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拾兔」是啥意思?這些忌諱有道理嗎?

2020-12-04 農夫也瘋狂

摘要:民間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拾兔」什麼意思?有啥科學道理嗎?

文/農夫也瘋狂

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是有很多的忌諱的,雖然多數都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卻依然還是會刻意注意這些。比如在借錢的時候,就很避諱大清早找別人借錢。如果去買東西了,也是不能早上就去賒帳的。這樣人家會認為你把他一整天的好運氣都借走了。類似這樣的忌諱還有很多,像藥罐子、拐杖等這樣物件,在農村裡一旦借出去了,那如果主人不來要,說不能主動歸還的,這些雖然沒有道理,但是卻是約定成俗了的,在農村裡就算是自己不忌諱這些,但萬一別人忌諱呢?所以還是要入鄉隨俗,以免好心辦壞事。今天農夫和大家分享的俗語是「春不撿雞,冬不拾兔」,是什麼意思呢?有啥科學道理嗎?

先來了解一下前半句「春不撿雞」,這裡的雞特製的是野雞,而並不是農民養的土雞哦。其字面意思就是說,在春天的時候去山裡面幹活,如果看到有死掉的野雞,就算是剛死掉的,也不要把它撿回家裡去當美味來吃掉。這是為何呢?

在春天的時候,萬物復甦了。氣溫也逐漸暖和了,但是氣溫也是忽冷忽熱的,並且山裡面可吃的食物也比較少。在吃不飽,氣溫忽高忽低的情況下,人都很容易感冒生病,更別說是在野外生存的野雞了。而這些野雞就很容易因為一些疾病而病死,這樣它們身上很容易就滋生一些病菌。如果有人把這樣的野雞撿回家裡去了,如果家裡人的身體抵抗力差,吃了這樣的野雞肉就很容易身體也感染一些疾病。同時在春天的時候,農民也要忙著播種了,有些農民為了避免一些動物偷吃種子,會對種子進行農藥拌種。如果這些野雞是因為吃了有毒的食物死掉了,那人吃了也是相當危險的。

再來看看後半句「冬不拾兔」,兔子的適應能力很強,它們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難以被凍死。以前野兔還不是保護動物的時候,也常常帶著自家的狗去山裡追野兔。當時就只要物體,發現在野外死掉的野兔,都是不要的。在當時雖然生活條件艱苦,撿到野兔是可以改善家裡人的生活。但是這些死掉的野兔,肯定多半是因病死亡的。對於死因不明的動物,還是儘量不去碰,尤其是不要去食用。因為這些病死的兔子體內,可能就含有一些細菌或者是病毒,這樣人吃了以後也可能會有危害。不能因為暫時的口腹之慾,而致自己和家裡人於危險之地,這樣是得不償失的。

小學的時候有一篇課文叫《守株待兔》,其實這句俗語和其意思是差不多的。其是在告訴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的誘惑,其雖然能讓我們暫時得到一些好處,但是在其背後可能就藏著一個大陷阱。做人做事,還是要老實本分,不要想著不勞而獲走捷徑,那樣到時候吃虧都還是自己!在生活中有些人常常上當受騙,其中多數都是因為貪便宜所致。

