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航運之困:運價連創歷史記錄 出口企業「一櫃難求」

2020-12-12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中國外貿航運之困:運價連創歷史記錄,出口企業「一櫃難求」

「商家的貨早都備好了,但是遲遲拿不到貨櫃,無法運出。現在不論是上海、寧波,還是鹽田、廣州,所有港口都缺櫃。」

12月3日,東莞市佳睦包裝材料有限公司業務主管Helen Feng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其計劃運往美國的一批貨再度被延期。

「本來說好是12月3日到,但船開到紐約港附近,被告知港口已嚴重堵塞,無法靠岸,現在延長一周左右幾乎是常態,洛杉磯港口更是已經處於癱瘓狀態。」Helen Feng介紹說。

今年「先抑後揚」的中國外貿大幅超出預期,這導致外貿航運領域出現一系列始料不及的極端狀況,缺箱、爆艙、甩櫃、塞港、天價運費、搖號訂艙等前所未見的現象頻頻曝出,成為橫亙在外貿企業面前最大的難題。

目前,中國外貿正面臨一場愈演愈烈的「貨櫃荒」,外貿復甦之下,中國出港貨輪紛紛滿載而去,然而返港貨櫃寥寥,據中國貨櫃行業協會數據,中國每出口3個貨櫃只能返回1個;國內貨櫃嚴重短缺,以致於大量外貿工廠開始自行限產;而大量空置貨櫃卻在海外堆積如山,造成塞港。

與此同時,訂艙難也成為外貿企業繞不開的難題,海運費在半年之內激增數倍,連創天量記錄,並大幅擠壓了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

針對上述問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回應21世紀經濟報導提問時指出,運力供需不匹配是缺櫃、爆艙、運價大幅上漲的直接原因,貨櫃周轉不暢等因素又間接推高了航運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大運力投放,支持加快貨櫃回運,提高運轉效率,支持貨櫃製造企業擴大產能,穩定市場價格。

一櫃難求,運價飆漲數倍

「11月我們要出口5櫃貨,指定貨櫃代理訂了兩周都訂不到。」

張家港市科恩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謝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這家主產塑料擠出機的工廠出口的機械零件較大,需要40尺高櫃,而後者在市面上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短缺。

同樣為缺櫃苦惱不已的新佳美(漳州)日用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王東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其工廠每天的平均產能已達8條櫃,然而有時一天都沒有一個櫃,「如果連續幾天都沒櫃,我們的庫存壓力就會很大,我們現在正在放慢生產進度。」

10月份,王東華的朋友圈曬出一張正在運送的鏽跡斑駁的貨櫃,圖文是「據說82年的柜子現在比82年的拉菲都香,不知道接下來的11月、12月還將面臨什麼。」

中國外貿正在面臨一場愈演愈烈的「貨櫃荒」。

根據Container xChange 最新的貨櫃可用性指數報告,目前中國40英尺貨櫃可用性僅為0.05點(0.5為榮枯線),而去年同期為0.63點,中國各大港口的貨櫃可用性均創下歷史低位。

貨櫃航運巨頭馬士基的發言人近日表示:「7月至10月間,已將所有能找到的貨櫃全部出租,租賃市場已經『乾涸』,市場上沒有空箱了。要恢復往日正常的運輸狀態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波蘭格但斯克港務局上海代表處副代表張碧君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作為各大船公司及中歐班列鐵路專用箱指定還箱點,11月中旬,該港箱東向中國出租或賣出了手中的所有空箱,這使得目前波蘭貨櫃公司和自有箱物流公司也出現缺箱現象。

與此相伴的是運價的狂飆。上海航交所發布的中國出口貨櫃運價指數從5月份的低於850點,一路飆漲到12月4日的1323.83點;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更是從1月的996點漲至12月4日的2129.26點,兩者不斷刷新歷史新高。

「原來歐洲線(廈門到歐洲)的海運費是1200美元,現在漲到近6000美元,翻了5倍;美國線(廈門到洛杉磯)的海運費漲到5200美元,而往年也就1000多;一些近洋航線,比如到菲律賓、日本,以前都是零運費,現在海運費基本上也需要700美元。近日,市場上更是出現了一萬美元的天價海運費。」王東華介紹。

