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錦市水稻公園:多元化發展 傾力打造「觀光農業+鄉村旅遊」為一體...

2020-12-13 湘湘愛旅行

本網訊(荀文文) 近年來,富錦市堅定不移走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的融合發展道路,以萬畝水稻公園為樣板,構建良好生態,優化產業發展,讓農家田園變景區公園,如今水稻公園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的鮮活模版和農業觀光旅遊的嶄新名片。

萬畝水稻公園坐落於富錦市長安鎮萬畝水稻科技示範基地,是我省第一個田園綜合體項目中的核心景點。園區稻田耕地40000畝,核心區10858畝,景觀區 819 畝,經過建設,逐步打造出一幅中國農旅融合示範區、稻作文化體驗基地、農旅觀光體驗休閒度假的壯美田園畫卷。

近日,記者來到萬畝水稻公園中的嬉水城堡看到,各種卡通造型的遊樂設施讓大人、小孩都玩得不亦樂乎,臉上充滿著笑意。

正在萬畝水稻公園遊玩的遊客田佳告訴記者:「我們每年都會來水稻公園,今年聽說增加了很多新的項目,特意帶著孩子來體驗,孩子玩的非常開心,老人小孩都非常喜歡這裡,這地方建設的真不錯。」

今年,萬畝水稻公園全新推出了嬉水城堡、兒童農田體驗、小豬賽跑、萌羊寶貝、稻田兒童世界、陸戰體驗營、仗箭天涯等娛樂體驗項目。園區還新建了農耕文化館,讓孩子們在農業生態樂園裡盡情玩耍的同時,也能學習自然知識,熟知植物生長的規律,了解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歷程,體驗耕作的辛苦和樂趣,切身感受田園生態的獨特魅力。

「黑土孕詩情,糧都畫裡遊」。放眼望去,整個園區猶如一片生機勃勃的稻海,彩色巨輪形體的綜合辦公樓停靠岸邊,39米高燈塔式觀景亭遙相矗立在綠色稻海之中。在稻海內通過3D技術和透視技術相結合,用稻田作「畫布」,秧苗作「顏料」,種植出了四幅總面積10萬平方米帶有《農業航母 揚帆起航》、《不負韶華 我們都是追夢人》、《北國好風光 盡在黑龍江》、《國家糧食 安全壓艙石》字樣的稻田畫,寓意富錦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萬畝水稻公園總經理張巍介紹說:「我們富錦市依託自身農業優勢和國內旅遊發展趨勢,傾力打造「觀光農業+鄉村旅遊」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我們景區在原有設施的基礎上,今年新增了農耕文化館、萌寵莊園、沙灘樂園、嬉水城堡等農耕文化展示、農事體驗、休閒娛樂等項目,通過農業生態、農業文化、農業觀光、稻作文化、科普教育、休閒娛樂等多種元素相融合,讓農家田園變成雅致的景區公園,讓遊客在幽靜的稻海田園中切實感受到大自然的獨特魅力。」

