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人和鎮這裡將打造流溪灣鄉村旅遊綜合體

2020-12-10 大洋網

蔚藍天空下,即將成熟的稻田在微風下一層層稻浪起伏,放眼望去是一片即將迎來豐收的田園風光。這是人和鎮鎮湖村,位於流溪河綠道旁的2000畝農田,其中近300畝用來種植水稻後,成為遊客的網紅打卡地,每到周末都能吸引上千人前來拍照。

三年來,日益增加的遊客量讓鎮湖村看到了這裡發展鄉村旅遊的潛力,即將打造成流溪灣鄉村旅遊綜合體。目前,初步方案已經出爐。

稻田成網紅景點,激發鄉村遊潛力

人和鎮鎮湖村沿流溪河綠道共有近2000畝連片農田,自古以來,都是鎮湖村民賴以生存的糧食產區。「小時候這裡都是種水稻,是整個村一年口糧的所在地,我們小時候還要下田插秧,收割水稻。」村民阿蘭回憶,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改革開放後,村民逐漸洗腳上田,這片農田都出租給外地人成為菜地。「以前那種可以聞稻香,聽蛙叫的場景慢慢看不到了。」

「自從土地開始分塊出租後,不僅田間出現了很多窩棚,而且土地也被過度使用。」鎮湖村村委會副主任楊嶽鎏介紹,2018年,政府投入了2000多萬,對這片農田進行了土壤改良,並引進了專業的農業公司,將其中近300畝地重新種上了有機水稻,通過種植水稻改良土壤。

沒想到的是,由於該地塊就在流溪河綠道旁,加上緊鄰機場高速出口,三年來,該農田從一塊普通農田變成網紅景點。每天都有專人來這裡拍照,甚至有婚紗影樓已經將這裡作為取景點。「雖然沒有任何的旅遊服務設施,但節假日每天都有上千人過來拍照,最近早稻快要成熟了,人更多,特別是傍晚時分。」楊嶽鎏介紹。

這片農田被兩條機耕道分成了三塊,一眼望過去似乎望不到頭。由於水稻即將成熟,現在整片稻田呈現出綠中帶黃的顏色。中午時分,藍天白雲配上稻田,拍圖非常美,不少攝影愛好者專程過來拍照。

稻田帶來的高人氣,超出了鎮湖村村委會的預期,也讓他們看到現代都市農業的潛力,開發鄉村旅遊已經被提上日程表。

消失中的舊墟,集中了華僑文化

除了擁有流溪河畔的連片農田這個天然優勢,鎮湖村還擁有蚌湖舊墟這個人文優勢。解放前,由於原蚌湖地區的碼頭設於此地,自然形成了一個經濟文化中心,至今已有過百年的歷史。

「解放前,流溪河上的橋很少,如果我們要去市區走水路是最方便的,這裡就是唯一的碼頭。」村裡的老人回憶,加上鎮湖村華僑多,很多華僑在國外賺錢後,都選擇在碼頭附近建房子,所以就形成了蚌湖墟,是當時蚌湖地區最富裕的地區。偌大的蚌湖墟中,有劇院、銀行、道觀,醫院、學校等,可以滿足當時的人們在這裡所有的生活需求。

經歷百年滄桑,原本車水馬龍的碼頭早已不復存在,蚌湖墟中混合了西洋風和嶺南風的建築也逐漸閒置,甚至變成廢墟,鮮有人居住。

如今,其中大部分建築還可以看出當時的模樣,各街巷也基本完整保留,目前蚌湖舊墟已經成為廣州市的歷史文化遺產。「現在蚌湖舊墟保留的建築群規模還是很大,它見證了蚌湖地區的變遷,而這些建築也是我們蚌湖地區華僑文化的體現。」楊嶽鎏介紹,將蚌湖舊墟開發利用,讓它重新煥發生機是村裡一直以來的期盼。

當前,鎮湖村已經確定了要打造流溪灣鄉村旅遊綜合體發展道路,以農耕文化+文旅產業融合的方式,讓鎮湖村成為人和鎮又一個鄉村遊名片。

農耕文化體驗:

「初步的發展方案已經出臺,具體還在進一步完善。」楊嶽鎏介紹,農耕文化方面,他們前期將規劃上千畝農田,在現有稻田的基礎上再升級。計劃開發五大種植區域,包括水稻、花卉、蔬菜、綠植種植等,開發集農業觀光、田園度假、農耕文化、農產品會展商務、農業科普旅遊等於一體的農業公園等,滿足遊客觀賞、採摘、攝影等不同需求。「我們已經在籌劃美化稻田周邊的環境,水稻田中間的機耕路我們將打造成花路,讓遊客有更多的體驗。」

華僑文化小鎮:

與稻田區域不遠的蚌湖舊墟也將打造成佔地約100畝左右的華僑文化小鎮,重點打造華僑博物館、鄉村民宿、美食街、文創街、蚌湖墟、華僑文化小鎮戲院、玉虛宮、華僑文化廣場等。「華僑文化小鎮主要發展文旅產業,集中展示人和鎮幾百年來的華僑文化。」楊嶽鎏介紹,目前鎮湖村已經在與相關企業進行合作洽談。

美食鄉村文化:

鄉村旅遊離不開特色鄉村美食,目前,鎮湖村已經在收集整理蚌湖地區,甚至整個人和地區的傳統美食。「這些傳統美食,我們希望把它們變成為吸引遊客的亮點。」楊嶽鎏表示,除了美食,當地還有龍舟文化等,都將成為未來該村鄉村遊的特色。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湯南 通訊員 雲宣、楊黛清、朱文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莫偉濃、湯南 通訊員 譚札烽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蘇琬茜

相關焦點

  • 洪範池鎮:實施全域旅遊 打造五福之地
    秦培倫故居的修繕將紅色文化融入全域旅遊,有助於傳承紅色文化,助力推動紅色旅遊和鄉村振興發展。除了秦培倫故居外,南雅古村、文昌閣、關帝廟、祠堂等古建築修復及於林墓地修繕工程也基本完工。今年洪範池鎮累計投資700餘萬元,對南野古村、於林、秦培倫故居三個重點項目進行了打造。
  • 柳埠打造旅遊綜合體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2011.08.27 星期六 柳埠打造旅遊綜合體   本報8月26日訊(記者 曹雷)我省生態旅遊第一鎮
  • 田園綜合體「鄉村意境」如何打造?
    田園綜合體中鄉村景觀意象的營造, 需要經過實地調查分析並總結項目在地塊的意象特徵, 並通過景觀設計手段將其景觀意象特徵最大化的保留與完整體現, 才能真正營造出具有當地文化特徵的鄉村景觀。 在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中應進行自然資源的適宜性、開發程度及生態承載量分析評價, 將其作為設計的基礎和依據, 尊重場地鄉村地脈形態, 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對場地的山水資源進行整合利用, 打造具有連續性、整體性的生態系統, 塑造良好的地域性生態景觀格局。
  • 鄉村旅遊成振興鄉村金鑰匙
    7月份景區餐飲盈利約23萬元,2月份開園至今,旅遊方面的收入達到100多萬元。」  如今,這片紅樹莓生態產業園已經打造成了一個集紅樹莓特色種植、產品研發、深加工、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生態產業園區和三產融合的田園綜合體。園區不僅成了閩寧鎮的特色產業,還成了國家3A級旅遊景區,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永寧縣首批研學遊基地。
  • 遂溪縣:打造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
    原標題:打造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 鎮情概述 近日,廣東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單位候選單位名單正式公示,共有11個鄉鎮入選,其中,遂溪縣建新鎮成為我市唯一入選鄉鎮。這個一直以甘蔗、火龍果等傳統農業種植而聞名的鄉鎮為何能在全省眾多鄉鎮中脫穎而出?
  • 江西進賢縣致力於將佐家寨田園綜合體打造成為南昌休閒旅遊後花園
    4月15日,記者隨「花開南昌 雲遊春天」媒體採風團來到位於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前坊鎮茅崗墾殖場的佐家寨田園綜合體。這裡交通區位優越,生態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南昌市農業農村局秦榮洲告訴記者,目前,南昌市進賢縣進一步加大旅遊產業建設力度,大力開發佐家寨田園綜合體等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鄉村休閒遊等旅遊產品,為打造南昌休閒旅遊後花園打下堅實的基礎。佐家寨田園綜合體距南昌市區1小時車程,距昌北國際機場僅40分鐘路程,交通便利位置優越。
  • 打造田園綜合體 奏響幸福新樂章
    美麗的鄉村田園不僅是古人追求的詩情畫意,更是現代人嚮往的理想空間。9月14日,記者來到位於西秀區轎子山鎮的東方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點,雖已入秋,天氣微涼,但現場卻是一派繁忙火熱的景象,栽花、鋪草、整地……幾百名工人、農民正在加緊施工。
  • 面對農村有人問,現在投資鄉村旅遊,創建田園綜合體還有前途嗎?
    鄉村似歌最近到浙江德清縣參觀了莫幹山的田園綜合體,這裡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人文條件,看後真是耳目一新,現在選擇像這樣近似的地方去投資鄉村旅遊,創建田園綜合體發展前景還是樂觀的、大有希望的。部分學者也將田園綜合體直接定義為「農業+文旅+地產」的綜合發展模式。但「田園綜合體」這一概念本身也蘊藏著一個重要內涵, 即將市民和農村深度融合、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是未來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二、政策是支持的。1.田園綜合體建設是國家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一件大事。
  • 特色小鎮後又一風口將至 田園綜合體打造理想鄉村生活
    當下,隨著鄉村休閒旅遊、民宿旅遊的火熱,黃瓜、土豆、地鍋菜、農家樂,再加上一個滑鼠,一個個村莊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個田園綜合體項目。一座斷橋、一顆古樹、一處老宅、一塊殘碑都可能有訴不盡說不完的故事。
  • 高明墳典村打造「產學研遊」旅遊綜合體