漲價仍在持續,以至於部分貨代不太敢報價。「以前海運費一個月內都不會有太大波動,而如今一天一個價,今天報的價,明天就變了,甚至九點報的價,十點就又不同了。」上海一位貨代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

訂櫃難、高運價正在大幅擠壓出口商的利潤空間,壓制訂單的增長,不少外貿工廠甚至開始自行限產。

「現在我們拿到一個箱子的成本差不多比往常要翻一倍左右,成衣是一個低利潤的行業,運價過高對我們壓力非常大,原來可能微利的東西,現在僅僅是保本,甚至略微虧損一點。」東方國際創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五業務部經理何巍說。

王東華表示,儘管下半年外貿訂單激增,但隨著貨櫃荒和訂艙難的出現,其實際出口量在9月底已開始環比下降,11月訂艙更難,公司出口業務進一步下行。

「我們正在和客人溝通,調整排產順序:先做急需交貨又能訂到櫃的訂單,訂不到櫃的就只能先不做。」她說。

運力不足,爆艙甩櫃頻現

甩櫃是擺在謝華面前最大的一個問題。

「以前都是提前幾天訂艙,現在至少要提前半個月;而且經常貨都裝箱了,卻被航運公司甩櫃,最近我們被甩了好幾次,運來的箱子上不了船,等下一班要到一周以後了。」她無奈地說。

王東華介紹,新佳美以往整櫃訂單以FOB為主,即由買家與船東全年約價,分批訂艙後,工廠按買家訂艙指引安排集港拖車裝貨送至指定堆場,但從9月份開始,運價大漲,船東對買家的約價不再保障海運艙位。

「今年船很少、航線也少,往年每個船東手上有好幾艘船,而今年常常是兩個船東合起來走一艘船。」她說。

阿里國際站總經理張闊向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運力不足是甩櫃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中國長期以來過於依賴客機帶貨模式,今年中國出入境飛機降低了1/3以上,這導致一些貨運不得不「空轉海」。

另一方面,年初海運從業者對市場作出嚴重誤判,「疫情發生後,他們覺得外貿不行了,航線取消,船隻靠港,貨代也停了。然而,近期中國出口卻出現井噴式增長,這些人雖然趕回來『996』,但航運有很強的計劃性,運力的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中歐班列等鐵水聯運正在成為增加運力投放的重要戰略通道。

「疫情期間,中歐班列發運量不降反升,大超預期。」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漆丹介紹,截至11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一萬列,發送貨櫃超9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54%,前三季度運量已超去年全年,中歐班列開啟數量連續七個月刷新歷史記錄,連續六個月穩定開行數量在6000列以上。

張碧君介紹,為彌補海運運力不足,作為波羅的海唯一一個深水貨櫃港,格但斯克港為中歐班列的鐵水聯運創建了一系列新線路,「比如重慶11月開行了成都-斯瓦夫庫夫寬軌直達班列。目前格但斯克港與華沙、格列維採、波茲南等城市開通了海鐵聯運班列,通過鐵路運到港口後,我們將這些貨櫃通過支線船分撥到北歐各個城市。」

然而,運力不足的矛盾依舊存在。近日外貿圈瘋傳一條「2021年中歐班列艙位預定搖號」的視頻,視頻中12家平臺公司推出30條線路2000多個艙位供眾多貨代搖號訂艙,其中西安新築至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82個艙位,需求量卻高達700個。

有去無回,空櫃海外塞港

當前全球貨櫃碼頭正呈現這樣一幅弔詭的圖景:太平洋東岸,中國青島、連雲港、寧波、上海等港口正因貨櫃極度缺乏而陷入作業延誤的困境;而在大洋彼岸,歐美多個港口卻由於貨櫃暴增,超出了處理能力,導致港口堵塞。