【來源:黑龍江農業信息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佳木斯富錦市旅遊產業發力成振興發展新引擎
    「富錦其實可以利用自己的資源條件,通過開發差異化和細節上的精緻化旅遊產品,用它來打動客人,尤其是可以考慮一些新興的旅遊產品,比如說一些戶外極限運動,或者是一些低空飛行類的一些項目。第二個就是一定要充分地把我們這裡的農業旅遊資源運用到位,從一種簡單的農業觀光轉化為一種立體化的農場生活方式,我相信富錦的農業旅遊,農旅結合也一定會做得非常出彩。」
  • 創造產糧大社的「稻」夢空間黑龍江省富錦市通過合作社打造稻海...
    觀光農業先做文章    「在現有規模下繼續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形成品牌提高農民收益,這幾年富錦市委、政府一直在為之謀劃、努力。」富錦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任麗新說道。    在富錦市的農村早先流傳著一種說法,大旱小豐收,小旱大豐收。「過去只要豐產就是豐收,現在豐產不一定豐收,因為糧食收購價格每年都會調整,這就促使政府和農民都要改變觀念。」
  • 竹裡以觀光農業為支點,撬動鄉村旅遊——畲鄉「邂逅」旅遊的致富...
    但因為偏遠,村莊至今保留著原始樸實的自然風光。正是這樣的資源稟賦,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被一家旅遊開發公司相中,正被整村打造成為「鳳棲谷」正心生態度假屋和民宿客棧。來自蒼南的浙江鳳棲谷旅遊開發公司經理謝愛迪認定,這裡就是她最終尋找的「桃花源」,經過兩年來的精心打造,投資3000萬元的一期工程將於今年 「十一」全面對外開放。
  • 富錦萬畝水稻示範園科技領航
    富錦市現代農業萬畝水稻科技示範園。 記者蔣國紅攝 在同三公路南482公裡處,隨風搖曳的稻田中,一座外觀像巨輪的建築格外亮眼。這是富錦市為提高農產品競爭力,打造大米品牌,實現優質優價,提高農民收入而專門打造的萬畝水稻科技示範園。 在這個集水稻標準化生產、加工、銷售、服務、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綜合體內,「網際網路+物聯網+示範基地」的有效融合,發揮著對全市水稻生產的示範功能和指導作用。富錦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申慶龍告訴記者,它是全市230萬畝水稻集約化、標準化、信息化生產的縮影。
  • 打造多元化景區 成都新都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新都錦門     「錦門」位於成都川陝路,繞城高速交匯的出川門戶三河鎮,以美食、休閒、旅遊商貿和酒店用品產業為核心成為成都商貿旅遊文化的名片。  據了解,軍屯鎮努力發展鄉村旅遊,將在全鎮範圍內植入紫薇元素,全面打造「中國紫薇小鎮」,建設鎮域內鄉村旅遊環形道路,將主要觀花景區和7個特色園林以及旅遊餐飲服務企業進行有機串聯,
  • 遊中國糧倉賞稻海麥浪 ——我市著力打造農業休閒旅遊經濟圈
    近日,市旅遊局組織相關旅遊公司,驅車2000餘公裡,踏查了我市30餘處旅遊景點,開始打造農業休閒旅遊經濟圈。  這次踏查的目的是圍繞三江平原現代化大農業優勢旅遊資源,重點打造農業休閒旅遊經濟圈。圍繞佳木斯市區、富錦市、建三江農墾分局、同江市、撫遠縣的農業觀光、生態溼地、赫哲民俗旅遊品牌進行實地踏察和企業對接,全力整合我市區域內農業旅遊資源。
  • 佳木斯富錦市現代農業創新發展 城鄉建設提檔升級
    人民網哈爾濱12月26日電 佳木斯富錦市六次黨代會以來,該市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統籌抓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項工作,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進步。五年來,該市現代農業創新發展,農業優勢有效釋放。
  • 漳州長泰縣推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蓬勃發展
    ­  林阿玲向筆者介紹,在當地政府的引導幫助下,依託現代花卉生產基地,農莊加快打造成集花藝體驗、浪漫婚禮、民宿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花卉休閒農莊。2017年,開業第一年的玫瑰農莊實現了年收入100多萬元,成功摘取了全省鄉村旅遊經營單位(三星級)和市級休閒農業示範點等榮譽稱號。­  玫瑰休閒農莊是長泰縣農村產業融合經營主體的一個典型。
  • 長春雙陽農業轉型「五子登科」促發展
    當初,這個叫「緣山湖」的農業轉型項目剛剛起步,曾有許多農民不解:「這麼折騰究竟圖個啥?」可如今,緣山湖山青水秀果蔬飄香,每年四面八方來這裡旅遊觀光的客人絡繹不絕。據介紹,長春雙陽區吊水壺、鹿鄉鎮東華莊園、溫泉教育農莊、緣山湖農業觀光、旅遊休閒、農家文化大院等產業呈現出新的格局,曾有業內人士把這個區多種產業齊頭並進的喜人局面稱作「農業轉型中五子登科」現象。盤點長春雙陽區農業轉型升級成果,這個以農業觀光、休閒、旅遊、科技為一體的緣山湖莊園成為該區農業轉型「五子登科」中的一員。
