸恢復至80%,個別門店甚至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談及疫情帶來的思考,名創優品全球聯合創始人、CEO葉國富向南都記者表示,一方面會加大全球開店步伐。「一個全球化的企業對於大型災難是有天然的抵抗力的,這裡局部不好,另外一個地方會好」,葉國富稱,「華為03年非典時候,任正非認為國內業務做不了了,大力地把業務人員派到海外去大力開展海外市場,才奠定了華為近17年來的全球國際化的一些爆發式的增長。因此2020年我們會更加重視國際化。」

目前,名創優品在全球已有4200多家門店,其中超過1700家分布在中國之外100個國家和地區。疫情之下,名創優品宣布將2020年全球新開600家門店的目標,上調為1200家。

其次,則是在店鋪端抓住社群營銷的機會,加大社群營銷的投入。

「線上我們之前就在做,但量不大,佔1%左右,但在二三月份,線上增長達到300%以上,今年可能會做到國內銷售額的10%左右。我們今年還有個重要變化是以店鋪為依託的社群營銷。疫情暴發之後,大家都逐漸開始接受社群營銷和微商,過去大家都覺得這是沒有品牌的人做的事」,葉國富稱,「像我們有的店建群一個星期拉了2000多人進來,如果我們以店為單位,每個群維護1萬個會員,每個會員在店裡一個月消費50元,光會員這塊就可以賣50萬,再加上非會員再賣50萬,我們的業績可以翻一倍。過去,名創一個店一個月的業績平均就是50-60萬,如果做好社群營銷,可以再造一個名創。」

在葉國富看來,名創優品的店員可以定位於家庭生活管家,依託門店和店員做社群營銷更具優勢。「去年名創在國內的進店人數是10億人次,買單的人是3億人次,轉化率是30%。以門店為依託可以增加信任感;其次,從門店送貨到家可以實現單對單的服務;第三,門店有天然的巨大流量。依託門店,消費者來了就成了會員,我就可以和你去交流去介紹產品,所以名創比任何企業做社群營銷都具有說服力。」

依託店員直播賣貨

對於直播賣貨,葉國富表示,同樣會基於門店和店員展開,「我覺得直播賣貨是非常好的形式,在介紹產品給顧客的時候不會像線下那種給對方造成壓力,並且通過視頻就可以把產品介紹的非常詳細,包括怎麼生產的、廠家是哪的、用了什麼原料、為什麼好,給你介紹的很清楚。名創未來會更多地依託店員去做直播。」

「微信端基於小程序的直播,目前的能力之一是小程序直播插件,已經在疫情期間加緊上線內測,可以跟商家私域的公眾號流量嫁接,甚至於線下掃碼完成從流量轉換」,白振傑稱,此外基於眾多商家和合作夥伴對直播提出的標準化需求,微信團隊仍在在加緊實現,「如很多百貨部門提出的,一個商家一天要開十幾場、二十幾場直播,它需要提供一些標準化接口,用後臺的形式發布形成直播的後臺,這些都是以前我們沒有提供的能力,包括跟支付的打通,如何快速下單和如何發券,以及後面如何幫助大家做直播流量、通過微信端公域的流量到商家直播流量的轉化,以及「搜一搜」等,我們的能力都可以去匹配。」

但白振傑表示,目前基於小程序電商的交易處於起步階段,尚未有數據可以披露,但增幅非常大,很多能力還在不斷的迭代也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據騰訊財報披露,2019年小程序日活躍用戶超過3億,日均交易筆數同比增長超過一倍,交易總額超80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0%。騰訊方面表示,2020年小程序繼續深入探索商業化生態構建,並將助力商家打造商業閉環作為首要目標。2月17日,微信小程序開啟直播公測,3月13日,微信小程序上線訂單管理功能,並提供交易保障能力,進一步促進小程序平臺交易環境的良性發展。

百貨業態試水VR購

繼社群購物、直播帶貨之後,疫情衝擊下的購物中心又摸索出了新的求生模式「VR購」。近日,廣州網紅購物藝術中心K11上線「VR購」,用戶在手機上搜索KLUB11商城微信小程序,點擊廣州K11「在線商城」、「VR逛mall」 進入VR購物中心後,覆蓋整個商場公共區域與品牌店鋪的360度全景畫面便躍然屏幕之上。

據K11高級副總裁鄒鬱介紹,早在2019年K11已提出了「VR購」的構想,疫情期間提速並通過不斷優化升級,讓「VR購」不僅停留在「逛」的層面,更實現了商戶店員與顧客一對一溝通。「目前VR購已經覆蓋廣州K11場內超過40家商戶,將近一半的零售業態,通過VR購深度體驗雲逛廣州K11的顧客也已累積超過20萬」,鄒鬱向南都記者表示,接下來K11會進一步優化用戶體驗以及加強跟商戶的聯動,讓顧客從「雲逛街」到購買整個流程更為順暢。