據中國貨櫃行業協會統計,今年以來,中國主要外貿貨櫃港卸空舊箱堆存量持續下行,七大主要外貿貨櫃港口卸空舊箱堆存量從2020年2月底的305萬TEU持續降低至10月底的約185萬TEU。而通常港口卸空舊箱的存箱規模大約在400萬TEU,這是中國出口用箱的主要供應源。

該協會認為,海外疫情導致空箱滯留嚴重,是目前中國出口貨櫃需求緊缺的主要原因。

中國外貿航線的主要目的地是歐美、東協、澳大利亞等地,因近期疫情反彈,上述區域不少貨主無法正常從港口提貨,甚至有些貨物到港後被拒收,造成越來越多的貨櫃在港口無序堆存,進而塞港,而這又導致船舶無法按期靠岸和離岸,如此形成惡性循環。

「洛杉磯港口幾乎已經陷入癱瘓,由於疫情嚴峻,當地大幅減少了港口工作人員,卸櫃時間大幅增加,本來港口的處理能力就只有平時的1/3,現在大量貨櫃在港口堆積如山,他們空箱運不出來,我們的船也進不去。」Helen Feng說。

據美國港口卡車運輸協會統計,僅洛杉磯和長灘港,就有10000-15000個貨櫃被滯留在碼頭,兩港的候港時間也達到難以想像的20天以上。

王東華指出,美國貨櫃壓港一方面是由於洛杉磯等地再度封城,產品銷量存在不確定性,進口商不願馬上提貨;另一方面是由於碼頭拖貨車疏港時間大增,貨車司機不願到碼頭拉貨,部分碼頭甚至出現了罷工現象。

「美國的貨車司機跑短途的話一天能拉好多趟,但去碼頭拉柜子的時候,可能十幾個小時都被堵在碼頭進退兩難,所以去碼頭提櫃的貨車數量劇減。」

不僅是美國,近日,澳大利亞、英國等地的貨櫃壓港也日益嚴重,有統計顯示,僅澳大利亞的空貨櫃數量就超過5萬個,英國最大、最繁忙的貨櫃港口費利克斯託港也出現了嚴重的塞港現象。

「一船一船的貨櫃運了出去,但回來的寥寥無幾;這一方面是因為從七八月開始,中國就一直是大量出口,然而這些國家很多工廠停擺,對中國的出口並不多;另一方面也與產品結構有關,中國運出去的大都是紡織服裝、家具家電、口罩等日用消費品,這都需要貨櫃,但進口的很多大宗商品大都是用散貨船裝運,而高科技產品也大都走空運,並不需要貨櫃。」Helen Feng說。

中國貨櫃行業協會介紹,目前,中國每出口3個貨櫃只能返回1個,通常60天可返回的貨櫃,現在拖延到100天;該協會建議貨櫃行業提高疏港能力,通過復航船舶加大貨櫃回空運輸,縮短用箱周期,儘可能多的把海外空箱調運回流。

產能創記錄,排產到明年初

除了加快卸空舊箱的回流,中國的貨櫃製造全產業鏈也開足了馬力。

中國擁有全球96%以上的貨櫃產能,貨櫃年產銷量大概在200-300萬TEU,新造箱在存箱規模中佔比10%-20%。

對貨櫃企業而言,今年經歷了一輪「過山車」式的行情:5月之前,企業幾乎沒有新增訂單,而到6月之後,隨著中國外貿快速恢復,港口空箱迅速消化,新箱訂單開始出現爆發式增長。

中國貨櫃行業協會介紹,貨櫃訂單從7月份開始陸續增加,8月標準乾貨箱產量較7月份增長100%,9月進一步增至30萬TEU,月產箱量創下近五年來最高,10-11月也維持著這種高產出水平。

中國的貨櫃工廠也在一個月中從停工停線迅速切換至滿負荷生產狀態。目前,工廠的生產工時已從單班8小時上升到11小時,各工廠紛紛擴大人員招聘,部分工廠把單日生產效率提高了60%以上。

