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糧都」美譽的富錦市,藉助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的實施,開啟了農業發展的新思維,農民帶地入社實現了「合指成拳」,土地確權帶來了農村金融改革的破冰,「網際網路+農業」拓寬了整個產銷鏈條。
有「糧都」美譽的富錦市,藉助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的實施,開啟了農業發展的新思維,農民帶地入社實現了「合指成拳」,土地確權帶來了農村金融改革的破冰,「網際網路+農業」拓寬了整個產銷鏈條。
聯合催生新主體
2014年,富錦市二龍山鎮新興村田娘水稻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孫聖海種了1500畝水稻,純利潤達到70多萬元。大豐收讓他對擴大再生產底氣十足,今年他種了2220畝水稻,「按這長勢,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孫聖海說。
2009年,孫聖海和村裡農戶自發組建了種植合作社,幾年來實現了滾雪球式發展。2012年,在政府扶持下,又組建了現代農機合作社,帶動全村100多戶農戶帶地入社,規模經營面積達到1萬畝;去年,二龍山鎮田娘水稻合作社與江蘇廠商合作,購置了烘乾塔,配套建設糧食倉儲設施,年均儲運糧食8萬餘噸,2015年又進行了擴建,總倉儲能力達到15萬噸,實現了從種到銷一條龍現代化作業。
富錦市藉助「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鼓勵和引導農民參與帶地入社的新型經營主體,使大型機械更好地發揮作用,規模經營更大範圍地普及,標準化生產更精準地落到實處,從而有效地提升了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了糧食產量和糧食品質。
在積極培育現代農機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的過程中,富錦市探索出了吸納農民帶地入社,由農機合作社統一經營,執行保底收益和依託有實力企業,與企業銷售價格掛鈎,給農民二次返利等多種發展模式。同時,農業經營主體的創新提高了農業組織化程度和生產標準化水平,增強了入社農戶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目前,富錦市共有家庭農場151戶,千畝以上種植大戶162戶,農民專業合作社1100戶;規模經營面積420萬畝。這些新型經營主體,成了富錦市發展現代農業的生力軍,帶動了當地農業生產整體水平大幅提升。
流轉釋放大產能
從一家一戶的小生產向集團化、規模化生產全面轉變,富錦市實現了不增土地增產出、不增資源增實力。
去年以來,富錦市按照農村土地「三權分離」的制度設計,抓住「確權、入市、流轉」三個關鍵環節,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創新,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並為富錦市土地流轉掃清了障礙,使大面積的農村土地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土地確權引來了富錦農村經濟發展的信貸「活水」,創新金融服務,有效激活農村「沉睡資產」,在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方面,佳木斯金成擔保公司與郵政儲蓄銀行合作,在黑龍江省率先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為富錦市1.1萬戶農民辦理貸款2.8億元。隨著土地確權的推進,有意願帶地加入現代農機合作社的農戶明顯增多。
為了「整編」土地,帶動土地流轉全面鋪開,富錦市還通過鼓勵經濟實力較強的大集團、大企業與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合作經營,發揮工商資本在資金、技術、管理、信息、市場等方面優勢,帶動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滑鼠點開新天地
綠色、優質、天然的富錦大米不僅進入了國內各大超市,還登陸淘寶、天貓,成為電商的寵兒。
黑龍江金瑪農業有限公司落戶富錦後,把發展的目光瞄準了網絡,以天貓商城作為網絡發展平臺,在網際網路上大顯身手,「元態富錦寒地香米」、「元態富錦清香米」在網絡上颳起了熱銷旋風。
沒有信息的現代化,就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在加快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富錦市把發展的著力點聚焦到信息農業及電商物流兩大領域。在長安永勝現代農業水田萬畝展示區建成現代農業綜合信息服務中心,以氣象服務和植保服務為重點,綜合分析富錦市33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點的上傳數據,在信息化控制展示區4萬畝水田標準化生產的同時,一方面通過農業氣象信息、村村通智能喇叭語音系統、手機簡訊等信息手段,指導、服務該市230萬畝水田生產;另一方面向全國、黑龍江省業務部門上傳監測數據,為其在更大區域內研判生產趨勢和指導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在電商物流方面,富錦市積極謀劃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建設項目,依託象嶼金谷公司345萬噸的倉容、年對外500萬噸發運能力,以富錦作為黑龍江省東部糧食骨幹物流節點,連通產區和銷區,建設三江農產品交易物流中心,構建一個完整的物流配套和網絡化布局,努力形成三江平原的糧食交易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同時,支持農產品銷售龍頭企業建設營銷中心。此外,還加快中小企業孵化基地建設。
產糧大市富錦正在充分挖掘「網際網路+農業」的發展潛力,讓網際網路在農業生產的種、加、儲、運、銷等環節發揮全鏈條作用,在政策激勵和政府推動下,一個覆蓋全國經濟發達地區、重點城市的富錦綠色食品營銷網絡和電子商務平臺正在快速形成。
(責任編輯:DF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