除了VR購之外,鄒鬱表示,K11接下來會在消費積分、刷臉支付等方面進一步升級顧客在商場的整體購物體驗。「比如在消費積分層面,我們目前正在做兩種新的嘗試來簡化流程,達到完成支付即可自動積分的效果:一是通過在K11的小程序的支付後授權;另一種是聯合微信支付團隊的創新業務,顧客使用微信支付,也可自動完成消費積分。同時,通過定製化的硬體以及我們的自主研發,K11未來會將兩大平臺(微信和支付寶)的刷臉支付功能整合到一起,簡化顧客的消費支付流程」,鄒鬱表示,「未來我們也會聯動商戶,通過線上線下搭建不同的消費場景,藉助數位化社交工具(如微信、微商城等)整合資源,構建社交新零售模式,為我們的商戶增加銷售機會。」

「百貨的業態很多是聯營的,商品並不是他們來提供。從人、貨、場這三個角度來說,商品(貨)側打通的鏈路並沒有做得特別好,這是整個百貨業態數位化做的不好的癥結所在,也是幾年前的問題」,微信支付零售行業運營總監白振傑向南都記者指出,目前百貨業的數位化難題已經得以化解,「包括線上線下會員的打通,通過線上商品連結可以給出門店相應的展示,或者直接跨到門店生態體系裡來,門店的扣點分成和門店的關聯相打通等,這些過程都已經走通。」

在白振傑看來,無論是否受疫情影響,百貨業態數位化都需要加速推進,而在前期數位化較快的百貨業在疫情期間受到的衝擊較小。「疫情期間可以看到,很多百貨商家在大力推進線下到線上門店的轉換,其實以前大家也有線上能力,但對線上的訴求都覺得並不是那麼痛,因為門店的生意都還在,疫情導致門店沒有人來了,反而是線上觸達入口和流量能夠幫助商家解決銷售的問題,正是這一階段百貨行業大力推進線上轉換的過程」,白振傑,如利用小程序生態開放的模式,進行直播和線上商城的搭建以及引流能力等,「我比較看好疫情之後,百貨行業在線上會有長足的進步和增長。」

借力電子消費券提升數位化能力

除此之外,對於線下中小商家,短期內只有藉助政府政策扶持、平臺資源傾斜以及電子消費券等外界幫助來提振,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也是中小商家提升數位化能力的契機。

據支付寶公布的數據,截至4月7日,全國已有超千萬線下商家受益於消費券,其中九成以上為中小微商家。微信數據同樣顯示,各地消費券發放後,小微企業的經濟復甦和拉動明顯。其中湖南省、嘉興市通過微信發放消費券後,惠及的小微商戶佔比達8成,小微商戶交易金額增幅明顯,對比2月同期,平均環比增幅翻了53倍。嘉興市小微商戶拉動效果尤為顯著,日均交易金額增幅超200倍,武漢消費券核銷首日同樣同樣對各行業小微商戶拉動現象明顯,數據顯示參與核銷消費券的2506家商戶中,小微商戶高達1857家,佔比74%,共計核銷6515張消費券。

與此同時,微信也在對商家提供數位化營銷支持。線上包括扶持服務商幫商家做優惠券發放、核銷能力的打通,提供基於優惠券的返傭政策,基於門店微信支付交易筆數來獲得相應線上的流量補貼等;線下門店消費中則幫助其提升非接觸式/無人消費的能力,如自助收銀大屏政策補貼,掃碼購政策補貼。

在白振傑看來,疫情以來無論是經營者、管理層還是門店一線的零售商家都已經發生了變化,對數位化的認知和經營層面都已經不再需要微信團隊提供更多建議,同時從交易數據來看,已有商家恢復到了八九成。