相關公司的業績也為之大振。比如,佔全球貨櫃製造市場份額佔45%的貨櫃巨頭中集集團第三季度的歸母淨利潤超過8.8億元,同比激增2123.72%,目前該公司貨櫃生產訂單已經排到春節後。

中集集團證券事務代表王心九近日介紹,正常情況下,貨櫃製造從下訂單到交貨需要2-3個月,但現在高峰期需要3-4個月,如今量價齊升,其擴產在人員招聘和原材料供應存在瓶頸。

今年上半年,因為沒有新增訂單,貨櫃生產企業大幅削減產能,消減工人數量。而下半年訂單陡增,工廠復產後面臨一系列措手不及的問題。比如,貨櫃工廠需要大量焊工,目前各大箱廠普遍面臨焊工短缺的問題。

同時,上半年貨櫃上遊材料供應商維持低庫存運行,減少了原料的採購和儲備;貨櫃使用的鋼材、地板都沒有正常生產和存量。恢復生產後面臨著原材料瓶頸,比如需要提前半年備貨的木地板已成為擴產最大的原材料瓶頸。

「新增訂單已經排到了2021年一季度,行業以歷史最高單月產量生產依然很難以彌補出口貨櫃需求的缺口。」中國貨櫃行業協會稱。

展望未來也並不樂觀,多位受訪對象表示,缺箱、爆艙、塞港、運價繼續上漲仍是大概率事件,在春節之前甚至情況會更糟。

「最近海外貿易商為了備貨『黑五』、聖誕購物節,哪怕高價也會給我們安排柜子,但過了這個節點,國外提貨的動力會大幅下降,能安排的柜子會大幅下降。」王東華說。

而Helen Feng近日也在線下密集約見貨代,「我得到的信息是,空箱越來越少,未來幾個月缺櫃、缺艙的情況只會更嚴峻,現在通過提前訂櫃、加價還能訂到,但到1月份是否還能訂到,沒有人能給出保證。」她說。

註:應受訪對象要求,文中謝華為化名,文中插圖均為受訪對象提供。

(作者:夏旭田 編輯:耿雁冰)