  • 黑龍江富錦市現代農業萬畝水稻園豐收在望
    這是9月15日在黑龍江省富錦市現代農業萬畝水稻科技示範園拍攝的由6種不同品種水稻組成的稻田畫。近年來,黑龍江富錦市現代農業萬畝水稻科技示範園致力於現代化生產和經營管理,成功實現設施建設標準化、田間管理智能化、農資投入精細化、節水灌溉精量化、科技服務信息化。 2018年秋收在即,富錦市現代農業萬畝水稻科技示範園預計產量6000噸。
  • 鄉村旅遊—國內鄉村旅遊經典成功案例
    2017一號文件中,「」連續兩次出現在文件中,「三農」的發展在為鄉村旅遊拓展更廣闊發展空間的同時,提供了產業
  • 人和鎮這裡將打造流溪灣鄉村旅遊綜合體
    這是人和鎮鎮湖村,位於流溪河綠道旁的2000畝農田,其中近300畝用來種植水稻後,成為遊客的網紅打卡地,每到周末都能吸引上千人前來拍照。 三年來,日益增加的遊客量讓鎮湖村看到了這裡發展鄉村旅遊的潛力,即將打造成流溪灣鄉村旅遊綜合體。目前,初步方案已經出爐。
  • 遂溪縣:打造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
    記者走訪中了解到,近年來,建新鎮因地制宜,借力精準扶貧,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打造火龍果基地示範園,不僅帶領農民摘「窮帽子」,更發展生態旅遊觀光項目,描繪出了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藍圖。 經驗:新模式為群眾摘掉「窮帽子」 建新鎮鎮委書記黃曉毅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為幫助農民脫貧,由建新鎮鎮政府牽頭,實行「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發展火龍果種植業。
  • 漳州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 未來5年打造8類觀光農業
    《規劃》提出,除了傳統農業外,還要向休閒觀光農業發展,在「十二五」期間,將著力打造8個休閒觀光農業布局,分別為:  展示觀光型:如馬口海峽花博園、天福茶博物院和石雕園、馬口東南花都、天福觀光休閒茶園、赤土鄉數百畝的觀光茶園、南靖咖啡觀賞園。
  • 富錦市的農業新思維
    有「糧都」美譽的富錦市,藉助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的實施,開啟了農業發展的新思維,農民帶地入社實現了「合指成拳」,土地確權帶來了農村金融改革的破冰,「網際網路+農業」拓寬了整個產銷鏈條。
  • 鄉村展開一軸畫——慶陽市鄉村旅遊發展綜述
    、民俗文化、農業採摘等元素和美麗鄉村建設為依託,重點建設「一川區」、「二寺廟」、「三景區」、「四村落」(一川區:蒲河川區旅遊觀光帶;二寺廟:「華夏公劉第一廟」旅遊景區和彭原寶塔寺生態農業文化旅遊景區;三景區:北石窟寺遺址生態公園景區、黑老鍋冰窟景區、南小河溝景區;四村落:顯勝鄉毛寺村、什社鄉李嶺村、溫泉鎮齊樓村、後官寨趙咀村4個省級美麗鄉村示範點),著力打造集現代農業、生態景觀、鄉土風情、休閒度假、
  • 廣州黃埔打造現代農業科技「黃埔軍校」
    他對第三代雜交水稻種植基地項目實現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的預期目標充滿信心。隆平院士港選址黃埔長洲島,位於正在推進建設的隆平國際現代農業水稻公園(以下簡稱「隆平公園」)內,與黃埔軍校舊址近在咫尺。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將加快推動隆平院士港落地,打造中國現代農業科技「黃埔軍校」,建設國際一流的現代農業學術研究和產業發展新標杆。
  • 淺析我國休閒觀光農業發展現狀及問題對策分析
    休閒觀光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業態,是以農業資源為基礎,以休閒觀光為目的,以市場服務為手段,以城鎮遊客為目標,將農業資源與田園景觀、生態觀光、休閒旅遊、文化體驗深度融合的一種農業新興產業[1]。
  • 佛山高明墳典村以稻為媒走出鄉村旅遊特色路
    作為高明富硒米主產區的明城鎮墳典村,因稻聞名、因稻致富,在本輪美麗鄉村建設中,更以稻為媒,走出一條農業帶動旅遊觀光產業的鄉村振興路。  走鄉村  富硒美名早在外種稻致富奔小康  寒露已過,秋高氣爽,離開合和大道,走上新近拓闊的墳典村進村道路,前行幾百米,眼前便是一片青黃交接的農田景觀。
  • 威縣構建鄉村休閒大旅遊格局 立足現代農業拉動經濟發展
    今年4月2日,威縣以「春約威縣去看梨花雨 牽手共跑迷你馬拉松」為主題的首屆梨花節暨奔向「梨」想迷你馬拉松賽活動在該縣西沙河綠色A級梨產業帶隆重舉行,以花為媒,展現當地風採,拉動經濟發展,拉開了威縣立足特色產業構建鄉村休閒大旅遊格局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