出品:南都商業數據部零售實驗室課題組

採寫:南都記者 馬寧寧 徐冰倩 實習生 林文琪

統籌:甄芹 田愛麗

製圖:李蓓

相關焦點

  • 疫情倒逼商家數位化,有贊:直播帶貨和私域流量是轉型利器
    有贊創始人 、CEO白鴉在有贊八周年生態大會上。近期幾位頭部主播的不規範帶貨行為將直播帶貨拉回人們的視線內。一如電商興起後,人們有著電商是否會代替線下購物的疑慮一樣,人們也在思考,疫情過後直播帶貨是否依然火熱?
  • 臨沂順和直播基地董事長趙國強:快手電商已成臨沂商家直播帶貨主陣地
    臨沂順和直播基地董事長趙國強:快手電商已成臨沂商家直播帶貨主陣地  全面崛起的直播電商正在成為拉動眾多城市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這其中,全國第二大商品批發市場的山東臨沂就繼令人驚嘆的
  • 新零售之下 誰是下一個「直播帶貨」?
    共享程度更高  線上線下相結合是新零售走得更遠的根本方法。相比傳統電商的客服交流,直播帶貨以極高的共時性促進了買賣雙方的資源共享。  主播可以高效地反饋消費者的困惑與疑問並及時解決,消除了傳統客服的滯後性,極大提升消費者的體驗。
  • 新零售之下,誰是下一個「直播帶貨」?
    直播帶貨在新零售行業中「異軍突起」,取得亮眼的成績。面對新技術新形勢,新零售行業會不會出現下一個「直播帶貨」?本文將從三個維度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自從2016年10月,馬雲在杭州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這一概念,電商的車輪就在無形中被推了一把:「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
  • 直播帶貨 帶火消費
    鄭佔波吉時雨攝□本報記者欒姍從最開始的公益直播帶動奉獻愛心,再到農產品直播助推扶貧,直至百業直播帶火消費,直播已成為新的零售和流量入口。今年以來,疫情催生「無接觸購物」,讓直播帶貨更為火爆。受「直播達人」帶貨現象的影響,一批線下實體經濟的相關人員也相繼擁入直播間,搖身一變成為新晉主播。一個共識毋庸置疑:直播帶貨,已經成為撬動市場回暖的「硬核」操作。
  • 直播帶貨的風口過了?只是商家更理智了
    通俗來講,就是不論商品的品類、品牌,直播帶貨這種銷售方式,將變成電商營銷的常態,商家賣貨的標配。而當直播進入常態化之後,消費者和商家對直播的態度都發生了轉變。特別是商家,他們變得更理性、冷靜,不再過度依賴頭部主播、大網紅,掀起了一場直播的「供給側改革」: 商家直播,正在成為直播帶貨的一個主流形態。這並不是說網紅直播帶貨就不行了,它仍然是直播帶貨的一種重要渠道。對於商家來說,網紅直播好比開閘放水——流量大,消耗也大;但在常態化直播的背景下,商家自播更符合營銷需要。
  • 直播帶貨賦能,傳統服裝批發市場轉型升級
    疫情襲來,實體經濟受創,天河區針對轄區服裝市場密集、從業人員多、人口流動大的特點,聚焦病毒傳染強、防控管理難等問題,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工作;此外,疫情期間,傳統服裝批發市場幾乎按下「暫停鍵」,天河區危中尋機,藉助廣州打造「直播電商之都」的機遇,以直播帶貨賦能傳統服裝批發市場轉型升級,努力實現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兩手抓、兩不誤」。
  • 飛象新零售第54屆千人峰會:分享千億直播帶貨的成功經驗
    本網12月4日訊 直播帶貨,是2020年的一大熱詞。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發展日益壯大,全國各大行業基本實現了網絡化,直播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競相進入的領域是不足為奇的事件。直播行業的盛況,如一句話所描述:萬物可直播,人人可直播。
  • 未來十年,沒有直播帶貨,只有內容電商!
    直播帶貨,帶不動了?最近的直播帶貨,可謂「冰火兩重天」。一方面,直播帶貨持續火爆,各大平臺的交易額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又有主播頻繁翻車,直播帶貨的數據屢遭質疑。受雙十一大促的影響,不少主播10月、11月直播帶貨的交易額再創新高。
  • 直播帶貨未涼,抖音反攻
    活動共上線九大超級直播間,包括雷軍的直播帶貨首秀、羅永浩、王祖藍、陳赫、胡海泉在內的明星主播直播間,還有蘇寧易購等品牌商家直播間。 很明顯,質疑聲之下的直播帶貨並未涼涼,而是進入下半場。如何殺出重圍?抖音的獨家武器又是什麼? 為什麼選抖音? 答案是,優質達人+優價好物。直播帶貨帶的是什麼?