相關焦點

  • 中國外貿航運之困:運價連創歷史紀錄,出口企業「一櫃難求」
    今年「先抑後揚」的中國外貿大幅超出預期,這導致外貿航運領域出現一系列始料不及的極端狀況,缺箱、爆艙、甩櫃、塞港、天價運費、搖號訂艙等前所未見的現象頻頻曝出,成為橫亙在外貿企業面前最大的難題。與此同時,訂艙難也成為外貿企業繞不開的難題,海運費在半年之內激增數倍,連創天量紀錄,並大幅擠壓了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針對上述問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回應21世紀經濟報導提問時指出,運力供需不匹配是缺櫃、爆艙、運價大幅上漲的直接原因,貨櫃周轉不暢等因素又間接推高了航運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
  • 貨櫃一櫃難求搶櫃如同打仗
    「最近貨櫃有去無回、一櫃難求,櫃價直線上漲到、搶櫃搶到和打仗一樣……從事外貿的人士近來承受了」甜蜜的負擔:近期中國外貿出口激增,而由於境外疫情蔓延,不少貨櫃堆積在境外港口,導致國內出口用貨櫃緊缺。記者也注意到,貨櫃出口均價已創下9年半新高,中國出口貨櫃運價綜合指數更是創下歷史新高。由於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產企業早已恢復正常生產,外貿從業人士紛紛表示,現在不是沒生意,是生意很好、訂單很多,但出口物流跟不上。
  • 遠洋運價翻幾番,一艙難求……外貿出口企業的日子挺難的
    不僅運費上漲,「一艙難求」和「一箱難求」的問題也在短期內使出口企業受到影響。廣東展豐智能設備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彭新偉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主要生產氣釘等產品,出口到歐洲和美國、日本等地。這些地區都處在熱門航線上,船和貨櫃都非常緊缺,需要船進港才能拿到S/O(裝貨單)。「我們有一筆貨物,五六十個櫃,壓了將近一個月才出貨,一不小心就會影響交期。」
  • 貨櫃一箱難求 外貿企業為「出貨」絞盡腦汁
    由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此起彼伏,國際物流運力下降,貨櫃船運價格暴漲,爆倉甩櫃成為常態,行業「一箱難求」,這些連鎖效應更是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商務部發言人最新表示,運力供需不匹配是運價上漲的直接原因,貨櫃周轉不暢等因素間接推高了航運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
  • 船運貨櫃一箱難求 外貿企業為「出貨」絞盡腦汁
    由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此起彼伏,國際物流運力下降,貨櫃船運價格暴漲,爆倉甩櫃成為常態,行業「一箱難求」,這些連鎖效應更是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商務部發言人最新表示,運力供需不匹配是運價上漲的直接原因,貨櫃周轉不暢等因素間接推高了航運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
  • 航運市場「一箱難求」怎麼破?浙江10條舉措來助力
    據悉,眼下不少浙江外貿企業深受海運、空運等跨境物流「一倉難求」、「一櫃難求」、運價飛漲所困擾。寧波航運交易所發布的海上絲路指數顯示,2020年11月份寧波出口貨櫃運價指數平均值為1530.4點,較上月上漲25.0%,較2019年同期上漲111.5%。自2020年4月份以來,月平均值累計上漲127.7%。如今,這一現象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 爆倉,貨櫃一櫃難求!跨境人好難
    爆倉,貨櫃一櫃難求!跨境人好難 物流問題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這幾天,就有諸多賣家在圈內吐槽: 缺箱嚴重,每天都是搶搶搶! 貨櫃只出不進,不缺箱才怪呢! 所以咱們就,等完艙位,等箱子,等完箱子,還得等船來。 沒時間解釋了!有艙位,有箱子得趕緊的吧…… 今年物流都這麼慘的嗎?
  • 一箱難求,外貿出貨繼續...
    外貿人面臨的種種問題也得到了多方的關注。12月8日,央視新聞頻道再次報導,曝光行業「一箱難求、一艙難求、運費爆漲」的情況。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隨著中國外貿的強勁復甦,中國多個港口出現航運火爆的情況。受貿易復甦刺激,今年7月和10月,上海港、寧波港等接連刷新貨櫃吞吐量的歷史紀錄。
  • 三大因素帶動航運板塊集體暴漲!貨櫃一櫃難求 中國成全球貨櫃...
    天眼查APP資料顯示,中遠海特、中遠海控均為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控股的關聯上市公司。中遠海特主要從事船舶製造、海上運輸及其他倉儲業,其生產的船舶節能環保、適貨性強,頻頻刷新「超極限」運輸記錄;中遠海控與其旗下子公司經營國際、國內海上貨櫃運輸服務、碼頭運營等相關業務。
