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蘭濟特集中營:講述了失去丈夫兒子的女人們和戰俘之間的故事!

2020-12-11 蜀黍帶你看電影

《特蘭濟特集中營》是由湯姆·羅伯茨執導,託馬斯·克萊舒曼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講述了戰時失去丈夫兒子的女性們組成的特別軍團將失去親人、家園的憤怒,發洩在羞辱、虐待這些德國戰犯身上的故事。

二戰後,一隊德國戰俘被意外送往一所女性管理的蘇聯監獄。警衛接到剷除納粹黨衛軍長官的任務,她們與這些囚犯玩了一個貓捉老鼠的遊戲。每組囚犯都發現情況不像他們想像的那樣,隨時都有歧視,而最艱苦的地方也能找到真愛·····

《特蘭濟特集中營》(In Tranzit)同樣是改編於二戰時一個真實的故事。導演湯姆將故事處理的異常簡單,簡單的如一杯淡淡的清水,缺少了獨有的味道,不過就個人來看,正是這種簡單,才使得這又一部關於二戰的影片具備了一定的觀賞價值。二戰後(1946年),在蘇聯列寧格勒的特蘭濟特,一對德國戰俘被意外送往一所由蘇聯女軍人管理的監獄,而這所監獄成為了這隊德國戰俘的臨時集中營。帕克夫上尉(約翰·馬爾科維奇飾)接到上頭的命令要肅清戰俘中高官階的人,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德國戰俘們與蘇聯的女軍人們之間的感情逐漸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與帕克夫上尉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

無論是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女性的恢復能力都比男性強。生養是她們的本能,愛是她們的生命。她們敏銳而感性的眼光能夠穿過什麼國家民族大義,直接投射到對方的身心上。這大概就是女人中很少有憤青的原因。所以這些飽受戰爭折磨的女人們,很快就向敵人的戰俘張開了懷抱。她們或許不會反思,不會總結,不會得出作為螞蟻小民,自己的真正敵人不是對面的炮灰,而是紅場上的約瑟夫同志和地堡裡的元首大人。她們很只覺的意識到,最大的苦難已經結束,現在輪到女人們用頑強的繁殖能力,來修復著千瘡百孔的世界。更何況,戰俘中有Thomas Kretschmann這樣的鬍子茬尤物,冰天雪地裡脫衣服的動作都是漫不經心,男子味兒十足。我們更不應該責備饑渴的女看守們。畢竟,大戰後的列寧格勒,男人和土豆都是憑票供應的。

有人說這是:愛情!有人說這不過是:性慾!其實,在我看來,這些都不重要,這是一部電影,這是一部改編自歷史真實的事件的電影,至於當事人當時是因為愛情?性慾?或者二者兼有,或者愛情和性慾各佔的比例,這隻有當事雙方各自知道或者上帝知道了,其實在我看來,本來就沒有純粹的愛情,愛情很大程度上不過是人類本能性慾的包裝而已,所以不要把愛情看得太過於高尚,也不要把性慾看得太過於卑賤。至於看到有個評論說腦補」中國婦女和日本戰俘如何如何......",不由讓我想起魯迅先生說的:某些國人看到胳膊就想起大腿最後想到裸體一樣的「豐富想像力」。如果有這種想像力的人,我只能說:你的腦袋已經被下半身佔據了,或者至少佔據大部分了。

這是一部十分有感染力煽情的電影,戰爭的仇恨扭曲了人性,當戰爭烽火燃滅,人性得以復甦,無處不在的愛情在戰後孕育萌芽,戰爭結束了,國讎家恨在英俊德國人演奏浪漫音樂會翩翩起舞中被戰後失去丈夫孤寂蘇聯女人淡忘了,在這些作為小婦人蘇聯女人被命運摧生了愛情,甚至在這些德國戰俘回到集中營送別到門口,都久久不想離去,依依不捨,當集中營女看守見此情此景而打開集中營,男女再度相擁,這一刻愛情之花終於盛放於集中營上空,超越了一切,而直到這些戰俘歸國,這隔斷這場糾纏別樣愛情這是註定沒有結局,如曇花一現的愛情短暫綻放著光芒,等不到白雪皚皚列寧格勒春天的來臨,就已凋謝,零落成泥餘有香,情留今生人已去!