    (資料圖片)/佛山日報記者呂潤致攝 佛山日報訊 記者黎翠怡報導:記者昨日從明城鎮獲悉,日前墳典村委會與佛山市漁悅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漁悅生態」)達成合作,將依託墳典村富硒、溼地公園等自然資源,共同打造涵蓋吃、住、行、遊、購、娛等要素於一體的生態旅遊綜合體。
  • 清城區源潭鎮 田園綜合體助鄉村振興
    源潭鎮新馬南鳳溪谷鄉村振興樣板區項目,是清城區承擔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任務項目之一,也是2020年清城區45項重點建設項目之一,被列入農林牧漁系列項目重點推進。以新馬南鳳溪谷項目建設為核心,源潭鎮按照「一村一主題、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標準,全力推動轄區美麗鄉村建設,高標準打造鄉村旅遊精品路線,構建立體發展新格局。
  • 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鎮:為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
    2020年,張家樓鎮將加快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黨建統領、鄉村振興」為工作主線,以「做強特色、走在前列」為目標定位,抓住項目、園區、產業不放手,著力培育新業態、構建新模式、激發新動能,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區、產業融合先導區、全域旅遊示範區。  「新區開放包容的營商環境,堅定了我們投資國內、增資擴產的信心。
  • 田園生活系列二:田園綜合體——鄉村生活新模式
    源於陽山的"田園綜合體"一詞被正式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這預示著全國上下開始高度重視,將大力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 榆陽區鎮川鎮陳家坡村:打造「全景鎮川 全域旅遊」示範村
    ,使陳家坡成為可消費的農村旅遊文化目的地。發展特色經濟,打造生態民俗旅遊業,憑藉黑龍潭旅遊景區之勢,創造性的開發休閒農莊,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農耕文化,紅色教育基地等農村旅遊文化產業,形成吃、住、行、遊、購、娛一條龍服務。10月1日,陳家坡村舉辦了首屆民俗文化節,以「挖掘民俗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
  • 鄉村旅遊:田園綜合體的4種模式,100個盈利點!
    近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研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政策,繪就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圖景。「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的亮點,正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種重要發展模式。
  • 河北省開發培育鄉村旅遊特色品牌!糧畫小鎮將被重點支持
    重點支持這些地方河北省將重點支持井陘於家村、糧畫小鎮、戀鄉太行水鎮等資源稟賦好、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的鄉村旅遊點,申報創建A級景區、旅遊度假區品牌。支持平山李家莊、正定塔元莊、蔚縣西古堡等11個村,開展鄉村旅遊精品工程,打造全國重點鄉村旅遊精品村。
  • 普寧佔隴鎮下寨村打造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示範點
    通訊員 攝大人帶著小孩在放風箏;村民在江邊閒聊散步;保潔人員在江上進行日常的河道清潔……練江邊的普寧市佔隴鎮下寨村重現出一江碧水、兩岸秀色的美麗景象。近年來,普寧市委、市政府堅持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科學治理,對練江進行綜合整治,練江(普寧段)生態功能逐漸恢復,「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美好願景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 廣州流溪灣豐華生態園地址是什麼?廣州豐華園怎麼去?
    ——陳奕迅《葡萄成熟時》廣州流溪灣豐華生態園地址是什麼?廣州豐華園怎麼去?  在夏天,除了嶺南水果之王——荔枝發光發熱,葡萄,也不甘淪為配角!又是一年葡萄成熟時,這一年,你怎麼樣?  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流溪河畔方石村的葡萄大棚裡,藤蔓上掛滿了一串串沉甸甸、晶瑩剔透的葡萄,一眼望去,讓人垂涎欲滴。
  • 惠安縣崇武鎮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特色鎮
    近年來,惠安縣崇武鎮堅持「以文化旅遊產業為主,兼顧臨港和漁業、雕藝產業為輔」的產業發展方向的基本定位;生態與人文立鎮、古城開發與保護並行、漁港建設與沙灘保護同步;立足歷史古城文化、惠女民俗文化、世界石雕之鄉等資源稟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努力在惠東南打造一個生態、人文幸福的特色鄉鎮。
  • 廈門生態第一鎮 同安汀溪鄉村旅遊引領鄉村振興
    汀溪鎮黨委書記蔡志宏說,近年來,汀溪鎮在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指引下,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鄉村旅遊確立為全鎮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目前已經是省級鄉村旅遊休閒集鎮,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更加堅定了汀溪鎮做大做強鄉村旅遊的決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