  • 「一櫃」難求,貨櫃運費暴漲,出口訂單激增排到明年3月
    截止上周,全球新冠疫情累計確診人數已突破5000萬人,美國突破1000萬,受疫情影響,中國出口貨櫃運輸市場繼續高位運行。11月13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上海出口貨櫃綜合運價指數為1857.33點,較上期上漲11.6%。
  • 海運價格飆升3倍仍「一箱難求」,外貿廠商焦急發愁
    浙江宏升玩具生產廠銷售經理王開滿臉愁容,他的外貿業務正遭遇「卡脖子」難題。沉寂十年的海運市場這個冬天異常火爆。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出口訂單快速轉好,國內貨櫃需求集中爆發,而海外疫情持續致全球貨櫃周轉不暢,海運價格飆升3倍仍「一箱難求」。外貿廠商成本急劇上升,出口業務大受影響。但海運屬於全球化市場,整體運力仍供過於求,造成目前的局面有其特殊性,船公司擴充運力面臨兩難選擇。
  • 中美航線海運貨櫃價格飛漲近3倍 運力緊張頻頻爆艙甩櫃
    海運貨櫃一櫃難求,價格飛漲近3倍!發生了什麼?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際物流運力下降,導致貨櫃船運費大漲,美西航線運價更是較年初漲了近3倍,在運力緊張的背景下,行業頻頻產生甩櫃的現象。海運價格飛漲近3倍 頻頻爆艙甩櫃吳海全的企業主要從事智能耳機、智能音響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產品95%以上都用於出口,其中海運佔到產品運輸方式90%以上。他告訴記者,今年5月份以來,海運價格一路攀升,甚至不少航線「一櫃難求」現象頻現,這給企業物流成本造成不小的壓力。
  • 【航運價格大漲,中國出口貨櫃運價指數創歷史新高】12月11日...
    2020-12-14 08:05:04來源:FX168 【航運價格大漲,中國出口貨櫃運價指數創歷史新高】12月11日,中國出口貨櫃運價指數(CCFI)漲至1411.98點,歷史性地站上1400點,創出新高;前一周,該指數剛創出有史以來最大周漲幅。
  • 航運貨櫃一「箱」難求 為何還有人不敢輕易接單?
    但新造箱企業卻不敢持續擴張產能。因為疫情之下,市場不確定性仍在持續。據1℃記者進一步現場調查,貨櫃緊缺的情況,刺激了國內的新造箱動能,生產原材料、人工等價格上漲,新箱出廠價隨之水漲船高,這進一步加重了航運企業的運力負擔,面對居高不下的運價,最終利潤受損的還是外貿企業。
  • 一圖了解,11月中國外貿創歷史記錄:出口激增21.1%,貿易順差翻倍
    公眾號:搜航網,搜航網 中國領先的航運電商平臺,提供最全的運價和最新行業資訊。
  • 外貿企業「年關」:一艙難求運費翻倍漲 貨櫃缺口緣何補不上?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外貿企業「年關」:一艙難求運費翻倍漲,貨櫃缺口緣何補不上? 中國外貿強勁復甦,一艙難求成了外貿公司的年關難題。此外,船運運力緊張也是近幾個月影響外貿運輸效率的一大主因。王旭稱,國際航運市場常年不景氣,普遍面臨著虧損。特別是疫情期間,全球貿易斷崖式下滑,航運公司不得不停運一部分航線以自救。但自中國全面復工復產後,中國的出口迅速升溫,運力的需求迅速增長,由於停航導致運力緊缺,直接導致運費飆升,甚至出現「一艙難求」的局面。
  • 「一箱難求」繼續上演,市場何以解「箱愁」?
    所有承運人都報告說,他們的倉庫嚴重缺乏最受歡迎的40英尺高櫃和40英尺標準櫃,大多數時候,連20英尺櫃也短缺。 來自Container xChange的最新貨櫃可用性指數報告顯示,整個中國的可用性「仍處於歷史最低水平」。報告補充說:「由於空白航行幾個月後需求快速增長,目前中國40英尺高櫃可用率僅為0.05 點,而去年同期為0.63。」
  • 10000美金天價海運費,依然一箱難求一艙難求
    一箱難求!一艙難求!如今儼然已成了這個行業的主旋律!近日,中歐班列搖號訂艙、10000美金的天價海運費在業內朋友圈刷屏,議論紛紛之下,無不訴彰顯著外貿人的苦與難。2021年中歐班列搖號訂艙我們都見過買房搖號、買車搖號、學位搖號……訂艙搖號!
  • 航運貨櫃一箱難求,為何還有人不敢輕易接單?
    一箱難求!這裡的「箱」,是指用於貨運的貨櫃。隨著我國外貿出口的逐漸回穩向好,國內出口運力不足的情況已在多地顯現,在一段時間內,也伴生貨櫃緊缺的問題。據1℃記者進一步現場調查,貨櫃緊缺的情況,刺激了國內的新造箱動能,生產原材料、人工等價格上漲,新箱出廠價隨之水漲船高,這進一步加重了航運企業的運力負擔,面對居高不下的運價,最終利潤受損的還是外貿企業。
  • 出口猛增、貨櫃價格高企 浙江寧波發放港口通兌券為外貿企業減負
    央廣網北京10月27日消息(記者張鴻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海運流轉速度減慢導致航運貨櫃價格高企並「一箱難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抬高了我國外貿企業運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