電影裡由兩樣東西我很喜歡。第一。是約翰馬爾科維奇。我就喜歡那種飽經滄桑的感覺。太有範兒了。(庸俗庸俗)第二。電影中有個鏡頭我有一些觸動。就是一個已與當地蘇聯姑娘結婚生子的德軍俘虜,在聽到可以重返德國的時候,怔住了。他那腆著大肚子的老婆,愣了一愣,隨即就給他拿起了衣服為他穿上。男人回頭。鏡頭帶到嬰兒床裡站著的小嬰孩兒。男人回過來,迅速穿上了褲子。雖然整部電影看上去有些扯。但若說所有的荒誕都是為了等待上面兩點的出現,我認為還是值得的。

人性不是醜陋的,它是真實的。在你做出選擇之前,你早已權衡出利弊,若你稍有猶豫,多是良心作祟罷了。對愛的追求不過是複雜人性中的一小部分。也許生活過於蒼白無聊或者不堪,所以,千百年來,我們才對它沒完沒了地歌頌。

相關焦點

  • 烽火過後,如曇花般的愛情在《特蘭濟特集中營》綻放!
    下這部片,是在迅雷看了劇情介紹,幾個關鍵字讓我決定要看這部片《特蘭濟特集中營》,「二戰」, 「真實故事改編」, 「德國戰俘」, 「蘇聯女看守」, 」情愛」。 1946年冬日,二戰烽火已燃盡,但對於滯留在寒冷的西伯利亞德國戰俘命運卻是無奈艱難的,戰爭雖然結束,但回家的路還很遠,戰俘的生命在這個國家,在這個自己雙手粘滿這個人民血腥的國家顯得異常脆弱,當他們輾轉來到寒冷的西伯利亞特蘭濟特集中營,面對看護他們的是蘇聯女兵,這些失去丈夫和家人對他們的蘇聯女兵,曾經窮兇極惡德國兵變變成一群待宰羔羊
  • 特蘭濟特集中營官方劇照
    特蘭濟特集中營官方劇照
  • 石門集中營,關押抗日軍民的魔窟,戰俘們暴動失敗慘遭屠殺
    ,集中營裡的戰俘們就被尖利的鈴聲驚醒,操場上太陽旗和汪偽政權的旗幟在音樂聲中升起,大家開始跑操。跑步結束後,管理人員抬來大木桶,裡面有高粱米飯和爛菜葉。吃完飯後,一天的勞役開始了。男戰俘們在營內的工場、農場勞動,或者被日軍押解到營外的衣糧廠、倉庫、車站、機場、兵營等地裝卸貨物、挖戰壕、築碉堡、修建軍事工程等;女戰俘們則去洗衣服、做鞋子、縫補衣服。由於吃不飽飯,體質差,很多人帶著傷病參加勞動,稍微幹得慢一點,就會遭到監工的訓斥和毒打。
  • 黨衛軍殺了她的丈夫,她卻向猶太人洩恨,成為集中營裡的女魔頭
    執行屠殺猶太人的,都是冷血無情的劊子手,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這其中竟還有一個女人。女性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都是柔弱的代表,但在二戰時的納粹德國,這裡的女性卻一個比一個殘忍。二戰時,納粹德國有230多萬女性加入了法西斯團體,參與了對猶太人以及戰俘的殘忍折磨,其中就有一位名叫伊爾斯·科赫的女性。
  • 尋找納粹女子集中營裡的「兔子」們
    「二戰」期間,這裡共關押過13.3萬名婦女、兒童和青年。他們被強迫在納粹軍工廠從事修路等繁重的、高強度的勞動,還有部分婦女被用來進行醫學試驗。每天,女囚們的生活就是做苦工。那個時候,西門子公司在集中營旁邊建了一個工廠,女人們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以上。到了晚上,整隊精疲力竭的女囚就被趕回早已人滿為患的板房裡。
  • 日軍潰敗集中營無人管轄,為何被關押4年之久的美軍戰俘不逃跑?
    文/紀布小編記得曾經在網絡上非常盛行「越獄」類型的影視,因為其內容的緊張刺激且能給觀眾們帶來一種非常充實的「代入感」,廣受各國影迷、劇迷的歡迎。很多影迷也會在論壇上發帖子稱,倘若自己遇到了「這種」情況,能否會像劇中主角們一樣逃得出去嗎?
  • 為了和德國姑娘約會,一個戰俘從德國集中營越獄200次,從未失手
    二戰中有一個戰俘為了約會,從德國集中營越獄200次,從未失手。 戰俘們從敦刻爾克被帶到了德國戰俘營Stalag VIIIB 344,其中有不少戰俘在「死亡行軍」中去世了,當時格雷斯利還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小夥,抵達戰俘營時雖然差不多也丟了半條命
  • 二戰中最和諧的集中營,其中關押著德國和盟軍的戰俘
    我們大家都知道,二戰的戰爭的慘烈,並且除了戰爭慘烈外還有很多集中營,在集中營中發生了很多慘無人道的事情,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二戰中最和諧的一個集中營,下面我來給大家說一說。二戰中,愛爾蘭向全世界宣布保持中立,不參與戰爭。
  • 鮮為人知的瀋陽二戰盟軍戰俘集中營
    喬納森·溫萊特將軍在戰場上的表現可以說是差強人意,但在戰俘營中卻表現出了軍人應有的堅定和勇敢,受到戰俘營內官兵的尊敬。1945年9月2日,喬納森·溫萊特將軍作為美國英雄和見證者在密室裡號巡洋艦上見證了日本向盟國無條件投降儀式。
  • 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者:在集中營失去所有親人
    「我要活著,繼續向世人講述曾經發生過的慘絕人寰的歷史」  講述人:哈麗娜·比倫鮑姆女士1929年出生在華沙,尚未成年的她便隨全家一起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並在那裡失去了所有的親人。  因為恐懼和痛苦,我仿佛已經死過無數次。剛進集中營,我就眼睜睜看著媽媽被強行從我身邊拉走,接著就被送進毒氣室。