  • 新零售智庫:2020新零售直播活力報告(附下載)
    年初,疫情對實體零售的衝擊,以及淘寶直播抖音快手等平臺的商家政策紅利,都加速了直播對線下商業的滲透,傳統零售業態開始跑步進場。 2)線上線下全面融合的直播 直播不僅可以帶貨,對於實體商家來說,它還可以帶商場、帶人氣。比如,百聯今年「五五購物節」直播,在口碑平臺推出到店餐飲美容等預約服務,並向上海4家商場附近5公裡內的消費者發放8萬張消費券。實體商家也在鼓勵顧客去線上直播間。
  • 直播帶貨下半場,牛鬼蛇神大混戰!
    1,產品低價,長期消費、透支品牌的價值2,刷量等灰色產業鏈蓬勃發展3,中小商家被忽悠、殺雛導致慘虧4,實體經濟被嚴重衝擊一直播帶貨與傳統的逛商場、逛自由市場沒有本質區別,只是技術擴大了商家或攤主影響力的輻射範圍
  • 直播帶貨,不可恃寵而驕
    直播帶貨、價錢競爭、簡訊騷擾、紅包運動、假冒偽劣成為消費者吐槽的焦點,其中,今年以來最火爆的直播帶貨成了消費者最大吐槽點。  自疫情暴發以來,直播帶貨提供了產業發展的新思路,它不僅按下了企業復工復產的快捷鍵,也為特色產品銷售提供了一條便捷渠道。直播帶貨是零售行業與網際網路創新「相處方式」的實踐,也是市場銷售與信息傳播跨界融合的結晶。
  • 夢網雲播:線下業態日漸式微,直播帶貨吹響企業營銷革新號角
    在連年虧損後,「平價鞋王」達芙妮於近日宣布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被迫」轉型電商。巨頭隕落的故事,在時代篇章中並不少見。事實上,線下實體商業早在電商一波接一波的衝擊下傷痕累累,突然爆發的新冠 在連年虧損後,「平價鞋王」達芙妮於近日宣布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被迫」轉型電商。巨頭隕落的故事,在時代篇章中並不少見。
  • 傳統服裝實體+社群轉型 悅嘉麗成新零售商業破局引領者
    來源:時刻頭條電商的迅速崛起,讓零售行業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潛能,規模也呈現出量級的增長,但對於以門店經營為主的實體零售業,這場衝擊也是前所未有,尤其是作為我國傳統支柱型產業的服裝業,轉型更是緊迫。與此同時,悅嘉麗還發布了布局服裝新零售的事業計劃,邀請服裝行業合伙人加入,一起並肩作戰、破局、走出危機。一、傳統零售及時轉型,提前布局線上新零售「疫情,只是傳統零售轉型的催化劑。
  • 從電商狂歡、政企自救到文化傳播——全民帶貨,你為何愛在社群裡買...
    面對媒體,薛永表示,這次直播帶貨主要是想通過自己為睢寧商品站臺,對外增強消費者信心,對內傳遞政府支持本地企業探索轉型發展的信號。同時,也為了幫助本地企業儘快從疫情中恢復出來,藉此機會推介並打響睢寧區域品牌第一槍。  政府官員往往以嚴肅的形象、規範的語言示人,如果政府官員都可以直播帶貨,那還有誰不可以呢?
  • 直播帶貨、跨界賣房、私人訂製……旅行社展開「花樣自救」
    山東國信國際旅行社董事長張曉國蹚出了一條新出路,那就是直播帶貨。「對我們來說直播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路徑。」利用資源熟悉的便利,張曉國團隊的直播可以比較權威地講解山東旅遊、濟南旅遊,另外他們還選擇了一些便於傳播的商品進行售賣。如山東的德州扒雞、金絲小棗、東阿阿膠等。
  • 疾風吹勁草,烈火煉真金:2021年直播帶貨將走向何方?
    在這新舊年份交替之際,回顧2020年,整個電商行業的關鍵詞就是「直播帶貨」,無論是行業聲浪,還是GMV都可謂一騎絕塵。圍繞著直播帶貨,企業大佬、影視明星競折腰,紛紛下場直播,和網紅主播、三農達人們同臺競技,各界人士共同將直播帶貨行業發揚光大。直播帶貨也成淘寶、快手、抖音突破線上交易額瓶頸的一致選擇,各大平臺紛紛招羅主播至麾下。
  • 零售|呆蘿蔔回魂;快手IPO;總局:直播帶貨平臺納入監管
    有安徽媒體此前報導稱,呆蘿蔔創始人李陽在9月9日債權人會議上表示,目前呆蘿蔔收到了一份1000萬美元的投資意向書,他有信心渡過難關。呆蘿蔔旗下的微信公眾號「呆蘿蔔新零售」9 月4 日上午恢復運營,呆蘿蔔每筆訂單可以使用5%的餘額,目前有門店的城市有合肥、蕪湖和阜陽。 #點評:真回魂,還是煙霧彈?
  • 我直播帶貨沒掙錢,還虧了
    直播帶貨讓各行各業嘗到了甜頭,越來越多的零售、批發商轉移到線上賣貨。原本批發十件起賣的服裝檔口,也在店裡擺放了補光燈開始直播零售。有的店鋪專人負責直播,有的店鋪將店員培養成主播,但直播這碗飯真的香嗎? 各直播平臺內不乏頭部網紅和職業主播帶貨,憑藉本身對行業的了解及公司專業的優勢佔據分走了平臺大部分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