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正副會長姚有志(右一) 、吳如嵩(左一)少將聘任方潤華為該會特邀理事 陳德真 攝
中新網蘇州2月24日電 題:方潤華的兵法·智慧·人生
記者 韓勝寶
2006年3月19日香港大公報刊登消息,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正副會長姚有志、吳如嵩少將一行蒞港,前往方樹福堂基金探望該基金主席、蘇州市孫武子研究會名譽會長方潤華。姚有志等盛讚方潤華充分運用孫子兵法於商業活動,並提出聘任方潤華為該會特邀理事。方潤華高興接受,希望更好地宣傳和弘揚此一中華文化瑰寶,共同為世界和平貢獻力量。
方潤華出生於1924年,祖籍廣東東莞。1948年他協助父親方樹泉在中環創立「協成行」,經營工業原料,很快發展成企業集團,成為香港開埠以來首批大地產商之一。60年過去,「協成行」這一老牌地產商號執著而穩健,依舊在香港唱響大風,方潤華把成功總結為得益於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古代兵法給了他特殊而深遠的教益和影響。
因為生逢戰亂,方潤華雖然沒有機會念大學,但他非常重視中華文化。他認為,中華文化歷經數千年不會消亡主要是因為很特別,中國文字深奧而有哲理,與西方文字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中文是「危機」,在危險中看到機會;中文說「錯失」,即做錯事就會失去一些東西,英文裡卻有錯而沒有失。站在香港這個中西文化交融的制高點,方潤華點評中西文化洋洋灑灑,信手拈來。在採訪中,他不時冒出一些蘊含哲理的孫子警句。
方潤華告訴記者,「協成行」的發展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1983年中英香港談判、1997年香港回歸、亞洲金融風暴等很多風波,有起有落,最終經受住了考驗,《孫子兵法》對我的影響很大。人生若想出類拔萃,必須靈活運用前人的智慧,中國古代的智慧,今日仍能大派用場,這是中國人的驕傲。如何將中國兵法,包括孫子、孫臏、吳起、孔明、劉伯溫、鬼谷子等的智慧,運用於企業運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孫子兵法》最重要的一點是「知彼知己」。2003年,方潤華判斷香港地產市場調整基本到位,存在巨大投資機會,斷然出擊,先後斥資近7億元購入中環金城銀行大廈、尖沙嘴崇山大廈以及港島南區大潭道紅山廣場,變成今日的協成行中心,升值了一倍多。方潤華說,這裡所運用的就是毛澤東兵法「敵退我進,敵進我退」的戰術。
方潤華之所以高人一籌,是他集各家兵法智慧,從中探索從商的真諦。他把學習的體會和感想編寫成書,指導本企業的經營活動,還贈送給各地圖書館和友人,提供給別人參考。他的《孔明兵法運用於工商業》一書,獨具匠心地分為《將器篇》、《將弊篇》、《將志篇》、《將剛篇》、《智用篇》,從不同的方位和角度,汲取古代兵法之精華,演變為從商謀略,應用於商場之中。
有了這些兵法智謀,做起事來就穩健,穩中求勝。方潤華經商的金科玉律是「保守經營,穩穩陣陣」。他只求「開慢車,求寸進」,穩健當頭。他不同意過分地投機冒險,甚至不同意「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說法,不能忍受全軍覆沒。
方潤華始終遵循孫子的告誡居安思危,慎之又慎,隨時洞察商場風雲。1997年6月香港金融風暴爆發前夕,他已預料到香港的經濟泡沫即將爆破。一日,他偶然看到雜誌上一幀照片,一個小孩在車內正愉快地吹肥皂泡,立即聯想到香港當時的經濟,很快就會像肥皂泡那樣破裂。於是,他將這照片保存下來警示自己。不久,香港的金融風暴真的發生了,因為他早有準備,採取了防患措施,在金融風暴中只輸少許,避免了重大損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