  • 二戰臭名昭著的女子集中營,女孩們有個童話般的代號「兔子」
    講解員告訴她,這些與卡洛琳並肩笑著的女人,就是拉文斯布呂克的倖存者們。在集中營裡,她們被秘密進行了一種叫做「磺胺實驗」的人體實驗,多人留下終身殘疾,諷刺的是,她們卻有個童話般的代號:「兔子」。在聽到「兔子」的故事之前,卡洛琳已經營慈善事業多年。
  • 納粹集中營一名猶太倖存者的故事:尋找父親的遺蹟
    新華網華盛頓1月24日電(記者關建武 穆東)納粹集中營遺址,走在滿是碎石的道路上,年近九旬的內斯·戈丁不停地尋找著父親的遺蹟。石頭與砂礫之間,埋葬著成千上萬名猶太男人、女人和兒童。天空陰沉,冷風陣陣。戈丁在用石塊搭起的防風罩內點燃一支蠟燭,為父親祈禱。
  • 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者:曾在集中營失去所有親人
    70年前的1月27日,奧斯維辛集中營獲得解放。這一天也因此成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70年後的同一天,300多名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應邀從世界各地趕來,和來自4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代表一道參加紀念活動。
  • 1914年,匈牙利下放戰俘種田,導致婦女們墮入地獄,毒殺自己丈夫
    1911年,一個叫朱莉婭的助產醫生嫁到了納吉列夫,但是她的丈夫很快因為得了怪病去世,朱莉婭再嫁後,第二任丈夫同樣因為怪病去世,於朱莉婭繼承了大量的土地和財產,成為了一個有錢的寡婦。戰俘們不僅年輕力壯,樣貌也都非常英俊,相處的時間長了,難免擦出了一點火花。這些戰俘們不僅免除了性命之憂,還都過上了吃飽喝足的日子,工作起來自然更加賣力。村莊裡的男人絕大部分都上了戰場,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沒有顧忌的留守婦女們從一開始的偷偷摸摸變成了光明正大的同居。因為戰俘的特殊性,這些婦女們處在權利的頂端,角色的互換讓這些女人們忘卻了一切。
  • 蘇聯為何允許女人和日本戰俘結婚,卻禁止和德國戰俘交往?
    經過20天的戰鬥,摧枯拉朽般瓦解了東關軍,俘虜了60萬日本戰俘。這批日本戰俘被陸續押往蘇聯遠東地區和西伯利亞,開始漫長的勞役。他們身在異國他鄉的苦寒之地,作為戰俘從事著最繁重的體力勞動,精神和肉體都不堪重負,成批成批地倒下。在第一個冬季,日軍戰俘就是死5萬餘人,還有無數人患上疾病。
  •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如何對待戰俘?活下來意味著參與對同類的毀滅
    在被迫前往這些集中營的死亡行軍中,看守會射殺那些因負傷、生病和疲勞而無法繼續行走的俘虜。當地人努力為疲憊的戰俘送來食物,並儘自己所能幫助他們。人們這樣做,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兒子、丈夫或父親也在戰前被徵入紅軍,很可能正經歷著同樣的苦難,而他們期待也會有別人餵飽和幫助自己的親人。進入集中營之後,俘虜們往往得不到食物和飲水,陷入飢餓,甚至餓死,最終導致人吃人的慘劇。
  • 瘋女胡安娜:一個不幸的女人先後被父親、丈夫和兒子所出賣的故事
    影片講述了一個不幸的女人先後被父親、丈夫和兒子所出賣的故事。這是一個不幸的女人,她是西班牙君王的女兒、菲利浦的妻子、卡羅斯國王的母親、女王……她先後被父親、丈夫和兒子所出賣,在她生命即將終結的時候,隱居生活伴隨她長達半個世紀。西班牙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的女兒胡安娜遠赴福蘭德與奧地利大公費爾南多成婚。
  • 與其說地獄恐怖,日軍的戰俘集中營更恐怖,活生生的人間地獄
    其中,美軍戰俘佔大多數,他們從菲律賓的馬尼拉,乘日輪「鳥取號」,途經被高雄和釜山港,轉乘火車經漢城進入安東(今遼寧省丹東市),到達奉天,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連續攻佔菲律賓、新加坡、香港和印尼等地,俘虜了大批盟國人員,僅菲律賓一地,美、菲戰俘即達9萬餘名。
  • 老照片:休假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納粹們 1944年
    卡爾·弗裡德裡希(1911年12月- 2000年1月)是納粹戰犯,在奧斯威辛集中營任指揮官副官。從1944年5月至1944年12月,他創建一個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相冊專輯,共116張照片。戰後交給了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