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你:想成為有錢人嗎?相信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可是為什麼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上呢?
是能力不夠,努力不夠,還是欠缺方法和技巧?或者時運不濟?
也或許是在你潛意識中,對於金錢、財富有一些錯誤信念,限制阻礙著你,而你並不自知?
我們永遠賺不到超出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靠運氣。
《會賺錢的人想的不一樣》這本書從掙錢、賺錢到值錢,把「金錢」視為通往財富自由的一場心智修煉。每個人都渴望獲得更多的財富,想要有錢,必須消除內心對金錢的一些錯誤觀念。使用心理學的方法教你賺錢,如同讓你知曉財富寶庫的密碼,那通往財富的大門怎會不向你敞開?
作者黃啟團是一名資深心理學家,同時也是著名心理學平臺壹心理的投資人,他將心理學成功運用於投資理財、企業管理、婚姻家庭等領域,培養學員超過10萬人;他的「財商心理課」更是受到全網數十萬學員的口口相傳。這本書就包含了他對金錢的深刻認知,讀來很有啟發。
脫貧致富的三個途徑:獲得信息,改變觀念,自律與行動
世界上有三類人:第一類先知先覺型,他們一旦獲知某種信息,很快會將信息轉化 為行動,這類人佔10%;第二類需要通過教育改變觀念,當自己想通並相信之後會去行動,這類人佔30%;第三類是怎麼說服教育都不會主動採取行動,除非強制執行,這部分人最相信命運的安排,這類人佔到60%。
現在是網絡時代,」信息「和」觀念「的獲取,太過容易,真正困難的在於「自律與行動」——看了那麼多書,聽了那麼多課,為什麼錢依然賺不到?還是無法過好生活?
自律,大多數人知道卻做不到,需要外力的約束和監督,所以60%的人困在這裡。使用心理學的方法可以幫你突破這個限制。
如何才能自律呢?答案是:從了解你自己開始!
提升個人優勢,在團隊中實現價值交換,通過共贏掙錢
職場中,見過個人能力突出,總覺懷才不遇,鬱鬱寡歡的人,有可能是不擅長團隊合作,也可能是自我定位出現偏差。無論是哪種,了解自己都是基礎。
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是——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大概30+,40+的人,也如我一般,花了很多年時間試圖完善自己的短板?
生命是有限的,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有自己的天賦,和想要體驗經驗的部分,與如在不擅長的部分自怨自憐,還不如打造自己的絕對優勢。
只有把時間和精力用在那些有比較優勢的事情 ,才能讓有限的時間,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社會是一個團隊共同體,理想化的狀態是,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用自身的優勢決定所處的高度。至於不擅長的事物,通過團隊分工協作,實現共贏,讓大家都可以掙到錢。
讓自己成為值錢的人。錢會圍繞著值錢的人轉,流向值錢的人。
發掘出自己最擅長的事,以興趣為出發點,提升自己的能力,利用長板理論,發揮自身天賦。並發展為比較優勢,甚至絕對優勢。建立個人信用和品牌,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注重個人信用和品牌的建立,那你就擁有了可收藏價值。提升自我配得感,釋放值錢的潛能。因為一個人的配得感跟自我價值息息相關,所以需要客觀評價自己。必要時候,需重新定義自我。只有高階的自我配得感,金錢才會來找你。心中有大愛。擁有金錢後,使自己手中的財富受益於更多人。符合大眾需求和利益的服務,才是最長遠的。一個值錢的人有三個特點:能夠讓錢生錢;能讓錢發揮出更大的價值,為人類、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擁有對金錢的配得感。
結語:
知行合一,只有行動,才能真正的創造財富,改變生活。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如果一個人知道了道理還不去做,那是因為知道的還不夠多,是大腦淺層次的認知,而不是深層的,潛意識的認知。
想法很容易變,可是一個人底層信念和認知的調整是非常困難的,需要反覆訓練,而且要由心而 變。知道只是基礎,關鍵還是要去做,在做的過程中不斷的調整、修正、內化,直到真正的去做 到。走出舒適區,改變自己,打破習性,這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
如果想要真正的改變,唯有「理論聯繫實踐」,實踐出真知,正如作者所說,要認真做練習,逐個去驗證,否則只是看完了一本書,對於生活的幫助和改變不會大,因為並沒有吸收轉化成自己的東西。
願我們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早日實現財富自由。
讓自己成為不僅有錢,而且值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