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免費體檢窗戶活動報名開始,近百讀者打進華商報新聞熱線029-88880000爆料自家窗戶那些事,最終20戶名單將由專業技術人員統一審核後再公布。今日,由華商報聯合陝西速品美窗聯盟智能技術服務公司提供的窗戶免費體檢活動將繼續徵集報名。
華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昨日的「投訴」主要分4類:一是窗戶生澀難拉,甚至快要掉下去,此類投訴佔52%;二是窗戶玻璃、窗扇、窗框出現裂縫,此類投訴佔25%;三是高層使用外開窗,據說小區已發生過窗戶墜落,此類投訴佔7%;四是窗戶使用10年以上,雖沒明顯問題,但心有餘悸,此類投訴佔16%。
投訴一:
窗戶生澀難拉甚至快要掉下去
昨日,科技路一小區業主王先生說:「我家4扇窗戶都出現問題,主、次臥,書房是平開內倒窗,現在都處於打不開或關不上狀態。陽臺是上下窗,上窗是推拉式窗戶,現在紗窗一推拉就掉了,而且紗窗在窗戶最外側,非常危險。」
王先生2006年入住該小區。3年前,家中窗戶相繼出現問題。「主、次臥的窗戶的把手上下扳動時非常僵硬;而書房的窗戶則在一次大掃除關閉後,再也沒有打開過。」王先生說。
昨日,陝西速品美窗聯盟智能技術服務公司專業技術人員樊永卸下王先生家問題窗戶的把手後,找到了原因:一段小指關節長的黑色塑料製成的卡簧殼斷裂,鑲嵌在裡面的彈簧卡不住或卡死,導致窗戶出現上述問題。
隨後,樊永用手敲了敲王先生家的窗戶,發出悶悶的聲音。他說:「悶聲說明材質不錯,若聲音脆亮,則材質欠佳。」
至於王先生家紗窗一推就掉的問題,樊永指著紗窗右側頂端一個凸起的部位說:「固定紗窗的塑料插件壞了。這種插件只安裝在紗窗在最外側的窗戶上,若不及時更換,紗窗無法正常使用。」
樊永指著陽臺窗框左上角安裝的一個塑料片狀裝置說:「這是防風塊,也叫防脫落裝置,但安裝不規範。只有上下都安裝,且在兩扇窗戶中間,才能固定住窗扇,使其不會從軌道脫落。」他說,「安裝在側面,另一扇窗戶不受約束,只安上面無法起到固定作用。」
灃鎬東路一小區業主趙先生昨日打進熱線說:「我家是17層,推拉式窗戶,窗扇和窗框的搭接太淺,拉不動。」
趙先生稱,約半個月前,他家主臥落地窗的上層推拉窗開始出現生澀、拉不動的情況。「住小區10年了,這半個月我都不敢碰主臥的窗戶。看了華商報報導後,我發現窗扇和窗框的搭接處太淺,有明顯縫隙,站在窗戶底下,感覺有風吹進來。」他說。
樊永說:「推拉窗出現生澀難拉,大部分是滑輪問題。長期使用的滑輪,螺絲可能出現鬆動,造成滑輪滑動困難,窗戶就推不動了。」但擰緊滑輪的螺絲需要卸下窗戶,所以必須由專業技術人員操作。
「窗戶是損耗物,平時常滴些油,食用油即可,都能起潤滑保護作用。」樊永說。
投訴二:
中空雙層玻璃中間有霧氣 窗扇、窗框上出現裂縫
長安區郭杜北街一小區業主姜女士說:「我家窗戶是中空雙層玻璃,從入住後,就發現兩層玻璃中間總有霧氣。有時外面陽光特別明亮,但玻璃上仍是一片霧氣蒙蒙。女兒說,我家窗外的天空總有霧。」未央區玄武路一小區業主張先生說:「我們是老舊小區,入住已有16年。大概3年前,我家一扇塑鋼窗的窗框裂了,不知怎麼取下來。看了報導後,非常擔心發生意外。」
投訴三:
高層使用外開窗讓人害怕
西市北路一小區業主孫女士說:「我們小區有兩棟樓、2000多戶業主家的窗戶都是外開窗。我住18層,每天開窗時都要慢慢開,生怕一使勁兒,把人砸了。」
在現場的樊永說:「從窗戶的安全性來看,內開窗最好,其次是推拉窗,外開窗的安全性最低。但外開窗若使用高標準的材料和五金件也不容易發生意外,比如,固定窗框的角碼必須使用實心鋁合金的,否則非常容易出現角碼斷裂窗戶墜落的情況。」
樊永稱,之前曾在該小區部分業主家進行過窗戶維修和更換。「該小區窗戶的角碼是塑料製成,一旦斷裂,非常容易引發意外。」
投訴四:
窗戶使用10年以上 擔心有安全隱患
家住翠華路一小區的李女士說:「我們已入住小區20年了,陽臺有5個窗戶,都是塑鋼的推拉式窗戶。雖然目前使用沒有問題,但總感覺時間太久,開窗都小心翼翼。希望有專業人士來檢查一下。」
家住大慶路一小區的業主範先生說:「我們已入住小區12年了,住在25層,家中窗戶都是塑鋼推拉式窗戶,因為使用時間長,所以擔心有安全隱患。」
家住勞動南路一小區的業主王女士說:「我們住進小區10年了,住19層,總感覺高層的窗戶很危險,希望有人幫我們檢查一下。」
華商記者 付啟夢 攝影 趙彬
相關熱詞搜索:我家投訴窗戶玻璃窗扇推拉式小區業主推拉窗插件窗框角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