這句俗語在今天更加實用了,因為野雞野兔都是保護動物了,如果你在山上撿來死去的野雞野兔吃掉了,被人發現了,誰又能證明這個不是你打死的呢?對於這句俗語,你是怎麼理解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古話:春不撿雞,冬不拾兔,告誡人們不要亂撿東西,否則會遭殃
    :「春不撿雞,冬不拾兔」。我們先從「春不撿雞」說起,雞在古人的洗目中是屬於司晨的代表,所謂的「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雞鳴天曉,春暖花開,這都是非常具有生機的文化表象,所以在春天如果碰到了死雞,那麼就會寓意著萬事的開端都不是那麼的順利,因此古人才具備了這樣的忌諱。
  • 古代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啥意思?雞和兔為啥不能撿?
    文/一縷秋天的風古代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啥意思?雞和兔為啥不能撿?對我們有著很重要的啟迪,而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小編的家長所流傳著的一句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這句俗語從表面上的意思理解,其實挺簡單的,也就是說,在春天死的雞不要撿來吃,而冬天死的兔子也不要輕易撿回家。那麼,我們的祖先們為什麼會流傳出這樣的俗語呢?
  • 農村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尤其是在農村,很多老人把一些富含哲理和深意的語言,總結成為簡單易懂的俗語,在農村很多人通過這些俗語來教育指導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條農村的俗語,看看這其中的道理是否正確。
  • 三農:俗語裡的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是什麼意思,來看看吧!
    又到了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我們農村裡面的奇聞異事的,以及農村裡面的那些有趣且富含有豐富含義的農家俗語的時間了,在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就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尤其是在很多農村裡面的那些老一輩的人們把一些富含有豐富哲理和意義的語言,總結成為我們現在通俗易懂的俗語,在農村裡面大部分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用這些俗語來教導,讓他們明白在這個世上的做人的道理,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條俗語,一起來看看吧!
  • 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什麼意思?這些忌諱有道理嗎?
    摘要:「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啥意思?為何不能撿?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小雪節氣以後,氣溫更低,可以說筆者這裡是一秒入冬。在昨天還是秋高氣爽的天氣,今天就變成了寒風刺骨的冬季了,下雨又降溫的,農民也不願意出門。畢竟在冬季的時候,可幹的農活不多。在以前有些農民會趁著冬天沒啥農活可幹,去山裡面打野味,可是現在禁獵了,山裡好多野生動物都成為了保護動物,自然也就沒人敢去了。但是老人們聊天的時候,還是會說起以前的一些事情。其中就有一句老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大家聽說過嗎?為何不能撿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春不撿雞,冬不撿兔」啥道理?為何春天的野雞不能撿?答案來了
    原因是農村一直有著「春不撿雞,冬不撿兔」的說法,這是為何呢?撿了會怎樣呢?答案來了! 「春不撿雞」的意思是說,在春天的時候,去到野外了發現了一些死亡的野雞了,不要撿回家裡去,更不要想著食用這些死掉的野雞。
  • 老俗話中「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是什麼意思?看了這個你就知道了
    老俗話中「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是什麼意思?看了這個你就知道了其實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而這些俗語其實還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比如今天要說的老俗話「春不撿雞,冬不撿兔」這句話我們只從字面意思就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它其中的寓意是什麼,又有什麼樣的由來下面就來說一說。
  • 古語說「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撿了會怎樣?古人的忠告受益匪淺
    古代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指的是春天和冬天不的時候,不要撿死雞或死兔拿回家吃。那麼為啥這兩種動物不能撿又不能吃呢?撿了會怎樣?要先知道具體含義,除了要擁有一定生活經驗之外,還要深挖這句俗語背後的內涵,古人的忠告受益匪淺。
  • 農村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正月和臘月是一年裡最特殊的兩個月,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分別代表著一年的開始和結束,不管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這兩個月的年味都是最濃的,當然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性,和其它普通月份相比,正月和臘月裡的規矩和禁忌也相對更多,農村還流傳著不少這方面的俗語。
  • 農村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啥意思?免費的不能撿嗎?
    農村生活中有著很多的農村俗語老話,口口相傳,雖然時代進步了,很多農村俗語老話已經聽不到了,但是還是有不少的還在傳承的,那麼這句「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為什麼免費的不能撿呢?「正月莫撿雞」意思是說在正月裡去山裡幹活時候,或者是在路邊看到了有死亡的野雞之類的,一定不要去撿回家去,更不能食用,也有地方是說「上山不撿肉」,為什麼呢?
  •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民以食為天」,吃飯乃是人生的頭等大事。說起吃飯,就必須有人做飯才能吃到飯。在我們平時吃的飯菜當中,可以吃肉菜也可以吃素菜。
  • 俗語「門開西面,家敗人亡」,說的是啥意思?到底有沒有道理
    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而俗語並不是什麼名人大家總結出來的哲理文學,而是來源於辛勤勞作的古人,他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一些生活道理,雖然有的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卻蘊含著極大的智慧,下面就讓我們來看幾句有意思的俗語吧!
  • 農村俗語:「清早莫撿路邊兔,夜晚別披『生』白布」,是啥意思?
    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聽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清早莫撿路邊兔,夜晚別披『生』白布」。說句實在話,由於這句俗語有些晦澀難懂,因此,雖然我對這句俗語琢磨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琢磨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向這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清早莫撿路邊兔所謂的「路邊兔」是指死在路邊的野兔,活著的野兔人們是撿不到的。那麼,在大清早時,為什麼不能夠撿拾路邊上的死野兔呢?野兔是指兔子屬下的動物以及粗毛兔屬與巖兔屬中的四個物種的合稱。野兔的腿和耳朵比家兔要長一些,奔跑速度非常快,身材十分靈活。
  • 古人告誡「春不撿雞,冬不撿兔」,為何不能撿?農村人不妨留意
    例如,春天不撿雞,冬天不撿兔子,春天不撿路上的雞,冬天不撿兔子,你知道為什麼嗎?農村人請注意。一、春天不要撿雞。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好季節,對古代勞動者來說這個時期特別重要,育苗、插秧必須在春天完成,這幾個月勤奮,今後一年的日子更好。
  • 俗語「入土不拜客,熱孝不登門」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特別是那精妙絕倫的俗語,更是鮮少提及。俗語作為民間文化傳承的載體,它深深地影響著每個人。從俗語中我們能看到,具體的農業生產過程,大量寶貴的農業生產經驗,人文情懷,習俗,價值觀念等等。,而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則禁忌類的俗語「入土不拜客,熱孝不登門」啥意思?
  • 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有啥含義?老人說的有道理嗎?
    文/孟浪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有啥含義?老人說的有道理嗎?各位讀者朋友大家好,小編又來和您們來來聊俗語了,相信讀者朋友們有很多都發現了,這俗語很多都離不開家禽,其實呀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古時候人們都是通過生活經驗得出的話,這生活中肯定就繞不開家禽家畜,所以就出現了很多關於它們的話,這些話表面上說的是動物其實根本上是暗藏智慧令人回味。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同樣也是和動物有關,都是什麼呢?來慢慢聽小編為您道來。
  • 俗語「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啥意思?老祖宗的忌諱有何依據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就是農村俗語就是「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啥意思?
  • 老祖宗說:「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老祖宗說:「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說的有道理嗎?古代社會除了農耕外,為了有更多的經濟來源人們通常還會在家中飼養一些家畜,而雞因為生命力強,投入少、回報高等優點深受人們喜歡,尤其母雞除了會吃害蟲外,最大的經濟效益就是會下雞蛋。
  • 農村俗語「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不捉上山鱉,不逮下山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從小生活在農村,對農村有著很深的濃厚感情。特別是聽到那些俗語老話就會特別的感興趣。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農閒的時候,搬個凳子坐在父輩的身邊,聽他們談古論今,說一些老話俗語的故事,感覺那些老話都特別的有道理。而對於今天這句老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
  •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說到這個俗語,我就想起了鄧麗君的歌,唱的是:「雖然已經是百花開,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因此來說,這句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中的野花,就是外面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